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馬凳筋的問題:板底有受力鋼筋,板面是負筋,馬凳筋如何放置,如何計算
已經是第一篇
下一篇:家窮人丑,一米四...
|返回日誌列表
馬凳鋼筋 分享 復制地址 日誌地址:
請用Ctrl+C復制後貼給好友。
月昔 2010年11月22日 10:15 閱讀(0) 評論(0) 分類:個人日記 許可權: 公開
字體:中▼ 小 中 大 更多▼ 設置置頂 許可權設置 推薦日誌 轉為私密日誌 刪除 編輯
一、馬凳鋼筋一般圖紙上不注,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凳,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可用直徑為ф10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米。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採用直徑ф14,那麼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如小於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於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總而言之,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二、定額對馬凳的規定
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計算,每平方米1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根/m2計算,直徑按照Φ12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於施工。
1、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2、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3、馬凳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8;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10;當200mm<h≤3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2;當300mm<h≤5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4;當500mm<h≤7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6;厚度大於800mm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㈡ 建築結構受力鋼筋的計算是如何做的
那要看你是多大的梁、柱…梁:如果是受力筋的話是:梁的凈長,減去兩邊的保護層,加上搭接(每八米一個搭接)和彎勾,
㈢ 板的底部鋼筋數量在計算時是否要減一
在計算板筋數量時不能減一,而是要加一。
鋼筋混凝土板的鋼筋數量應該是沿受力剛筋分布方向的板的凈長減掉鋼筋的間距後除以鋼筋的間距,所得數值向上取整加一。
這里是因為板的受力鋼筋的第一根鋼筋,在實際施工中應該是距離板的支座半個間距處開始布置,兩面剛好是一個鋼筋的間距。
㈣ 如何計算板筋的鋼筋
一、板鋼筋計算依據和鋼筋的類型
1、板的平法圖集和計算依據是《04G101-4》
2、現澆混凝土樓板的鋼筋分為以下幾種
1、 板底鋼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長鋼筋);
2、 上層通長鋼筋、支座負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長鋼筋);
3、 支座筋的分布筋、溫度筋、附加筋;
4、 馬蹬筋;
二、各種板鋼筋的詳細計算
1、字母代表的含義:
La—非抗震時錨固長度; d ---鋼筋直徑 ; L1E—連接長度 ; BHC—保護層 ;
Ha—支座寬度 S--- 鋼筋間距 ceil—向上取整
2、板底通長鋼筋(下層通長鋼筋)
板底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II級以上為0)
其中:12.5D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幾種,可根據圖紙說明操作:
Max (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5倍相比取大值);
Max ( ha /2,12*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12倍相比取大值);
La (即,鋼筋的錨固長度);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加鋼筋直徑的5倍);
ha–bhc (即,支座寬度 - 保護層);
ha /2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四種
La(鋼筋的錨固長度);
0.4 La +15*D(鋼筋的錨固長度的0.4倍+鋼筋直徑的15倍);
支座寬–支座保護層 + 板厚–2*保護層;
伸過支座中心線+ 板厚–2*保護層(即,支座寬度的一半+現澆板的厚度-2*現澆板的保護層)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的演算法和板底通長鋼筋一致;
根數N= ceil[(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例如:根數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數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選擇: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㈤ 求板裡面各種鋼筋的計算方法 求指導
板
底筋長抄度=凈長+2*max(支座襲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㈥ 樓板鋼筋怎麼算 手算
大致復思路是像樓上制說的那樣,但是具體算好長,各種錨固長度等等,要參考11G101圖集,先觀察一下圖紙的配筋情況,安排一下算的順序!一般有板負筋(及其分布筋),麵筋,底筋,跨板受力筋,馬凳筋,總的原則是不重不漏!
㈦ 雙向板受力鋼筋長度和根數如何計算
樓上答案是有問題的!
長度=板凈長+兩段錨固長度
根數=(板凈長-保護層厚度*2)/間距+1根
雙向受力筋每一方向都按上面公式算
㈧ 請問板的鋼筋怎麼計算了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附加鋼回筋(角部附加放射筋答、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㈨ 一般板的鋼筋如何計算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四種
La(鋼筋的錨固長度);
0.4 La +15*D(鋼筋的錨固長度的0.4倍+鋼筋直徑的15倍);
支座寬–支座保護層 + 板厚–2*保護層;
伸過支座中心線+ 板厚–2*保護層(即,支座寬度的一半+現澆板的厚度-2*現澆板的保護層)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的演算法和板底通長鋼筋一致;
根數N= ceil[(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例如:根數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數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選擇: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