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混泥土的抗拉剛度EI、抗剪剛度KGA和抗彎剛度EA如何算
這涉及到彈性模量換算的問題,可以把鋼筋的彈性模量換算成等價混凝土的彈性模回量。或者答將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換算成鋼筋的,然後將整個截面看成一種材料,這樣就可以進行計算。
這個問題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這本書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建議樓主自己去看書吧,在這里還不好說。
還是比較簡單的。
❷ 求教下鋼筋混凝土梁剛度是怎麼計算的
梁的剛度混凝土規范里有,大致可以理解為截面剛度為十二分之一的寬乘以高的三次方,但是截面剛度代表不了整個梁的剛度,整個梁的剛度還跟跨度有關系,於是就有了線剛度,線剛度為截面剛度除以跨度,線剛度代表了梁的剛度。我是這么理解的,不知道是否全面。
❸ 混凝土灌注樁,抗彎剛度EI怎麼算
灌注樁都是圓的,所以慣性矩就是64分之π*直徑的4次方,就是π*d^4/64 其中:d—直徑知道應變之後就用公式:應力=應變*E,得到應力之後再用公式:應力=(彎矩乘以半徑)除以慣性矩,即可以得到彎矩。
抗彎剛度是指物體抵抗其彎曲變形的能力。早期用於紡織。抗彎剛度大的織物,懸垂性較差;紗支粗,重量大的織物,懸垂性亦較差,影響因素很多,有纖維的彎曲性能、紗線的結構、還有織物的組織特性及後整理等。抗彎剛度現多用於材料力學和混凝土理論中,其英文名稱為:bending rigidity。以材料的彈性模量與被彎構件橫截面繞其中性軸的慣性矩的乘積來表示材料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
❹ 抗彎強度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砼結構教學大綱
教材:《混凝土結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上下冊
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
一、 課程內容
第一章、緒論
鋼筋砼的一般概念及特點。鋼筋砼的發展概況及應用。本門課程內容及學習方法介紹。
第二章、鋼筋砼材料的力學性能
鋼筋的強度和變形。砼的強度。砼的變形。鋼筋與砼之間的粘結力。
介紹一些新材料。
第三章、按近似概率理論的極限狀態設計法
鋼筋砼結構計算方法與結構安全度。兩中繼線狀態。我國規范關於荷載、材料強度的取值方法。我國規范關於極限狀態的計算原則。我國規范的實用設計方法---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
第四章、受彎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正截面工作的三個階段。適筋、超筋、少筋梁的破壞特徵 、應力與應變分布規律。單筋正截面的強度計算。雙筋正截面的強度計算、T形截面的強度計算。受彎構件破壞試驗錄像。
第五章、受彎構件斜截面的承載力計算
鋼筋砼受彎構件斜截面的破壞形態。影響斜截面破壞的主要因素。斜截面抗剪強度公式的應用。斜截面抗彎強度的概念及構造要求。抵抗彎矩圖。
第六章、受力構件的截面承載力
軸心受壓構件的強度計算。
偏心受壓構件的強度計算、偏心受壓構件斜截面強度計算。雙向偏心受壓構件的強度計算。
第七章、受拉構件的截面承載力
軸心受拉構件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第八章、受扭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受扭構件及彎扭構件的強度計算,開裂扭矩計算,純扭和彎剪扭構件的強度計算,受扭構件的構造要求。
第九章、砼構件的變形及裂縫寬度驗算
受彎構件抗裂的驗算,受彎構件裂縫寬度的驗算,受彎構件撓度驗算。裂縫寬度與剛度的關系。混凝土構件的延性。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第十章、預應力砼構件計算
預應力砼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計算規定。預應力砼軸心受拉構件與受彎構件的計算。預應力砼構件的構造要求。預應力組合截面構件、部分預應力砼的基本概念。部分預應力混凝土及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的概念。
第十一章、混凝土結構按《公路橋規》的實際原理
按公路橋規介紹壓、彎、扭構件的強度計算和受彎構件的應力、裂縫、變形驗算。公路橋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設計。
第十二章、樓蓋結構
單向板肋梁樓蓋:塑性內力重分布的基本原理。彎矩調幅法及連續板梁的內力計算。
雙向板肋梁樓蓋:雙向板按彈性理論的計算、雙向板按塑性理論的計算。
無梁樓蓋介紹。樓梯與雨蓬。
第十三章、單層廠房
單層廠房結構組成和布置。排架計算、單層廠房柱計算。
二、 課程設計
1. 鋼筋砼平面樓蓋設計
2. 單層工業廠房設計
三、 教學大綱說明
1. 本大綱的內容是根據我校結構工程專業00級的教學計劃中給本課程規定的總學時安排的。課程總學時為100。
2.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
鋼筋砼結構是結構工程專業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砼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能,掌握鋼筋砼截面在拉伸、壓縮、彎曲、剪切和扭轉等受力情況下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在鋼筋砼結構設計能力方面得到初步的訓練。
3. 鋼筋砼結構部分出完成一定數量習題外,尚需完成兩個課程設計:
(1) 鋼筋砼平面樓蓋設計
(2) 單層工業廠房設計
兩個設計分兩個學期安排,第一課程設計停課一周半,第二課程設計停課一周半 ,集中完成。每個設計均要求繪出施工圖。
4. 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與建築材料、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塑性理論等課程有密切關系,在講授本課程之前,學生宜先學完上列課程,至少應當在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的基礎部分學完之後再開始講授本科,否則將影響本課程的順利進行。
5. 本課程各章的重點和教學法要點
第一章緒論
鋼筋砼的一般概念及特點。可適當介紹鋼筋砼的發展概況及應用。
第二章鋼筋砼材料的力學性能
這一章是有關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的力學性能,是學習以後各章的基礎。注意講清兩種材料的物理特徵和他們共同工作的條件。
第三章鋼筋砼結構的基本計算原則
本章主要介紹鋼筋砼結構的實用設計方法---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鑒於學生尚未接觸以後各章的具體計算方法,不宜講得過細,可著重講清基本概念。
第四章受彎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本章和下一章斜截面的強度計算是鋼筋砼結構基本構件的最主要的內容。他們的研究方法和計算原則具有典型意義。又是學生初次接觸鋼筋砼構件的計算,宜講深透。重點是把單筋矩形正截面的強度計算講清楚,然後在推廣、擴充到雙筋正截面及T形截面的強度計算。中間配合講課放映受彎構件錄像,已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第五章受彎構件斜截面的承載力計算
本章主要分析影響斜截面破壞的主要因素。斜截面抗剪強度公式的應用。斜截面抗彎強度的概念及構造要求。抵抗彎矩圖應講清楚其物理意義。
第六章受壓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重點是偏心受壓構件的強度計算、注意講清楚大小偏心的界限和他們的計算特點。對雙向偏心、軸心受壓可作一般介紹。
第七章受拉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本章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作一簡單的介紹。
第八章受扭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重點將純扭構件的受力性能和承載力計算,剪扭構件的剪扭承載力相關規律和考慮部分相關的計算方案,彎扭構件承載力計算中的實用迭加方法,受扭構件承載力計算的實用條件和構造要求。
第九章砼構件的變形及裂縫寬度驗算
重點是講清楚有關公式的物理意義及其應用。
第十章預應力砼構件計算
本章重點是預應力砼軸心受拉構件和受彎構件的強度計算,著重分析各種預應力損失及其計算方法。對部分預應力砼的概念可作一般介紹。
第十一章道橋混凝土結構
本章重點介紹與前邊內容的區別
第十二章梁板結構
本章重點是單向板肋梁樓蓋和雙向板肋梁樓蓋的計算。應著重講清楚塑性內力重分布的基本原理,彎矩調幅法的物理意義。對無梁樓蓋可作一般介紹。
第十二章單層廠房
本章重點是排架計算、單層廠房柱的受力分析及計算方法。
6. 學時分配
內 容 講 課 放錄像 小 計
第一章 緒論 1 1
第二章 鋼筋砼材料的力學性能 5 5
第三章 鋼筋砼結構的基本計算原則 4 4
第四章 受彎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10 1 11
第五章 受彎構件的斜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8 1 9
第六章 受壓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12 12
第七章 受拉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2 2
第八章 受扭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8 8
第九章 砼構件的變形及裂縫寬度驗算 8 8
第十章 預應力砼構件計算 14 14
第十一章 道橋混凝土結構 6 6
第十二章 梁板結構 10 10
第十三章 單層廠房 10 10
合計 100
❺ 鋼筋混凝土梁抗彎及抗剪驗算
這個題目太大,寫起來要有較大的篇幅,所以不太好回答。
簡單說分兩步:一是內力專分析屬;二是截面配筋設計。
簡支梁的內力分析很簡單,只要計算梁跨中的彎矩和支座處的剪力。
截面配筋設計再分三步:一是計算梁的跨中底筋(按抗彎承載力計算);二是計算支座截面的抗剪承載力的箍筋;三是按照有關規范要求,確定構造配筋。
❻ 抗彎剛度公式,求剛度的計算公式是K=EI嗎
一、剛度的計算公式是K=EI;
1、抗彎強度=彈性模量x截面慣性矩。
2、是指物體抵抗其彎曲變形的能力。
3、抗彎剛度現多用於材料力學和混凝土理論中。以材料的彈性模量與被彎構件橫截面繞其中性軸的慣性矩的乘積來表示材料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剛度是指材料或結構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是材料或結構彈性變形難易程度的表徵。材料的剛度通常用彈性模量E來衡量。
(6)有預應力的鋼筋混凝土截面抗彎剛度怎麼算擴展閱讀:
一、材料的抗彎剛度計算,實際上就是對材料製成的構件進行變形(即撓度)控制的依據,計算方法的由來,應該是從材料的性能特徵中得到的:
1、第一個特性決定材料的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當材料的抗拉強度決定構件的承載力時,因其延伸率很大,而表現出延性破壞特徵,反之即為脆性破壞。如抗彎適筋梁和超筋梁,大小偏心受壓。
2、第二個是材料的離散性較大的特性決定了為了滿足相同的安全度,就需要更大的強度富裕(平均強度與設計強度之比),這一點在七四規范中反應在安全系數K中(抗彎 1.4,抗壓,抗剪是 1.55),新規范在公式中已經不見,但可從背景材料的統計回歸上找到由來;
3、第三個特性即材料的蠕變性能是塑性內力重分布的條件之一,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合理設計的材料結構能按設計者的意圖調節其內力。帶裂縫工作的構件其塑性鉸不是一點而是一個區域。
4、第四個特性在結構的概念設計中,有一條很重要,是在罕遇地震時,結構不存在強度的富裕而只有抵抗變形能力的好壞之分,即結構都要進入塑性變形階段(或彈塑性階段)。設計時,讓塑性鉸出現在什麼地方;讓多少構件適量破壞以吸收地震輸入能量,而地震之後又容易修復;
5、第五個特性是根據這個思路,就不難理解抗震規范中的許多要求了。比如說,短柱有典型的剪切破壞特徵,配箍率和軸壓比直接影響到柱的延性。框支剪力牆結構因變形過於集中而影響到抗震性能,轉換板結構剛度突變最大,在高烈度區盡量少用,這也是抗彎剛度計算方法的由來。
二、式中:
1、E是彈性模量,即產生單位應變時所需的應力,不同材料彈性模量不同,可以從材料手冊上查得
2、I是材料橫截面對彎曲中性軸的慣性矩,各常規型鋼慣性矩也可以從材料手冊上查得,《石油化工設備設計便查手冊》中也可查到。
三、剛度計算公式:
1、一個結構的剛度(k)是指彈性體抵抗變形拉伸的能力。
2、計算公式:k=P/δ
3、P是作用於結構的恆力,δ是由於力而產生的形變。剛度的國際單位是牛頓每米(N/m)。
❼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截面抗彎剛度有什麼特點計算時怎樣簡化
截面抗彎剛度EI,只有I在變化,特點就是增加高度比增加寬度更有利於結構抗彎剛度提高,簡化我猜是考慮樓板剛度和梁剛度同時作用,邊梁剛度按1.5倍剛度,中間梁按2倍剛度,但這一般是計算線剛度才會這么簡化。
❽ 請問抗彎剛度,抗剪剛度,抗扭剛度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抗彎剛度:EI E:彈性模量,即產生單位應變時所需的應力,不同材料彈性模量不同,
可以從材料手冊上查得
I:材料橫截面對彎曲中性軸的慣性矩。常規形狀可以從猜則敏手冊查得。
抗剪剛度:GA G:剪切模量
A:受剪截面面積
抗扭穗枝剛度:GIp G:剪切模量
Ip:截面極慣性矩
詳細盯高解釋可以翻下《材料力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