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結構柱之間填充牆拉結筋如何設置
最好建議你在填充牆端部立個構造柱,然後讓構造柱和鋼柱連接。
B. 填充牆拉結筋設置規范
填充牆拉結筋是指在砌體填充牆體中設置的一種加強材料團宏,以增強牆體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下面是填充牆拉結筋設置的規范:
7. 在牆體結構連接處,應採用焊接、螺塌旁冊栓連接等方式將拉結筋連接。
總之,填充牆拉結筋的設置是為了增強牆體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且在設啟世置時應遵守相關的規范和標准。
C. 現澆混凝土板洞口(600*800)位置加強鋼筋怎麼設置
一般來在圖紙的結構設計說明上有註明源,如果沒有克在洞口設置板面的短向上下雙層鋼筋中部(洞口兩邊)各放置2φ12@50的鋼筋(2根直徑12的鋼筋間距50mm),再在洞口(洞口兩邊)側面同樣各設置2根12的鋼筋。
D. 砌體加筋如何布置
布砌體加筋與牆相交。
磚砌體與構造柱或混凝土框架結構相交處設置的拉結筋,加強牆和混凝土的整體性,提高抗震效果。也可以理解為是牆砌體與不同的鋼筋砼柱、牆交接處的拉結鋼筋。
工業廢料(爐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製成的人造塊材,外形尺寸比磚大,具有設備簡單,砌築速度快的優點,符合了建築工業化發展中牆體改革的要求。砌塊按尺寸和質量的大小不同分為小型砌塊、中型砌塊和大型砌塊。
砌塊系列中主規格的高度大於115mm而小於380mm的稱作小型砌塊、高度為380~980mm稱為中型砌塊、高度大於980mm的稱為大型砌塊。
E. 剪力牆結構底部加強區鋼筋構造要求
1.一般剪力牆結構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牆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兩層二者的較大值,當剪力牆高度超過150m時,其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牆肢總高度的1/10。
2. 按一、二級抗震等級設計的剪力牆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強部位不應小於層高或剪力牆無支長度的1/16,且不應小於200mm;其他部位不應小於層高或剪力牆無支長度的1/20,且不應小於160mm。
3.當為無端柱或翼牆的一字形剪力牆時,其底部加強部位截面厚度尚不應小於層高的1/12;其他部位尚不應小於層高的1/15,且不應小於180mm。
4.按三、四級抗震等級設計的剪力牆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強部位不應小於層高或剪力牆無支長度的1/20,且不應小於160mm;其他部位不應小於層高或剪力牆無支長度的1/25,且不應小於160mm,各排分布鋼筋之間的拉接筋間距不應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在底部強部位,約束邊緣構件以外的拉接筋間距尚應適當加密。
5。矩形截面獨立牆肢的截面高度hw不宜小於截面厚度bw 的5倍;當hw/bw小於5時,其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軸壓力設計值的軸壓比,一、二級時不宜大於本規程表7.2.14的限值減0.1,三級時不宜大於0.6;當hw/bw不大於3時,宜按框架柱進行截面設計,底部加強部位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1.2%,一般部位不應小於1.0%,箍筋宜沿牆肢全高加密。抗震設計時,剪力牆主要根據抗震等級,牆肢高度和有否底部部分框支結構等條件,確定底部加強部位高度。
(5)填充牆底部加強鋼筋如何設置擴展閱讀:
1.剪力牆(shear wall)又稱抗風牆、抗震牆或結構牆。房屋或構築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牆體,防止結構剪切(受剪)破壞。又稱抗震牆,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做成。
2.它分平面剪力牆和筒體剪力牆。平面剪力牆用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現澆剪力牆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築,整體性好。筒體剪力牆用於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 ,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牆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牆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牆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3.牆根據受力特點可以分為承重牆和剪力牆,前者以承受豎向荷載為主,如砌體牆;後者以承受水平荷載為主。在抗震設防區,水平荷載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產生,因此剪力牆有時也稱為抗震牆。
F. 二次結構砌牆牆拉筋怎麼設置,拉筋長度,依據是什麼。
要根據抗震設計要求、牆體的位置來確定。一般是:填充牆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設2φ6拉筋,拉筋伸入牆內的長度,6、7度時不應小於牆長的1/5且不小於700mm,8、9度時宜沿牆全長貫通。
根據建築結構設計要求和剪力牆受力特性,剪力牆的鋼筋配置都是採用雙層雙向設計。為了確保設計配置的鋼筋固定在最佳位置,需要在雙層鋼筋間按大約每米一點設置拉接鋼筋。
(6)填充牆底部加強鋼筋如何設置擴展閱讀:
中線層高系房屋上下兩層層厚中線之間的垂直距離。樓板層、屋頂層都可根據層的厚度找到層厚的中線尺寸,測量參照面也存在;但地面之底層的中線位置卻很難找到,是一不定值,需要另行進行專門的定義。所以以中線尺寸來定義層高是不可取的。
設置拉筋時,由於其不承受結構內力,鋼筋截面都比較小,一般採用6mm或8mm鋼筋,兩端做成180°彎勾,並用鐵絲固定就可以了。
G. 填充牆拉結筋設置規范
1、一般設置於磚牆與砼構件交接的部位,通常情況下沿牆按照高500mm的間距每排兩根,升入磚牆內1000mm,其鋼筋一般採用預留或化學植筋的形似來滿足要求。
2、設置在砌體水平灰縫中鋼筋的錨固長度不宜小於50d,且其水平或垂直彎折段的長度不宜小於20d和150mm;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55d。
3、設置在砌體水平灰縫內的鋼筋,應居中置於灰縫中。砌體外露面砂漿保護層的厚度不應小於15mm。
(7)填充牆底部加強鋼筋如何設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植筋植入混凝土長度不到12d,應按《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13)規定的12d。
2、鑽取孔洞過小,鋼筋與洞壁間結構膠過少。鑽孔太小,孔洞不能容納植筋膠,導致和洞壁結合太少。
3、植筋膠灌注不到最裡面,只在洞口,或者就根本未灌膠,只是用鋼筋沾了植筋膠直接插入,這樣只會把植筋膠集中於孔洞的外端,裡面沒有植筋膠,植筋膠應該全部注入空中達到12d長度。
4、沒有清理鑽孔,打孔以後裡面的灰塵較多,植筋膠和灰塵混合不能發揮粘合力。
5、植筋膠粘度不夠,在購買采購植筋膠就應該注意,植筋膠應該可以用50年。
H. 牆體拉結筋的設置
一般是在砌體與砼柱或砼牆相交處,沿高度方向每500mm高設置2根直徑6.5mm的圓鋼筋,一般伸入砼結版構內不少於權200mm,伸入砌體內為1000mm。第一道在距砌體底500mm處設置與最後一道可以距梁底500mm。
多層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隔牆應沿牆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牆或柱拉結,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1m;6、7度時底部三分之一樓層,8度時底部二分之一樓層,9度時全部樓層,牆頂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8)填充牆底部加強鋼筋如何設置擴展閱讀:
在抗震地區,板底設有圈樑時,預制板應在板端每塊板縫處設1Φ8的拉接鋼筋,中間牆處鋼筋每邊伸入板中1000mm,端牆處伸入牆中並彎折。
板跨大於4.8m的,還應在順板跨方向靠牆邊的第一塊預制板的側面,按1000mm的間距用1Φ8的鋼筋拉接,一端通過板上伸入到第一、二塊板間的板縫向下彎折,另一端伸入牆體內彎折。
抗震等級7度及以下地區,上述拉接筋不必與圈樑拉接;8、9度地區,除設上述拉接筋外,還應在板下圈樑中預埋鋼筋與上述拉接筋相連。
I. 剪力牆底部加強部位的鋼筋要求
施工圖設計復文件的結構制設計中,對剪力牆底部加強區的高度有明確的說明,由於該部位是剪力牆很重要的部位,因此,在施工中應該有更多的關注。
1、看清楚設計文件中確定的剪力牆底部加強區高度。
2、在底部加強區部位,邊緣構件以外的拉筋間距會比非加強區
部位的小。
3、在底部加強區和非加強區轉換的樓層,一般會出現結構變截
面,鋼筋直徑變換等,參建各方應引起注意。
4、約束邊緣構件中的箍筋和拉筋的間距,一級抗震時不大於100mm,二級抗震時不大於150mm。
J. 框架結構中填充牆的拉結筋應該怎麼設置,鋼筋長度怎麼算
填充牆的拉結筋通常高度間距400-500mm,根據砌體厚度在灰縫處設置,拉結筋長度為牆長加一個搭接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