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運城再山西排第幾呀 他的發展怎麼樣 近幾年有什麼大的工程么
運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興的工業基地。
這里有全國最大的無機鹽化工基地南風集團、裝備規模居世界第一的運城製版集團、亞洲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山西鋁廠、全國第二大銅冶煉基地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鐵道部的龍頭企業永濟電機廠等大型企業。近年來,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六大產業群體。即:鋁電材聯營、鋼鐵和鎂業等冶金產業群,日用化工、煤化工和醫葯產業群,機械及精密鑄造產業群,新型材料、玻璃器皿等亮點產業群,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群,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群。
培育了海鑫、陽光、通達、振興、忠民、粟海、龍門、南風、關鋁、製版、亞寶、豐喜等一批年產值達到10億元、30億元、5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大集團。海鑫、陽光、通達、振興、粟海、龍門等6家民營企業進入全國500強,海鑫集團成為全國民營企業最大納稅戶。鋼鐵總產量達到480萬噸;金屬鎂產量達到16萬噸,佔世界的25%、全國的50%、全省的80%;化工產品元明粉、硫酸鉀、洗衣粉的產量分別佔到國內市場的60%、50%、25%以上;電解鋁產量2005年將達到90萬噸,氧化鋁將突破20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基地,「神舟6號」火箭用的就是關鋁的電解鋁;以鎂鋁合金、磁性材料、精密鑄造、汽車零部件、納米材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0餘個。�
運城市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交通上,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侯西鐵路橫亘東西,南同蒲鐵路侯馬至東鎮段復線建設已接近尾聲。境內有運(城)風(陵渡)高速公路、運(城)三(門峽)高速公路和侯(馬)運(城)高速公路,禹門口、風陵渡及三門峽三座黃河公路大橋聯結西北、西南和中原地區,與洛陽、鄭州和西安形成了縱橫交錯網路。全市公路里程8611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235公里,居全省第一;環中心城市高速網和通往各縣(市)的一小時經濟圈初步形成;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村村通油路,93.3%的村通客車。特別是運城關公機場成功通航,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航線,架起了運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填補了黃河金三角地區的空中交通空白。中心城市建設上,改造了七大出入口,南風廣場正式對外開放,新區建設進展順利。水利上,全市擴建新建了尊村引黃、海鑫引水工程和禹門口提水樞紐等大型工程。完成了農村貧困地區的人畜飲水解困工程。電力上,全市建有電廠五座,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220千伏雙環網為主幹,以110千伏、35千伏覆蓋全市各主要鄉鎮的現代化大容量電網結構。通訊上,全市已實現市話交換程式控制化、無線通信移動化,固定電話、行動電話每百人擁有量全省領先。�
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九五」時期以來,全市經濟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撤地設市後,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實際,努力建設山西省的農業大市、工業大市、教育大市、旅遊大市,建設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工貿旅遊中心城市,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全市GDP完成359.3億元,同比增長15.4%;財政總收入43.5億元,同比增長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2億元,同比增長2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5億元,同比增長2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0.6億元,同比增長21.1%;外貿進出口總額5.35億美元,同比增長4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8元,同比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2587.3元,同比增長11.5%。2005年,運城市轄1個市轄區(鹽湖)、10個縣(臨猗、萬榮、聞喜、稷山、新絳、絳縣、垣曲、夏縣、平陸、芮城),代管2個縣級市(永濟、河津)。
運城市 面積14106平方千米,人口486萬(2003年)。
鹽湖區面積1237平方千米,人口62萬。郵政編碼044300。區人民政府駐府東街。
空港新區
永濟市面積1221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044500。市人民政府駐城東街道。
河津市面積 593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043300。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街道。
芮城縣面積1161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044600。縣人民政府駐古魏鎮。
臨猗縣面積1350平方千米,人口53萬。郵政編碼044100。縣人民政府駐猗氏鎮。
萬榮縣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044200。縣人民政府駐解店鎮。
新絳縣面積 600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043100。縣人民政府駐龍興鎮。
稷山縣面積 680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043200。縣人民政府駐稷峰鎮。
聞喜縣面積1160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043800。縣人民政府駐桐城鎮。
夏縣面積132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044400。縣人民政府駐瑤峰鎮。
絳縣面積 968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043600。縣人民政府駐古絳鎮。
平陸縣面積1151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044300。縣人民政府駐聖人澗鎮。
垣曲縣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22萬。郵政編碼043700。縣人民政府駐新城鎮。
㈡ 年全國鋼鐵產量最高的是哪個省
2016年全國鋼鐵產量最高的省份是哪一個: 5000萬規模以上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東、江蘇、山西、遼寧5個省市。第一名為河北省!
㈢ 運城鋼鐵產量
700萬噸。根據查詢相關信息得知至2020年,運城片區煉鐵產能518.5萬噸、粗鋼總規模達到675萬噸,年產鋼材達到700萬噸。運城,簡稱「運」,山西省地級市,位於山西省南端,與陝西、河南兩省隔黃河而相望,北與臨汾市毗連,東與晉城接壤。
㈣ 晉南鋼鐵產能
晉南鋼鐵產能280萬噸鐵到390萬噸鋼。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晉南鋼鐵集團翼城精品基地項目是山西省政府2021年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100億元,佔地3600畝,建設規模為年鐵產能280萬噸鐵到390萬噸鋼。
㈤ 山西省2010年全年的鋼鐵產量,知道的快告訴我呀
太鋼1000WT,其他鋼廠4000-5000WT
㈥ 中國鋼鐵大省,一次排名
只有2014年的排名,2015年的還沒有出來,估計排序不會有大的變化。
2014年中國各省鋼產量排名回
10. 湖北,3429萬噸。答
9. 廣東,3447萬噸。
8. 浙江,4171萬噸。
7. 山西,4701萬噸。
6. 河南,4704萬噸。
5. 遼寧,6946萬噸。
4. 天津,7304萬噸。
3. 山東,8939萬噸。
2. 江蘇,1.33億噸。
1. 河北,2.4億噸。
2014年世界鋼產量排名:
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國第四,唐山瞞報量第五
湖北比想像中的低得多,武鋼集團的產能一直在減產和向廣西柳鋼、昆鋼轉移。武漢經濟結構轉型很快,鋼鐵工業總產值2014年排武漢第七大產業。
十年前,鋼鐵產業占武漢工業總產值的近一半左右。武鋼打噴嚏,武漢經濟抖三抖!那時武鋼還沒合並柳鋼和昆鋼,東風2003年也剛搬來,光谷剛提出兩三年,只是一個雛形。
上海更牛逼,中國第一鋼企寶鋼只生產高附加值鋼材,產能居然排不進中國前十!
河北省,尤其是唐山市的鋼鐵產量太誇張了!京津霧霾沒救了!另外,2015年河北和遼寧的GDP,可能被四川和兩湖超過。
江蘇的鋼鐵產量也超過想像,山東比想像中的略少,竟然還不如江蘇。
㈦ 黃河金三角運城是華夏文明發源地!好好重點開發下旅遊資源!
運城:黃河金三角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
運城,古稱河東,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全市轄1區2市10縣3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人。2000年10月撤地設市。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有4000萬年前的中華曙猿化石和183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遺址;這里流傳著女媧補天、黃帝戰蚩尤、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後稷教民稼穡等優美傳說;這里曾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王朝初期的都城;三國名將關羽,思想家荀況,史學家司馬光,建築學家傅說,水利學家李冰,教育家王通,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柳宗元、王勃、王維、王績、王之渙,以及開中華民族商貿先河的春秋商人猗頓等傑出人物都是這里人;史稱「將相接武、公侯一門」的聞喜裴氏家庭,曾出現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全市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景點1600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112處。有馳名中外的中華祭祀聖地後土祠、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元代壁畫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以及舜帝陵、司馬光墓、黃河大鐵牛……
運城大地,人傑地靈。
優越的投資環境
交通運輸便利。運城,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輻射中原,是連接中西部的「橋頭堡」,在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戰略地位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關公機場已經通航,辟有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國內各大城市航線。全市公路里程達到8753公里,公路網密度每平方公里62.5公里,一小時公路圈初步形成。境內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運三(運城-三門峽)、運風(運城-風陵渡)、大運(大同-運城)等4條高速公路,里程312公里,形成了通西北、達中原、到華北的交通骨架。候西鐵路橫亘東西,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客運通往全國各地,貨運可達全國各樞紐。
自然條件適宜。運城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山西省乃至全國的麥棉、果業基地,有「山西的烏克蘭」之稱。小麥、棉花產量和商品量分別佔全省的50%和70%以上;蘋果面積300萬畝,產量32億公斤,分別佔全省產量和商品量的60%和70%,是全國地級市中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
礦產資源豐富。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約54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鐵礦1139.3萬噸,銅388.1萬噸,鋁9868萬噸。芒硝儲量居全國第二。鉛、鎂、石灰石、大理石、硅石等儲量在全省名列前茅。金銀等貴重金屬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鹽湖面積132平方公里,在新石器之前就已被開采利用,唐宋時期每年的鹽稅占國庫收入的1/8到1/6。
基礎設施完善。全市現有電力裝機149萬千瓦,在建電源裝機280萬千瓦,50萬伏和22萬伏電網主架相連,電力供應充足。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發展迅速,已建成現代化的移動通信和數據通信網路,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路、通客車。商業、現代服務業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
科技教育發達。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長足發展。基本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242所(其中本科學院1所,專科8所),教師5.4萬人。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1萬人。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1個,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15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4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6家,技術力量較為雄厚。醫療衛生機構490個。康中和運中成為新的亮點,2005年高考全省文理狀元均出現在運城。
投資環境優良。近年來,運城市委、市政府一直著力打造誠信運城,全力建設一個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健全透明的法制環境、文明誠信的人文環境,創造「親商、富商、安商、樂商」的投資軟環境。全面推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便捷辦事程序,並開通了網上審批窗口,實行審批內容、審批條件、審批程序、審批時限四公開。對引進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提供保姆式服務。設立招商引資投訴辦公室,開通投訴熱線,認真處理客商投訴,切實保障所有投資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喜人的建設成就
運城經濟總量連續9年位居全省前3位。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470.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180美元。財政總收入55.6億元。河津市於2003年跨入全國經濟百強縣市行列。12個縣(市、區)財政收入超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6.8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06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6.5億美元。「十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1%,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54.6%。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二、三產業比例調整為11.8:56.8:31.4。
農業產業化格局初具規模。形成了果、菜、畜、麥、棉五大主導產業和紅棗、蘆筍、中葯材、煙葉等特色產業,糧經比例調整為5:5。設施農業達59.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達112萬畝。龍頭企業304家,帶動25萬戶農民從事產業化經營。新絳蔬菜批發市場、粟海、忠民、豐潤4家企業跨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行列。全市糧食總產15.9億公斤,果品總產27.5億公斤,棉花總產0.9億公斤,肉、蛋、奶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6%、2.5%、22.9%。農產品營銷體系和專業市場建設力度加大,市農業會展中心和農產品質檢大樓投入使用。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新成績,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車。小康林業工程進展順利,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6.8萬畝,退耕還林工程7.4萬畝,三北防護林0.8萬畝。
工業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導。為把運城建設成「山西省新型加工製造業基地」,運城市大力發展「七大產業」,培育「八大基地」,抓好「三個開發區」,做大做強「十八大旗艦企業」,工業成為全市經濟的支撐,工業經濟連續8年位居全省前三強。這里有全國最大的無機鹽化工基地南風集團、裝備規模居世界第一的運城製版集團、亞洲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山西鋁廠、全國第二大銅冶煉基地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鐵道部的龍頭企業永濟電機廠等大型企業。有南風、亞寶、關鋁3家上市企業。鋼鐵產量達到480萬噸;金屬鎂產量達到16萬噸;化工產品元明粉、硫酸鉀、洗衣粉的產量分別佔到國內市場的60%、50%、25%以上;電解鋁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氧化鋁突破200萬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9個,規模以上民營企業420家,海鑫、通達、振興、陽光等4家民企跨入全國民企500強,海鑫集團成為全省最大的民營企業,在全國民營企業中上繳稅金排名第一。
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突出「五千年文明看運城」這一主題,著力打造了華夏覽勝(中國運城)、中華祭地聖境(萬榮後土祠)、關公故里(運城解州)、中國死海(運城鹽湖)、中華名樓(永濟鸛雀樓)、回歸自然(黃河歷山)等旅遊品牌,努力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經濟已成為運城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2005年,全市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8.2億元。
城鎮化進程加快。圍繞建設「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工貿旅遊中心城市」的目標,以提升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為切入點,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走出了一條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2005年,全面啟動了東部新區、空港新區、鹽湖新區等十大城建工程。努力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新增公共綠地7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17平方米。成功改造老區,實現了綠化、美化、亮化。新建東部新區38平方公里、空港新區60平方公里、鹽湖新區3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正在向100多平方公里擴張。科技館、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婦兒中心和水、電、路、氣、熱、通訊、公交、環衛等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日益完善,城市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12個縣城和一批重點小城鎮建設正扎實推進。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5年,全市民營科技企業總數達到141家,高新企業總數達到24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農民參合率達到84.3%。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險並軌工作穩步推進。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率達100%。城鄉低保人數14萬人。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美好的發展前景
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年、起步年。運城市委、市政府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培育裝備製造業、新型化工產業、新型材料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中醫葯產業、旅遊文化產業等六大支柱產業。繼續實施大企業戰略,優化企業結構。全力打造四個方陣: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6家,完成銷售收入600億元以上;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50-100億元的企業8家,完成銷售收入400億元以上;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30-50億元的企業10家,完成銷售收入300億元以上;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10-30億元的企業27家,完成銷售收入400億元以上。以上四個方陣共51家企業,將作為全市「十一五」重點培育的骨幹企業,組成運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艦隊,力爭這些企業到2010年的銷售收入達到1800億元左右。同時,要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服務業,力爭到2010年第三產業佔全市生產總值超過40%。
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6年在全市農村免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擴大到6個縣(市),力爭明年13個縣(市)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市,大力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基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水泥(油)路通組達戶、村村循環工程。發展農村通信、遠程教育,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大力推廣農村沼氣使用,力爭2010年50%的農戶用上沼氣。
三、大力推進特色城鎮化,提高城市綜合競爭能力。按照建設黃河金三角地區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工貿旅遊中心城市的定位,全面實施十大工程建設。力爭到「十一五」末,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0-80萬人,建設3個衛星城市和一批經濟強縣、強鎮,力爭全市3-5個縣(市、區)躋身全省20強,20個鄉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500萬千瓦以上,電網容量達到400萬千瓦。
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添發展後勁和動力。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市屬國有企業產權股權多元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力爭到「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經濟佔全市經濟的比重達到90%以上。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增強縣級財政自我平衡能力。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6年全市招商引資總量力爭突破100億元大關。
五、大力實施「綠色運城」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步伐。大力實施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工程,力爭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城市建成區綠地覆蓋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2006年中心城市二級以上天數要達到240天。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繼續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加大中小學布局調整力度,徹底取消「單人校」和「復式校」;加快建設運城大學和各類高等專科學校,力爭「十一五」期間在全市創辦2-3所綜合性大學。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㈧ 山西壺關鋼鐵出口量
38.8萬噸。山西壺關官方統計,2022年鋼鐵出口量是38.8萬噸。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位於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蒙古毗連。
㈨ 山西安泰鋼鐵產能
截止2022年12月29日,山西安泰鋼鐵產能每年120萬噸。
經查閱山西安泰公司官網資料,安泰現擁有一條年產120萬噸的H型鋼鐵生產線,產品以中大型H型鋼為主。
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山西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晉經改1993、140號文批准,以發起方式設立的。
㈩ 中國十大鋼鐵城市是哪些城市
1、鞍本鋼鐵基地
包括鞍山鋼鐵公司和本溪鋼鐵公司。鐵礦的探明儲量近百億噸,其中工業儲量40多億噸,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現有鐵礦開采能力約4000萬噸左右,佔全國鐵礦石總產量的1/5以上,是我國最大的鋼鐵基地。
本鋼的特點是:鐵礦石儲量大、易開采、品質優,用其冶煉鑄造生鐵,質量全國最優,低磷、低硫,被譽為「人參鐵」。
2、京、津、唐鋼鐵基地
包括首都鋼鐵公司、天津各鋼廠及唐山鋼鐵公司,是全國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主要鋼鐵產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0%左右。
3、上海鋼鐵基地
位於上海。擁有寶鋼及上鋼一、三、五廠3個主要煉鋼企業、梅山冶金公司及十多個軋鋼廠,目前生產規模僅次於鞍本鋼鐵基地。寶鋼是我國第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具有設備大型化、自動化程度高的突出優點。
寶鋼的廠外運輸以水運為主,占運輸量的80%,廠內以膠帶傳送為主,有比較完整的自動控制系統。這是國內同類企業所少有的。
4、武漢鋼鐵基地
武鋼位於武昌青山區的長江沿岸。是1949年後我國新建的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主要產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帶鋼等,是我國最大的鋼板生產基地。
5、攀鋼基地
位於四川渡口市。是我國戰略後方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攀鋼所在的攀(枝花)西(昌)地區蘊藏極其豐富的釩、鈦磁鐵礦,釩、鈦儲量居世界首位,與其共生的鈷、鎳、銅、錳等十多種稀有金屬元素的儲量也十分驚人。這里還有巨大的水能和焦炭資源,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條件。
6、包頭鋼鐵基地
包鋼位於內蒙古包頭市新區昆都侖河兩岸,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正式投入生產。
包鋼基地近鐵近煤,靠近黃河,地勢平坦,用水條件好。包頭鋼鐵公司不僅是我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也是我國最主要的稀土生產基地。包頭礦具有巨大的稀土資源礦,其儲量居世界首位,有「稀土之鄉」的美稱。
7、太原鋼鐵基地
太鋼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是「二五」時期重點擴建、改建項目之一。太鋼周圍焦煤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這是太鋼布局的突出優勢。太鋼也是我國特殊鋼生產基地,以生產優質板材為主。
8、馬鞍山鋼鐵基地
馬鋼位於安徽省東部馬鞍山市內。附近的寧蕪鐵礦是我國主要鐵礦產地之一,主要產品有各種鑄造用生鐵、用於製造鐵路運輸的火車輪、輪箍、各種異型斷面的環形件、各種角鋼及中小型鋼材等。是江南重要的生鐵基地。
9、重慶鋼鐵基地
重慶鋼鐵公司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境內,包括重慶鋼鐵公司和重慶特殊鋼廠。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綜合生產能力的鋼鐵聯合企業。是西南地區最早建設的鋼鐵企業和我國精密合金鋼等特殊鋼的重要生產企業。
10、台灣中國鋼鐵公司
台灣中國鋼鐵公司位於台灣省高雄市。台灣省鋼鐵工業是在缺煤少鐵條件下,靠大力發展拆船行業興辦起來的。為了進一步滿足台灣本島生產發展的需要,台灣當局決定在高雄建一座年產鋼600萬噸的大型鋼鐵廠,並命名為中國鋼鐵公司。該廠的鐵礦石、焦煤及主要原燃料全部經高雄大港進口。
(10)山西的鋼鐵產量超過多少擴展閱讀
2017年全國鋼鐵產量超千萬噸城市排名前十名:
1、唐山市,鋼材產量:11926萬噸。主要鋼企:河北鋼鐵、首都鋼鐵、津西鋼鐵、唐山建龍。
2、邯鄲市,鋼材產量:5468萬元噸。主要鋼企:河北鋼鐵、縱橫鋼鐵、新興鑄管、天津天鐵。
3、天津市,鋼材產量4373.97萬噸。主要鋼企:天津鋼鐵、天津鋼管、榮程鋼鐵。
4、蘇州市,鋼材產量3984萬噸。主要鋼企:沙鋼集團、永鋼集團、龍騰特鋼。
5、馬鞍山市,鋼材產量2069.17萬噸。主要鋼企:馬鞍山鋼鐵、長江鋼鐵。
6、萊蕪市,鋼材產量20691.5萬噸。主要鋼企:山東鋼鐵、泰山鋼鐵、九羊鋼鐵。
7、上海市,鋼材產量2056.04萬噸。主要鋼企:寶武鋼鐵。
8、鞍山市,鋼材產量1982.6萬噸。主要鋼企:鞍山鋼鐵。
9、常州市,鋼材產量1710萬噸。主要鋼企:中天鋼鐵、申特鋼鐵。
10、武漢市,鋼材產量1694.61萬噸。主要鋼企:寶武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