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框架結構鋼筋大概一平米用多少量
框架結構鋼筋大概為65-85公斤/㎡
ps:這個得根據房屋的功能以及抗震等級等因素來決定的,比如醫院、影劇院、圖書館等的鋼筋用量都很有可能超過85公斤/㎡,但是一般住宅或者住宅帶一點商業都在這范圍內的。
⑵ 設備基礎 的 鋼筋含量 每立方米鋼筋混凝土中 含有 多少噸鋼筋呢。
我們估算一下,設備基礎的話我們算18個的鋼筋,間距150mm,按照雙層雙向配置,縱筋就4m×7=28m,18個2m/kg。所以m=28×2=56kg=0.056t。
關鍵是要看你設備大不大,筏板厚不厚。我也做過不少設備基礎,這樣算只是一般的筏基來計算,其實設備基礎有畸形,不是這么簡單的。
⑶ 筏板基礎的單方鋼筋用量一般都是多少
因設計承載力不同,各種材料用量也不同,沒有固定參考值。如估算無梁筏板平方米鋼筋用量,暫按45-50kg
⑷ 房屋建築工程每平方米鋼筋用量是多少
基礎常識:
12牆一個平方需要64塊標准磚 。
18牆一個平方需要96塊標准磚 。
24牆一個平方需要128塊標准磚 。
37牆一個平方需為192塊標准磚 。
49牆一個平方需為256塊標准磚 。
計算公式:
單位立方米240牆磚用量1/(0.24*0.12*0.6) 。
單位立方米370牆磚用量1/(0.37*0.12*0.6) 。
空心24牆一個平方需要80多塊標准磚。
(4)基礎鋼筋用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1、鋼筋加工配置
地下室、地上主體施工期間在現場設多處鋼筋加工車間,原材料進行加工成型。進場的鋼筋必須持有質保書(即出廠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單)。
每批進入現場的鋼筋,由鋼筋翻樣組織人員進行檢查驗收,認真做好清點、復核(即核定鋼筋標牌、規格、數量)工作,確保每次進入到現場的鋼筋到位準確,避免現場鋼筋堆放混亂現象,保證現場文明標准化施工。
⑴鋼筋的接頭形式:底板筋以等強直螺紋連接,暗柱筋Φ14以上用電渣壓力焊,Φ14以下綁扎搭接,牆板筋以綁扎搭接為主。對進場的各主要規格受力鋼筋,由專人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抽取鋼筋焊接接頭、原材料試件等,及時送試驗室對試件進行力學性能試驗。試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2、鋼筋運輸及安排
鋼筋進場做好詳細的計劃,隨到隨用。到場鋼筋要及時清理,並按形狀、規格分類堆放。堆放應離地墊起200MM。
鋼筋盡量堆放在離塔吊近或塔吊回轉半徑之內的空地上,吊運至施工面或人工駁運。
⑸ 筏板基礎鋼筋大約多少噸
鋼筋重量:一米的重量(公斤)=直徑(厘米)*直徑(厘米)*0.617
2.5*2.5*0.617 = 3.856kg/m墊層100 的不用鋼筋。
筏板每一平方米採用Ф25@150 = 28.5條鋼筋(雙層),就是110.2kg/m2,旁邊採用Ф25@200 = 就4條/m,就是15.42kg/m2。
筏板,在基礎工程中的一塊混凝土板,板下是地基,板上面有柱,牆等。因其如筏浮於土上面,而被形象地稱為筏板。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作為建築物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築物不均勻沉降。
(5)基礎鋼筋用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筏板
網路-鋼筋
⑹ 框架結構基礎鋼筋量每平方約為多少
在我來國的山西省,那裡是煤炭儲自藏量最豐富的地方,素有「煤鄉」之稱,全省蘊藏煤炭的面積約為59900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7....另外,包括3317億噸基礎儲量和6872億噸資源量共計1萬億多噸的資源,可以留待後人勘探開發
⑺ 一方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含量為多少方
一方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含量,是根據結構不同而不同的。一般承重量不大的梁、板版、柱,可按80-100公斤估算。底板按權40-50公斤估算。閘墩和重力式擋土牆按20-30公斤估算。懸臂式擋土牆按50~60公斤估算。
混凝土容重是25KN/M3,鋼筋是78KN/M3,一般鋼筋混凝土做設計取261立方米就是26KN,26除10=2.6噸,10為重力加速度。
(7)基礎鋼筋用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影響鋼筋用量的因素:
1、混凝土鋼筋含量應該分結構類型、高度、有無地下室等來討論;
2、廠房還應考慮柱距、生產工藝等因素;
3、當然,這是平均數值,主要指標准層,轉換層有所不同;
4、與鋼筋等級有關,三級鋼較省量;
5、這只是一般的情況下,但時很多時候這個數字都只能是作為一個參考.每一幢樓還是要認真的抽筋才行;
6、新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其他規范實施後,鋼筋用量又有較大幅度提高;
7、各家設計院施工圖的鋼筋含量也有差距的。
⑻ 麻煩幫忙算一獨立基礎鋼筋型號及用量
柱子鋼筋計算公式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第三節 頂層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一、角柱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角柱頂層鋼筋錨固值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1.5Lae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⑼ 磚混結構基礎為條形基礎,基礎鋼筋占總鋼筋量多少,%幾
B.0.1 當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面各百分率不大於25%時,其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表B.0.1的規定。
表B.0.1 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
鋼筋類型 混凝土強度等級
C15 C20~C25 C30~C35 ≥C40
光圓鋼筋 HPB235級 45d 35d 30d 25d
帶肋鋼筋 HRB335級 55d 45d 35d 30d
HRB400級、RRB400級 - 55d 40d 35d
註:兩根直徑不同鋼筋的搭接長度,以較細鋼筋的直徑計算。
B.0.2 當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在分率大於25%,但不大於50%時,其最小搭接接長度應按本附錄表B.0.1中的數值乘以系數1.2取用;當接頭面積百分率大於50%時,應按本附錄表B.0.1中的數值乘以1.35取用。
B.0.3 當符合下列條件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應根據本附錄B.0.1條至B.0.2條確定後按下列規定進行修正。
1 當帶肋鋼筋的直徑大於25mm時,其最小搭接長度應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1取用。
2 對環氧樹脂塗層的帶肋鋼筋,其最小搭接長度應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25取用;
3 當在混凝土凝固過程中受力鋼筋易受擾動時(如滑模施工),其最小搭接長度應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1取用;
4 對末端採用機械錨固措施的帶肋鋼筋,其最小搭接長度可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0.7取用;
5 當帶肋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度大於搭接鋼筋直徑的3倍用配有箍筋時,其最小搭接長度可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0.8取用;
6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其受力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15採用;對三級抗震等級應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05採用。在任何情況下,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300mm。
說明:B.0.1~B.0.3 根據現行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綁扎搭接受力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應根據鋼筋強度、外形、直徑及混凝土強度等指標經計算確定,並根據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等進行修正。為了方便施工及驗收,給出了確定縱向受拉鋼筋最小搭接長度的方法以及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最低限值。
B.0.4 縱向受壓鋼筋搭接時,其最小搭接長度應根據本附錄B.0.1條至B.0.3條的規定確定相應數值後,乘以系數0.7取用。在任何情況下,受壓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200mm。
說明:B.0.4 本條給出了確定縱向受壓鋼筋最小搭接長度的方法以及受壓鋼筋搭接長度的最低限值。
⑽ 怎麼計算基礎的鋼筋用量
看結構圖算,正負0以下的構件全部計算(不算二次結構的鋼筋,過梁、構造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