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跨度5米的大梁該怎樣配筋
1、跨度5米的梁一般做的高度50cm的配筋,這里就已經包括樓板的高度,也就是說12cm的樓板下面看到的只有38cm。
2、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 ,其中,為配筋率;As為受拉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 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ρ=As/bh0。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3、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據Mu=Mcy時確定最小配筋率。
4、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1)跨度55米地梁鋼筋怎麼配擴展閱讀:
1、配筋:
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梁截面240×500,縱筋二級鋼(HRB335),箍筋一級鋼(HPB235)。
樑上部縱筋2根直徑10mm鋼筋;梁下部縱筋5根直徑25鋼筋分兩排布置,下排3根,上排2根;梁側面設置4根直徑10mm腰筋(梁兩側各設置2根),用直徑6mm間距300拉筋拉結;箍筋直徑8mm間距150梁全長布置。
配筋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均小於素混凝土的收縮徐變。當配筋率較低時,其對收縮徐變的影響較小,在工程應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來對待;當配筋率較高時,其對收縮徐變的減小作用需進行具體的試驗研究;
2、梁配筋:
當連續梁跨高比≤9時,由於梁承受彎矩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縫寬度和燒度都較小;
當跨高比≥10時,隨著鋼筋強度的提高,縱筋計算配筋率明顯減小;
當跨高比較大荷載較大時,配筋可能受裂縫寬度和撓度的限制,與釆用HRB400鋼筋相比,不能體現HRB500鋼筋的強度優勢,宜選用鋼筋;
跨高比在10~14之間時,與採用HRB400鋼筋相比,採用HRB500鋼筋節約鋼筋較為明顯,宜採用HRB500鋼筋。
綜合上述,當梁跨高比較小且承受荷載不大時梁縱筋宜選用HRB400鋼筋,避免採用HRB500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當梁跨度或荷載較大時,採用高強鋼筋可能受裂縫和燒度制約,應根據實際情況選取適宜的梁截面高度或跨高比和筋強度等級。
⑵ 農村自建,地梁鋼筋應該怎麼布置大神們
那個地方????如果是磚混結構地圈樑鋼筋按構造配上下2根12三級鋼筋就可以了,如果是版框架結構呢,權就得算下了,考慮是只建房,梁高度就按跨度的10分之一,寬度按高度的3分之一,或者就300寬,4·8米梁鋼筋配4根20,5.7梁配5根22,四川巴中地區就是這樣的
⑶ 大跨度梁如何計算配筋
6.6米跨度梁如何配筋?配筋方法:
梁的寬度取一個值,梁的長度取個值。混凝土等級定一下,鋼筋等級定二級吧。箍筋定一級吧。然後用公式計算,就可以算出這個鋼筋的了,再按平法標註上去。就配出鋼筋了。然後按抽筋法就可以計算出鋼筋的噸位數了。
不同的截面配筋率計算不同:
ρte——按截面的有效受拉混凝土面積Ate計算的縱向鋼筋配筋率。只給跨度卻沒有說明所需承載的荷載以及採用的材料要求,無法計算。
1、需要知道梁高、寬度,板厚度、樓板載荷、樓板厚度、混凝土標號、梁載荷(樑上是否有牆)、鋼筋等級……等等很多數據才能計算的。
2、跨度7.6米的梁高度是0.65米,跨度6.5米的梁高是0.55米;
3、梁(簡支梁)的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8~1/12,寬度取高度的1/2~1/3;所以跨度6.5長的梁,高度取550~800都可以,建議去600或700,寬度取250。
大跨度橋梁的施工控制的方法:
作為施工控制的核心問題,施工控制方法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結構實枝豎際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偏差降至最低。大跨度橋梁的施工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預測控製法該方法主要是採取科學合理的手段來預測各施工階段的狀態,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以確保能夠按照設計要求順利進行各項施工操作。但是,由於預測控製法難以完全准確預測出下一施工階段的梁體結構。
導致預測的狀態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只能在下一個階段預測上一階段誤差的影響,循環往復,才能確保施工的順利完成。此種施工控制方法具備良好的穩鬧鋒定性與控制性,能適應復雜的施工環境,因而在連續剛構橋、連續梁橋等大跨度橋型中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
(2)自適應施工控製法
由於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張拉預應力、非線形等因素與猛彎大實際施工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使得已澆築梁段的位移、內力存在偏差。
自適應施工控製法便是在無法改變位移與內力的條件下,在下一階段結構分析中輸入這些影響結構內力的誤差參數,通過不斷循環計算,使結果逐步接近實際測量值,從而得出精確度更高的計算模型,指導橋梁施工達到理想目標狀態。
⑷ 凈跨7米懸空梁,高55,寬24,怎麼配鋼筋
自建住宅,凈跨度7000mm的梁(懸空梁),若其斷面只有做成240*550mm,則梁高度有些太小(梁的承受能力會不足),建議按下做:
梁斷面:240*600-750mm;
梁主筋:底部 4根22-25;上部 2根20-22+端頭各加1根2-22短鋼筋(伸入梁跨1/3)。
具體的梁高度及鋼筋用量根據梁的受力情況:若樑上無牆且二邊開間不大,則可按上小的斷面和配筋;若梁的承受較大(如二層樓板),則按最大的斷面和配筋。
⑸ 跨度5米的梁,做成 高30公分 寬25公分的梁.需要用什麼樣的鋼筋
上側2根通長一級鋼筋直徑16機械錨固(就是像箍筋一樣,打個彎彎和原來的內橫向的鋼筋綁一容起,此時我說的這個梁里鋼筋就是縱向的了)再加上上側梁端部各一根三分之一梁凈跨長度的支座負筋,放置在上部最中間,下2根通長一級鋼筋直徑16機械錨固。箍筋一級鋼筋直徑6間隔150。這就可以了,但是除了走人,其他重物盡量別有,如果作為樓梯的平台梁。。。建議輕質鋁合金樓梯或者是鑲嵌在牆上的輕質樓梯。因為這個梁的尺寸真心不能做太多的承重,超過1噸的重物就不好說了,不過站兩個人是沒問題的。
如果僅僅是突出來一塊想做個門檻。。。那還配筋幹啥。。原來的板筋夠用了,不放心就配2根通常筋足夠。
⑹ 農村自建,地梁鋼筋應該怎麼布置
布置時滿足以下要求即可:
1、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
2、梁縱向受力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對上部鋼筋不應小於30mm和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下部鋼筋不應小於25mm和d。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配置多於兩層時,兩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兩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
3、簡支梁和連續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las,應符合下列規定;當梁中混凝土能擔負全部剪力時,las≥5d;當梁端剪力大於混凝土擔負能力時,對帶肋鋼筋las≥12d,對光圓鋼筋las≥15d。
(6)跨度55米地梁鋼筋怎麼配擴展閱讀
過梁鋼筋計算方法
一般計算長度為凈跨加500mm。植筋時,需要計算植入深度然後加一個搭接長度。
基礎連梁鋼筋計算方法
直鋼筋: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搭接長度
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圈樑鋼筋計算方法
圈樑的鋼筋和梁的不同,周圈封閉式,外圈搭接,內圈到邊。還要考慮元寶筋。一般是在角一個,T角兩個。圈樑與構造柱是抗震構造措施,不存在誰是誰的支座,鋼筋之間不存在錨固的事。
構造柱的縱筋應穿過屋面圈樑內到達矮女兒牆的壓頂上部水平轉折12d 收頭;圈樑轉活封閉,大角附加45°筋上下共兩根。目前貌似沒有完整的計算理論,一般圈樑配筋是縱向鋼筋是4根ф12,箍筋ф6,間距200—300。
⑺ 跨度5米的大梁怎麼配鋼筋
1、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梁截面240×500,縱筋二級鋼(HRB335),箍筋一級鋼(HPB235)。
2、樑上部縱筋2根直徑10mm鋼筋;梁下部縱筋5根直徑25鋼筋分兩排布置,下排3根,上排2根;梁側面設置4根直徑10mm腰筋(梁兩側各設置2根),用直徑6mm間距300拉筋拉結;箍筋直徑8mm間距150梁全長布置。
梁中一般配製下面幾種鋼筋: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鋼筋、縱向構造鋼筋。
1、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一般不得少於兩根(當梁寬小於100mm時,可為一根)。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於或等於C25時,保護層厚度為25mm。
2、箍筋
箍筋主要是承擔剪力的,直徑不小於6mm,箍筋直徑尚應不小於d/4(d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最大直徑)。
3、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與梁軸線的夾角(稱彎起角)一般是45°;當梁高h>800mm時,彎起角為60°。
⑻ 5米跨度的承重梁如何配鋼筋骨
要看樑上面有無荷載(重量),荷載是靜荷載還是活荷載的;是磚混還是框架的。不一樣有不一樣的配筋;
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麵筋:5(3+2)條22
腰筋:2條14(如果梁高小於30可以不用腰筋)
底筋:3條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