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德國鋼鐵家族企業有哪些

德國鋼鐵家族企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0 12:26:35

⑴ 二戰德國企業支援納粹 西門子曾在集中營建工廠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曾有大批德國著名企業捲入納粹的整軍備戰之中,數年後二戰爆發,這些企業又成了納粹德軍對外征戰的有力支撐,在那段烽火歲月里留下了不光彩的記錄。

納粹的「克虜伯大炮」

克虜伯公司是德國最大的以鋼鐵業為主的重工業公司,1933年納粹上台後,克虜伯兵工廠便成為德國重整軍備的中心。從1934年收到第一批135輛「一號坦克」訂單起,在接下來的11年裡,克虜伯為德軍生產了大量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裝備。其開發的兩門巨無霸列車炮———古斯塔夫炮和朵拉炮,是世界戰爭史上出現過的最大規模大炮,可將7噸重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以外。

《克虜伯的軍火》一書稱,二戰期間,克虜伯通過納粹政權從歐洲各地僱傭了眾多工人。這些人最初是有報酬的,但不久便開始受到虐待。克虜伯同納粹的關系可以通過希特勒的話看出,後者曾在一場演講中說:「德國男孩將來必須身材苗條而修長,像灰狗一樣飛快、像皮革一樣堅韌、像克虜伯鋼鐵一樣硬。」

大眾汽車公司的情況同克虜伯差不多。1938年希特勒49歲生日時,大眾送來一輛「1號篷式汽車」,以取悅這名獨裁者。二戰爆發後,大眾迅速將民用生產線轉為軍用,為德軍提供了大量各式車輛。有歷史學家預計,大眾80%的戰時員工是奴役勞工。

西門子在集中營建工廠

於1847年成立的西門子公司自然也難以免俗。在希特勒上台前,西門子據說就曾秘密資助納粹黨。有分析以為,克虜伯公司、法本公司(化學和制葯公司)和西門子公司一道,通過資助納粹黨,破壞了脆弱的魏瑪共和國。希特勒上台後,特別是戰爭期間,西門子的規模迅速擴大,興建起更多工廠,並參與了德國經濟的「納粹化」。西門子的高階管理層在多種場合稱贊過納粹主義,西門子董事會副主席弗里德里希·盧尚更是鐵桿納粹分子,1945年希特勒自殺後,他也跟著自殺了。

受局勢影響,從1938年起,西門子在公司內部實施「種族政策」,將猶太工人同德國工人隔離開來。之後,由於戰爭爆發,勞動力匱乏使西門子領導層頗為頭疼,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集中營。

資料顯示,法本公司是第一家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內設立工廠的德國公司,到20世紀40年代,西門子也逐漸在一些臭名昭著的集中營及周邊地區建造工廠。不少集中營工人上午為西門子公司生產電氣裝置,下午就在公司建造的毒氣室里被毒死。據統計,到1944年,西門子的20多萬雇員中,超過15萬是集中營在押犯人。

受到軍情五處密切關注

英國軍情五處2010年公開的秘密檔案顯示,由於西門子公司同納粹「第三帝國」存在密切聯絡,在上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期間,有一大批西門子雇員被英國情報機關密切監視。軍情五處懷疑,西門子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幫著實現納粹政權的外交和戰爭目標。

早在1935年,軍情五處的一份報告就稱,納粹以西門子公司為偽裝,在巴勒斯坦和埃及展開間諜活動,該報告擔心西門子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區也進行著類似活動。1936年,納粹政權公開發出呼籲:「在戰爭期間,每一個德國男人和女人,包括那些在海外的德國人,必須為祖國提供服務。」這更引起英國情報機關的擔憂。

1939年二戰爆發前,軍情五處特別關注西門子在英國的活動,該公司的分支西門子舒克特工廠在倫敦西部建有工廠,軍情五處檔案描述其為「狂熱的納粹分部」。西門子的工程師也被英國情報機關盯上,據說這些工程師不停地環游英國,但「沒人曉得他們去了哪裡」。戰爭爆發後,根據1939年《與敵貿易法案》,西門子英國分公司被迫關閉。

英國情報機關還非常擔心西門子在遠東的活動。1939年底,軍情五處通知新加坡的英國情報人員:「從各種渠道得到的訊息,德國人無疑在用一些大的工業和商業企業來掩蓋他們的間諜行動,西門子和拜耳公司等尤其值得注意。」二戰結束後,西門子公司在戰時的行為受到追究,一些西門子董事會成員有的自殺,有的被蘇聯紅軍押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西門子駐華公司員工約翰·拉貝同十多位外國友人一道,在中國南京建立南京戰時安全區,保護了約25萬中國平民。

⑵ 鋼鐵冶金設備三巨頭,西馬克,奧鋼聯,達涅利的故事

機械行業離不開鋼鐵,這一期開始機械 財經 將和大家聊聊鋼鐵的事情,首先將從冶金設備的三家企業開始---西馬克,達涅利和奧鋼聯,以作為引子,開啟冶金行業的介紹。

說到鋼鐵或冶金設備不得不提德國,工業強國德國家強大到幾乎在製造業的各個領域都能找出至少一家世界級的企業。而且這些企業 歷史 悠久,歷經百年而不衰退,時刻更新業務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緊隨時代步伐並能成為各自行業的技術擔當。

如在介紹液壓龍頭企業時說到的力士樂始於1795年的一個水力驅動鍛鐵作坊。

始於1847的西門子開始是做電報機的。

鋼鐵大王蒂森克虜伯可追溯到始建於19世紀中葉、以鋼鐵發家的蒂森(thyssen),和創立於19世紀初、盛產大炮的著名軍工集團克虜伯(krupp)。

軸承行業里的舍弗勒,旗下FAG軸承可追溯到1883年,Friedrich Fischer在德國的施威因福特小城裡設計了一種專用鋼球磨床,第一次使得利用研磨工藝生產出完全球體的鋼球成為可能,然後開啟了偉大的軸承事業。

等等

冶金設備行業的三巨頭之二的西馬克和奧鋼聯都與德國有非常緊密的關系。

德國西馬克,這家在冶金行業家喻戶曉的企業追溯其 歷史 可到1871年由Carl Eberhard Weiss 創建的鍛造廠。該鍛造廠後來在1973年合並了一家1901年由Eard SchloeMann成立的公司,成立為SchloeMann-Siemag AG,在1980年簡稱為SMS。到了1999年,SMS合並了另一家冶金設備巨頭DEMAG的冶金業務【1】,至此西馬克成為冶金設備的霸主。

目前德國西馬克的很大一部分業務來自SMA-DEMAG,其實DEMAG德馬格才是曾經的冶金巨頭,其 歷史 可以從1819算起,成立之初是個做榔頭的企業。後來隸屬於傳奇的曼內斯曼集團,對!強大的力士樂也曾屬於曼內斯曼。德馬格後來一個美國項目做砸了,被九十幾個律師告到趴窩,後來其冶金業務就慢慢被西馬克收購了,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再了。

我估計也是美國佬看著德馬格不順眼,想制裁製裁。

目前,西馬克除了SMS-DEMAG以外,還有SMS Meer,SMS Eumuco,SMS- elexis等主要業務板塊。

其冶金業務SMS-DEMAG在業內知名度非常高,幾乎所有的大型鋼鐵廠都能見到其設備。

雖然奧鋼聯在奧地利,但是這家企業和德國直系親屬關系,1938年,作為德國納粹政權的戰爭業的一部分,在奧地利林茨開始建造鋼鐵廠,這就是奧鋼聯的開始。在60年代,奧地利聯合鋼公司與阿爾賓納礦冶公司合並組成了奧鋼聯voestalpine。這時候該機構還屬於國有企業,其業務也開始多樣化。到2001年其四大模塊基本形成,按鋼鐵生產和用途分為4部分:鋼鐵冶煉分公司(Division Steel)、鐵軌系統分公司(Division Railway Systems)、 汽車 用鋼分公司(Division Motion)、管材分公司(Division Profilform)。

本來奧鋼聯能夠好好的發展下去,可惜不幸的又是被美國看上了。在2003左右,美國的GE想通過收購奧鋼聯大舉進入歐盟自動化市場,西門子為阻強敵於歐洲,加上當時的冶金裝備製造業實在是賺錢賺得非常可觀,又加上一些其它原因,奧地利的奧鋼聯向德國西門子投懷入抱,就這樣奧鋼聯以較高的轉會費投身西門子集團。

奧鋼聯在冶金行業的名氣遠大於西門子的金屬部門,但是大胃口的西門子在2006左右趁奧鋼聯困難時期將其攬入懷中。

不過鋼鐵行業也是大起大落,到了2010年左右,不僅是中國,全球的鋼鐵業務也開始萎靡,鋼鐵行業不再是賺錢的行業了,所以西門子就考慮優化其業務結構。

2015年日本三菱重工成功收購了位於奧地利林茨市的西門子奧鋼聯製造公司(Siemens VAI)51%的股權,其餘49%股權由西門子公司持有。這也許也是產業轉移的正常現象,過幾年可能奧鋼聯就又轉到中國企業手裡了。

從德馬格和奧鋼聯的 歷史 我們能看出來,美國玩制裁和並購是常規做法,看見哪個行業強大了,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能否收到自己腰包里。

義大利的達涅利集團(Danieli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 Ltd.) 歷史 可追溯到1914年,Mario Danieli 和Timo Danieli 兄弟二人在Brecia 建立Angelini 鋼廠,這是歐洲的第一個電弧爐煉鋼廠。自此開啟了達涅利百年設備 歷史 ,成為了鋼鐵設備三巨頭之一。

這三家冶金設備巨頭各有所長,西馬克的特點是軋鋼設備,無論長的扁的圓的方的都是天下第一。

奧鋼聯冶煉這一塊做得很好。奧鋼聯起家就是搞鋼鐵冶煉的,其發源地Linz-Donaweiz,1952年奧鋼聯的冶煉廠的科學家發明了氧氣轉爐,並用地名首字母叫LD爐,這也是奧鋼聯對冶金工業進步的巨大貢獻了。轉爐也成為了奧鋼聯的利劍,1965年奧鋼聯國際化第一個出口的項目就是轉爐。奧鋼聯的連鑄機也做的不錯,由於採用分節輥,設備一下子輕了很多,非常具有競爭力。

達涅利搞長材很行,比如達涅利的吐絲機出口速度達到了125m/s,達涅利在美國還有一個樣板項目,30噸電爐後接單流連鑄,不需要加熱爐直接30萬噸長材軋機。整個生產線每日開動23小時,剩下一個小時定修。

目前三巨頭在中國都有規模較大的研究院,其冶金軋鋼設備也裝備了我國各大鋼鐵生產企業,三巨頭的中國業務在90年代到新千年達到了頂峰和輝煌,這幾年隨著中國重工企業的發展,一批冶金設備研究院也紛紛起來了,如中冶系,下屬的中冶京誠,中冶賽迪和中冶武漢,重工系的一重,大重,太重等等都能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三巨頭面臨的競爭也很激烈。

1,西馬克極端介紹, 張靜,楊小明,大型鑄鍛件,2006

⑶ 二戰後德國有多少企業留到了今天 有名的幾個

留下來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寶馬(二戰時主要生產軍用汽車和坦克發動機),賓士(主要生產坦克發動機,飛機發動機),大眾(軍用車輛,坦克和裝甲車),克虜伯蒂森(由著名的軍工企業克虜伯和鋼鐵企業蒂森合並組成),萊茵金屬(主要生產坦克火炮,和反坦克炮),MAN(著名的載重卡車和客車底盤生產企業)。這些是比較著名的企業,還有一個企業也很有名:IG法本從事化學品生產,二戰後被強行拆分為兩個公司,現在一個排世界第一,一個第二)

⑷ 歐洲有哪些大點的,知名的鋼鐵廠知道的給羅列下

德國 北杜伊斯堡鋼鐵廠
德國 Salzgitter鋼鐵廠
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
德國喬治瑪林公司
馬克思·下韋倫博恩鋼廠
德國勃蘭登堡鋼廠和亨尼希斯多夫鋼廠
德國克虜伯鋼鐵公司
法國克婁梭鋼鐵廠

⑸ 德國鋼鐵公司有哪些

德國薩爾茨吉來特鋼鐵公源司
德國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ThyssenKrupp Steel AG)
德國聯合鋼鐵公司(UnionStah)
德國庫丁賀鋼鐵公司
德國克洛克納鋼鐵有限公司(KLOCKNER & Co Group)
德國巴登鋼鐵公司
德國迪林根ROGESA鋼鐵公司
德國克虜伯·曼內斯曼鋼鐵公司(Hüttenwerke Krupp Mannesmann)
德國蓋發鋼鐵有限公司

德國布德魯斯
Buderus Edelstahl GmbH
Buderusstraße 25
35576 Wetzlar
Germany

德國薩斯特
Saarstahl AG
Bismarckstr. 57-59
66333 Voelklingen
Germany

⑹ 德國的鋼鐵工業如何

德國的鋼鐵工業在經濟中一直保持穩定,2006年位居世界第六。

德國鋼鐵工業概況簡介如圖:


相關擴展:

截至2006年年底,德國鋼鐵工業銷售額達423億歐元,同比增長13.71%,粗鋼總產量達4720萬噸,占歐盟25國粗鋼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六。從業企業數超過100家,雇員總數為91000人。德國不僅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鋼鐵貿易大國,其出口量一直保持生產總量的50%左右,2006年粗鋼出口量達2900萬噸。

德國擁有世界級的大型鋼鐵集團,僅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Thyssenkrupp Stahl AG)2006年德國本土的粗鋼產量就達1550萬噸,位列世界鋼鐵20強第12位。德國鋼鐵業呈現出較強的多頭競爭態勢,2006年前5強企業[iii][3]的年粗鋼總產量就高達3840萬噸,占行業全年總產量的81.36%。就冶煉技術而言,目前德國主要採用高爐煉鋼法[iv][4](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68.9%)和電弧爐煉鋼法[v][5](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31.1%)。

資料來源:聯邦統計局。

⑺ 德國知名機械企業有哪些

歐洲著名的工業企業:
戴勒姆-賓士汽車公司:歐洲最大的轎車製造商之一。除生產汽車外還生產坦克、艦艇和飛機引擎。

大眾汽車公司: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也是歐洲主要的汽車製造商。

西門子公司:德國最大的電氣工業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電氣、電子生產製造商之一。

巴斯夫公司:德國三大的化學工業公司之一。

拜爾公司:德國三大的化學工業公司之一。

通用電氣-德律風根公司:德國電子、電氣第二大公司。

赫希斯特公司:德國三大的化學工業公司之一。

蒂森公司:德國和歐洲最大的鋼鐵製造商。

魯爾煤炭公司:德國最大的採煤業巨頭。

曼內斯曼公司:德國第二大鋼鐵製造商。世界的主要鋼鐵製造商之一。

工業復興公司:義大利最大的國家持股公司。世界最大工業公司之一。

菲亞特汽車公司:義大利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瑞典滾珠軸承公司:瑞典機械工業龍頭。北歐最大的工業企業。

瑞典塞柯刀具公司:世界上生產著名的硬質含金刀具的生產商。

瑞典愛立信通信公司。

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

瑞士ABB電氣集團。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

荷蘭飛利浦電子公司。

比利時ELECTLAVEL電力公司。

比利時PETROFINA煉油公司。

盧森堡阿爾貝德鋼鐵工業集團。

法國埃爾夫阿奎坦公司。

法國雷諾汽車公司。

法國標志雪鐵龍汽車集團。

英國石油公司。

歐洲空中客車公司。

⑻ 寶馬背後的匡特家族:一個低調的德意志財富神話

提及西方著名的家族企業,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諸如蒂森克虜伯集團、摩根財團這些以家族姓氏命名的企業,即便像蒂森克虜伯這般,早就已經徹底脫離了克虜伯家族,轉為了職業經理人管理運營,但其「軍火帝世家」的名牌仍被刻意用做了最響亮的廣告。

然而,卻有一個德國巨富家族,世代秉承著相當另類的「家規」——「不使用家族姓氏作為產品商標或企業名稱,並盡量避免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媒體上」。

這就是德國的隱形巨富帝國——匡特家族。

說起德國匡特家族,知曉的人可能寥寥無幾。但其實,眾多令人炫目的企業,其背後的大股東,竟然都是匡特家族——寶馬、戴姆勒-賓士、國際化專業化學品集團阿爾塔納(Altana)、 生產毛瑟步槍的 德意志武器和彈葯廠(DWM)、占據德國蓄電池八成市場份額的瓦爾塔電池公司(Varta)……

可以說,匡特家族的百年跌宕起伏的命運,就是德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跟幾代人專注於鋼鐵和軍工產業的克虜伯家族不同,匡特成員猶如敏銳的「狩獵者」,從不固守於某種行業,總能從復雜的商業環境中,尋覓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並抓住時機,迅速重新部署。

柏林西北的普利茨瓦爾克小鎮曾有一家毛紡織廠, 1865年,紡織廠來了一位16歲的學徒——埃米爾 · 匡特。

匡特家族的命運之輪由此開啟。

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靈活的頭腦,只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埃米爾就從車間工人做到了店員和銷售經理,並成功地俘獲了工廠負責人德雷格女兒海德薇的芳心,成了德雷格的上門女婿。

德雷格去世後,埃米爾聯合妻弟,一同買下了這家廠子的超半數股份,掌握了紡織廠的所有權。

埃米爾·匡特正趕上了好時候。

伴隨著1860—1870年代的德國統一戰爭,崇尚軍國主義的普魯士王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對軍服的需求猛漲,紡織廠通過接「政府訂單」,產業不斷做大,到了20世紀初,匡特家族已經成功控制了三家實力強大的紡織廠,基本上壟斷了整個行業,成為德國紡織業的領頭羊。

可惜,還不算太老的埃米爾(才50來歲)身體先垮了,患上了多種慢性病。於是,剛完成大學學業的匡特二代,京特·匡特( Günther Quandt)被老爸從柏林召回,開始被培訓接管家族企業。

與保守穩健的父親不同,兒子京特更敢於嘗試和冒險。

一戰前夕和戰爭期間,龐大的軍服訂單讓匡特家族產量增加了4倍多,獲利頗豐。

戰後,德國經濟一蹶不振,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馬克瘋狂貶值的如同衛生紙一般。

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大部分工薪階層都迅速、直接、毫不拖泥帶水地變成了叮當響的窮人。

沒成想,對於某些掌握著資源的大企業家們來說,這卻又是個天賜良機——超規模的通貨膨脹使他們能輕松地還清債務。

某種程度上,匡特家族就是德二帝國戰爭策略的最終獲利方。

通過銀行貸款,京特·匡特以抄底價買下了德國毛織集團30%的股權。

後來,又由於不堪承受來自銀行方面的巨大壓力,他被迫出售了全部股權。

這一進一出,讓京特的銀行賬戶上入賬了4500萬馬克。

要知道,此時的馬克還在劇烈貶值,每天都持續縮水,必須盡快投資。

跟一般投資者購買多種股票,以規避風險博取投資收益為不同,京特的理想顯然更遠大——他渴望著獲得某個行業的影響力——集中投資於某些企業,進而謀取決策權和壟斷地位。

早在戰前, 京特就非常看好蓄電池行業,此時, 經過縝密的研究之後,京特盯上了蓄電池廠股份公司(AFA)。

趁著股價大跌, 如同狩獵者一般, 他悄無聲息地吸納了 AFA的大量 股份,最終成功收購了這家軍工電池企業。

至此,匡特 家族從輕工業開始轉向重工業和軍工產業,並第一次買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公司。

魏瑪時代的 京特·匡特 已經成從「紡織廠主」成功變身為了有影響力的投資家,通過買進自己中意行業的股票,成了多家重工、化工、制葯、機械企業的擁有決策權的大股東。

1930年代, 京特·匡特 當選為德意志武器和彈葯廠(DWM)的監事會主席。

這個DWM屬於德國軍工巨頭,旗下擁有毛瑟工廠。

自此,做軍裝出身的匡特 家族 ,開始主打軍火工業。

很顯然,匡特家族又一次趕上了好時候。

隨著納粹黨的上台,德國不斷擴軍備戰,各類政府訂單又一次帶來了異常可觀的超額利潤。

1933年,京特·匡特加入了納粹黨,和德三高層往來頻繁。

二戰開打後,京特·匡特被任命為德意志第三帝國國防經濟部主要負責人之一,深得納粹高層信賴。

他旗下的AFA工廠為德國海軍潛艇提供了幾乎所有的蓄電池,並參與了V系列導彈的研製活動。

1941年,忙著倒騰軍火的京特·匡特還順便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制葯廠——比克·古爾登廠股份公司。

這個比克·古爾登公司,就是後來世界化工領域的大佬——德國阿爾塔納集團的前身。

到了戰爭後期,即便僱傭了大量女工,匡特家族的工廠還是出現嚴重的勞動力匱乏。

於是,跟同期的克虜伯工廠一樣,京特·匡特的工廠們也開始接收大量納粹政府提供的「低成本勞工」,即佔領區人民、蘇聯戰俘和一部分集中營的猶太人。

匡特家族 甚至直接與黨衛軍進行了深度合作,在漢諾威的電池工廠建造一個集中營——絕大多數勞工會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死於鉛中毒。

在惡劣環境和高強度勞動下,匡特家族的工廠變成了一座座「死亡生產線」。

戰後,京特·匡特的納粹黨身份和使用「強制勞動」的這段不光彩的過往,讓其被認作了 法西斯的「脅從者」,並背上了「反人類罪」的指控,被美軍逮捕,扔進了監獄,等待接受戰犯審判。

然而,1946年12月,京特·匡特竟然被撤銷了指控,還由美軍派專車給送回了家。

畢竟,跟追責「第三帝國」的企業家們相比,重建秩序維護勢力范圍對抗蘇聯才是美軍最著急要乾的事兒,美國人需要京特·匡特繼續「發揮余熱」。

但另一部分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京特·匡特和他的律師團隊找到了一個完美的「背鍋俠」——前德三帝國宣傳部長, 戈培爾 。

這就有必要講講, 京特·匡特和他那著名前妻——「第三帝國」事實上的第一夫人, 戈培爾 · 瑪格達不可不說的故事。

京特·匡特37歲的時候,已經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的愛妻 安東妮 因病早逝。

喪妻之初,京特逢人必表示, 安東妮 是自己生命中「唯一的真愛」,看那架勢,好似要為亡妻守身如玉一輩子。

然後,不出兩年,他—再-婚-了。

續弦是小了他20歲的金發碧眼美女, 瑪格達。

從柏林到高斯勒的火車上,還是高中生的 瑪格達中途上車。

這時, 坐在高級包廂里的一位中年禿頭發福的大叔放下手中的報紙,抬起了頭,准備向女士打招呼,然後驚呆了——這簡直如同小仙女下凡。

兩人聊了一路,還挺談得來。臨別的時候,小仙女允許京特·匡特以叔輩的身份到學校約自己外出遊玩。

又過了幾個星期,京特·匡特向她提出了求婚。

瑪格達考慮了三天,同意了,即便她比京特·匡特的兩個兒子年紀大不了多少。

作為著名企業家夫人,年輕的瑪格達很難適應身份,跟丈夫的代溝不斷加深,三觀也愈發不和。

瑪格達厭棄京特·匡特的吝嗇、無趣,嚮往電影和小說里那種刺激、浪漫的自由。

生下兒子 哈拉爾德 後不久,瑪格達艾開始放飛自我,暗中交往了一個叫做艾內斯特美國情人。

這個艾內斯特也相當有來頭,是美國總統胡佛的親侄子。

瑪格達和京特·匡特離婚的當天,艾內斯特就跪地苦苦求婚。

但瑪格達此時竟然又猶豫了。

這時,一個閨蜜告訴她,不妨去 體育 館看看「褐衫黨」們鬧哄哄的集會,來散散心。

集會上,一個其貌不揚瘦小枯乾的瘸腿男人在台上激情演講。

台下,美貌的瑪格達看得心醉神迷。

顯然,那個不負責任的建議,殘酷地毀掉了瑪格達的一生...(此處省略一千字)。

希特勒夫婦自盡後,戈培爾兩口子親手將身邊六個未成年孩子全部毒死之後,穿戴整齊的雙雙自殺,全家八口人給元首「主動殉葬」。

很明顯,這時把「鍋」都推到已經「畏罪自殺」的納粹戰犯身上,是最靠譜的操作。

京特·匡特聲淚俱下的指證,當年是戈培爾拿哈拉爾德的撫養權做籌碼,逼他加入的納粹黨。

後來京特·匡特的律師團還真找到了一些人證物證,把京特塑造成了一個受納粹迫害,甚至被納粹特權階級毀滅了家庭的「受苦單親爸爸」形象,贏得了不少同情分,最終幫助他成功脫罪。

被關監獄的一年多里,京特·匡特也沒閑著,一直在思考如何重建他的企業王國。

恢復自由後的京特·匡特又開始交了好運。

1948年,新成立的西德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發行「西德馬克」取代原帝國馬克——100個帝國馬克兌換6.50個帝國馬克。

這么一來,普通老百姓辛苦存銀行的積蓄一時間貶值慘重,而像京特·匡特這樣的投資者卻憑空減輕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手中的大批證券及地產、工廠等實際資產也都隨之大幅升值;再往後,隨著馬歇爾計劃的刺激和朝鮮戰爭的爆發,他入股的軍工廠也迅速起死回生.....

然而,這時才六十多歲的京特·匡特,身體卻垮了,跟老爸一樣,各種慢性病纏身。只是,自己的繼承人,在他看來,卻並不盡如人意。

京特·匡特和早逝的愛妻有兩個兒子,赫爾穆特和赫伯特。其中,長子赫爾穆特從小就被當作匡特家族接班人進行培養,但不幸是,才20出頭,赫爾穆特就因盲腸炎猝然離世。

京特只得把希望放在了自小患有眼疾的二兒子赫伯特身上——開始的時候,赫伯特連書本上的文字都看不見,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視力逐漸有了改善。

後來,京特·匡特和瑪格達生下了三子 哈拉爾德,但哈拉爾德曾經同 戈培爾走得很近, 還參加過納粹德國國防軍,這些「污點」,也讓 京特·匡特非常糾結。

1954年,京特·匡特在出差途中突然離世,按照遺囑,他那龐大的匡特財富帝國平分給了同父異母的兩個兒子——赫伯特管理蓄電池、 汽車 和鉀礦廠(AFA公司、溫特斯哈爾和戴姆勒-賓士股份),哈拉爾德則接手公司其他部分,主要是金屬加工企業。

隨著德國和整個歐洲經濟的復甦,匡特兄弟認定 汽車 行業即將迎來熱潮。

於是,匡特家族的第三代掌門赫伯特和 哈拉爾德兄弟開始不斷增持賓士股份,並高度關注起了另一家瀕臨破產的 汽車 企業——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寶馬集團BMW)。

但在具體操作方案上,兄弟二人出現了重大分歧。

哈拉爾德認為,應該增持股份並幫助賓士直接收購寶馬集團,兩家合一家即可;而赫 伯特則大膽提出了收購寶馬的計劃。

可是,當年並沒人願意相信寶馬能徹底起死回生,不僅弟弟表示了明確反對,連銀行都離他而去,拒絕向 赫 伯特提供貸款。

赫伯特決定背水一戰,他投入了全部私有資產作為賭注,擴大寶馬的股本。這意味著,如果此舉失敗,他將徹底破產。

現在看來,無論是提高賓士股權還是押注寶馬,都是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

帶領寶馬公司起死回生之後,赫伯特繼續增持寶馬股份,直到1969年實現絕對控股。

當 1982年 赫伯特去世時,匡特家族經營著200多家公司,員工超過7 萬名,銷售收入達到 130 億元德國馬克。

1967年,哈拉爾德在從法蘭克福飛往法國尼斯的途上不幸遇難,留下了妻子英格和5名女兒。

隨後,英格開始和赫伯特進行了艱難的分家談判。

而哥哥赫伯特則有過三段婚姻,留下了6個子女。

1970年,赫伯特早早就留下遺囑,把自己旗下的企業股份和財產依次分給三任妻子和6個子女,最重要的寶馬經營權及控股股權,則全數分給了第三任妻子約翰娜和她的一兒一女。

同時,英格也最終和 赫伯特談妥,獲得了車廂、金屬、彈葯廠、戴姆勒-賓士等其他行業的股權。

四年後,她將持有的所有戴姆勒-賓士股權出售給科威特國王,一次套現約10億馬克。這也是當年全球最大的交易,曾經驚動了整個世界。

1978年英格去世,她的5位女兒獲得了均等的財產,總計約15億德國馬克。

原本,全球的吃瓜群眾都等著這5位小姐姐爭奪遺產的好戲,沒成想,五姐妹決定同舟共濟,並未著急再次分家。

她們成立了家族辦公室—哈拉爾德·匡特控股有限公司(Harald Quandt Holding),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以分散和組合投資的形式統一管理家族財富,並維持至今日,一直保持著和睦和持續增值。

而赫伯特繼承人也非常給力,尤其是掌管寶馬集團的女兒蘇珊娜,頗有其父的風貌,做出了不菲的業績。

匡特 家族掌握著德國的大量工業企業,但卻世代履行著保持低調的「家規」,家族成員們幾乎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也從未把「 匡特」的姓氏用作廣告宣傳, 更沒有因為分家事宜大打出手,傷及企業元氣,始終完整地保持著家族傳承——他們 永遠站在幕後,做真正低調的操盤手 ;

相比之下,可悲的是跟 匡特 家族同時代崛起的克虜伯家族,即便相關企業至今還打著克虜伯的品牌,但實際上,跟克虜伯家族,早就沒有什麼瓜葛了。

⑼ 原聯邦德國最大的鋼鐵廠

聯邦德國最大的鋼鐵廠是 位於杜伊斯堡的蒂森(Thyssen)鋼鐵廠

——蒂森(Thyssen)是德國最大的財團之一,其擁有煤礦、鐵礦、鋼鐵廠、機器製造廠、運輸公司、軍火企業及商業企業等,號稱「魯爾之王」

⑽ 二戰中,被德軍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擁有當時歐洲規模第二的兵工廠,那第一的是哪個。也說說其他的

德國的克虜伯兵工廠。。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

閱讀全文

與德國鋼鐵家族企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鋼鐵企業集團公司怎麼樣 瀏覽:845
鋁合金上的機油如何清理 瀏覽:228
鋼管的承壓怎麼算 瀏覽:417
干電焊焊接工資多少 瀏覽:284
一噸鋼材多少美元 瀏覽:167
怎麼查看鋼材的價格 瀏覽:147
人防止水鋼板高度多少 瀏覽:276
機械設備不銹鋼網哪裡有 瀏覽:220
砌牆拉結鋼筋損耗率是多少 瀏覽:393
精磨合金車刀用多少目油石 瀏覽:961
花盆模具批發哪裡有 瀏覽:79
股市開戶第三方存管 瀏覽:918
什麼時候開始建造鋼筋結構樓房 瀏覽:966
鋼鐵雄心4怎麼設計軍艦 瀏覽:944
方管的抗彎扭矩 瀏覽:688
怎麼樣把鋼管彎彎 瀏覽:267
鋼管架的大棚怎麼套定額 瀏覽:631
打水泥地面支模具的距離多少合適 瀏覽:201
10mm厚的鋼板1t多少平米 瀏覽:169
跟骨取鋼板正常多久不瘸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