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將圓直徑18豪米的鋼鐵快速加熱到800度應該用哪種儀器
給鋼鐵加熱的可不是什麼儀器,而是加熱爐,是一種設備。加熱爐有平爐,電磁爐等,其中加熱快速的是電磁爐。當然,根據被加熱物件的大小,加熱爐也有大有小。
2. 鋼的熱處理有哪幾種方式
熱處理是一種改善鋼的機械性能的工藝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熱處理等
1)退火退火是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一般是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藝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消除鋼件中的應力等
2)正火正火是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又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正火實質上是退火的一種特殊形式,不同之處僅在於正火是採用在空氣中冷卻的方法,其冷卻速度比退火稍快正火的目的是提高低碳鋼和低碳合金鋼的硬度改進鋼件的力學性能
3)淬火淬火是將零件加熱到一定溫度(一般在850℃以上,視鋼的品種而異),經保溫後放入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時常用的介質有油水和鹽溶液等不同介質冷卻速度不同,油中較慢,水中較快,鹽溶液中更快冷卻速度快時淬硬度的深度大,但變形和開裂的傾向也大
4)回火回火是在鋼件經過淬火以後,再將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鋼經過淬火後,強度和硬度雖然提高,但塑性和韌性降低因此,在淬火以後常需要進行回火,以保持鋼的強度和硬度,並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韌性
根據回火時加熱保溫的溫度不同,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
5)表面熱處理有些機械零件表面有較高的硬度和強度,而要求零件中心部分有足夠的塑性和韌性,這時可進行表面熱處理,如表面淬火和化學熱處理
3. 煉鋼工藝中的加熱方法有幾種
有焦炭加熱和電爐加熱
4. 請問對於鋼鐵來說加熱最為重要的是什麼呢
1.退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適用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的鍛件、焊接件以及供應狀態不合格的原材料,一般在毛坯狀態進行退火 。
2.正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溫後以稍大於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對於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結構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對於一般中、高合金鋼,空冷可導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為最後熱處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 目的: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 應用要點:一般用於含碳量大於百分之零點三的碳鋼和合金鋼;淬火能充分發揮鋼的強度和耐磨性潛力,但同時會造成很大的內應力,降低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故要進行回火以得到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4.回火,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後,於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目的:降低或消除淬火後的內應力,減少工件的變形和開裂;調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獲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學性能;穩定工件尺寸。 應用要點:保持鋼在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度的條件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足夠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一般鋼盡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會產生一次回火脆性。
5. 電阻爐加熱鋼鐵比燒水快還是慢
您好,電阻爐加熱鋼鐵比燒水快得多。電阻爐可以將電能轉化為熱能,而燒水需要燃燒燃料,燃燒燃料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電阻爐可以在短時間內將鋼鐵加熱到高溫,而燒水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此外,電阻爐可以更精確地控制加熱溫度,而燒水則不能。因此,電阻爐加熱鋼鐵比燒水快得多。
6. 電加熱鋼絲(304不銹鋼類)用什麼方法,加熱24號鋼絲(直徑0.559mm),長度2米以內,加熱溫度50-60度左右
用加熱方法有很多,我向您提供如下幾個:
1、最理想的電源是配用個五十瓦以上的版變壓器權,輸出五伏或以下。
2、用一塊四伏鉛酸蓄電池或三點七伏鋰電池並聯組。
3、最簡單是直接用二百二十伏交流電把電容與鋼絲鋼絲串聯起來使用,電容可選擇風扇電容,用並聯電容個數控制鋼絲需要的溫度,如果需要自動控制,可以在電路里配接個電熱控制器件。這個方法簡單實惠易控制,但是電壓高需要做好絕緣。
4、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准備一個陶瓷或玻璃水杯,兩根二百二的電線一根(零線)直接接鋼絲一頭,把另一根線扒去兩厘米包皮,折個九十度的彎直著插入水杯一邊固定好,在水杯另一邊同樣把包皮線扒去兩厘米,折個九十度的彎固定好,另一頭接鋼絲,水杯里加上水就可以給鋼絲加熱了,如果達不到溫度就適當向水杯里加食鹽調節溫度,如果不加食鹽溫度還高,水杯的水換成瓶裝純凈水再與普通水調節溫度。方法簡單實用實惠,但是要注意安全!安全!!再安全!!!
7. 對5mm厚度的鋼板,如何實現從內部進行加熱
建議可以試試用渦流加熱的方法,類似於變壓器的原理,利用電磁感應加熱,鋼板處於通電線圈中,電磁感應鋼板內部產生渦流,即可加熱。
8. 給一塊鋼板加溫,要求能達到150-300度,燒煤以外的方法
如果鋼板不是很大用天然氣灶完全可以達到.不過天然氣火焰溫超過1ooo所以要把握好時間要不然會超過30O.如果很小用酒精燈.酒精燈的加熱溫度400—500℃
9. 外面3cm塑料 中間是鋼板 怎麼直接給鋼板加熱 不能用明火
用微波或高頻電場加熱,可以透過塑料直接使鋼板發熱。
如果鋼板兩側可以接線,可以通過低壓大電流使鋼板發熱(用電焊機給鋼板通電是個選擇),此法適用於長條鋼板,大面積的話溫度控制需要反復測試。
10. 鋼鐵的常用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1.退火
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在此溫度下保溫,然後緩慢冷卻到室溫.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
a將鋼加熱到預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稱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消除鋼中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
b,把鋼加熱到750度,保溫一段時間,緩慢冷卻至500度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高碳鋼.
c,去應力退火又叫低溫退火,把鋼加熱到500~600度,保溫一段時間,隨爐緩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溫冷卻.退火過程中組織不發生變化,主要消除金屬的內應力.
2.正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
3.淬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某一溫度(45號鋼淬火溫度為840-860℃,碳素工具鋼的淬火溫度為760~780℃),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在水(油)中冷卻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與退火、正火處理在工藝上的主要區別是冷卻速度快,目的是為了獲得馬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是鋼經淬火後獲得的不平衡組織,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韌性差。馬氏體的硬度隨鋼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鋼件淬硬後,再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
淬火後的鋼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須進行回火後才能使用。因為淬火鋼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發生脆斷。通過回火可以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降低脆性,提高韌性;另一方面可以調整淬火鋼的力學性能,達到鋼的使用性能。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三種。
A 低溫回火150~250.降低內應力,脆性,保持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溫回火350~500;提高彈性,強度.
C 高溫回火500~650;淬火鋼件在高於500℃的回火稱為高溫回火。淬火鋼件經高溫淬火後,具有良好綜合力學性能(既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韌性)。所以一般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淬火後的高溫回火處理。軸類零件應用最多。
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