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鋼鐵產量佔全球56%,日本僅5%卻能掌握全球定價權,憑啥
2020年我國的鋼材產量高達13.25億噸,產量佔到了全球67%,其間粗鋼產量高達10.53億噸,在全球商場中的比例抵達56.5%,鋼材每年可為我國賺取將近4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我國對外出口的支柱性工業之一。
比方在1995年,日本的三大航運公司之一的商船三井就在我國成立了子公司,開始為我國鋼鐵工業供給運送服務,2004年商船三井就跟上海寶鋼簽署了20年的運送協議,2007年再一次簽署長期承運協議,很快日本的另一大海運巨子川崎汽船也在我國拓展業務,沙鋼跟川崎汽船也簽署了10年期的運送合同,爾後武漢鋼鐵、首鋼均與川崎集團簽署長達10年以上的運送合同。
而當時,我國本國的海運公司競爭力都遠不如日本三大海運巨子,甚至我國最大的海運巨子我國遠洋都節節敗退,甚至讓我國遠洋年度巨虧72億。
『貳』 中國鋼鐵產量是什麼
中國鋼鐵產量首破10億噸。2020全年,鋼鐵產量呈前低後高走勢。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鋼鐵需求明顯萎縮,隨著二季度國家復工復產、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步發力,經濟穩定復甦,下游需求逐步恢復,帶動鋼鐵企業生產積極性高漲,鋼鐵產量同比進一步上升。
12月我國粗鋼產量9125萬噸,同比增長7.7%,2020年全年產量105300萬噸,同比增長5.2%。12月我國鋼材產量12034萬噸,同比增長12.8%,2020年全年產量132489萬噸,同比增長7.7%。
鋼鐵工業的發展
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國之基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鋼鐵工業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漸強的歷史性轉變,成為世界鋼鐵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為推動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1957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初步發展時期,1958-1977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曲折發展時期,1978-1992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體制調整與快速發展時期。
1993-2018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市場體制下的收斂增長時期。2020年1-12月全國粗鋼產量為78159.3萬噸,累計增長4.5%。
『叄』 為什麼中國的鋼材產量世界第一,特種鋼材仍依賴進口
中國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中國鋼鐵年產量全球第一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中、低級鋼材;合金鋼、特種鋼技術不過關;只能大量依賴進口。
例如日本的鋼材,有很多是國內沒有能力生產的,比如高精度模具鋼,只要你想製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買他們的鋼材。我們已經是鋼產量第一大國,每年也依然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各類鋼材——而我們進口的基本上全是我們自己無法生產的特種鋼材。
全是那些噸鋼利潤達到粗鋼的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品種。近些年國內上了很多特種鋼生產線,新聞上大肆宣傳終於實現國產化雲雲,但是很少有新聞里詳細說,這些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合資的。
比如車用鋼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鐵的技術。中國出原料、資金、人力還要承受污染,卻只拿了一個小頭。
(3)中國鋼鐵產量怎麼那麼高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特鋼行業的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對國際主要特鋼產品的定價權上。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巨大「落差」充分證明,若要擺脫原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我國特鋼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就中高端量大面廣的特鋼品種來看,軸承鋼和結構鋼與市場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特鋼深加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是高端特鋼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例如,特鋼板帶、特鋼棒線材、特鋼管材以及工模具鋼、高速鋼等都具備深加工的潛力。
『肆』 中國的鋼材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為何特種鋼材仍需進口
剛才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並不表示特種鋼材產量也很多,因為我國的鋼鐵創新能力還是比較薄弱,所以對於這種特種鋼材還是依賴於外國。
中國雖然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這就相當於有些生產漲價,雖然生產出來的產品量很多,但是質量不好是一個道理,當然我並不是說中國的鋼鐵質量不好,只是一般生產出來的鋼材都是普通鋼材,但是像特種鋼,中國目前的產量還不足以滿足自需。所以一般中國使用的特種鋼都是從日本進口的。中國每年所生產的鋼鐵都是中低級鋼材,特種鋼由於技術不過關,操作達不到要求,所以沒有辦法大量產出,依舊只能依靠進口。那為什麼中國一般都從日本進口特種鋼呢?
為什麼我國沒有辦法去生產特種鋼呢?這是因為我們不具有高精度的模具鋼,如果你想要製造特種鋼,那麼你一定要有精細的模具作為模板,但是這種模具只有日本才有,所以沒有辦法,你只有去買他們的鋼材,所以就算我們如今已經是產量的第一大國,但依舊每年都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的各種鋼材,造成這種原因,就是由於我們本國沒有辦法生產這種鋼材。
『伍』 影響中國鋼鐵產量因素
市場需求拉動鋼鐵產量來快速增長
受市場需求的拉動,我國鋼鐵產量近年來快速增長。從鋼鐵主要產品的產量來看,
2020年全國鋼材產量為13.2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6%;生鐵產量為8.88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0%;粗鋼產量為10.6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鋼材、生鐵、粗鋼產量分別為3.29億噸、2.21億噸和2.71億噸,較同期均有大幅增長。
實現鋼鐵行業碳減排量有兩個途徑:一是發展低碳冶煉技術,降低相對排放量;二是控制鋼鐵產量,降低絕對排放量。短期來看,降低鋼鐵產量或是鋼鐵行業的首要問題。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陸』 90年代中國鋼鐵產量為什麼會上漲
鋼材登錄/注冊
螺紋鋼
中板
熱卷
型鋼
鋼管
廢鋼
鐵礦石
鐵合金
首頁 > 綜合資訊 > 正文
中國現代鋼鐵工業崛起的回顧
2021-05-14 09:44來源:中國冶金報
張訓毅
自人類進入鐵器時代以後,鋼鐵就成為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成為現代工業、信息文明的重要基礎。中國的鋼鐵業,在春秋戰國之交後的古代,是繁榮、先進的;1840年以來的近代,則大大落後於西方,淪至衰敗;1949年以後的現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經過六七十年的頑強拼搏,實現了中國鋼鐵工業的偉大崛起。回顧這一崛起歷程,從以鋼鐵生產能力增長為主線來觀察,經歷了5個各具特點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978年):以建新廠的大規模基本建設為主,實施外延擴大再生產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在對從舊中國接收的30多家鋼鐵廠、約20萬噸鋼產能恢復生產的基礎上,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運行中,從組織隊伍、開發礦業、製造裝備等生產力基本要素入手,以開展建新廠的大規模基本建設為主,實施粗放的外延擴大再生產,以滿足新中國經濟建設對鋼鐵產品的緊迫需要。這一階段,先後興起了3次建新廠的基本建設高潮。
第一次是1953年~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開展的。當時,蘇聯援建156項中的八大鋼鐵項目,共投資34.5億元,包括新建武鋼、包鋼、北滿鋼廠、吉林鐵合金廠、吉林炭素廠、熱河釩鈦聯合工廠(即後來的承德鋼廠),改擴建鞍鋼、本鋼。同時,國家還進行了大冶鋼廠,太原鋼鐵廠,唐山鋼鐵廠,重慶特鋼廠,石景山煉鐵廠,上鋼一、三、五廠,撫順鋼廠,大連鋼廠等20多家鋼鐵企業的改擴建工程。完成這些項目,新增煉鐵能力311萬噸、煉鋼能力264萬噸、軋鋼能力154萬噸。國家還對分布在上海、天津、山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492戶10人以上的私營鋼鐵廠,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
『柒』 中國鋼鐵產量那麼高為什麼造不出來一枚質量優良的魚鉤
主要是鋼復鐵規模生產以後管理制不嚴格出現的質量瑕疵太多。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中國什麼鋼材都可以生產,質量都是不錯的。但是,一旦交付批量生產,每一個環節的一點點質量問題都會被帶到下一個工序,造成最終的剛才質量降低。
『捌』 我國鋼鐵產量佔全球的56%,為什麼還要從國外進口
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製造業大國,我們國家的製造業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且也能夠製造更多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產品,能夠使得我們國家的需求得以滿足,但是仍然有一些產品不能為我們國家完全製造。
我們國家能夠製造更多產品,而且也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能夠符合更多人的標准,並且能夠使得更多的人購買國產產品。鋼鐵是我們國家特別需要的產品,而且我們國家的產量也比較多。我國鋼鐵產量佔全球的56%,為什麼還要從國外進口?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一、我國的鋼鐵需求量大。
其實我認為我們之所以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的鋼鐵是有比較大的需求量的,特別是一些建築行業,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很多人可能都能夠投資建築業,並且也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這也就意味著鋼鐵會有越來越大的需求量,從而會影響我們國家的進口。
以上就是我認為我們國家的部分鋼鐵需要從國外進口的原因。
『玖』 中國鋼材價格持續上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背後的原因有以下兩個:需求拉動所導致,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所導致。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簡單粗暴的回答各位,對許多材料商而言,這兩年無疑是一個非常無奈且痛苦的兩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許多不可控的現象頻繁出現,最近,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上漲,引起了許多朋友的關注,甚至使許多人感到有些驚訝,發生這種情況之後,有很多朋友他們都做出了猜測,但是,除了以上的原因,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國外市場的影響我個人認為,其實影響中國鋼材價格的因素不僅是中國市場,而是世界市場跟經濟體相互影響所導致的,因為進口協議沒有談成,所以必然會導致國際鋼材價格的上漲,2009年的時候,鋼材的整體價格是進口價格的兩倍,也在那個時候,調整為每噸110美元。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拾』 1950年到1955年中國鋼鐵總量上升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
首先,東北偽滿日本遺留下來的鋼鐵企業經過廣大幹部工人們的艱苦努力,已經基本修復並投產,為鋼鐵總量的上升和技術工人隊伍的鍛煉提供了平台。
其次,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蘇聯援建的大型鋼鐵企業開始慢慢投產,對重工業的空前重視是基本國策之一。
其三,抗美援朝戰爭需要大量的鋼鐵資源,這在客觀上刺激鋼鐵生產,這也是這段時期鋼鐵總量急劇上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