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需要計算的鋼筋種類有哪些請按名稱和位置來表述
1、單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直鋼筋凈長=L-2C;彎起鋼筋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彎起鋼版筋兩端權帶直鉤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2×(梁高-保護層厚度×2);
2、多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1)、首跨鋼筋的計算: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設計構造長度+端支座錨固值;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兩邊跨設計構造長度+中間支座值;
(3)、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 d)×2+(梁高-2×保護層+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數=(梁凈長-100MM)/設計間距+1,加密區另計。
(4)、腰筋、拉筋、吊筋應按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2. 梁中一般配有什麼鋼筋各有什麼作用
在鋼筋砼梁中,一般配有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鋼筋。
【1】縱向受專力鋼筋作用:屬用來隨由彎矩在梁內產生的拉力;
【2】箍筋作用:用來隨由剪力和彎矩在梁內引起的主拉應力;
【3】彎起鋼筋作用:除了在跨中隨正彎矩產生的拉力外,在靠近支座的彎起段則用來承受彎矩和剪力共同產生的主拉應力;
【4】架立鋼筋任用:為了固定箍筋的正確位置和形成鋼筋骨架在梁的受壓區外緣兩側,平行於縱向受力鋼筋要布置架立鋼筋,此外,架立筋還可承受因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而產生的應力,防止發生裂縫。
3. 簡要介紹梁中受力鋼筋有哪些如何確定其數量
梁中受力鋼筋有1.縱向受力鋼筋:支座上部的負筋、跨中下部的縱向筋;腰部兩側內的抗扭鋼筋容;
2.橫向受力鋼筋: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等。
梁中鋼筋配置的數量、位置及間距,首先根據受力分析計算得出,然後對照規范的構造規定是否滿足,框架梁的鋼筋還必須要滿足抗震規范的基本抗震構造要求。
總的說,必須同時滿足規范計算和規范構造。
4. 梁里有什麼鋼筋 比如說有分布筋、受力筋 又是怎麼連接的
梁裡面鋼筋有:主來筋,箍筋源,腰筋(分為構造筋,抗扭鋼筋)。沒有分布筋,分布筋是板筋裡面的。
主筋也就是縱筋。受力筋是相對於非受力的鋼筋而言。比如,一般梁縱筋多是受力鋼筋,而構造筋是非受力鋼筋。
至於鋼筋的連接,可以採用機械連接,焊接,搭接。具體的連接要求你可以查詢03G101-1圖集,裡面說明的很清楚。
5. 受力鋼筋分幾種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環等。
6. 各種梁中的鋼筋都有哪些
1、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外力作用下樑內產生的拉力。因此內,縱向受力鋼筋應配容置在梁的受拉區。
2、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通常是由縱向鋼筋彎起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除在梁跨中承受正彎矩產生的拉力外,在梁靠近支座的彎起段還用來承受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產生的主拉應力。
3、架立鋼筋
架立鋼筋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箍筋保證其正確位置,並形成一定剛度的鋼筋骨架。同時,架立鋼筋還能承受因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而產生的應力,防止裂縫產生。架立鋼筋一般平行縱向受力鋼筋,放置在梁的受壓區箍筋內的兩側。
4、箍筋
箍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剪力。此外,箍筋與其他鋼筋通過綁扎或焊接形成一個整體性良好的空間骨架。箍筋一般垂直於縱向受力鋼筋。
5、梁側構造筋
梁側縱向構造鋼筋又稱腰筋,設置在梁的兩個側面,其作用是承受梁側面溫度變化及混凝土收縮所引起的應力,並抑制混凝土裂縫的開展
7. 受力鋼筋有哪些
問題一:哪些是屬於 縱向受力鋼筋? 工民建里所有鋼筋都是利用它強大抗拉強度的優勢而設置的,宏觀的說,放置在混凝土中的鋼筋,全部都是受力筋!(而且都是受拉力的),否則,塞在混凝土裡豈不是浪費!
但是,業內所指的「縱向受力鋼筋」,是僅指經過結構受力計算的、順著構件長向布置的鋼筋。從這個觀點出發, 梁的上部通長筋、支座負筋、抗扭筋、底部鋼筋;柱的 豎向鋼筋; 板的底部縱筋、負筋等是「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吊筋、附加箍筋、挑檐及溝橫向鋼筋等是「橫向受力鋼筋」;其它如分布筋、架立筋、溫度筋、拉結筋、構造柱和圈樑的鋼筋等都是構造鋼筋。
問題二:什麼是受力鋼筋? 鋼筋混凝土內鋼弗分為兩種,一種為受力鋼筋,另一種為構造鋼筋,受力鋼筋的作用主要是承受構件的拉力,壓力和剪力等荷載;構造鋼筋的作用主要是保證受力鋼筋的位置,使構件內鋼筋形成骨架。
前者包括梁內的水平鋼筋、柱的豎向鋼筋等,後者包括樑柱內的箍筋和板內的分布筋等。
問題三:抗震規范中,框架結構中縱向受力鋼筋是指哪些? 10分 復雜,真是復雜!
你提這個問題一定是想知道哪些地方要用抗震鋼筋或必須檢測鋼筋的抗震性能吧!
我是這么理解的:抗震性是鋼筋拉伸性能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為防止構件被拉斷而布置的鋼筋(有點縱向的意思了)就是。
對於梁構件,無論大小,架力筋沒有受拉,無需考慮抗震性;
柱構件,如果發生地震,房屋傾斜,柱之主筋肯定受拉,必須是;
對於牆和板,如果構件高寬比(長寬比)較小,分布筋在抗震中也可能受拉斷裂,也應算作「縱向受力筋」。
一個項目工程中,也就除了箍筋或較小構件配筋可以明顯算不上「縱向受力筋」外,其它的都是,正常使用狀態下,某些鋼筋可能並不受拉,一旦發生地震,情況就有所不同了,比如梁的通長筋。再說施工中如果把抗震不抗震的鋼筋分別使用,那管理、施工都相當麻煩了,現在的情況是:只要是抗震設計的工程,除光圓筋外,大家都使用抗震鋼筋或檢驗其抗震性能。
根據設計規范,只需要對主要受力構件使用抗震鋼筋或檢驗其抗震性,你可依據規范選擇!
問題四:什麼叫做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簡稱受力鋼筋,是指在構件的長邊方向,通過力學計算在受力部位設置滿足承載力的鋼筋,來滿足結構強度和剛度的要求。常見的受彎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鋼筋,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下方及梁的支坐舉激缺的上方的鋼筋是受拉力;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上方及梁的支坐的下方的鋼筋是受壓力。正辯柱子中的受壓鋼筋等就是屬於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確定原則有三:
1) 根據構件在承受荷載作用及地震等其他因素作用下,在結構中產生的效應(強度、剛度、抗裂度)的鉛昌計算結果;
2) 應≥該類構貳最小配筋率;
3) 滿足最小配筋要求來配置的鋼筋,比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第10.2.1條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 問題五:什麼是受力鋼筋,箍筋是受力鋼筋嗎 我來說說:
1.混凝土抗壓強度很高,但抗拉強度很低,所以在受拉構件(梁板柱)中的受拉部位設置鋼筋承受拉力(一個設備基礎純受壓,則不需設置鋼筋);
2.混凝土構件中除了主要設置抗拉鋼筋外,箍筋、螺旋筋等除了構造需要以外,也起抗剪作用,分布筋也承受並傳遞著應力,所以嚴格地說,他們都是受力筋,但一般情況下,講的受力筋指的是起抗拉作用的主筋;
3.鋼筋的基本力學指標是單位面積承受拉力的極限(抗拉極限),受力筋的設置依此計算所需的直徑和根數,基本要求是承受的應力乘上安全系數還要小於鋼筋的屈服極限;
4.箍筋用於梁和柱的構造筋(比混凝土構件的外形尺寸小一個保護層厚度),而螺旋筋往往用於圓形的混凝土構件(柱、樁等),是另一種形式的箍筋;
5.水平筋是新的垂直筋而言,不僅包括梁的抗拉主筋,也包括水平板的雙向分布筋;
6.鋼筋的允許誤差因因構件不同而異,需要根據施工規范而定。
問題六:什麼是受拉鋼筋與受壓鋼筋 受拉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起到的作用就是拉力,比如在簡支梁底設置的鋼筋,當樑上面出現荷載時,梁產生向下垂直的內力,這時梁底鋼筋就受到拉作用力,因此該鋼筋卻為受拉鋼筋。受壓鋼筋通常指樑上部鋼筋,柱筋(縱筋即受拉也受壓)。所以受拉鋼筋與受壓鋼筋均是因受力而得名的。
問題七:鋼筋的類型有哪些 1、受力筋:承受力或壓力的鋼筋。
2、架力筋:一般在梁中使用,與受力筋、箍筋一起形成鋼筋骨架。
3、箍筋:一般用於樑柱中,用來抗剪和組成鋼筋骨架。
4、分布筋:一般用於板內,與板內受力鋼筋垂直。
5、構造鋼筋:因構件在構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裝過程中的需要而配置的鋼筋。6、彎起鋼筋:主要在構件端部起著抗剪的作用。
7、拉結鋼筋:是構造上為了滿足連接構件間穩定性需要而增設的鋼筋。
問題八:次梁和主梁各有那些受力鋼筋及構造鋼筋? 【結構工程師】
主梁和次梁的鋼筋類型一樣。
次梁的概念只是荷載間接傳遞的問題。只荷載傳到主梁,由主梁傳遞到柱牆。
受力鋼筋:梁底縱向受拉鋼筋(懸臂梁為頂端縱向受拉鋼筋)、雙筋梁梁頂縱向受壓鋼筋、抗扭腰筋、抗剪抗扭箍筋
構造鋼筋:架力鋼筋、構造腰筋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問題九:什麼是現澆板的受力鋼筋 板是受彎構件,主要承受彎矩,即跨中正彎矩和兩端部負彎矩,因此,受力鋼筋是指:
1。 單向板:短跨方向底部鋼筋和短跨方向上部負彎矩鋼筋;
2。 雙向板:底部單層雙向鋼筋和浮部四周負彎矩鋼筋。
8. 梁有哪些鋼筋
問題一:梁的鋼筋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梁內的鋼筋有以下幾種類型的鋼筋:
1、縱向的受力鋼筋:當是簡支梁時,縱向的受力鋼筋在梁的下部,作用是承受因梁的正彎矩而引起的梁下部受拉。懸挑梁則該鋼筋應配置在梁的上部。
2、縱向架立鋼筋:梁的形體一般為矩形,當然其他異形梁也很多。但無論哪種截面幾何圖形,總需要用鋼筋骨架來控制住截面形狀,因此架立鋼筋的作用就是:起形成梁截面幾何形狀的作用。
3、縱向彎起鋼筋:在縱向鋼筋中往往還有彎起鋼筋,但不是所有的梁都有,只有在梁內剪力較大時才需要配置彎起鋼筋。梁內的彎起鋼筋也稱為腹筋,其作用是承受和抵抗梁內剪應力。
4、箍筋:梁內的鋼筋除了縱向鋼筋外,還需要箍筋。箍筋有開口箍筋和閉口箍筋兩種,以閉口箍筋為主,尤其有一定抗震要求的,開口箍筋是禁止使用的。箍筋的作用是:1、架立縱向鋼筋,使縱向鋼筋在箍筋的架立下形成鋼筋骨架;2、箍筋也是腹筋,來承受梁內剪應力。
當然有些幾何尺寸較大的梁內還會配置一定數量的腰筋、拉筋等等,這些都是梁內的構造鋼筋。
具體要多與工程接觸,多到工程上去看看,就很快能夠弄清楚的了。僅憑我在網上這樣給你做出的回答,弄不好還是雲里霧里的搞不清楚。
問題二:框架梁鋼筋包括哪些 上、下通長筋
腰筋(構造和抗扭)
箍筋
負筋
架立筋
拉鉤
問題三:梁中一般配有什麼鋼筋?各有什麼作用? 梁鋼筋主筋,分為底筋和上部筋。
底筋承受梁中部梁底拉力。上部筋承受梁兩端上部拉力,又分為通長筋和負彎矩筋。
又有腰筋,屬於構造鋼筋。一般梁腹高450以上才設置,是防止梁發生側向傾覆配置的。和腰筋同時配置的還有拉筋,作用是增加梁的整體性。
然後是箍筋,是承受梁豎向剪力的鋼筋。
有一種鋼筋叫彎起鋼筋,俗稱鴨兒鐵。它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起負彎矩筋作用,另起箍筋作用。
板筋分為上部筋和下部筋膽作用基本和梁一樣。
但板在屋面層有溫度筋和抗震筋。當然作用就不說了,是防止溫度變化和地震時板開裂的。
問題四:梁中的鋼筋有什麼? 還是梁的鋼筋,不同的是要區分受力鋼筋、架立筋、腰筋等。具體情況要具體分。
根據GB50204梁鋼筋驗收只要是看
1:縱向受力筋的連接方式是不是滿足設計要求(主控)
2:鋼筋接頭的位置、百分率是不是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一般)
3:鋼筋安裝偏差是不是在容許值內(一般)
問題五:鋼筋混凝土梁中主要有那些鋼筋,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梁內鋼筋的配置通常有下列幾種:
1、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外力作用下樑內產生的拉力。因此,縱向受力鋼筋應配置在梁的受拉區。
2、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通常是由縱向鋼筋彎起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除在梁跨中承受正彎矩產生的拉力外,在梁靠近支座的彎起段還用來承受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產生的主拉應力。
3、架立鋼筋
架立鋼筋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箍筋保證其正確位置,並形成一定剛度的鋼筋骨架。同時,架立鋼筋還能承受因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而產生的應力,防止裂縫產生。架立鋼筋一般平行縱向受力鋼筋,放置在梁的受壓區箍筋內的兩側。
4、箍筋
箍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剪力。此外,箍筋與其他鋼筋通過綁扎或焊接形成一個整體性良好的空間骨架。箍筋一般垂直於縱向受力鋼筋。
5、梁側構造筋
梁側縱向構造鋼筋又稱腰筋,設置在梁的兩個側面,其作用是承受梁側面溫度變化及混凝土收縮所引起的應力,並抑制混凝土裂縫的開展。
問題六:梁板中的鋼筋分別有什麼構造要求? 詳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2010 第8章、第9章、第10章和第11章。
問題七:鋼筋圖,梁的標注有哪些 示例: WKL1(1)450*1200 [email protected] /150
T 4C25
B 11C25 5(2)/6
G 10C12
W:位置在屋面
K:框架結構
L:梁
1:一號
(1):一跨
450*1200:梁寬450毫米 梁高1200毫米
C:三級鋼
10:直徑
@:相等中心距
100/150:加密區箍筋間距100毫米,非加密區150毫米
T:上部筋
4:數量
C:三級鋼
25:直徑
B:下部筋
11:數量
C:三級鋼
25:直徑
5:上排筋5根
(2):其中2根不伸入支座
/: /前面是一排筋,/後面是二排筋
6:數量
G:構造側面縱筋(腰筋)
10:數量
C:三級鋼
12:直徑
綜合:屋面框架梁1號梁,一跨,寬45厘米,高120厘米
箍筋:直徑為10毫米三級鋼,加密區相等中心距10厘米,非加密區15厘米。
上部筋:4根25毫米的三級鋼
下部筋:11根25毫米的三級鋼,上排筋5根其中兩根不伸入支座,下排筋6根
構造腰筋:10根12毫米的三級鋼,,每側5根
純手工,,夠耐心了吧
問題八:基礎梁鋼筋都有哪些 底部縱向鋼筋、上部縱向鋼筋、腰部縱向鋼筋、箍筋、腰部拉鉤筋,有翼板的還有板底橫向受力鋼筋及板底縱向分布鋼筋等。
問題九:梁中的鋼筋都有些什麼鋼筋?具體的名字是什麼?比如說通長筋。 一般來說,鋼筋混凝土梁結構內有:
縱向的面層鋼筋,縱向的底層鋼筋;中間部位的腰筋;橫向構造的箍筋及拉筋;有時,為了改善梁斜截面的抗剪能力,將梁部分底層的縱向筋在進入梁的剪應力分布區後,向上彎起,我們通常稱之為彎起筋。
麵筋,底筋,在梁內,均稱為受力筋;根據梁結構的不同,分別抵抗拉應力或壓應力;
腰筋更多的作用是維系鋼筋骨架的整體穩定,也有抗扭的作用。一般稱之為架立筋;
箍筋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剪應力,有時也稱之為抗剪箍筋;
通長筋,是說從梁的一端通到另一端,中間無斷開,或搭接的完整的縱向筋。
問題十:梁下部鋼筋和下部通常鋼筋有什麼區別? 基本上是對的.
理由:一/如原位有標注,那集中標注的鋼筋就一定通長設置了.
二/在端支座當然就是錨固,在中間支座就沒有什麼錨固的說法了.
看了以下的朋友的回答,我補充一下集中標注也不一定通長的例子。如:梁有五跨,集中標注樑上部鋼筋為2根20的二級鋼,一到四跨不變,第五跨上部鋼筋有原位標為2根16的二級鋼,那這個時候就20的鋼筋就不做通長設置了。
意思是:原則上講,原位標注的鋼筋均為通長筋,但也有可能出現不通長布置的情況。
9. 梁的鋼筋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一、分布筋
主要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
二、受力筋
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鋼筋及抗剪切的起彎筋、吊筋等。
三、箍筋
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梁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環形(當然有圓形的和矩形的)鋼筋,是口字形的,將上部和下部的鋼筋固定起來,同時抵抗剪力。
四、貫通筋
是指貫穿於構件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五、架立筋
是樑上部的鋼筋,只起一個結構作用,但在梁的兩端則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負彎距,不能缺少。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區配有縱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
六、負筋
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彎矩的定義是下部受拉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層鋼筋在支座位置根據受力一般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負彎矩,所以叫負彎矩鋼筋。
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梁或板的麵筋就是負筋)
七、拉結筋
拉結筋,通過植筋、預埋、綁扎等連接方式,使用鋼筋按照一定的構造要求將後砌體與混凝土構件拉結在一起的鋼筋。
八、腰筋
建築結構中的一種鋼筋構造。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
在梁高450mm,就應沿梁高兩側應設腰筋,所以數量上就不會少於2根。腰筋的直徑最小的直徑為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同時面積配筋率不應小於百分之0.3,在梁兩側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之間還要配置拉結鋼筋。
10. 各種梁中的鋼筋都有哪些
主要的鋼筋有兩種,上下部的受力筋(其中上部受力筋主要位於梁兩端,梁中內部也可以為架力筋主要是綁扎箍筋容用)和梁箍筋,梁高比較大的時候有梁腹腰筋,受扭比較大的時候有抗扭鋼筋,有次梁搭在樑上的時候,搭接處有附加吊筋和附加箍筋,梁腹有預留管道的時候有洞口加強筋,大致就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