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碳元素對鋼材的性能有哪些影響
碳是決定鋼的力學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隨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大,塑性、韌版性下降。當含碳權量<0.77%時,隨含碳量的增加,強度增加,而當含碳量>1.0%以後,強度反而下降。
碳素鋼按其含碳量的不同,可分為三種種類,分別是:低碳鋼——含碳量wc≤0.25%、中碳鋼——含碳量wc0.25%~0.60%、高碳鋼——含碳量wc>0.60%。
鋼的製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鋼以其低廉的價格、可靠的性能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築業、製造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說鋼是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1)為什麼碳能增加鋼鐵硬度擴展閱讀:
為了改善鋼的性能,在冶煉碳素鋼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而煉成的鋼,如鉻鋼、錳鋼、鉻錳鋼、鉻鎳鋼等。按其合金元素的總含量,可分為:
1、低合金鋼--合金元素的總含量≤5%。
2、中合金鋼--合金元素的總含量5%~10%。
3、高合金鋼--合金元素的總含量>10%。
根據添加元素的不同,並採取適當的加工工藝,可獲得高強度、高韌性、耐磨、耐腐蝕、耐低溫、耐高溫、無磁性等特殊性能。
㈡ 鋼鐵的含碳量越高,硬度是越高還是越低
碳元素主要是固溶強化和形成鐵三碳化合物提高鋼鐵強度和硬度。碳含量越高,硬度越高。
但是如果碳元素不能固溶和化合態存在與鋼鐵中(譬如球墨鑄鐵),這時候碳含量高使硬度提高這個結論就不成立了。
㈢ 鋼的含碳量增加力學性能有何變化,為什麼
鋼的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和強度也增加,但塑性和韌性會降低。原因在於,材料的性能是由其組織的性質決定的。在含碳量很少的情況下,鋼的顯微組織主要表現為鐵素體,而鐵素體的性質就是強度和硬度低,塑性和韌性高;當含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鋼的顯微組織就表現為滲碳體,滲碳體的性質與鐵素體的性質正好相反,硬而脆。含碳量在0.8%左右時,其性能就介於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