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布鋼筋與彎起鋼筋一般是設置在什麼的什麼部位謝謝
分布鋼筋設置在板、牆里;彎起鋼筋設置在梁里、無梁樓蓋柱帽、異形基礎等需要抗剪抗沖切的構件中。
⑵ 當梁下部布置兩排縱向受力鋼筋時,若要布置彎起鋼筋要如何布置
當梁下部布置兩排縱向受力鋼筋時,若要布置彎起鋼筋要如何布置?
有彎起專鋼筋(元寶筋),現屬在的圖紙很少了。這一般在簡支梁中出現。一、要看清圖紙。二、若是兩排,如上排四根縱向受力鋼筋彎起鋼筋應是中間二根,比如:邊上兩根直徑25,中間兩根直徑22,彎起鋼筋應是兩根直徑22或其中一根,這要看你設計計算了。
⑶ 彎起鋼筋一般在哪需要設置
主次梁交接處、懸臂梁的末端。
⑷ 蓋梁彎起筋如何配
蓋梁彎起筋和梁的受力有關,梁中下部受拉力,到了支座處變成樑上部受拉力,因此在梁內中下面要多布置容鋼筋,支座處上面要多布置鋼筋,這樣,為了有效的利用鋼筋。
蓋梁在進行內力計算時,有個最大主應力截面(即剪應力與正應力的合力最大點);以這點(斜截面)為中心,計算出當箍筋承擔部分主應力荷載之外還剩餘多少主應力,這個剩餘的主應力就要上彎起筋來承擔(剩餘應力/鋼筋強度=鋼筋面積)。把最大的主應力斜截面配完筋後,最大點兩端的鋼筋就如此類推。至於彎起筋的布置間距,按規范來設置就行了。
⑸ 彎起鋼筋抗剪的彎起位置
彎起鋼筋是在箍筋抗剪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設置的,一般是在支座附近。彎起鋼筋是由梁的下部受拉鋼筋向上彎起得到的,因此必須結合彎矩包絡圖來確定彎起位置。大學里的混凝土教材有詳細說明。不是從剪力最大處彎起,你應同時結合彎矩包絡圖來確定,因為你的彎起鋼筋是由受拉鋼筋彎起的,如果受剪滿足要求了,萬一受拉又不足了啦?
⑹ 鋼筋梁內彎起筋如何配
梁中一般配製下面幾種鋼筋: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鋼筋、縱向構造鋼筋。
1.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一般不得少於兩根(當梁寬小於100mm時,可為一根)。
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於或等於C25時,保護層厚度為25mm。
⑺ 當梁下部布置兩排縱向受力鋼筋時,若要布置彎起鋼筋要如何布置
彎起鋼筋的主要作用是在梁的支座處增加上部受拉的能力,而下部鋼筋的受力主要集中在跨中1/3段內,所以個人覺得下部兩層受力鋼筋都可部分設置成彎起鋼筋,但梁支座如不是與柱一同澆築,為了增強粱支座的抗壓強度最好不要設最下層鋼筋為彎起鋼筋。個人見解,請斟酌。
⑻ 梁彎起鋼筋怎麼放置
彎起鋼筋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的下部(或上部)縱向受拉鋼筋,按規定的部位和角度彎至構件上部(或下部)後,並滿足錨固要求的鋼筋,是由縱向受力鋼筋彎起而成。
梁中彎起鋼筋構造要求: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 在採用綁扎骨架的鋼筋混凝土梁中,當設置彎起鋼筋時,彎起鋼筋的彎終點外應留有錨固長度,其長度在受拉區不應小 於20d,在受壓區不應小於10d;對光面鋼筋在末端應設置彎鉤。位於梁底層兩側的鋼筋不應彎起。
彎起鋼筋的作用:彎起鋼筋在跨中附近和縱向受拉鋼筋一樣可以承擔正彎矩;在支座附近彎起後,其彎起段可以承受彎矩和剪力共同產生的主拉應力;彎起後的水平段有時還可以承受支座處的負彎矩。
彎起鋼筋的數量、位置由計算確定,鋼筋彎起的順序一般是先內層後外層、先內側後外側,彎起鋼筋與梁軸線的夾角(稱彎起角)一般是45°;當梁高h〉800mm時,彎起角為60°。梁底層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起,頂部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
⑼ 鋼筋工如何布置鋼筋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 剪力牆鋼筋綁扎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3) 梁鋼筋綁扎
1)模內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模外綁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4) 板鋼筋綁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5) 樓梯鋼筋綁扎
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
3、 剪力牆鋼筋工藝流程:
(1) 剪力牆鋼筋現場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理預留搭接筋→綁縱向筋→綁橫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2) 剪力牆採用預制焊接網片的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整預留搭接筋→臨時固定網片→綁紮根部鋼筋→綁拉筋或支撐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