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鐵企業如何去產能 去產能是什麼意思
去產能就是把現在已經建成投產的鋼鐵生產能力拆除一部分,降低生產能力,使內鋼鐵供應容量減下來,是市場恢復原來的面貌,保證行業的健康經營。去產能的指標分解到各個地區,由政府主導完成。基本上第一步是拆除原來已經停產的設備和企業,也就是僵屍產能。第二部是國有企業帶頭削減,把原來已經改造的很先進的產能拆除了一部分。第三部就是通過環境保護指標,節能指標,銀行抽貸關閉一批鋼鐵廠。
『貳』 有沒有說鋼鐵去產能,煤炭去產能是多少
在鋼鐵去產能方面,方案要求2017年6月30日前,「地條鋼」產能依法徹底退出;加強鋼內鐵行容業有效供給,避免價格大起大落;2017年退出粗鋼產能5000萬噸左右;企業兼並重組邁出新步伐,取得實質性進展;嚴格履行職工安置程序,多方開辟職工安置途徑,努力做到職工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置企業債務,明確資產處置政策;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在煤炭去產能方面,方案要求堅持落後產能應退盡退、能退早退,2017年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實現煤炭總量、區域、品種和需求基本平衡。多方開辟職工安置途徑,妥善安置職工;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推動企業債務和資產處置,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兼並重組、轉型升級,實現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叄』 中國鋼鐵產能有多少的最新相關信息
中國目前的復11.6億噸鋼鐵制產量,除了1.4億噸直接出口以外,大部分是國內消耗,如果不是代表了某些特定的勢力有特定的目地,這個結論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毋容置疑。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整個產能是11億噸,中國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產能利用率70%多。寧吉喆表示,70%多在市場經濟下有一定過剩,但也不是過剩那麼多,多出的3億噸去年已經去了6500萬噸,今年再去5000萬噸,產能只剩下10億噸,中國鋼鐵消費量前兩年就是8億噸了,鋼鐵的消費還要增長。所以產能利用率算大賬就達到80%了,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平。
『肆』 什麼是鋼鐵產能
鋼鐵產能指鋼鐵企業在生產計劃期內,企業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在既定的鋼鐵冶煉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鋼鐵成品的產品數量,或者能夠處理的鐵礦石的數量。
『伍』 鋼鐵行業去產能,政府應該做哪些
這次去產能的政策是以市場擠壓、政策引導、技術設限、節能門檻、內環保監控、銀行抽容貸、拆除僵屍為手段,以國資委和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以強力的考核問責為措施進行,不具體分指標到某一企業,誰在線內誰拆除。退出通道機制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企業職工安置、轉崗、培訓再就業問題,二是銀行債務處置和企業之間的互保問題,三是關停企業要退出鋼鐵行業,設備要拆除,而不是破產重組後產能不變。人員安置上,目前全國直接從事鋼鐵生產的職工大概180萬,加上關聯就業人員,總數達500多萬人,去除20%的產能,意味著100萬左右的職工需要安置,如果按照每人10萬元買斷的標准計算,需要1000億左右的資金。債務方面,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去年11月末鋼鐵全行業銀行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余額達13359億元。另據趙喜子測算,此外還存在著大概2萬多億的非銀行負債。一直以來,鋼鐵行業的債務風險被銀行掩蓋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應當把隱性的風險公開披露。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8.03億噸,目前中國鋼鐵產能大概在12億噸。趙喜子在做了大量的預測研究和趨勢性分析後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到2020年鋼鐵年產量必須下降到6億噸左右,產能減少3億噸。
『陸』 煤炭鋼鐵去產能,工人去哪
轉崗。鋼鐵行業屬於資本密集型和人工密集型雙重資源佔有行業,又是連續生產不可停頓的行業,還是污染環境消耗能源的行業,多年積攢的問題很多,再加上民營企業低勞動力成本,低環境投入和低環境保護運行費用,低稅收比例和低上繳五險一金統籌額度,造成國有正規鋼鐵企業價格上沒有了優勢,人才的無保護流動造成國有企業技術開發成果無償被侵害和佔有,國有鋼鐵企業脫困的道路還沒有找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去產能」,主要是壓縮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根據國務院的安排,鋼鐵行業將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的基礎上,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煤炭行業的去產能目標則是,從2016年開始,用3到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相比其他工作,去產能的目標清晰、邊界比較清楚,應該是首先有效率推進並完成的任務,這樣才好推動其他挑戰更大的工作。不過,在現實之中,去產能開始面臨現實的挑戰,在去產能壓力大的重點區域,開始出現了抵觸甚至是「反彈」情緒。
今年5月,中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壓減1726萬噸鋼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的軍令狀,此後又出台了《河北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用3-5年時間,全省退出煤礦123處、退出產能5103萬噸。不過,部分河北鋼企表示,當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產能時,外省企業卻到河北購買已經拆除的二手裝備。有鋼企負責人和基層幹部表示,過去三年來,在國家要求去產能之際,東部某省的鋼鐵產能反而增加了1500萬噸。部分鋼企和基層地方對去產能產生了抵觸情緒,稱「鋼鐵去產能是國家意志,不應當只由河北承擔」,「其他有鋼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場利益,卻不承擔去產能責任,要真正做到全國一把尺子量到底。」
除了對去產能的地區性公平提出質疑,部分鋼企還對環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滿。據媒體援引河北國有鋼廠負責人稱,現在合規企業生產一噸鋼的環保成本約為150-200元人民幣,但環保執行較差的企業成本則為40-50元/噸,甚至沒有成本。一旦國家相關檢查和標准執行有所疏漏,沒有管住執行較差的企業,對於合規鋼廠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此外,補償資金到位也有問題,很多去產能對象是民企,由於民企很少給職工上保險,而職工沒有保險就不能得到補償,又形成了國企和民企之間的不公平。
在中央政府強力推動「去產能」之下,相信類似的「反彈」現象並不多見,而且在行政調控之下,也不會影響「去產能」的大局。但是,政策執行中的現實問題卻不能忽視,否則會留下很多後患。在我們看來,當前「去產能」亟須處理好一些矛盾:一是去產能重點區域與非重點區域的矛盾,區域之間可以有目標差異,但絕不能允許出現其他省份到河北買舊設備的現象!也不能允許這邊去產能、那邊卻在擴產能的現象。二是環保執法既要有硬度,形成環保硬約束,還要有廣度,點和面都要覆蓋,不能有大的遺漏。三是去產能補償中,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四是要兼顧行政方式「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後的現實需求。
對於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問題,尤其需要處理好。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價上漲與煤價上漲比較明顯,這是在「穩增長」目標下的需求上升所致,對這種有真實需求支撐的變化,就不是簡單化的壓制能解決問題的。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門和基層政府能夠系統、全面地來處理問題。我們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最近在相關規劃中表示,停止建設擴大鋼鐵產能規模的所有投資項目,對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靠銀行續貸等方式生存的鋼企實施整體退出,推動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適時調整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鋼材進口稅收減免政策。在這類總量控制政策之下,去產能政策的執行的確也需要有一些彈性。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最緊迫的任務,如果推進不下去,肯定會導致更多的改革受阻,因此,對於地方和企業在去產能的一部分「反彈」需要高度重視。
『柒』 鋼鐵行業什麼時候開始去產能的 2013年
提出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政策是2014年的冶金行業協會工作年會上,目前已經取得了實效專,整個屬行業已經開始受益。隨著鋼鐵煤炭去產能的不斷推進,積極成效正在逐步顯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企業效益明顯改善,2017年1季度,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利潤由上年同期虧損87.5 億元轉為盈利232.8億元。二是工資社保拖欠減少,截至2017年3月末,山西省煤礦累計拖欠工資比2016年底下降58.4%;累計欠繳社會保險比2016年底下降10.8%。三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6年全年共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9座、落後煉鐵產能677萬噸,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71座、落後煉鋼產能1096萬噸。煤炭優質產能在產業升級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四是市場競爭秩序改善,通過開展淘汰落後、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進一步營造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捌』 以什麼行業為重點去產能,2016年全年退出鋼鐵
看看國來家的公示:2月17日,工業和自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樂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中國將把鋼鐵產能進一步壓減1.4億噸,相比於2016年初提出的1億-1.5億噸的目標更為明確。
去年,全國共壓減了6500萬噸的鋼鐵產能。以「十三五」期間1.4億噸的目標計算,未來四年中國還將壓減7500萬噸的鋼鐵產能。
徐樂江還透露,2016年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由年初的56.37點上漲至年末的99.51點。同時,鋼鐵企業利潤同比去年增長2.02倍,虧損企業虧損額比2015年下降了51%,部分企業的職工收入也呈現恢復性增長。
『玖』 2016中國鋼鐵去產能完成了多少
2016年河北省鋼鐵去產能完成了7000萬噸,2017年繼續縮減5000萬噸,全國鋼鐵產能最大的省份河北省內政府日前印發了《容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以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化解過剩產能「6643」任務,基本完成水泥、化工、石化、有色等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到2020年,力爭全省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和2億重量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