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面積計算公式
1已知條件
梁截面寬度b=250mm,高度h=500mm,受壓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受拉鋼筋合力點到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縱向受拉鋼筋強度設計段仔凱值fy=300Mpa,縱向受壓鋼筋強度設計值f'y=300Mpa,非抗震設計,設計截面位於框架梁梁中,截面設計彎矩M=150kN·m,截面下部受拉。
2配筋計算
查混凝土規范表4.1.4可知
fc=14.3Mpa ft=1.43Mpa
由混凝土規范6.2.6條可知
α1=1.0 β1=0.8
由混凝土規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極限壓應變
εcu=0.0033
由混凝土規范表4.2.5可得鋼筋彈性模握喚量
Es=200000Mpa
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
ξb=0.550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500-35=465mm
受拉鋼筋戚余最小配筋率
ρsmin=0.0021
受拉鋼筋最小配筋面積
Asmin=ρsminbh
=0.0021×250×500
=268.67mm2
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彎矩
Mcmax=α1fcξbh0b(h0-0.5ξbh0)
=1.0×14.3×0.550×465×250×(465-0.5×0.550×465)
=308912928N·mm >M
由混凝土規范公式(6.2.10-1)可得
αs=M/α1/fc/b/h20
=150000000/1.0/14.3/250/4652
=0.19
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ξ=1-(1-2αs)0.5=1-(1-2×0.19)0.5=0.217
由混凝土規范公式(6.2.10-2)可得受拉鋼筋面積
As=(α1fcbξh0)/fy
=(1.0×14.3×250×0.22×465)/300
=1206.28mm2
As>Asmin,取受拉鋼筋面積
As=1206.28mm2
『貳』 配筋中H0怎麼計算
h0=h-as
設正截面上所有下部縱向受拉鋼筋的合力點至截面受拉邊緣的豎向距離為as,則合理點至截面受壓區邊緣的豎向距離h0=h-as
『叄』 建築工程結構施工圖中h0表示什麼意思
梁鋼筋總截面為梁有效截面面積 b × h0 ,h0 是梁有效截面高度.
為梁全高扣除單排鋼筋及雙排鋼筋後的數值.
一般計算取值:單排鋼筋取35,雙排鋼筋取70.
『肆』 一根直徑20和兩根直徑22的有效高度h0怎麼算
如下:
h。=h-35mm (一排鋼筋)
或 h。褲沒=h-60mm (兩排鋼筋)
對於板 h。=h-20mm
h。=h-(胡皮納最小保護層厚度+握飢d/2)
『伍』 鋼筋混凝土截面的有效高度怎麼算一排和雙排 ,還有板截面的有效高度 最好說明原因
截面有效高度h。
系指截面受壓區的外邊緣至受拉鋼筋合力重心的距離。
在實際版計算梁板受權彎構件承載力時,因受拉區混凝土開裂後拉力完全由鋼筋承擔,這時梁能發揮作用的截面高度,應為受拉鋼筋截面形心至受壓邊緣的距離,稱為截面的有效高度h。
假設雙排鋼筋間距為s,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c,縱向鋼筋直徑為d,箍筋直徑為d1,梁高(或者板厚)為h,截面的有效高度h0計算如下:
對於梁 h0=h-(c+d/2+d1) (一排鋼筋)
h0=h-(c+d/2+s/2+d1) (兩排鋼筋)
對於板 h0=h-(c+d/2)
其中最小保護層厚度依據環境類別和混凝土強度等級定,規范上有詳細規定;雙排鋼筋間距s應考慮鋼筋直徑,也就是說s是兩排鋼筋圓心到圓心的距離,這樣取值其實是偏於安全了,因為按照定義「受拉鋼筋截面形心至受壓邊緣的距離」,這里的截面形心通常離最外側鋼筋近一些。
『陸』 梁的有效高度ho如何確定
梁的有效高度,是結構設計計算上用的名詞,它指的是你所要計算的受力鋼筋截面中缺悄心到另側砼截面邊緣的距離。
如:要算梁底受拉筋的配筋時,這個有效高度就是梁凈高減去梁底擬配鋼筋的中心到梁底的距離;計算梁頂部配筋時,就反過來,是梁凈高減去梁頂擬配鋼筋的中心到梁頂的距離。
抗彎構件這個有效高度指的是受拉筋中心區到受壓區邊緣的距離。碰扮缺
例:矩形梁的有效高度(h0)等於梁的高度(h)減去受力鋼筋的合力點至笑辯梁邊緣的距離(as)後的高度,在結構設計時一般取35mm。如某梁高550mm即有效高度h0=h-as=500-35=515mm(請見圖示)
『柒』 梁雙層配置鋼筋的截面有效高度h0=(h-c-d1-d/2-c1/2),這是教材上的公式,但是書上的
最後一個最准確,是基本概念,關鍵是怎麼計算as。實際中單層直接取35,雙層取65。考試時嚴格內應計算下部鋼筋的容重心(也就是as)(也是資格考試針對該考點的要求),因為鋼筋可能直徑各不相同,但說實話,對最終配筋沒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