❶ 鋼鐵雄心2基本知識——陸上堡壘
陸地要塞(即你說的堡壘)只對防守有加成,每一級陸地要塞可以增加部隊一定的防守效率,基於不同的版本和MOD,加成不同,就原版來說,有一級陸地要塞的省份,攻守雙方的兵種相同,陸戰學說都是走裝甲先鋒線且完全相同時,同時雙方部隊的將領都沒有技能且都沒超編時,攻守比例是1;2持平,1::3時即進攻方贏,每增加一級攻守比例一倍,即二級要塞時,需要1:4持平1;5贏,但這也不一定,因為影響進攻方效率的因素很多,比如進攻時是不是多個相鄰省份同時協同進攻,進攻方出發省份與被進攻方防守省份之間有無地形影響,天氣影響等。比如,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元首想從哪個方向突破很困難,因為那條線的法國省份都是十級要塞,而且與德國隔著一條萊茵河,同時法國的電腦ai往往在這一堆就是十個師,不作弊的話,你沒有幾百個師根本就別想從這條線突破法國的防線。
凍土效果一般是寒冷地區出現,你可以從左下方的小地圖下方的那些按鈕選擇查看,比如你查看政治地圖,外交地圖,地區這些,同時你還可以查看地形地圖,一般蘇聯等高緯度的大部分領土會出現冰凍天氣,同時其他地區地形是山地的也會出現冰凍天氣,當然最直接的直接查看,天氣地圖,你就可以知道那些省份天氣不適合了,元首進攻法國的話,基本不受凍土天氣影響,打蘇聯才是,解決方法就是研究可以增加部隊士氣的陸軍學說,啤酒罐等MOD還可以研究冬季戰爭的陸戰學說。
當然需要,人力消耗是不可避免的,查看生產界面你可以看到目前生產某項目話費的IC和人力。
基礎設施和機場都會自動恢復,AOD及其MOD需要投入IC維修,DA的則不需要投入IC維修,自動回復
海岸要塞跟陸地要塞的計算基本一致,只不過海岸要塞只防止敵軍來自海上的兩棲登陸。從陸地進攻有海岸要塞的沿海省份,則海岸要塞不增加防守部隊的防守效率
在游戲一開始有設置,如果你開了佔領國IC和人力全部接收則全部接收佔領區的,沒開則不計算
你還是來鋼鐵雄心吧或鋼鐵雄心2吧吧,游戲交流貼吧
❷ 鋼鐵雄心4小國開局心得 小國家怎麼玩
鋼鐵雄心4小國開局心得如下:
1. 盧森堡:可以選擇入軸跟著小鬍子混,或者加入同盟依靠馬其諾防線減輕壓力。最牛的是不結盟單干,但需要高超的技巧和長遠的眼光。
2. 暹羅:位置被重重包圍,入軸後很容易被英法聯軍包夾,防守難度極大。
3. 衣索比亞:面對一開始就直接攻過來的義大利,對新手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需要掌握一些套路。
4. 賴比瑞亞:入軸後,雖然一開始可能推進神速,但越往後越難,英國登錄部隊源源不斷,補給線也被壓制。
5. 阿爾巴尼亞:非常冷門的國家,周圍國家無論是武器、兵力還是科技都遠超自己,且邊界地區都是山區和高地,很難打。
6. 尼泊爾不丹:山地兵是優勢,可以吞下西藏,但如果敢吞新疆,蘇聯就會來干涉。
7. 芬蘭西班牙奧地利等事件國家:劇情所逼,有時候總要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比如芬蘭開局不久蘇聯就會入侵,需要提前做好准備。
總之,在鋼鐵雄心4中,小國家開局需要靈活選擇策略,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避免劣勢,才能在這片鋼鐵的海洋中生存下去。
❸ 鋼鐵雄心2怎麼玩才能贏
德國是這個游戲早期最強的國家。要統一全球非元首莫屬。
1.開局
國家焦點萊茵蘭區域,獲得120點政治力量
科技研發兩項工業,按工業集中化路線發展。一項科技,縮減科研時間。一項步兵裝備。
早期不要發展坦克車,也不要重點發展摩托化步兵師。因為這兩項耗費石油和橡膠,是元首緊缺的資源。
武器生產要集中生產槍,炮和支援裝備。
暴兵要暴步兵,其他兵種海軍空軍都暫不發展
部隊編制上重用曼斯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三位上將。不要提拔他們當元帥,先組建第一個由3個坦克師,1個摩步師和步兵共24個師組成的集團軍。由曼施坦因率領。
2.吞並荷蘭獲得石油和橡膠
只要政治力量足夠,馬上向荷蘭提出領土要求,製造戰爭理由。接下來宣盧森堡和比利時。
由於同盟國尚未形成大聯盟,250天後即可宣戰。元首靠步兵和三個坦克師,一個摩步師外加空中優勢單挑解決荷蘭。
荷蘭投降後,就會彈出和談界面。一定要在左下角下拉菜單點擊佔領全部區域。這樣印尼作為荷蘭的殖民地就會成為德國的領土。這一步之後元首就不缺石油和橡膠了。
打完荷蘭後,應有足夠的陸軍經驗改組陸軍布局。按三步一炮格局改組。偵查,工兵等支援部隊要加上。
海軍一分為二,全部潛艇組建潛艇部隊由鄧尼茨率領在英吉利海峽與皇家海軍周旋。其餘組成帝國艦隊躲在波羅的海不要出來。
3.消滅法國
吞並荷蘭後,戰爭理由時間一到就宣戰比利時與盧森堡。這時候盧森堡已是法國英國的保護國。一開戰就是同盟國群毆元首。這時候義大利很可能要求加入軸心國。這時候一定不能同意。否則你就不能獨占勝利果實了。
德法交界的馬奇諾防線是突破不了的。必須從比利時突破。迂迴從北方突入巴黎。這時候法國國家團結度只有25%,巴黎一破再掙扎兩下就會投降。
❹ 鋼鐵雄心2 德國
1 推法國當然還是走歷史路線好。從低地三國繞過去,包圍馬奇諾防線。說說事件,lz可以等對低地三國宣戰的事件也可以直接打,沒有太大差別。事件1:佔領荷蘭所有歐洲省份會觸發荷蘭投降事件,佔領比利時同樣有投降事件,盧森堡沒有事件。這兩個事件觸發後,荷蘭和比利時的歐洲省份變成德國的合法省份,這兩國還在盟國中作戰。事件2:馬奇諾防線被包圍,貌似是佔領馬奇諾防線後面幾個省份就會觸發。事件3:馬奇諾防線被突破,佔領馬奇諾防線所在三個省份即可觸發。事件4:維西法國,佔領巴黎,佔領法國一定比例(具體數值不記得了)的省份後觸發,效果不用多說了吧。事件5:放鬆對維西法國控制,效果是歸還維西法國部分省份。事件6:義大利入軸,維西法國事件後觸發,面條入軸。
以上都是西線的,滅波和打大鬍子之間還有,入侵丹麥和挪威事件以及丹麥投降事件,挪威的吉斯林(還是吉林斯)傀儡事件。與南斯拉夫的鋼鐵同盟事件即其後的入侵南斯拉夫事件。由義大利觸發的入侵希臘事件。
2 具體怎麼打這場戰役,建議lz可以玩玩短劇本裡面的法國戰役。簡單來說就是裝甲穿插包圍,包餃子。
3 波蘭放傀儡沒有什麼好處,首先隔斷了和大鬍子之間的陸上連接,對後來的作戰不利,不能直接部署軍隊到前線,其次,放出來的波蘭好像是沒有將領的,也沒有特定AI,沒有放的意義。唯一的作用就是減少TC消耗。不推薦放。
=====
補充,那種不吞波蘭傀儡的方法,理論上可以,但是實際中很難。原因在於存在與蘇聯瓜分波蘭的《莫-里條約》事件,該事件觸發條件是波蘭丟失華沙,觸發後波蘭就overle。所以想要該事件不觸發就要不佔領華沙,但是不佔領華沙,對波蘭談判想傀儡之所需要的勝利點數是不夠的,除非acceptall。
曾經有牛人試過先佔領除華沙外所有省份,再進攻華沙。在佔領華沙同時暫停游戲,吞之。然後立刻放傀儡。不過放出來的是什麼都沒有的小黑人國家。。。。
❺ 鋼鐵雄心的推進線和防禦線怎麼畫出來
首先選擇軍團,再選擇劃陣線那個選項,在與敵軍的接壤處沿戰線劃陣版線。然後點攻擊陣線(權有多個箭頭的那個圖標),在你預期把陣線推進到的目的地劃橫線。然後點執行即可。你可以多個軍團並肩,每人一段防線平行推進。在蘇德大戰的時候這可是基本功,不然指揮能把人累死。
防禦線有個後退防禦軍團指令。選擇軍團,點後退防禦指令,選擇防禦線即可。
由於ai智商問題,電腦在防禦的時候比較聰明,一般不愛亂跑,有戰壕值,不吃虧。而進攻時有時候部隊會莫名其妙地亂跑,也會有十幾個師圍住一個敵人沒血的師就是圍而不打白白耗費兵力對峙的弱智情況,所以防守的時候不需要太多操作,進攻的時候時不時需要人手動給電腦拾遺補缺。
❻ 鋼鐵雄心4兵種搭配推薦 兵種編制搭配詳解
鋼鐵雄心4兵種搭配推薦及兵種編制搭配詳解:
1. 接受多樣化配置:在鋼鐵雄心4中,不再像前作那樣可以依賴單一的部隊配置打天下,而是需要有多種部隊配置方案來應對不同的戰況。由於後勤和工業的限制,即使是強國也無法完全依賴裝甲師或三步一炮一反坦的配置。
2. 常規步兵師配置:建議編制一個常規的步兵師,通常由8個步兵團加一個偵查連和一個炮兵連組成,大約8000人左右。這樣的部隊主要用於維持戰線,做好防線的防禦工作。
3. 加強師配置:為了進攻時能夠擊潰對面,再讓常規師收割,可以編制加強師。加強師通常由8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以及所有支援部隊組成,大約11000人左右。這種師側重軟攻火力,但數量不宜過多,以免後勤跟不上。
4. 考慮後勤限制:在游戲中,後勤系統大大限制了部隊的編制。因此,在編制部隊時,必須考慮到後勤的限制。例如,裝甲團等高級裝備的生產需要大量的軍工,所以像整編七十四師這種加強師只要有一個,就可能消耗掉大量的後勤資源。
5. 利用騎兵轉型:由於裝甲師實在養不起,可以考慮將騎兵轉型為輕裝甲師。雖然這樣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和調整,但這也是貼近史實的一種做法。
6. 軍團編制:在游戲中,軍團編制更貼近現代的戰爭編制理念。通常,各國都沒有集團軍以上的編制,最大都是集團軍。在軍隊調動過程中,也極少用「軍」的規模去調動部隊,而是以師的規模為主。
❼ 鋼鐵雄心2兵種搭配
針對地形的不同組別作戰主要有這么幾種:
1.陣線作戰時 這個時候要看你是守勢還是攻勢。
守勢就全步兵和山地師,彈性防禦即可。在戰爭中把自己方打得有點扛不住的部隊主動撤回來,頂上一個生力軍;過一會再把另一個扛不住的部隊拉回來,再把已經修整好的部隊再頂上,周而復始。這個戰術不要求軍隊多能打,但是要求恢復快,所以適合人海學說。比如蘇聯。 優點是能抗住比自己更強大的敵人,慢慢耗,最後能以弱勝強、反敗而勝。缺點是操作復雜,而且不能出錯,萬一防線某一點被攻破崩潰,很可能會引發連鎖崩潰。.
攻勢時就學歷史上的德國閃電戰,正面步兵列陣與敵人對峙交戰,側翼集中大量裝甲和機步忽然突破並從後方包圍敵人,裝甲管突擊,機步管暫時占據沿途省份,戰術目的就是把敵人完全分割並達到殲滅的效果。這樣敵人幾個餃子包下來防線就徹底崩潰了。
2。登陸作戰的時候,作戰效率是陸戰隊>山地師>步兵>機步>裝甲 由於登陸作戰有參戰部隊限制,民兵等人海戰術的部隊直接忽略。登陸部隊配比也不需要安排指揮部,但是最好有一個general以上的將軍負責,以免出現超過指揮上限的情況。
3.加強旅的配置 一般來說,步兵(包括山地步兵)要有意識地分為兩種:一種是打硬仗的,配野戰炮或者重坦,減速度但是攻防很高;另一種是搶時間趕路用的,配工程師,速度和渡河攻擊有加成。適當時候可以作為機動部隊支援身邊的戰場。
裝甲和機步一般都帶工程師,畢竟裝甲的作用是快速突進包餃子,速度慢了就沒有意義。不要留戀那點攻擊力,裝甲集群不是打殲滅戰的,是打突擊戰,速度比戰鬥力本身更重要。
傘兵推薦野炮,畢竟是要降下去要守一小會當釘子扎在要地的,扛不住就會被滅,野炮加防守效率。
後方壓反抗的用民兵就行,配個憲兵比什麼都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