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砌體填充牆與混凝土牆之間連接的鋼筋叫什麼鋼筋
這種鋼筋叫拉結筋。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中規定,砌體牆應採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並應設置拉結筋、水平系梁、圈樑、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拉結筋是建築工程中鋼筋類型的一種,把它砌到牆的裡面,擺在磚層當中起連接砌體防止開裂的作用。
拉結筋通常用直徑6.5毫米細鋼筋製成,多用在磚牆的L轉角和T字轉角處,每隔500毫米放一層,每層每125毫米寬度范圍內放一根。在砌體留槎的時候必須按規定放置拉結筋。
(1)砌塊中系梁的鋼筋構件如何定義擴展閱讀
鋼筋種類很多,通常按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1、按直徑大小分: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2、按力學性能分: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3、按生產工藝分: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4、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1)受壓鋼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㈡ 鋼筋在構件中的作用和名稱是什麼
答:鋼筋在構件中的作用和名稱:
(1)受力筋:受力筋是構件中主要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在梁、板中通常是配置在底層的直筋,或兩端彎起的彎筋;在柱中為分布在四周的豎直鋼筋。
(2)箍筋:箍筋是構件中用來固定受力筋位置的鋼筋。多用於梁和柱內;它們也同時承受一定的剪力和扭力(斜拉應力)。
(3)架立筋:架立筋是用以固定梁內箍筋位置的鋼筋。它與受力筋、箍筋一起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分布筋是用以固定板內受力筋的鋼筋。
(5)構造筋:構造筋因構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裝的需要而配置的鋼筋。如預埋錨固筋、吊環等。架立筋和分布筋也屬於構造筋。
㈢ 什麼是配筋混凝土砌塊砌體構件,名詞解釋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 50003—2011,沒有你說的那種結構構件,只有以下兩種:
2. 1. 2 配筋砌體結構 reinforced masonry structure
由配置鋼筋的砌體作為建築物主要受力構件的結構。是網狀配筋砌體柱、水平配筋砌體牆、磚砌體和鋼筋混凝土面層或鋼筋砂漿面層組合砌體柱(牆)、磚砌體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組合牆和配筋砌塊砌體剪力牆結構的統稱。
2.1.3 配筋砌塊砌體剪力牆結構 reinforced concrete masonry shear wall structure
由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配筋砌塊砌體剪力牆和混凝土樓、屋蓋所組成的房屋建築結構。
㈣ 名詞解釋:什麼叫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什麼叫砌塊砌體結構
一、框架結構定義:是由許多梁和柱共同組成的框架來承受房屋全部荷載的結構。
解析:框架結構是指由梁和柱以鋼筋相連接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即由梁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框架結構的房屋牆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等輕質板材砌築或裝配而成。
二、砌塊砌體結構定義:即磚混結構,磚混結構是指建築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牆採用磚或者砌塊砌築,構造柱以及橫向承重的梁、樓板、屋面板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解析:磚混結構是混合結構的一種,是採用磚牆來承重,鋼筋混凝土樑柱板等構件構成的混合結構體系。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或低層的建築,對於磚混結構承重牆體不能改動,而框架結構則對牆體大部可以改動。
(4)砌塊中系梁的鋼筋構件如何定義擴展閱讀:
相關的應用范圍:
1、框架結構可設計成靜定的三鉸框架或超靜定的雙鉸框架與無鉸框架。混凝土框架結構廣泛用於住宅、學校、辦公樓,也有根據需要對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預應力,以適用於較大的跨度;
2、框架鋼結構常用於大跨度的公共建築、多層工業廠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築物中,如劇場、商場、體育館、火車站、展覽廳、造船廠、飛機庫、停車場、輕工業車間等。
㈤ 建築工程中鋼筋混凝土柱和鋼筋混凝土梁是什麼構件
鋼筋混凝土梁按其截面形式,可分為矩形梁、T形梁、工字梁、槽形梁和箱形梁。按其施工方法,可分為現澆梁、預制梁和預制現澆疊合梁。按其配筋類型,可分為鋼筋混凝土梁和預應力混凝土梁。按其結構簡圖,可分為簡支梁、連續梁、懸臂梁、主梁和次梁等。
鋼筋混凝土梁的典型配筋構造如圖1,在主要承受彎矩的區段內,沿梁的下部配置縱向受力鋼筋,以承擔彎矩所[1]引起的拉力。在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區段內,配置橫向箍筋和斜向鋼筋,以承擔剪力並和縱向鋼筋共同承擔彎矩。斜向鋼筋一般由縱向鋼筋彎起,故也稱彎起鋼筋。為了固定箍筋位置並使其與縱向受力筋共同構成剛勁的骨架,在梁內尚須設置架立鋼筋。當梁較高時,為保證鋼筋骨架的穩定及承受由於混凝土干縮和溫度變化所引起的應力,在梁的側面沿梁高每隔300~400毫米需設置直徑不小於10毫米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用拉筋連接。為了保證鋼筋不被銹蝕,同時保證鋼筋與混凝土緊密粘結,梁內鋼筋的側面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為25毫米(對混凝土標號較高的預制構件,可減為20毫米)。箍筋距離混凝土表面不小於15毫米。為了能有效地利用高強鋼材,避免混凝土開裂或減小裂縫寬度,以及提高梁的剛度,對梁的縱向受力筋可以全部或部分施加預應力(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㈥ 那位高手能把建築結構中出現的各種鋼筋分別定義,區別,聯系,作用!如縱筋主筋角筋吊筋架立筋箍筋等等~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鋼筋及抗剪切的起彎筋.吊筋等。
怎麼樣區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
以板的開間、進深跨度區分:如果是單項板,那麼平行於短跨方向的鋼筋是受力筋,平行於長跨方向的鋼筋是架立筋。如果是雙向板,那麼長跨、短跨方向的鋼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鋼筋直徑上來區分:鋼筋的直徑大的為受力筋,直徑小的鋼筋為分布筋;
以布置上來區分: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
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箍筋: 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梁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環形(當然有圓形的和矩形的)鋼筋,是口字形的,將上部和下部的鋼筋固定起來,同時抵抗剪力。
架立筋:是樑上部的鋼筋,只起一個結構作用,沒實質意義,但在梁的兩端則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負彎距,不能缺少。(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區配有縱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架立筋和貫通筋有什麼區別?
在鋼筋布置上,架立鋼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說,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鋼筋.通長鋼筋是全長布置,
架立筋從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須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筋,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梁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兩角,這就是架立筋,從計算上沒有受什麼力,但實際上也受壓。用於定位的後來可以不用,無須計算,而結構架立筋則須計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載力。
這是兩個互相交叉的概念。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負筋:就是負彎矩鋼筋,彎矩的定義是下部受拉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層鋼筋在支座位置根據受力一般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負彎矩,所以叫負彎矩鋼筋。(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梁或板的麵筋就是負筋)
拉結筋:在無法同時施工的兩個或多個構件之間預留的起拉結作用的鋼筋就是拉結筋 。是加強框架填充牆與柱連結的受力鋼筋,提高了填充牆穩定性和抗震能力。
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
在梁高450mm,就應沿梁高兩側應設腰筋,所以數量上就不會少於2根。腰筋的直徑最小的直徑為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同時面積配筋率不應小於百分之0.3,在梁兩側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之間還要配置拉結鋼筋。 一般民用建築的腰筋直徑用16和18就可以了,拉筋用圓8。
圖中懸臂梁,在其上部的鋼筋為受力筋
㈦ 廣聯達鋼筋中填充牆的水平系梁怎麼定義
廣聯達鋼筋中填充牆的水平系梁怎麼定義
這個是圈樑,一般的圖紙要求是砌體結構高度版超過4M的話權,需要設置一道圈樑。
1.在「圈樑」一欄,按照要求新建圈樑的各種屬性。並設置好標高
2.利用「智能布置」裡面的「砌體牆中心線」布置,選擇要布置圈樑的砌體牆。右鍵確定。圈樑就布置上去了。
另外說明一下一樓的,不能用框架梁或者非框架梁畫,因為這兩種梁與圈樑中的模板計算量是不同的。
㈧ 建築規范圖集06sg614《砌體填充牆》中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和規范04g321《鋼筋混凝土連系梁》
建築規范圖集06sg614《砌體填充牆》中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在超高的牆體中部區域(大型分隔牆部分等),滿足牆體自身的穩定性和必要的抗震能力。
04g321《鋼筋混凝土連系梁》的連系梁一就是聯系結構構件之間的系梁,作用是增加結構的整體性。 柱子中部為系梁,上部為蓋梁連系梁主要起連接單榀框架的作用,以增大建築物的橫向或縱向剛度;連系梁除承受自身重力荷載及上部的隔牆荷載作用外,不再承受其他荷載作用。
連系梁是結構受力構件之間連接的一種形式,它一般不參與結構計算,往往是根據規定或經驗設定的。
比如廠房結構,柱之間為了增強其側向剛度以及各柱之間的變形協調,可以增設水平系梁。再如獨立基礎或單向柱下條基,為了增加基礎整體剛度以及減小不均勻沉降,基礎之間增設基礎連系梁,將其連接為一體。地震區採用中型砌塊建築時,每個樓層都應當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此圈樑一般兼作開洞剪力牆的連系梁,連系梁和圈樑一樣都有增強整體剛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