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戰爭中不殺人也可以偉大——《血戰鋼鐵嶺》
關於戰爭,美國電影更加關注戰爭中普通人的情感。習慣了戰爭有犧牲和榮譽,《血戰鋼鐵嶺》從另外角度解讀了什麼是戰爭。
故事描寫的是二戰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頃禪物有一個堅定的信仰,就是不拿槍,不殺人。這和戰爭的殺戮背道而馳。
這是貫穿全篇的一條主線,也是矛盾沖突的關鍵。
進入部隊訓練,道斯其他各項成績都優秀,就是不拿槍。同伴排擠他,認為他是膽小鬼。半夜睡覺,關了燈揍他。
為了讓道斯拿起槍,上司處處刁難他,其他人在訓練,就讓他去洗廁所。其他人都有假期,只是不給他放假,而這個假期他准備迎娶心愛的妻子。最後上司逼迫他離開軍隊,還鬧到軍事法庭。是靠著父親的關系才沒有被送進監獄。
在面對這一切的時候,道斯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繼續堅持他的信仰。即使是有可能會失去心愛的女友,即使是可能會進監獄,最後道斯還是堅持下來了,並且贏得了勝利。
鋼鐵嶺雀液戰役是沖繩島的一次血與腥風的戰役。日軍死了10萬人,美軍死了8萬人。每前進一米,美軍就死8個人。
面對這樣的殘酷局面,道斯還是堅持不拿槍,不殺人,任然和普通士兵一起上前線。
大部隊都撤退了下來,陣地上只有他一個人。在快要絕望的時候,聽他到有有傷員求救聲。彷彿聽到了主的召喚,作為醫療兵,道斯隨著基督徒信仰前去救了75個以前看不起他的同伴我。包括以前痛罵他的教官。
在逃避日軍襲晌追擊的時候,他發現了日軍的秘密——所有日軍都藏在山洞裡。讓不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神出鬼沒的美軍找到了方向。他一下變成對戰爭貢獻最大的一個人。
道斯以不殺害一人而贏得所有人定位尊敬。他一下像天使降臨人間,所有人都把他像英雄一樣看待。部隊的人沒有道斯不敢去上戰場。
因為是基督教休息的安息日,上司勸他和部隊一起去上戰場。最後道斯在陣地前祈禱10分鍾。整個部隊延遲了進攻的時間。
當道斯受傷的時候,最念叨的還是隨身攜帶的《聖經》。
電影最後的彩蛋是播放采訪真實的道斯和他們戰友的紀錄片。他的戰友無一例外都說當初看錯了他。
真正的信仰是在人間充滿惡任相信善,在人間充滿恨任相信善,明知世界不會因自己一己之力改變時,任堅持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