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樓板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各表示甚麼意思
表示為該樓板是雙層鋼筋,上部鋼筋為上面的鋼筋,下部鋼筋為下面的鋼筋。
『貳』 板鋼筋表示方法
幫忙說出
圖中一至四
鋼筋分別表示什麼?是不是直鉤的表示為版面鋼筋?彎鉤表示為板底鋼筋?答:理解准確。一、四是該板塊雙層雙向板,上部(T)一層板麵筋;二、三是該板塊雙層雙向板,下部(B)一層板底筋。這樣90°直彎鉤的表示為板面鋼筋;45°短斜撇表示為板底鋼筋。
圖中的二、三
鋼筋標示怎麼理解??是不是都是板面鋼筋??在哪裡
分隔??
答:圖中的二、三
鋼筋表示都是板面鋼筋。2100之間上部板麵筋擱到鋼筋梁邊;3550之間上部鋼筋一端從梁內側算起伸出900,作另一板塊的上部負彎筋。因右向板塊中(3550與2100有一根梁,已分成了三塊板塊,配筋也各異)。
『叄』 什麼是板的上部鋼筋,板的下部鋼筋
一般在筏板基礎或板標注中雙層雙向布置鋼筋,雙層即上部筋與下部筋。
上部筋、下部筋
板的上部配置負筋,主要承擔支座處板的拉力,所以,負筋也叫麵筋。同時,板的下部配置底部受力筋,也叫底筋。
『肆』 鋼筋綁扎鋼筋附號朝示什麼,比如BX表示底板還還是上層筋
B表示底部鋼筋,如:板的下部筋、梁的下部筋、筏板的下部筋等。
丅表示頂部鋼筋,如:板的上部筋、梁的上部筋、筏板的上部筋等。
X表示圖紙上從左到右的方向,一般是長方向。
y表示圖紙上從上到下的方向,一般是短方向。
BX表示底部X向鋼筋,By表示底部y向鋼筋。
TX表示頂部X向鋼筋,Ty表示頂部y向鋼筋。
下面是16G一101第39頁的截圖,供您參考。
『伍』 結構圖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還是下部
可以參照圖集標注說明,一般情況下,T表示上部鋼筋,B表示下部鋼筋,X表示左右方向鋼筋,Y表示上下方向鋼筋。
結構圖是指以模塊的調用關系為線索,用自上而下的連線表示調用關系並註明參數傳遞的方向和內容,從宏觀上反映軟體層次結構的圖形,結構圖分建築圖和組織結構圖。
建築結構圖
一、結 構
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專業設計文件應包含圖紙目錄、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內部歸檔)。
2 圖紙目錄 應按圖紙序號排列,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選用的重復利用圖和標准圖。
3 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於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 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
2 設計0.000 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 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 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 建築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 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 採用的設計菏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准值;
9 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要求的建(構)築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
12 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二、基礎平面圖
1 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台,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標高 、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 標明結構承重牆與牆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並註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 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埋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 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 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 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樁頂標高、入土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註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7 當採用人工復合地基時,應繪出復合地基的處理范圍和深度,置換樁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構造祥圖;註明復合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及壓縮模量等有關參數和檢測要求。
當復合地基另由有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時,主體設計方應明確提出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變形值的控制要求。
三、 基礎詳圖
1 無筋擴展基礎應繪出剖面、基礎圈樑、防潮層位置,並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
2 擴展基礎應繪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礎墊層,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等。
3 樁基應繪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 剖面、墊層、配筋,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樁構造詳圖(可另圖繪制)及樁與承台的連接構造詳圖。
4 筏基、箱基可參照現澆樓面梁、板詳圖的方法表示,但應繪出承重牆、柱的位置。當要求設後澆帶時應表示其平面位置並繪制構造詳圖。對箱基和地下室基礎,應繪出鋼筋混凝土牆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當預留孔洞、預埋件較多或復雜時,可另繪牆的模板圖。
5 基礎梁可參照現澆樓面梁詳圖方法表示。
6 附加說明基礎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抗滲等級、墊層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其他對施工的要求。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基礎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四、 結構平面圖
1 一般建築的結構平面圖,均應有各層結構平面圖及屋面結構平面圖。具體內容為:
1)繪出定位軸線及梁、柱、承重牆,抗震構造柱等定位尺寸,並註明其編號和樓層標高;
2)註明預制板的跨度方向、板號、數量及板底標高,標出預留洞大小及位置;預制梁、洞口過梁的位置和型號、梁底標高;
3)現澆板應註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繪放大比例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筋圖分別繪制),標高或板厚變化處繪局部剖面,有預留孔、埋件、已定設備基礎時應示出規格與位置,洞邊加強措施,當預留孔、埋件、設備基礎復雜時亦可放大另繪;
4)有圈樑時應註明位置、編號、標高,可用小比例繪制單線平面示意圖。
5)樓梯間可繪斜線註明編號與所在詳圖號;
6)電梯間應繪制機房結構平面布置(樓面與頂面)圖,註明梁板編號、板的厚度與配筋、預留洞大小與位置、板面標高及吊鉤平面位置與詳圖;
7)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牆或女兒牆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8)當選用標准圖中節點或另繪節點構造詳圖時,應在平面圖中註明詳圖索引號。
2 單層空曠房屋應繪制構件布置圖及屋面結構布置圖,應有以下內容:
1)構件布置應表示定位軸線,牆、柱、大橋、過梁、門樘、雨篷、柱間支、連系梁等的布置、編號、構件標高及詳圖索引號,並加註有關說明等;
2)屋面結構布置圖應表示定位軸線(可不繪牆,柱)、屋面結構構件的位置及編號、支撐系統布置及編號、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節點詳圖索引號,有關的說明等。
五、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
1 現澆構件(現澆梁、板、柱及牆等詳圖)應繪出:
1)縱剖面、長度、定位尺寸、標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尚應繪出預應力筋定點陣圖並提出錨固要求;
2)橫剖面、定位尺寸、斷面尺寸、配筋;
3)需要時可增繪牆體立面;
4)若鋼筋較復雜不易表示清楚時,宜將鋼筋分離繪出;
5)對構件受力有影響的預留洞、預埋件,應註明其位置、尺寸、標高、洞邊配筋及預埋件編號等;
6)曲梁或平面折線梁宜增繪平面圖,必要時可繪展開詳圖;
7)一般的現澆結構的梁、柱、牆可採用「平面整體表示法」繪制,標注文字較密時,縱、橫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繪制;
8)除總說明已敘述外需特別說明的附加內容。
『陸』 鋼筋的配筋圖,符號的表示方法
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法,具體有以下2種標注方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 :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
Ф:表示直徑的符號
20:表示鋼筋直徑
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Ф8 @ 200。
Ф:表示鋼筋直徑的符號
8:表示鋼筋直徑
@:相等中心距符號200:相鄰鋼筋的中心距(≤200mm)
(6)板上部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配筋是指為增強混凝土承載力而在混凝土中設置鋼筋並進行設計、加工、配置的作業過程。
(1)自然環境下配筋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呈現早期發展較快,後期發展緩慢的特點,這與混凝土收縮徐變發展規律相一致;
(2)配筋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均小於素混凝土的收縮徐變。當配筋率較低時,其對收縮徐變的影響較小,在工程應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來對待;當配筋率較高時,其對收縮徐變的減小作用需進行具體的試驗研究;
(3)通過對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試驗結果的對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縮應變分析中應考慮徐變的作用,忽略徐變的作用將對收縮應變產生較大的誤差;配筋率的大小對徐變的影響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變越小,相同配筋條件下,不同載入齡期下混凝土徐變相近。
梁配筋
(1)當連續梁跨高比≤9時,由於梁承受彎矩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縫寬度和燒度都較小;
(2)當跨高比≥10時,隨著鋼筋強度的提高,縱筋計算配筋率明顯減小;
(3)當跨高比較大荷載較大時,配筋可能受裂縫寬度和撓度的限制,與釆用HRB400鋼筋相比,不能體現HRB500鋼筋的強度優勢,宜選用鋼筋;
(4)跨高比在10~14之間時,與採用HRB400鋼筋相比,採用HRB500鋼筋節約鋼筋較為明顯,宜採用HRB500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余熱處理鋼筋:熱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控製冷卻,然後利用芯部余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
帶肋鋼筋: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月牙肋鋼筋: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的鋼筋。
縱肋: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橫肋: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與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
帶肋鋼筋的相對肋面積:橫肋在與鋼筋軸線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與鋼筋公稱周長和橫肋間距的乘積之比。
『柒』 圖紙上,樓板的上下鋼筋如何區分
一、方向不同:
上部鋼筋彎鉤朝向是向右和向下,下部鋼筋的朝向是專向左和向上。
二、布置方法不屬同:
1、下排鋼筋:短跨的鋼筋布置在下部,長跨的布置在上部。
2、上排鋼筋:短跨在上面,長跨的在下面。
(7)板上部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樓板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
『捌』 請問一下,這種板的鋼筋表示方法怎麼理解
LB4h=150表示來4號樓面板,厚度自150mm。
B∶X&YΦ8@150表示下部縱筋(HRB400),鋼筋直徑為8mm,兩向(X向Y向)縱筋配置相同,間距各為150mm;(夲人水平有限,鋼筋符號打勿出,以「Φ」代之,下同。見諒。)
T∶X&YΦ8@200表示上部貫通縱筋(HRB400),鋼筋直徑為8mm,兩向(X向Y向)縱筋配置相同,間距各為200mm。
『玖』 頂板鋼筋的表示方法
左跨板底鋼筋為:H向直徑10鋼筋間距150mm,V向直徑12鋼筋間距為150mm;左跨板面鋼筋為:H向直回徑答16鋼筋間距180mm,V向直徑16鋼筋間距為140mm; 右跨板底鋼筋為:H向直徑10鋼筋間距150mm,V向直徑12鋼筋間距為150mm;左跨板面鋼筋為:H向直徑16鋼。
『拾』 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筋還是下部筋
底筋是板下邊的主筋,如果是一級鋼筋會有向上的180的半圓彎鉤,如果是二級或版者是三級的主筋端權部會有45度的小彎折,代表主筋的起、止位置。麵筋是板上邊的通長主筋,端部一般有90度的彎折,在計算時是從支座邊緣伸入支座內一錨固長度。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結構圖板的鋼筋,表示方法是下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上向左,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上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下向右,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