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混凝土鋼筋銹蝕檢測方法
1、 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是根據鋼筋銹蝕的電化學特性,通過一定的檢測方法來測定電參數,總結不同銹蝕情況下相應的規律,從而確定鋼筋的銹蝕程度或速度。目前該類方法主要有自然電位法、交流阻抗法、線性極化法、混凝土表面電阻率法、恆電量法、電化學雜訊法等。
1.1 自然電位法
自然電位法是現在應用zui廣泛的鋼筋銹蝕檢測方法。把鋼筋混凝土作為電極,通過測量鋼筋電極和參考電極的相當電勢來判斷鋼筋的銹蝕情況。
自然電位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缺點是只能定性的判定鋼筋銹蝕的可能程度,不能定量測量鋼筋銹蝕比例;在混凝土表面有絕緣體覆蓋或不能用水浸潤的情況下不能使用該種方法進行測試。
1.2 交流阻抗法
交流阻抗法是對混凝土構件施加一個小的交流信號,通過測量和對比輸入與輸出信號振幅及相位之間的關系來判斷混凝土電極體系的性質。它不僅可以確定出電極的各種電化學參數,而且可以確定出電化學反映的控制步驟。通過交流阻抗譜隨時間的演變也可以研究電極過程的變化規律。該方法的缺點是,測量時間較長,儀器設備也比較昂貴,對低速率銹蝕體系需要低頻交流信號,測量也有一定的困難;分析方法復雜,測量的阻抗譜與構件的幾何尺寸有關,不適合現場測試。
1.3 線性極化法
線性極化法以過電位很小時(<10mV)過電位與極化電流呈線性關系作為理論依據。通過向測量區域施加一個小電流,測量該電流引起的電位變化,電位變化量與電流之比稱為極化電阻,極化電阻與銹蝕電流成反比。因此測定出極化電阻可以求得極化電流,根據法拉第定律可以將極化電流轉換為鋼筋的損失量。該方法測量方便快捷、測試精度較高。缺點是:現場構件的計算系數不容易准確測定;線性極化測量是建立在已知測量范圍的基礎上,由於測量時輸入信號會發生側向擴散,很難准確界定測量范圍的大小;儀器精度要求很高。
1.4 混凝土表面電阻率法
鋼筋銹蝕發生時,會產生電子的遷移,從而在混凝土表面發生電子分布差異,通過測量混凝土表面的電阻率分布情況判斷鋼筋的銹蝕可能性。該方法受混凝土表面水分含量和化學成分的影響。
2、 物理法
主要是通過測定與鋼筋銹蝕相關的電阻、電磁、熱傳導、聲波傳播等物理特性的變化來反映鋼筋的銹蝕狀況。常用方法有電阻棒法、渦流探測法、射線法、聲發射探測法等。該類方法的優點是操作方便,受環境的影響較小。缺點是容易受到混凝土中其它損傷因素的干擾;而且建立物理測定指標和鋼筋銹蝕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比較困難。
⑵ 有人知道在外加劑試驗中鋼筋銹蝕的試驗方法嗎
電池電位試驗方法——
利用混凝土中鋼筋銹蝕的電化學反應引起的電位變化,測定鋼筋銹蝕狀態的一種方法,通過測定鋼筋/混凝土與在混凝土表面上參考電極之間連成的系統所反應的電位差,評定鋼筋的銹蝕狀態。
當構件中鋼筋表面陰極陽化性能變化不大時,鋼筋電池電位取決於陽極性狀:陽極鈍化,電位偏正,活化,電位偏負。
《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規程》JTJ270-98的評定標准:
1.半電池電位正向大於-200mV,則此區域發生鋼筋銹蝕概率小於10%。
2.半電池電位負向大於-350mV,此區域發生鋼筋銹蝕概率大於90%
3.半池電位在-200~350mV范圍內,則此區域鋼筋鋼筋腐蝕性狀不確定。
電位水平mV 鋼筋狀態
0到-100 為未銹蝕狀態
-100到-200 為發生銹蝕的概率<10%,可能有銹蝕
-200到-300 為銹蝕狀態不確定,可能有坑蝕
-300到-400 為發生銹蝕的概率>90%,全面銹蝕
-400以上(絕對值)肯定銹蝕,銹蝕嚴重
相鄰兩測點的測值相差150Mv(高電位梯度)更負的測值處判為銹蝕
⑶ 鋼筋原材料檢測有哪些指標 也就是說要檢測哪些方面
鋼筋原材料抄檢測指標分為兩類:
必試:拉伸試驗(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試驗
其它:反向彎曲、化學成分
鋼筋現如今被廣泛應用於任何建築上,為人類的進步取得了更好的證據,也是現如今對鋼筋的質量的考察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按(等面積 )原則代換鋼筋。
(3)鋼筋半電池電位檢測時半電池檢測系統穩定性的要求有哪些擴展閱讀:
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如仍有一個試樣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熱軋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其它專項檢驗。
鋼筋綁扎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產生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