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鐵礦石屹立不倒,國內鋼企虧損么,如果虧損為何出口
這么說吧,鐵礦石大幅上漲,會給人們一個錯覺,就是鋼企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那麼鋼廠的利潤大減,甚至是虧損。其實,鋼企的日子還是很好過的。
一般正常企業經營,如果虧損,你還大量生產么?我想正常的企業不會這么干。看看棉紡織企業吧,進入消費淡季,不賺錢,就限產或者直接放假好了。國內鋼企的噸鋼利潤只是下降了而已,況且鋼材的產量還大幅增加。
鋼鐵產量大幅增長的背景下, 鐵礦石供給趨緊導致鐵礦石產業鏈地位抬升,進而大幅侵蝕鋼鐵利潤空間。整體而言,在鋼弱原料強勢格局下, 鋼鐵產業鏈地位邊際趨弱且盈利快速回吐,2019年前4月中鋼協重點鋼企實現利潤總額232.5 億元,同比下降22.83%。
我國是全球鋼鐵產量第一。對於鋼鐵產量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全球產量看中國,中國產量看河北,河北產量看唐山。這么大的產量,僅靠國內地產和基建,是消耗不掉的。只能出口,鋼企虧損盈利與否,都需要出口,否則全都壓在倉庫里么?這部分多餘的產量,就是靠出口來消化的。
所以說,原材料上漲並未讓鋼企虧損,而出口則是一個銷售渠道,消耗多餘的產量而已。
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凡是不針對問題本質回答,只要是黑中國、黑體制,扯到貪污腐敗的就很多贊,真正優秀的圖文分析反而沒人看,真是有趣!
首先需要探討一下鋼廠現在是否是虧損的?
自從年初巴西淡水河發生潰壩事故之後,鐵礦石價格已經漲了8個月了,以青島港61.5%澳洲粉礦為例,目前干基含稅價格960元/噸。 但是很奇怪的是,鐵礦石價格的上漲還沒有傳到到鋼材價格上?
一方面巴西淡水河是突發事件,不是結構性問題,鋼廠很難去改變生產計劃;另一方面,7-8月份是鋼材的消費淡季(夏季炎熱,開工率低;),這就導致了當前鋼材價格並沒有跟隨鐵礦石上漲。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鋼廠的利潤被不斷壓縮。
近期唐山地區鋼廠的螺紋鋼毛利曾跌至500元/噸,但是利潤仍然處於 歷史 的中位,當然還要去除掉費用以及軋製成本等,利潤可能就在200-300左右。當然並不排除一些成本管控較弱的鋼廠已經虧損了,市場上總有做的好做的不好的。 但是這一現象我認為不會持續,隨著鋼廠「金九銀十」的到來,鐵礦石和鋼材的價差肯定會縮小,鋼廠利潤也會隨之增加。
我們假設鋼廠現在就是虧損的,為什麼還要出口?
1、訂單。鋼廠生產的東西並不是我今天生產了,明天我吆喝著去賣,早就已經簽訂好了訂單,下游也是如此,我需要什麼東西肯定是要先備好貨的,臨時去買一方面不一定買得到,另一方面價格肯定會比正常購買要高。所以雙方都願意去簽訂單,那麼有出口貿易的鋼廠就必須要出口。
2、客戶。客戶資源是任何鋼廠都不會去舍棄的,ok,你賺錢的時候你就賣給他,你虧錢的時候就不賣了么?客戶關系怎麼去維系,這種不牢固的關系必然會被其他競爭力撕裂然後形成牢固的合作方,而原來的就只有被淘汰。所以,即使虧損也不得不出口。
最後希望大家能開朗一點,別那麼腹黑,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
從整體看,未來鋼材的產量增速將大於鋼材消費的增速,鋼鐵過剩的危機也會臨近,但就目前而言國內鋼企還不至於到虧損的地步,一方面都有一定的鐵礦石儲存,另一方面利潤空間還是有的。
而且2012年左右國內鋼企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普遍虧損期,因為鋼企大部分會有一定的國家力量在裡面所以是可以支撐的,如果企業不運作可能虧損更加嚴重,所以堅持出口還可以增加收入來源,包括有一些涉及到國家層面的因素
為何虧損仍要出口?緣於國內需求不足,即供大於求。舉個例子,本來國內只要10斤鋼,但生產了20斤。那多餘的10斤呢?出口當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至於虧損要這樣算,假如不出口,10斤就成為庫存。假如第2年國內還只需10斤。理論上就不需要生產了。那麼鋼鐵行業的上游也構成了大量庫存,這樣對整個行業造成的影響就很大。正是由於私有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才造成正常經濟周期的自然循環。從而誕生了華爾街模式,即反向推動。但這個模式本身並不解決問題,只是把問題往後拖延一下。且還能造成更大的危機。對中國來說,房地產和基建很多都是由於反向推動而興起。
雖然2019年鐵礦石價格的漲幅已經達到80%,但並不一定會造成鋼企原材料真實成本的升高同樣的幅度,除了匯率影響以外,還要看企業有沒有為鐵礦石原料做風險對沖計劃,因此並不一定因為原料價格上漲就會出現虧損,還是要看具體的運營情況和市場情況。
國內大型鋼企都是規模化經營,采購的鐵礦石和煤等原材料的數額都是非常巨大的,而根據生產的特點和計劃,都不是馬上采購馬上排單生產,需要做比較長一些時間的采購計劃,特別是需要進口優質鐵礦石的企業,海運時間並不短,需要考慮價格的變化對成本產生的影響,需要提前做好計劃,在金融市場上預先買入等值的合約進行風險對沖,以鎖定成本。
因此如果控製得當,計劃得好的話可以控制住成本,比如年初做好計劃的鋼企,如果當時用了對沖的策略,即使現在購買,也可以把價格鎖定在年初的價位,實際成本並沒有漲得那麼大。
至於產品的出口,完全是市場行為,與市場需求和鋼企的銷售策略相關。我國是鋼鐵生產大國,而鋼鐵是全球通用的必用產品,在建築、 汽車 、家用電器等等很多行業使用廣泛。布局海外,是很多企業都在做的事,可以根據營虧調整產能和優化成本,沒有一家企業會長期虧損地做生意。
總的來說,鐵礦石原材料上漲並不是對所有的企業都會產生致虧的影響,而產品出口是市場行為,海外市場是鋼企重要的銷售市場,只要不是支撐不下去,應該都不會輕易放棄。
這個問題太好回答了,剛開始大力的補貼,用於傾銷戰爭,等我們佔領了市場以後,我們再來慢慢的增加它的價格,就像以前的美團外賣一樣,以前的外部美團外賣和餓了嗎平台,大量的補貼用戶,讓用戶產生這么一種依賴感,讓用戶產生這么一種吃東西必須要點外賣這種習慣。等他們100%控制市場以後,他們再來慢慢的採摘成果,收獲勝利的果實,這個時候就可以慢慢的提價格了,因為市場都被你控制了,人家沒得選,所以鋼鐵市場也是這樣,剛開始大量的補貼用戶,甚至於虧本做這個生意,等我們控制了全球鋼鐵市場以後,我們中國鋼鐵企業就可以慢慢的提高價格了,因為到時候人家沒得選,到時候就是我們中國鋼鐵企業的天天下。
中報業績檔口,投資人還是暫時迴避鋼鐵水泥,但是整體上看,中國鋼鐵行業經歷了產業調整情況正在好轉。
其實鋼鐵行業直觀行情如下兩張圖:
這是過去一年鐵礦石的走勢圖,一條毫無疑問的上漲曲線
上圖來自鋼之家,提取國內的鋼鐵價格走勢,你會發現實際上鐵礦石的漲價因素沒有傳導到鋼鐵的價格,也就是國內鋼鐵價格在下跌或者平行走勢。
對於出口,那是不是存在國內外的價差呢?
不能說一定國際鋼鐵價格就高於國內,實質上國內和國際鋼鐵價差在不停的變化,由於我國是鋼鐵的主要生產國,佔到一半以上的產量,所以基本上國際市場鋼鐵的定價可以以我們國內的定價為參照。但各國的需求和各國國內房地產建造的具體情況掛鉤,比如歐洲依然有些蕭條,而美國需求略微強勁。
總結:實際上很好理解為什麼要出口。從行業來看,鐵礦石連續上漲,而鋼鐵價格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因為全球需求增長並沒有那麼快,而鐵礦石由於1月份巴西水災導致整體的出口量減少。但預計這種狀況是暫時的,鋼廠不能因為一些短期的因素而改變生產計劃退出市場。那麼一些富餘產能的鋼鐵出口也無可厚非。
由於供給側改革,和產能優化退出,實質上鋼鐵業今年1-4月情況還算可以,在鐵礦石漲價大背景下,利潤率平均在3.5%,2018年利潤率曾達到過7%,這說明政策層面的動作是有效的,提高了現有鋼鐵行業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了產品質量,壓縮了粗鋼低效率產量。
而現階段,個人認為也許鋼鐵的巨大產能輸出會成為一種利器,擠壓他國的鋼鐵產業,逐漸控制全球鋼鐵產業鏈。當然了,需要保持正的利潤率,還要應對他國貿易保護主義主導的反傾銷調查。
但投資人依然不可能在年中看好鋼鐵股票,要等待鐵礦石和鋼鐵價格之間的倒掛被逐步的磨平,畢竟鋼鐵行業屬於周期性行業,和房地產又掛鉤,而最近房地產貸款方面正在收緊。當然倒過來的價格壓力也會讓鋼鐵行業加速產業轉型和優勝劣汰,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條路任重而道遠,但如今不得不走。
虧損是假!利潤進了官員腰包是真!還記得那年澳大利亞礦石暴漲幾百倍的事嗎?那是把國家的錢給了澳大利亞!賣了國後,然後國內官員得到了幾十倍的回扣!!!高管沒有好東西!為了私利他們可以賣國啊!!~
中國少建點房子,鐵礦口怎麼漲,鋼鐵企業需求大,帶來高房價,高污染,美國那麼有錢,為何高樓大廈沒中國多呢?
國企越虧老闆一一年薪越高、回扣越多
Ⅱ 你怎麼看待中國鋼鐵企業從國際上采購鐵礦石的價格
目前,世界上鐵礦石的貿易價格處於賣方市場,由於鐵礦資源的高度集中回(主要集中在澳大答利亞和巴西、秘魯、印度等少數國家),采礦企業的高度集團化,三大礦山企業----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壟斷著鐵礦石的價格,而鋼鐵生產大國和地區只能被動的接受他們每年開出的價格和定價以及結算規則,而日本由於幾年前在鐵礦企業不景氣時大舉入股該行業,延伸了其資產鏈,從而能夠在鐵礦石的漲價中獲得收益,每年最早承認三大的礦山的價格,中國企業則在這場經濟博弈中吃盡了苦頭。由於中國的鋼鐵規模太大,產能分散,國家有沒有統一鐵礦石進口的資質,所以,鋼鐵企業只能將生存的希望放在內部降低成本和提高鋼鐵價格上,而提價又遭到了國內鋼鐵用戶的抵制和市場的拋棄。所以,這是我們國家的深痛。
以上觀點,個人所見,不要轉載,希望得到認可!!!!!!!!
Ⅲ 為什麼我們要高價進口鐵礦石,而不利用廢舊鋼鐵
目前我國是全球鋼鐵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鋼鐵最大生產國,因此每年我國要消耗的鐵礦石是非常龐大的,國內的鐵礦石根本沒法滿足國內鋼鐵生產需求,所以每年我國都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鐵礦石。
比如2019年1-12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7億噸,同比增長0.5%;而2020年 前10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已經達到9.75億噸,同比增長11.2%,目前我國每年進口的鐵礦石就達到上千億美元。
看到這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理解,為什麼我國要從國外高價進口這些鐵礦石,而不是利用國內的廢舊鋼鐵呢?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說國內的廢舊鋼鐵供應不夠,沒法滿足我國鋼鐵生產的需求,這確實是一個原因,但並不是主要的原因,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廢棄鋼鐵實際上是非常多的,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人收廢棄鋼鐵都推在那賣不動了。
比如我們在信貸行業也接觸過不少收購廢棄鋼鐵的客戶,這些客戶在前幾年日子過得還是挺不錯的,當時一斤廢鐵就能賣個一塊錢左右,但目前廢棄鋼鐵的價格已經有了明顯下滑,最低價的時候廢鐵價格甚至只賣到三毛錢一斤,而且這么低的價格,有時候未必還能賣得出去,結果有很多人囤積了大量的廢鐵,出現了巨額虧損的。
而現在廢棄鋼鐵之所以很難賣,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幾年我國關閉了大量小鋼鐵廠,而這些民營小鋼鐵廠一般都是這些廢棄鋼鐵的主要采購商,他們利用這些廢棄鋼鐵生產出來的一些地條鋼以前還有一定的市場,但是這些小鋼鐵廠本身的污染是比較嚴重的,再加上前幾年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比較突出,所以有大量的小鋼鐵廠都被關閉掉了,因此市場對廢棄鋼鐵的需求量就出現了大幅縮水。
目前市場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大型鋼鐵廠,而這些鋼鐵廠對於這些廢棄鋼鐵一般是不怎麼感興趣,很多鋼鐵廠都更傾向於直接進口鐵礦石,而不是采購這些廢鋼鐵,這裡面主要出於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為了保證鋼鐵的質量鋼鐵行業經過幾年的整頓之後,目前剩下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大型鋼鐵廠,而這些大型鋼鐵廠針對的客戶都是一些大客戶,他們對鋼鐵的品質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是用於建設橋梁、大樓這些鋼鐵你總不可能用那些地條鋼吧?
而廢鐵本身含的雜質非常多,這裡面有多種有色金屬,即便經過多重篩選之後,也不敢保證鋼鐵的純度,所以用廢鐵生產出來的鋼材一般都質量不達標,合格率可能非常低,所以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很多大型鋼鐵廠都不會使用廢鐵進行生產。
第二、廢棄鋼鐵加工工序復雜廢棄的鋼鐵本身含的雜質是非常多的,這裡面想要得到高純度的鐵,就必須經過多道程序進行提煉,首先要對廢棄鋼鐵進行分類,然後再進行裁剪切割,再進行融化,然後再經過多道程序把一些雜質去掉,這裡面的工序是比較復雜的。
而且按照目前我國現有的技術,還沒法提高廢棄鋼鐵再利用的純度。
第三、鋼鐵廠現有生產線不支持加工廢鐵。一個鋼鐵廠一條生產線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而目前很多大型鋼鐵廠的生產線都是為鐵礦石而設計的,這些生產線基本上都是用高爐,這些高爐並不能直接融化廢棄的鋼鐵,只能融化鐵粉,除非大家有辦法把廢鋼鐵弄成粉末。
另外目前鋼鐵的生產過程基本上都是流程化的,比如從鐵礦石進行融化提煉鐵水,接著鐵水進入下一個工序鑄生鐵,生鐵再通過加入碳之後變成鋼,這裡面是不需要經過復雜的提純工序的。
而提煉廢棄鋼鐵,則需要有復雜的提純手續,也就是去掉各種雜質,這種操作流程目前很多鋼鐵廠的生產線都不支持。
第四、進口鐵礦石實際成本比采購廢鐵更低。很多人都覺得我國進口鐵礦石貴,甚至鐵礦石比國內的廢棄鋼鐵都要貴,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來對比一下就知道。
我們以2020年1~10月份為例,前10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9.75億噸,進口均價為每噸683.3元,雖然最近一段時間鐵礦石進口價格有所上漲,但以人民幣計價的青島港的澳大利亞粉礦價格、日照港的巴西粉礦價格分別達到每噸929元、每噸990元,再加上運費最多也就1300元左右每噸。
我國進口的這些鐵礦石本身的品質是比較高的,一噸鐵礦石大概能夠產生0.6噸的鐵,這意味著生產一噸鐵大概需要1.66噸鐵礦石,其費用成本大概是2100元左右。
而目前我國廢鐵的回收價格大概是在2200塊錢左右每噸。
每噸廢鐵能夠產生的純鐵大概是在70%~80%之間,我們就按80%計算,這意味著生產一噸純鐵,大概需要1.25噸廢鐵,對應的費用為2750元,這個費用明顯要比鐵礦石高出很多。
另外廢鐵提煉成純鐵的費用更高,這裡面光是進行裁剪,切割所需的人工成本都是比較高昂的,存放廢鐵還要佔大面積的地方。
所以綜合算下來之後,進口鐵礦石的成本實際上要比廢鐵成本更低,畢竟對於這些進口的鐵礦石來說,我國采購的量非常大,鋼鐵廠能夠以較低的價格進口。
第五、一些廢鐵收購商沒法提供發票。目前能夠生產鋼鐵的基本都是一些正規的大型鋼鐵廠,而這些鋼鐵廠在進口鐵礦石或者收購廢鐵的時候,他們是需要對方提供發票的,這樣才能抵扣稅點。
但是目前很多小型廢鐵收購商都不能提供發票,所以他們也沒法跟那些大型鋼鐵廠合作,只能賣給一些小的鋼鐵廠。
總之,按照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進口鐵礦石實際上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但未來隨著我國廢鐵越來越多,再加上我國廢的回收利用技術不斷提升,我相信廢鐵也將會成為我國鋼鐵生產的主要材料來源之一。
大家都回答得很好了!我也沒有太多可說的。
首先進口礦鐵石的,都是比較大型的煉鐵企業。而這些大型的煉鐵廠很少建有有廢舊鋼鐵回收處理環節的生產線。因為廢舊鋼鐵回爐重鑄的工藝要比直接用鐵礦石煉鋼鐵要復雜得多。因為廢舊鋼鐵回收往往含有不同型號的鋼材,該附帶有其他不通種類的金屬。分揀是件非常麻煩的事,就算分揀之後要生產出統一標準的鋼材是非常困難的。工藝上也是非常復雜的。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投資的角度來要,一套廢舊鋼鐵回收再生產的成本要高於直接用鐵礦石生產的成本。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產量非常不穩定。回收的金屬時多時少,而且形態不一,佔用的場地是非常大的,比原鐵礦石佔用的場地還大。雖然可以壓縮成模塊再堆放,但是這個環節無疑是增加一道不必要工序的。由於回收的不穩定也讓鋼鐵企業的生產造成產量的不穩定性。
另外就是回收金屬的價格波動比較大。而進口鐵礦石的價格波動短期內波動比較小。這給企業在資金預算上帶來很大的方便。對企業控製成本和出廠價格帶來非常大的便利性。
從這幾個角度來看,進口鐵礦石,無論成本,還是管理上,還生產效率等等各方面就要憂於回收廢舊鋼鐵。
其實回收廢舊鋼鐵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地域性分散等原因,使得大企業回收的運輸成本非常高。而鋼鐵企業利用海運的鐵礦石的運輸成本相對便宜。
所以我們的廢舊鋼鐵一般就是本地小企業回收再熔爐的。然後再製造一些對質量標准要求沒有那麼高的鐵製品再次出售。
回收鋼鐵要想成規模,那麼必須要有大型廢舊鋼鐵來源。而廢舊鋼鐵重要的來源一般都是車輛和船隻。由於我國的工業起步比較晚。無論車輛和船隻到淘汰期的數量還是比較有限嗯,無法支撐大鋼鐵企業的回收和再生產要求!所以這條路暫時還走不通。除非進行國外回收。但是一般國家都是內部回收處理的。像美國就是回收率非常高。
我們要形成回收規模還得等國內鐵製品的大規模殘廢期才行。
為什麼要高價進口鐵礦石
關於我國為什麼要高價進口鐵礦石,主要原因是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對鋼鐵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
但是我國國內的鐵礦較少,且鐵礦質量不佳,大多是貧礦, 貧礦就是指鐵礦石中含鐵量不高,而貧礦又占據了總儲量的80%;再者是因為我國的鐵礦大多是多種元素共生的復合礦,比如:有些貧礦上部位赤鐵礦,而下半部分為磁鐵礦。
為了滿足我國對鋼鐵的需求,所以我國需要大量進口國外優質鐵礦石,這些鐵礦石由於含鐵量高,鍛煉工藝簡單,因此使用進口鐵礦石的成本比使用國內貧礦的成本更低。
對於為什麼不回收廢鐵的使用,其實是因為廢鐵回收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麻煩。
為什麼不使用廢舊鋼鐵首先,我國城市化進程較晚,很多鋼鐵還沒有達到報廢年限,目前市面上廢舊鋼鐵總量較小,無法滿足國內對鋼鐵的需求。
再者,對於大量使用鋼鐵的企業來說,使用鐵礦石比使用廢舊鋼鐵更為方便,這是因為鐵礦石鍛造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且可以標准化實施,整個工藝流程可以做到自動化。
而廢舊鋼鐵無論是回收還是分揀,都需要人工完成,這意味著自動化程度不高,且價格更為昂貴。
更重要的是,廢舊鋼鐵的產量沒有保證,受市場供給量波動較大。
另外,廢舊鋼鐵在空間上也有差異。在一些發達的城市,廢舊鋼鐵產量較多,然而很多大型鋼鐵廠遠離發達城市,這意味著使用廢舊金屬,還需要額外的運輸費用,成本較為提高。
還有,廢舊的鋼鐵需要分揀,而分揀工作需要人工將鋼鐵從廢棄物上弄下來。 分揀工作完成之後,要對不同型號的鋼鐵歸門別類的分類,而分類之後的廢舊鋼鐵產量更低。
分揀之後的廢鐵需要經過剪切機或者是破碎機進行切割,有些切割成顆粒狀,有些切割成小塊,目的都是為了方便打包、運輸以及重造。
廢舊鋼鐵需要在高昂的廢舊鋼鐵處理器對這些鋼鐵進行回爐重造,生產出統一標準的鋼鐵。
從成本角度來看,回收廢舊鋼鐵,分揀鋼鐵,處理鋼鐵,以及重造鋼鐵需要一系列的工藝和投資設備, 使得廢舊鋼鐵的成本顯著上升,甚至比進口鐵礦石成本更高 ,因此很少有企業願意投資這套設備。
種種因素權衡之下,很多企業寧願選擇高價的鐵礦石,也不願意回收低價的廢舊鋼鐵,原因就是廢舊鋼鐵雖然回收價低,但使用成本高。
廢舊鋼鐵的使用率雖然現如今的廢舊鋼鐵使用率不高,但未來廢舊鋼鐵使用率肯定會有大幅增長。
首先是因為鐵礦石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總有一天能源會枯竭,此時如果人們找不到鋼鐵替代品,就需要將矛頭瞄向廢舊鋼鐵。
再者,隨著我國小 汽車 、輪船等產業報廢量提高,市面上的廢舊鋼鐵產量將會更高,此時人們就可以大量回收廢舊鋼鐵,統一分揀,統一切割,統一回爐重造。由於廢舊鋼鐵產量較大,所以廢舊鋼鐵再生時的綜合成本會下降。
另外,市面上的廢舊鋼鐵產量提高,也會導致該行業生產模式以及生產線更加成熟,而這也會使得廢舊鋼鐵的價格降低,使得對鋼鐵需求量較大的企業多了一個選擇。
其次是因為隨著鐵礦石的減少,價格必然會上升。此時廢舊鋼鐵就可能具有價格優勢,受企業歡迎。
總結從目前來看,我國廢舊鋼鐵的回收使用率並不高,只有20%左右,這意味著我國廢舊鋼鐵上存在著大量的浪費。這也說明,我國在廢舊鋼鐵使用上,還有很大的潛力,預計在2025年廢舊鋼鐵的利用率能提高到30%,甚至是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