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選擇板後並輸入鋼筋後彈出請選擇基準軸網是什麼意思
正常情況下直接回車就可以了,如果有組合軸網就要選擇了,主要影響鋼筋的布置方向。
❷ E筋板底筋編號為什麼鋼筋選不上
E筋軟體使用過程中,有很多步驟需要提前設置,你的問題是鋼筋欄選不專上,只有一個問題,CAD鋼筋型屬號E筋軟體識別不了,需要修改,!若還是不行,那就是文字識別不了。建議在圖紙翻樣的時候,打開圖紙,點開CAD上E計算,找到修改選項,點擊文字選項,然後框選整個圖紙,修改。完成!若還是不行,請發詳圖,給您解決!
❸ 為什麼有時候布置受力鋼筋時要選擇參照軸網
看你用什麼軟體 受力筋布置的范圍有以下幾種:單板、多板、自定義范圍和選擇受力筋范圍。 受力筋布置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水平、垂直、XY方向、平行邊布置受力筋、兩點布置受力筋、按照弧線布置放射筋和按照圓心布置放射筋。 說明 在布置受力筋時,需要同時選擇布置范圍和布置方式後才能繪制受力筋。 操作步驟 單板 第一步:選擇一種布筋方式後,在菜單欄點擊「繪圖」->「單板」,在繪圖區域移動滑鼠,當移動到某塊板時,板邊線顯示為紫色; 第二步:點擊滑鼠左鍵,可以在當前板中布置鋼筋。 多板 第一步:選擇一種布筋方式後,在菜單欄點擊「繪圖」->「多板」,用滑鼠左鍵在繪圖區域選擇需要布置的板,選中的板邊線顯示為紫色; 第二步:點擊右鍵結束板的選擇,點擊左鍵布置鋼筋, 自定義范圍 第一步:選擇一種布筋方式後,在菜單欄點擊「繪圖」->「自定義范圍」,在繪圖區域繪制一個封閉區域作為布置的范圍,繪制好的范圍顯示紫色; 第二步:點擊左鍵布置鋼筋,如圖所示。 選擇受力筋范圍 該布置方法適用於已經布置了受力筋之後,再次在當前范圍內布置受力筋的情況。 第一步:選擇一種布筋方式後,在菜單欄點擊「繪圖」->「選擇受力筋范圍」,在繪圖區域選擇某個受力筋圖元,選中後,受力筋范圍顯示紫色; 第二步:點擊左鍵在選中的范圍內布置受力筋,如圖所示。 水平 第一步:選擇一種布筋范圍後,在菜單欄點擊「繪圖」->「水平」,在繪圖區移動滑鼠,當移動到某塊板范圍後,板邊線顯示紫色; 第二步:點擊左鍵,在水平方向布置鋼筋。當軸網為傾斜時,軟體以軸網的X方向為水平方向。 垂直 與「水平」布置方式類似,請參見水平布置的方式。 XY方向 第一步:選擇一種布筋范圍後,在菜單欄點擊「繪圖」->「XY方向」,在繪圖區移動滑鼠,當移動到某塊板范圍後,板邊線顯示紫色; 第二步:點擊左鍵,軟體彈出「智能布置」界面,輸入相關信息後,點擊「確定」按鈕完成操作。 說明 1、雙向布置:在板的兩個方向均布置鋼筋,並且鋼筋信息是一樣的; 2、鋼筋類別:選擇布置的鋼筋是底筋、麵筋、中間層筋還是溫度筋; 3、鋼筋信息:可以通過下拉表進行選擇,或者手工輸入; 4、選擇參照軸網:可以選擇以那個軸網的水平和豎直方向為基準,進行布置,不勾選時,以繪圖區水平方向為X方向,豎直方向為Y軸方向。
❹ 廣聯達沒有軸網不能布置板筋
可以的
軟體默認的是只能繪制在捕捉點,把這個關了就能自由畫板
❺ 魯班鋼筋不能選中軸網
因為魯班鋼筋設置了構件鎖定功能,軸網是默認鎖定的,所以不能雙擊選中。你可以到構件鎖定哪裡把軸網鎖定取消啊
❻ 現澆板上的鋼筋為什麼布置不上應該怎麼布置
現澆板上的鋼筋簡單,照平法不照平法都行。
雙層雙向的,十字線拉通各跨板,保證每板塊都有兩個十字線(一個表示上層,一個表下層),標注直徑、間距。紅色、加粗為 25或30;
單層雙向的,十字線拉通各跨板,保證每板塊都有一個十字線,標注直徑、間距。另外樑上畫負筋,標注直徑、間距、長度。板邊構造負筋同理。分布筋不用畫,說明交待;單向板的, 短向受力筋,能拉通則通,樑上畫負筋,其它邊構造負筋,分布筋不用畫。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痩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