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仇者聯盟》為什麼很多人討厭美國隊長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美隊十分護著冬兵,引起了眾粉絲的不滿。但其實美隊這個人設,哪怕那個人只是一個普通路人,美隊也會護到底吧十年計劃,多作品互動加上六年鋪排在電影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集作,當中跨作品的互動如火箭與雷神的同病相憐,蜘蛛俠與鋼鐵俠的類父子情、奇異博士與蜘蛛俠及鋼鐵俠的傲嬌組合。
《復仇者聯盟》
滅霸滅霸和卡魔拉的父女關系與靈魂寶石一段戲碼描寫有點未如理想,一般觀眾較難理解為何卡魔拉是滅霸人生中的最愛,縱然在前段Knowhere里卡魔拉在幻覺中刺殺他後崩潰,難以理解她對滅霸的感情是恨多於愛還只是情緒激動,而滅霸對她的態度亦非常容易讓人誤解至使後段靈魂寶石戲碼令。
2.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美國隊長》
美隊人物形象單薄。這個人物從出場就是很「滿」的狀態,鮮有成長。
擔著美國隊長的名號,他的精神一直偉光正,絕對正義。很難像另外兩個巨頭一樣有成長,有起伏。觀眾在多部電影中能看到鋼鐵俠托尼的進步,或者說展露形象的多面形成印象的改觀。而且每一次進步都有根有脈,能分析托尼性格的形成與變化的原因。
直到最後托尼犧牲,一個平常沒有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做出了最仁義道德的事。嬉笑怒罵,皆出自然。觀眾能看到一個鮮活的人,一個真實的英雄。有能力,有性格特色,也有面對壓力焦慮的自然反應。雷神也是,觀眾能看到他一次次的重生,從莽夫到領袖。
感情線也是開始即終止。塑造了絕美的愛情,但由於時間的巨大錯位成了過去式。就只能懷念而不能有什麼新進展。而小辣椒和洛基都活著,他們和托尼和雷神的感情是動態的。
美隊偏袒巴基。
無可否認,鐵人的想法確實挺好,是想先穩住上面。但是,簽條約的後患他確沒有考慮。美隊在電影中已經闡述過了,說得再明白一點,如果簽了條約,所謂的復仇者聯盟完全可能成為美帝國主義的打手。
在內戰中,兩派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要不要接受政府的監管和抓冬兵還是保冬兵上,而片中似乎雙方的打手基本上對這些都不感興趣,獵鷹和戰爭機器都是無條件支持本隊領袖的,蜘蛛俠和蟻人是雙方找來的打手,誰找得跟誰。
幻視也是無條件跟著鐵人,黑寡婦則是見機行事。女巫和鷹眼都是反對受政府監管。黑豹認為是冬兵殺了他爸所以加入了鐵人一邊。
3. 鋼鐵俠對美國隊長很討厭嗎
不是討厭,是政建不同,在托尼當上神盾局長時發布一條法案是所有的超級英雄要注冊身份,但美國隊長喜歡自由,所以就分裂了,詳情看漫威大事件的《內戰》
4. 《美國隊長3》之後,為何如此多人要排斥美國隊長
我個人認為因為美隊沒有很多人原先想的那麼完美而產生的落差所致。美隊抗拒政府,很正常,因為他奉行的是自由主義精神,這符合美國基本價值觀,但在中國觀念有所差異。美隊有個人情感也很正常,但人們在這方面對他的評價就沒有那麼寬容了,就因為他是美隊。美隊為冬兵是付出了很多,甚至讓很多人覺得他很自私。但不妨假設,美隊不保冬兵,那麼冬兵很可能就會死掉。難道冬兵就該死嗎?明顯不是。讓鋼鐵俠殺了冬兵,一切就好了嗎?也不是。還有關於群架,要知道,美隊准備那麼多人馬原先是為了對付像冬兵那樣的戰士的。可很多人只把這當成分裂復聯的行為。
5. 漫威中的美國隊長為什麼和鋼鐵俠有矛盾
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實力都是非常強的,並且兩個人都是站在對立面的,兩個人的意見也不統一,所以才會有矛盾產生。
6. 為什麼很多人黑美國隊長
電影對漫畫進行的改動,讓人對美國隊長粉轉黑。如果說在漫畫里,美國隊長與鋼鐵俠的核心沖突,是自由與安全孰輕孰重的分歧;那麼到了電影里,美國隊長更像是一個無視別國主權、一心只想著營救自己好哥們的任性之人,鋼鐵俠反而顯得更有責任感和擔當。
1、自由與安全之爭變成了私人恩怨。
美國隊長的漫畫誕生於1941年,而共和國電影公司(Republic Pictures)在1944年就拍攝了15集的系列片《美國隊長》,被視為美國隊長這個漫畫人物在大銀幕上的處女秀。時至今日,《美國隊長3:內戰》再次席捲世界,引爆全球觀眾的觀影狂潮。75年時光已經過去,此時的觀眾早已不是彼時的觀眾,美國隊長還能是當年那個「美國隊長」嗎?
如果翻看網上評論,中、美大部分觀眾對於《美國隊長3:內戰》(簡稱《美隊3》)的著眼點,都是美國隊長、冬兵和鋼鐵俠三人之間基情滿滿的三角戀關系。似乎一場浩浩盪盪的英雄內戰,最終演變成了老公攜正房痛揍小三的家庭倫理狗血劇。
在電影最後,當鋼鐵俠看著美國隊長攙扶著冬兵離開時,居然醋意滿滿地大喊:「如果你要跟他走,就把我爸爸送給你的盾牌還給我!」而美國隊長還真的就把盾牌丟還給了鋼鐵俠。在那一瞬間,恐怕很多觀眾都會懷疑自己進錯了影廳,正在看一部瓊瑤阿姨的言情劇。
也不能怪觀眾想太多,事實上,在《美隊3》中,美國隊長之所以堅定地站在鋼鐵俠的對立面,原因不再是為了守護他對美國精神的信仰,而主要是為了保護好哥們兒冬兵不受傷害。於是,原著漫畫里關於自由與安全的理念之爭,在電影里變成了一場私人恩怨。
美國隊長偏袒舊友,鋼鐵俠公報私仇,可憐的蜘蛛俠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摻和打這么一場群架。而觀眾呢?有熱鬧、有基情,這就夠了,至於打架的意義,誰會在乎?
2、超級英雄大混戰,但政治態度無存。
《美隊3》改編自漫威在2006年至2007年連載的漫畫《內戰》(Civil War)。在原著漫畫里,無論是以鋼鐵俠為首的注冊派,還是以美國隊長為首的反注冊派,他們都很清楚自己為何而戰,並且至死不渝。
蜘蛛俠一開始選擇支持鋼鐵俠,但當他意識到注冊派以保護公眾安全為名,開始無限度地干涉個人自由時,他也毅然決然離開了鋼鐵俠,加入到美國隊長的陣營里。在這場內戰中,每個超級英雄都不得不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政治立場,並且在兩難選擇中做出自己的回答。
而這一切,在電影里盪然無存,觀眾看不出片中那些超級英雄的政治態度,只知道他們的行動要麼出於私情、要麼出於私憤。黑豹就是為了報父仇、蜘蛛俠受到鋼鐵俠的要挾、鷹眼覺得自己不過是在幫老朋友一個忙、紅女巫稀里糊塗就被鷹眼拉走了、幻視加入戰斗更像是為了追回紅女巫。
由於缺乏政治立場上的碰撞,影片在視覺特效上最為華麗的機場大混戰,便失去了戰斗應有的嚴肅性,反而變成了一場「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表演賽。黑寡婦和鷹眼一邊戰斗一邊打情罵俏,而紅女巫和幻視乾脆打到一半抱在了一起,開始互訴衷腸。似乎沒人把這場戰斗真的當回事,漫畫里英雄內戰的悲壯感,被電影里輕松幽默的調侃姿態所取代。
3、漫畫批判美國政府 電影卻指向聯合國。
電影里還有一處細節的改動,非常耐人尋味。在原著漫畫中,引發超級英雄們內戰的導火索,是美國國會通過的《超能力者注冊法案》,這個法案直接影射了布希政府在9·11事件發生後頒布的《美國愛國者法案》。
兩個法案,都是以保障國家和公眾安全為名,侵犯公民隱私、限制個人自由。漫畫作者借美國隊長之口,表達了對這個法案以及美國政府的疑慮:當政府可以隨意侵犯公民的隱私和自由時,我們是否真的更安全?
而到了電影《美隊3》中,提出要對超級英雄進行監管的機構,從美國國會變成了聯合國,《超能力者注冊法案》也變成了由全世界多個國家聯合簽署的《索科維亞協議》。按照這個協議,復仇者聯盟不能隨意進入主權國家的領土,他們每一次的行動都必須得到監管機構的認可。
這樣一個細小的改動,立刻消解了原著漫畫對於美國政府的批判,而將矛頭指向了聯合國的杞人憂天。在電影中,「復仇者聯盟」被人們稱為「義務警察」;而在現實中,美國被人們稱為「世界警察」。二者都喜歡在世界各國的領土上行俠仗義,嫌棄聯合國的約束是多管閑事。
正是這些改動,讓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對美國隊長粉轉黑,反而對鋼鐵俠黑轉粉。如果說在漫畫里,美國隊長與鋼鐵俠的核心沖突,是自由與安全孰輕孰重的分歧;那麼到了電影里,美國隊長更像是一個無視別國主權、一心只想著營救自己好哥們的任性之人,鋼鐵俠反而顯得更有責任感和擔當。
4、這個美國隊長是臉譜化產物。
這並不是真實的美國隊長,至少不是75年前,那個一心堅持正義、信仰著美國精神的美國隊長。由迪士尼所操控著的漫威影業,總是過於追求電影的娛樂性、追求情節的簡單化和人物的臉譜化。
這種工業流水線上的成熟敘事手法,被觀眾們戲稱為「漫威大法」,它舍棄了過分復雜的人物動機、放棄了對於現實問題的思考和批判,而只追求情節的流暢性和故事的刺激性。必須承認的是,這套敘事手法很有效,在世界范圍內也很流行,但當觀眾看完這樣一部電影後,卻不會留下任何東西在心裡。
在漫畫《內戰》里,至少提出了自由與安全誰更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在對這個問題進行爭吵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和理解這個問題,並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因此,重要的往往是展示過程,而不是尋求結果。但電影《美隊3》,卻連對過程的展示都逃避了,只剩下一場場無比流暢、卻空無一物的娛樂和打鬥,這難道不是觀眾們的悲哀嗎?
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
初次登場於《美國隊長》第1期,由喬·西蒙和傑克·科比聯合創造,被視為美國精神的象徵。
美國隊長原本是一名身體瘦弱的新兵,接受美國政府的實驗改造後變成超級士兵,擁有由振金製成的盾牌,後與紅骷髏戰斗,掉入大海中被冰封近70年,直到被神盾局發現並解凍後加入復仇者聯盟。
7. 為什麼有很多人討厭美國隊長
我恨他,因為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好人。
但是它是在與鋼鐵俠的碰撞中被打破的,我們發現他不是聖人,他是短視的,他的力量很弱,哈哈,你永遠也不會這樣。隨著鋼鐵俠在那裡,我們開始要求鋼鐵俠從聖人的要求,但他達到了「上帝的肩膀」的水平後,失敗和進步的一次又一次。我們喜歡創造上帝,但我們更願意看到上帝從高處墜落。壞人有一個可以被贊揚的優勢,一個聖人有一個可以被拒絕的缺點。當然,鋼鐵俠從一開始就不是壞人。但是羅傑斯開頭是個好男人。我們總是以聖人的標准來要求別人,而對我們自己來說,自滿只是一件好事。美國隊長所做的唯一件事是錯誤的,不是那個鐵人的觀點,不是拯救基地,而是第一次在布魯克林的街道上混在一起,讓醜陋的人,正如我所知,我和我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8. 鋼鐵俠和美隊為什麼鬧翻
因為復仇者聯盟在拯救人類的同時總是有一定程度的破壞,甚至也有平民死亡,讓人類心生怨恨,因此政府啟用了對超級英雄的監管機制。美隊堅持抵制該機制,而鋼鐵俠擁護政府對復仇者聯盟的監管。這個管控措施在復聯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於是,這兩個同盟者之間的矛盾就此爆發了出來了。
劇情簡介——
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帶領著全新組建的復仇者聯盟,繼續維護世界和平。然而,一次執行任務時聯盟成員不小心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從而激發政治壓力,政府決定通過一套監管系統來管理和領導復仇者聯盟。
聯盟內部因此分裂為兩派:一方由史蒂夫· 羅傑斯領導,他主張維護成員自由,在免受政府幹擾的情況下保護世界;另一方則追隨托尼·斯塔克,他令人意外地決定支持政府的監管和責任制體系。神秘莫測的巴基似乎成為內戰的關鍵人物…
(8)為什麼鋼鐵俠的粉絲不喜歡美國隊長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斯蒂夫·羅傑斯(美國隊長)
新復仇者聯盟領導者美國隊長繼續擔起保護人類的使命,但往往以一定程度的破壞為代價,因此政府啟用了對超級英雄的監管機制。美隊一轉常態,堅持抵制該機制,與鋼鐵俠為首的支持派劃為兩大陣營。之後美隊又策劃了另一項危及所有成員的行動,那就是拯救他最好的朋友冬兵,即使為此他將挑戰法律的邊界。
2、托尼·斯塔克(鋼鐵俠)
托尼·斯塔克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他坦誠對待奧創之戰所造成的巨大損失,更令人意外地擁護政府對復仇者聯盟的監管。影片中,鋼鐵俠與美國隊長不僅存在政治立場上的對立,而且兩人的私人矛盾也不斷加深,最終惡化到沒人曾預料到的程度。
3、娜塔莎·羅曼諾夫(黑寡婦)
盡管「黑寡婦」娜塔莎與美隊史蒂夫·羅傑斯自早期的神盾局就私交甚好,但她卻令人意外地選擇加入托尼·斯塔克的陣營,支持政府監管。思維縝密、行動果敢的黑寡婦是鋼鐵俠陣營的巨大財富,但也是他難以控制的不穩定人物。
4、巴基·巴恩斯(冬日戰士)
「冬日戰士」巴基·巴恩斯再度現身,這一次,他想起更多過去的事情,也希望能反擊自己那些危險又無法停止的破壞行為。這次無意中被反派澤莫陷害,他選擇他無比信任史蒂夫,盡管復聯決裂與他沒什麼關系,但他還是為了自我救贖而與美國隊長結盟,擺脫澤莫對他的陰謀。
9. 為什麼喜歡鋼鐵俠的人比喜歡美隊的多這么多,是長相原因還是性格呢
鋼鐵俠和美國隊長都是漫威世界裡面的經典人物,兩個人物相比較而言鋼鐵俠更加成熟穩重,幽默風趣,還很富有。兩人都是一樣的帥氣,因為鋼鐵俠的其他條件好一些,所以更受人喜歡吧。
《鋼鐵俠》是漫威公司出的一部電影,改編自同名漫畫,是漫威世界的首部電影。這部電影的主角就是鋼鐵俠。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托尼史塔克是一個絕世的天才,十七歲就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畢業以後他成為了自己家軍火公司的新老闆。
美國隊長相較於其他超級英雄來說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沒有不死之身,也不是天生的英雄,因此他需要盾牌來保護自己。當二戰開始以後,美國隊長投身到了戰爭之中。美國隊長已經將人類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致。長年的訓練更使他與自己的盾牌合二為一。他的心地也十分的善良,二戰之後除了自衛他再也沒有使用過武器。
10. 《美國隊長3》之後,為何如此多人要排斥美國隊長隊長和冬兵做錯什麼了
美國隊長和冬兵是兄弟,美國隊長幫冬兵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冬兵是被控制的,並不是真的想殺鋼鐵俠父母,兇手應該是九頭蛇。鋼鐵俠製造出的殺傷性的武器也殺了不少人,包括女巫的家人,綠巨人也摧毀過幾座城市。
美隊偏袒巴基當然,蜘蛛俠的登場確實增加了這個電影的看點,但是說到底《美國隊長3》的主角是美國隊長,而其餘眾人都是配角!其實,相比於變強壯的美國隊長,我更喜歡瘦弱時的美國隊長,那時的羅傑斯雖然瘦,但是不矯情!
最後總結下,隊長有理,但是鐵人那邊的做法也是人之常情。內戰本無對錯,真正的漫威迷都是會理智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