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想要更進一個層次,需要提高哪些方面
我國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回答五個問題
“鋼鐵行業前三季度行業效益總體好於預期,鋼鐵生產消費強度保持高位,全行業在出口下降的同時鋼材、鋼坯進口大幅增長,近幾個月出現階段性粗鋼凈進口。”10月2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在品牌化不銹鋼產業與城市生態融合發展高端論壇上表示。
三是中國鋼材出口應採取什麼政策導向?我國作為世界鋼鐵大國,要承擔起維護世界鋼鐵市場均衡的責任。鋼鐵企業要改變加合金促出口的生產方式,向高質量轉變、樹中國品牌、擔大國責任。同時,針對我國鋼材出口面臨的退稅問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實事求是向有關部門反映企業訴求,鼓勵不同層次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爭取對所有品種給予出口退稅,為企業營造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
四是如何處理城市鋼廠與城市融合發展?我國城市鋼廠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處理這一問題主要有關停、改造、搬遷三個途徑。對此問題,國家多次強調不要將搬遷作為解決城市鋼廠問題的唯一選擇。但對於個別鋼鐵產能總量過大的城市,還是要大幅減少鋼鐵產能,否則即使單位排放再少,眾多鋼廠加起來,單個城市也難以承受環境壓力。
五是中國的不銹鋼向哪個方向發展?目前,不能簡單引用發達國家人均不銹鋼消費量來誤導我國不銹鋼行業的發展,要客觀看待我國不銹鋼行業當前競爭激烈的局面。對於傳統不銹鋼生產工藝和RKEF工藝的博弈,企業不能只考慮成本因素,還要考慮未來的原料穩定供應問題。
2. 從PSET四個方面分析中國鋼鐵企業的發展現狀
1.國內鋼鐵市場需求嚴重下滑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經濟增長周期進入下行階段的雙重影響,中國國內鋼鐵市場需求
下滑嚴重。國內粗鋼表觀消費從2008 年8 月份開始進入了負增長階段。2008 年上半年,中
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6.3%,下半年轉為下降9.2%,第4 季度為下降13.02%。
展望2009 年,中國國內市場對鋼鐵產品的需求有增長因素,也有減少因素。增長因素主
要是中國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採取的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包括鐵路、公路、機場、電網、
保障性居民住房等新建項目)將相應增加鋼材消費需求。減少因素主要是,房地產市場景氣
度下降,2008 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只增長2.3%,大大低於前幾年增長17~25%的水平;
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大幅度回落,2008 年中國機械工業出口交貨值由上年的增長33.6%回落到
增長18.4%,預計2009 年大部分機電產品出口為負增長。現在看來,2009 年國內鋼鐵市場
需求增加因素難於彌補減少因素,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將低於2008 年。
2.國際鋼鐵市場需求萎縮,出口減少,國內資源過剩的壓力增大
2008 年凈出口鋼材4380 萬噸,凈出口鋼坯104 萬噸,合計4484 萬噸,同比下降13.7%,
占國內粗鋼生產總量的9.48%。但第4 季度凈出口鋼材763 萬噸,凈出口鋼坯5 萬噸,合計
768 萬噸,摺合粗鋼816 萬噸,同比下降19.8%。特別是2009 年1 月份,出口鋼材只有191
萬噸,同比下降53.8%,出口鋼坯為零。進口鋼材87 萬噸,同比下降38.9%,進口鋼坯13
萬噸,同比增加11 萬噸,摺合粗鋼我國凈出口97 萬噸,只相當於年凈出口粗鋼1142 萬噸水
平,比2008 年全年摺合凈出口粗鋼4763 萬噸,減少3621 萬噸,相當於年凈出口下降76%。
減少出口的資源,增大了國內市場供給過剩的壓力。
3.新增生產能力使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
2008 年中國鋼鐵工業(不含礦山采選投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0.28 億元,比上年增
長23.8%,大約新增5000 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其中主要是扁平材),將使2009 年第二季
度以後的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
4.鋼鐵企業經營風險壓力增大
現在,擺在鋼鐵企業面前的最大經營風險,是原料采購成本能否與鋼材銷售價格相適應。
2008 年第4 季度,全球鋼鐵業遭受的重創是因為庫存原料的高成本和市場迫使鋼鐵產品大降
價。2009 年全球鋼鐵市場低迷,鋼鐵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鋼鐵產品市場價格不可能大幅度
回升。鋼鐵市場價格的短期較大回升,將很快遭到產能加快釋放的沖擊,而再次回落。因此,
降低原料采購成本是降低鋼鐵企業經營風險的要害所在。
展望2009 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維持低位,生產資料價格將處於較長低水平。
2008 年世界除中國外的高爐生鐵產量45602.3 萬噸,比上年減產1859.2 萬噸,下降3.9%;
中國高爐生鐵產量47067.4 萬噸,比上年減少74.5 萬噸,全球高爐生鐵產量合計減產1933.7
萬噸,按1.5 噸鐵礦(富礦粉或塊礦、鐵精礦粉)生產1 噸生鐵計算,全球減少鐵礦消耗2900
萬噸。2008 年12 月份全球高爐生鐵產量為6382.9 萬噸,同比下降20.7%,中國下降9.4%,
除中國外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下降31.9%,鐵礦市場需求大幅度下降。2009 年1 月份CRU
全球鋼材價格指數為158.7 點,2 月從又回落到152.6 點,已退回到2006 年中期價格水平,
鐵礦大幅度降價是必然的。
二、搞好總量控制和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購成本是2009 年鋼鐵行業渡過難關的根
本保證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還在不斷擴大,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
雜性在增強,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在增多,發達國家的經濟已進入衰退,發展中國家受全
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比預想的嚴重。需求不足是當前鋼鐵行業必須承認的現實。要使鋼材
市場價格回升到鋼鐵行業不虧損並有微利,關鍵是搞好產需平衡,控制產量和控制原料采購
成本。
1.開展有序競爭,實行售價低於製造成本的產品堅決不生產、不出口。按照國內外市場
需求組織生產,不盲目增加產量,控制企業的合理庫存,以銷定產。
2.用先進產品去替代落後產品,通過市場競爭去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優化產業結構,提
升中國鋼鐵行業整體競爭力。在淘汰落後產能的情況下,要合理審慎地確定產品出廠價格,
保持先進生產能力的強大競爭力。
3.建立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新的進口鐵礦石雙贏定價機制,規范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
與鐵礦石生產供貨商建立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3. 影響中國鋼鐵產量因素
市場需求拉動鋼鐵產量來快速增長
受市場需求的拉動,我國鋼鐵產量近年來快速增長。從鋼鐵主要產品的產量來看,
2020年全國鋼材產量為13.2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6%;生鐵產量為8.88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0%;粗鋼產量為10.6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鋼材、生鐵、粗鋼產量分別為3.29億噸、2.21億噸和2.71億噸,較同期均有大幅增長。
實現鋼鐵行業碳減排量有兩個途徑:一是發展低碳冶煉技術,降低相對排放量;二是控制鋼鐵產量,降低絕對排放量。短期來看,降低鋼鐵產量或是鋼鐵行業的首要問題。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 鋼鐵行業在中國的發展
近幾年生鐵產量逐年增加,2020年產量達8.88億噸
生鐵是含碳量大於2%的鐵碳合金,工業生鐵含碳量一般在2.11%--4.3%,並含C、Si、Mn、S、P等元素,是用鐵礦石經高爐冶煉的產品。生鐵也可分為普通生鐵和合金生鐵,前者包括煉鋼生鐵和鑄造生鐵,後者主要是錳鐵和硅鐵。合金生鐵作為煉鋼的輔助材料,如脫氧劑、合金元素添加劑。在市政工程建設行業,生鐵主要多用於按市政規劃設計,而生產出路邊綠化圖案圍欄裝飾、路燈支柱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2020年我國生鐵產量不斷增加,由2017年7.11億噸增加至2020年的8.88億噸,復合增長率達到7.69%,2021年1-5月,全國累計生產生鐵3.80億噸、累計同比增長5.40%。
——更多數據可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5. 我國鋼鐵企業的競爭優勢有哪些
從規模上看,鋼鐵行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特徵,規模較大的企業在現有市場版的競爭中權往往占據一定的優勢。從所有制形式來看,國有企業規模大、產品結構豐富,技術水平高,市場佔有率高,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民營企業不但面臨行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的壓力,還要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求生存,整體面臨的競爭更為激烈。從經營效益來看,民營企業因機制靈活、成本控制能力強、企業負擔小,整體上效益比國有企業好。從產品來看,大型企業追求規模化,主要生產需求大、技術難度高、利潤高的產品,中小型企業更多瞄準需求不大的細分市場。從區域來看,華東和華北的鋼鐵企業數量多競爭激烈,而西南、西北地區鋼鐵企業數量較少且原燃料資源豐富,整體上後者的盈利狀況要好於前者。總體上講,中國鋼鐵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無序競爭、同質競爭、低價競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互不相讓,此外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很特殊的角色,導致市場被嚴重扭曲,淘汰機制失靈。
6.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上海世博會場館、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7. 中國鋼鐵市場的三強三弱是指什麼
1、強柱弱梁
2、強剪弱彎
3、強壓弱拉
8. 鋼筋混凝土結構三強三弱原則是什麼
抗震框架設計的一般原則.(一)強柱弱梁.(二)強剪弱彎.(三)強節點、弱構件。
1、強柱弱梁:抗震規范第6.2.2條
2、強剪弱彎:抗震規范第6.2.5條
3、強壓弱拉
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
9. 中國鋼鐵的所謂的三強三弱是指什麼
這個,主要是指房屋抗震框架設計的一般原則,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
10. 中國鋼鐵行業現狀是什麼呢中國鋼鐵行業要多久能緩過勁來
中國鋼鐵行業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稅收,財政方面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著國民的經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但是鋼鐵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矛盾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產業集中度過低,高端產品不足,環保問題,產能過剩,區域分布不合理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的都制約了鋼鐵行業的發展,鋼鐵行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才能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讓中國的鋼鐵行業不斷的發展。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鋼鐵行業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鋼鐵行業有必要做出變革,否則會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鋼鐵行業在2021年的時候就已經遭遇了困難,一些中小型企業承受不住壓力,就只能夠面臨倒閉的現狀,同時一些落後的企業也被社會所淘汰。鋼鐵行業如果想要發展起來,那麼就需要在技術上面做出改變,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去支持鋼鐵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