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布鋼筋怎麼設置
直徑6毫米@200即可。
B. 鋼筋負筋分布筋怎樣放置
你說的分布筋是放在哪裡的, 是現澆板嗎?要是現澆板正常都是@200的,放在現澆板的上部鋼筋的下面,也就是起個連接作用,圖紙上應該有間距說明的
C. 柱子鋼筋並排布置如何在gtj2018中繪制
你這不符合規范啊。。如果不是你施工的問題那就是設計出事了啊
D. 板筋中的分布鋼筋時怎麼布置的,圖紙上又沒說明
大部分來的圖紙在結構總說明中板那一源塊都會有提到這個分布筋的信息,你可以先找找看看,如果實在找不著,則可以按照傳統做法,根據鋼筋砼施工規范,分布筋採用一級鋼筋,鋼筋直徑為6mm或以上直徑,間距為250mm以內的鋼筋來處理,比如A6@200
E. 這種全現澆外牆構造,鋼筋在GTJ2018中怎麼設置
按精確布置,指定起點,輸入距離要在那兒布置都可以
F. 廣聯達GTJ2018的獨立基礎鋼筋怎麼布置
長度到柱外邊
范圍從柱陰角到柱邊
這個做法相當於角部加強筋,可以補充基礎配筋的不足。
G. 廣聯達GTJ樓梯怎麼設置鋼筋
具體復操作方法如下:
1、打開制廣聯達軟體,在導航欄內,找到「表格輸入」,點擊進入。
H. 現澆板分布鋼筋如何布置
現澆板鋼筋布置要求
1、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101-2 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2、從設計角度來講,當樓板大於150mm厚時,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雙向鋼筋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當然這也要取決於板的長寬比,當長寬比接近於1:1的時候,雙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應當配置在外側。
3、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03G101-2。 4、根據受力特點,應該是短方向受力較大,對板下部受力筋來講應放在下邊,長邊方向受相對較小,應放在上邊;上層筋相反短邊放在上邊,長邊放在下邊。詳見04G101-4。
現澆板配筋構造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I. 請問框架結構鋼筋砼樓板分布筋是如何設置的
結構部分
設計、審查依據:
建築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01(簡稱「荷載規范「)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02(簡稱「砼規」)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簡稱「抗規」)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50003-2001(簡稱「砌規」)
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2003(簡稱「鋼規」)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簡稱「地規」或「地基規范」)
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330-2002(簡稱「邊坡規范」)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BJ3-2002(簡稱「高規」)
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程 CECS 102:2002(簡稱「門規」)
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要點 (簡稱「審查要點」)
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結構 2003(簡稱「措施」)
一 鋼筋混凝土結構
一)概念設計問題
1)平面設計
「抗規」3.4.1條規定「建築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採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這對高層建築尤為重要,「高規」4.1.2、4.13條對此作出了原則規定,4.3.5、4.3.6條更作出了定量的規定。
目前設計中常出現的「細腰建築」就是典型的平面不規則建築,該型建築用在低層和多層問題不大,但用在高層問題就多了,不能將多層建築的設計手法用在高層建築設計上。
「細腰建築」雖然建築使用功能較好,但對結構抗震卻非常不利,且在「細腰」處設置疏散樓梯間,當發生災害時,此「細腰」或與「細腰」連接的廊道一旦破壞,後果極為嚴重。該型建築違反「抗規」3.4.1條和高規4.1.2、4.1.3、4.3.6條規定,大多也不滿足「高規」4.3.5條規定。由於樓板(傳遞水平力的主要構件)不滿足4.3.6條規定,它不能把房屋所承受的水平荷載有效傳到各抗側力構件上去,用現有電算程序算出的結果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情況。
因此重申:高層建築設計應嚴格遵守「抗規」、「高規」有關平面布置要求的規定,特別是核心筒(樓電梯筒)周圍應布置足夠寬度的樓板,筒周邊牆體特別是疏散樓梯間牆體不應對外臨空。
高層建築中「細腰建築」等平面特別不規則結構屬「超限」高層結構,如一定要採用時應通過「超限高層結構」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後方能採用。
2)框支剪力牆結構高位轉換配筋問題
根據抗震設計「強柱弱梁」的原則,高位轉換的框支結構其柱子配筋從嵌固點到轉換層樓面均應同時滿足計算要求和「高規」10.2.11條的構造規定。當地下室頂層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尚應符合「高規」4.8.5條的規定。「框支梁」是指轉換層上的框架梁,其配筋應按計算和「高規」10.2.8條規定執行(當「框支梁」抬的牆較短或抬柱子,不屬「偏心受拉」構件時,可不執行該條第2款規定)。轉換層的非框架梁如抬有牆或柱時,其配筋按計算和按「高規」10.2.8條的「非抗震設計」要求構造規定執行,轉換層以下各層框架梁則按計算要求和「高規」6.3.2條規定配筋。
3)剪力牆出平面彎矩問題
J. 廣聯達鋼筋抽樣軟體中如何設置板中的分布筋
在板的負筋布置裡面,屬性中的第九條為板的分布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