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立方米混凝土柱子用多少鋼筋
可以根據結構布置情況進行初步估計。
一般承重量不大的版梁、板、柱,可按80-100公斤估權算;
底板按40-50公斤估算;
閘墩和重力式擋土牆按20-30公斤估算;
懸臂式擋土牆按50-60公斤估算。
以上均為一般的中小型建築,如果碰到大的建築物就另當別論了。
⑵ 柱子鋼筋錨固長度是多少
這個在03G101中有明確的規定,和柱子是有關系的,柱子分角邊和中,3種情況,梁對應這3種情況布置,大致的說下:
柱子的3種要求:以及對應梁的要求。
1、柱錨梁 柱外鋼筋的錨固長度是1.7LAE(03上是1.5) 對應梁錨固長度按梁的正常錨固長度施工。
2、梁錨柱 柱子鋼筋都是彎12D,梁鋼筋錨固在柱里,梁的鋼筋錨固長度是1.7LAE。
3、柱樑互錨 柱子鋼筋 錨固長度是40D,梁也是。
注意,第3種的做法現在有的地方是不允許使用了。
另,中間樑柱,都按正常做,沒有別的要求。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的規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y/ft)×d。
式中:fy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t為混凝土的軸心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直徑。
(2)混凝土柱子鋼筋包進去多少擴展閱讀:
另外,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當縱向受拉普通鋼筋末端採用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時,包括彎鉤或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投影長度)可取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⑶ 怎樣計算混凝土柱子能承受多少噸
鋼筋混凝土承壓是主要由混凝土承受,也就是說混凝土的標號決定著柱的承重,所以,當混凝土標號為C20那麼就表示混凝土標准試塊150*150*150在試壓時20N/mm2 ,換算成平米的話就是,20000KN/㎡。
以此類推,C25混凝土也就是25000KN/㎡,C35就是35000KN/㎡。其中1KG=10N。C20混凝土每平米可以承重為2000噸重量。當然需要比這個數字稍微低些,畢竟演算法有些擴大。
可以配置大概什麼等級的混凝土也就可以使柱子承受多少重量。
(3)混凝土柱子鋼筋包進去多少擴展閱讀:
混凝土按照表觀密度的大小可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輕質混凝土。這三種混凝土不同之處就是骨料的不同。
重混凝土是表觀密度大於2500公斤/立方米,用特別密實和特別重的集料製成的。如重晶石混凝土、鋼屑混凝土等,它們具有不透x射線和γ射線的性能;常由重晶石和鐵礦石配製而成。
普通混凝土即是我們在建築中常用的混凝土,表觀密度為1950~2500Kg/立方米,主要以砂、石子為主要集料配製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種。
輕質混凝土是表觀密度小於1950公斤/立方米的混凝土。它又可以分為三類:
1.輕集料混凝土,其表觀密度在800~1950公斤/立方米,輕集料包括浮石、火山渣、陶粒、膨脹珍珠岩、膨脹礦渣、礦渣等。
2.多空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其表觀密度是300~1000公斤/立方米。泡沫混凝土是由水泥漿或水泥砂漿與穩定的泡沫製成的。加氣混凝土是由水泥、水與發氣劑製成的。
3.大孔混凝土(普通大孔混凝土、輕骨料大孔混凝土),其組成中無細集料。普通大孔混凝土的表觀密度范圍為1500~1900公斤/立方米,是用碎石、軟石、重礦渣作集料配製的。輕骨料大孔混凝土的表觀密度為500~1500公斤/立方米,是用陶粒、浮石、碎磚、礦渣等作為集料配製的。
水泥標號的選擇應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原則上是配製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低標號水泥。
如必須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所以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混合材料。如必須用低標號水泥配製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過多,不經濟,而且要影響混凝土其它技術性質。
其它:
1.高強混凝土: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使用的混凝土平均強度已超30MPa,在我國,高強混凝土是指強度等級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2.輕混凝土
輕骨料混凝土:凡由輕粗骨料,輕細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置而成的輕混凝土,稱為輕骨料混凝土,其應用參見P92表5-16.
多孔混凝土:是一種內部均勻分布細小氣孔而無骨料的混凝土,分為加氣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兩種.加氣混凝土一般用於屋面材料和牆體材料,泡沫混凝土主要用於屋面保溫材料.
大孔混凝土:是以粒徑相近的粗骨料,水泥,水,有時加入外加劑配製而成的混凝土.主要適合牆體材料.
3.抗滲混凝土
抗滲混凝土是指抗滲等級等於或大於P6級的混凝土.
4.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是由有機聚合物,無機膠凝材料和骨料結合而成的一種新型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體現了有機聚合物和無機膠凝材料的優點,克服了水泥混凝土的一些缺點.聚合物混凝土一般可分為三種: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⑵聚合物浸漬混凝土⑶ 聚合物膠結混凝土.
5.防凍混凝土:
抗凍等級等於或大於F50級的混凝土稱為防凍混凝土;
6.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是指其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於100mm,並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除需滿足工程所需的強度外,還需要滿足流動性,不離析和少泌水的泵送工藝的要求.
規范規定泵送混凝土應選用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礦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不宜採用火山灰水泥.
7.大體積混凝土
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尺寸等於或大於1m,或預計會因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外溫度差過大而導致裂縫的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
8.纖維混凝土:
纖維混凝土是以混凝土為基體,摻入纖維的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降低其脆性.常用纖維材料有:玻璃纖維,礦棉,鋼纖維,碳纖維和各種有機纖維.纖維混凝土目前已逐漸地應用在飛機跑道,橋面,端面較薄的輕型結構和壓力管道等處.
⑷ 柱子鋼筋錨固長度是多少
結構柱筋在基礎中的錨固長度為La;軸心受壓時:直線(垂直段)不小於12d(軸心受壓)+100mm,偏心受壓時:直線(垂直段)不小於15d(軸心受壓)+100mm
拓展:
鋼筋錨固長度(anchoragelengthofsteelbar)受力鋼筋通過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將所受的力傳遞給混凝土所需的長度,用來承載上部所受的荷載。
表示方法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1G101》(以下簡稱「平法」)以表格形式提供了非抗震 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和抗震縱向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E。
平法雖然不是規范,但這兩個表格規定的以系數乘以鋼筋直徑得到鋼筋錨固長度的方法,簡單可行,得到了設計院的認可,施工下料和質量檢查都很方便。設計圖紙上經常就把表格的相關內容作為設計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設計要求,有的設計圖紙則規定,鋼筋錨固長度採用平法11G101的規定。
⑸ 問下,按照國家標准我建造一個鋼筋混凝土的柱子需要多少鋼筋
要看你柱子要承受多大的力了,是要計算的,不過有有一個最小配筋率的,柱子最小配筋率應該是縱筋截面面積不小於柱子橫截面面積的0.6%
⑹ 柱子混凝土怎麼算
按圖示斷面面積乘以柱高以立方米計算。有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層樓板上表面。無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算至柱帽下表面。
鋼筋混凝土柱具有下列基本特點:
1. 承載力大大提高:試驗和理論分析證明,鋼管混凝土受壓構件的強度承載力可以達到鋼管和混凝土單獨承載力之和的1.7~2.0倍。
2.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抗震性能:在鋼管混凝土構件軸壓試驗中,試件壓縮到原長的2/3,構件表面已褶曲,但仍有一定的承載力,可見塑性非常好。鋼管混凝土構件在壓彎剪循環荷載作用下,水平力P與位移;之間的滯回曲線十分飽滿,表明有很好的吸能能力,基本無剛度退化,它的抗震性能大大優於鋼筋混凝土。
3. 經濟效果顯著:和鋼柱相比,可節約鋼材50%,降低造價45%;和鋼筋混凝土柱相比,可節約混凝土約70%,減少自重約70%,節省模板100%,而用鋼量約略相等或略多。
4. 施工簡單,可大大縮短工期:和鋼柱相比,零件少,焊縫短,且柱腳構造簡單,可直接插入混凝土基礎預留的杯口中,免去了復雜的柱腳構造;和鋼筋混凝土柱相比,免除了之模、綁扎鋼筋和拆模等工作;由於自重的減輕,還簡化了運輸和吊裝等工作。
⑺ 混凝土柱子裡面的鋼筋是一根從底到頂嗎
你應抄該按三個方面來計算,一是混凝土的費用。是什麼樣的強度等級(標號)就要多少成本,總共多少方混凝土,還有鋼筋的費用,看你的柱子是做什麼用的,配筋率是多少,然後算出你的鋼筋數量,三是施工費用。包括鋼盤綁扎費用、模板的費用、澆築混凝土費用等。混凝土費用大概1。5w,鋼材約0。5w,模板約0.2w,施工費用1w,粗略合計可能要4w左右
⑻ 怎麼算柱子的鋼筋和混凝土量
木有圖紙嗎?有圖紙的話才能算鋼筋量
混凝土量用CAD畫出結構尺寸就可以算出,或者畫出三維圖直接查的實體體積就是混凝土量了
⑼ 鋼筋混凝土柱子每次可以打多少米
這個要看你設計柱高是多少?如果是圓柱,一般柱高10米左右的話一次性澆築完版成!柱高超過20米以權上的柱子中間可能會設計幾道系梁,那每次澆築到系梁位置就可以了!
如果是薄壁空心墩等柱子,那可以根據你們的施工工藝,看是採用爬模還是滑膜等施工方法,每次澆築高度就是每次爬模或者滑膜的高度!
⑽ 一立方混泥土柱子需要多少鋼筋呀
看用於什麼,有個最小配筋率,柱子最小配筋率應該是縱筋截面面積不小於柱子橫截面面積的0.6%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其中,ρ為配筋率;As為受拉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 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據Mu=Mcy時確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受力類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0.6
一側縱向鋼筋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0.2和45ft/fy中較大值
註:
1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當採用HRB400級、RRB400級鋼筋時,應按書中規定減小0.1;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及以上時,應按書中規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構件中的受壓鋼筋,應按受壓構件一側縱向鋼筋考慮;
3受壓構件的全部縱向鋼筋和一側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和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應按構件的全截面面積計算;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應按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計算;
4當鋼筋沿構件截面周邊布置時,"一側縱向鋼筋"系指沿受力方向兩個對邊中的一邊布置的縱向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