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綁扎鋼筋施工方法
主要有五種,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梁鋼筋綁扎、板鋼筋綁扎、樓梯鋼筋綁扎、柱箍筋綁扎。
1、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鋼筋綁扎: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板鋼筋綁扎:綁扎板筋時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4、樓梯鋼筋綁扎: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綁扎: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
(1)大梁鋼筋如何做到箍筋全部綁扎擴展閱讀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5.4.9 鋼筋綁扎的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2 牆、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4 填充牆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5 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
⑵ 關於鋼筋綁扎要求哪個規范說必須滿綁
關於鋼筋綁扎要求《公路橋涵養護規范》GB13788規范說必須滿綁。焊接網鋼筋的力學與工藝性能應分別符合相應實際標准中相應牌號鋼筋的規定。對於公稱直徑不小於6mm的焊接網用冷軋帶肋鋼筋,冷軋帶肋鋼筋的最大力總伸長率應不小於2.5%,鋼筋的強度屈比應不小於1.05。鋼筋焊網焊點的抗剪力應不小於式樣受拉鋼筋規定屈服力值的0.3倍。
基礎鋼筋的若干規定:
( 1)當條形基礎的寬度B≥2500mm時,橫向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至0.9B,交錯布置;
( 2)當單獨基礎的邊長B≥2500mm(除基礎支承在樁上外時,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至0.9B,交錯布置。
(2)大梁鋼筋如何做到箍筋全部綁扎擴展閱讀:
鋼筋綁扎規范要求: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對於單向板,板鋼筋可以用梅花扎,但梁邊兩道板鋼筋必須滿扎;對於雙向板,則必須滿扎。梁筋與箍筋交叉點應該滿扎;剪力牆也應該滿扎。鋼筋工施工手冊中有。
鋼筋焊網應採用規定的拍好CRB550冷軋帶肋鋼筋和符合GB1499.5規定的熱軋帶肋鋼筋。採用熱軋帶肋鋼筋時,宜採用無縱肋的熱軋鋼筋。
鋼筋焊網應採用公稱直徑5mm~18mm的鋼筋。經經供需雙方協議,也可採用其他公稱直徑的鋼筋。鋼筋焊網兩個方向均為單根鋼筋時,較細鋼筋的公稱直徑不小於較粗鋼筋的公稱直徑的0.6倍。當縱向鋼筋採用並筋時,縱向鋼筋的公稱直徑不的小於橫向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也不大於橫向鋼筋公稱直徑的1.25倍。
⑶ 梁鋼筋的綁扎要求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梁鋼筋的綁扎要求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一、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二、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三、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四、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五、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瞎凳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六、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如圖2-19。
七、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八、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九、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十、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鍵迅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磨亮旅大於50%。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⑷ 梁板鋼筋的綁扎要點是什麼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5、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4)大梁鋼筋如何做到箍筋全部綁扎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樓板採用混凝土與鋼筋共同製作。這種樓板堅固,耐久,剛度大,強度高,防火性能好,當前應用比較普遍。按施工方法可以分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兩大類。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為實心板,現澆樓板還經常與現澆梁一起澆築,形成現澆梁板。現澆梁板常見的類型有肋形樓板、井字梁樓板和無梁樓板等。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除極少數為實心板以外,絕大部分採用圓孔板和槽形板(分為正槽形與反槽形兩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在板端都伸有鋼筋,現場拼裝後用混凝土灌縫,以加強整體性。
⑸ 橋梁施工中鋼筋綁扎的規范要求及施工工藝
操作工藝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 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
(4) 大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或混凝土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下應墊在下征鋼筋網上。
鋼筋撐腳的形式和尺寸如圖所示。類型撐腳每隔1m放置1個。其直徑選用:當析厚h≤300mm時為8~10mm;當板厚h=300~500mm時為12~14mm。當板厚h>500mm時選用圖10.6.2-2所示撐腳,鋼筋直徑為16~18mm。沿短向通長布置,間距以能保證鋼筋位置為准。
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雙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獨立基礎、為雙向彎曲,其底面短向的鋼筋應放在長向鋼筋的上面。
現澆柱與基礎連用的插筋,其箍筋應比柱的箍筋小一個柱筋直徑,以便連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綁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軸線偏移。
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0mm。
鋼筋的連接:
鋼筋連接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若採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送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LL);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的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位於同一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
3)當鋼筋的直才能d>16mm時,不宜採用綁扎接頭;
4)縱向受力的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值)且不小於50mm。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在受拉區不宜大於50%;
②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基礎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
⑹ 建築工程基礎鋼筋綁扎施工一般要求有哪些
1、鋼筋綁扎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基礎梁箍筋採用纏扣綁扎,板鋼筋綁扎採用八字扣滿綁,且必須保證鋼筋不移位。底板鋼筋網片下鐵的扎絲頭一律朝上,上鐵扎絲頭一律朝下。
2、基礎底板綁完下層鋼筋後,擺放鋼筋馬凳,馬凳應擺放在下層鋼筋上面,不應直接放在防水保護層上面。在馬凳上擺放定位鋼筋,在定位鋼筋上按鋼筋間距劃線,擺另一方向上鐵,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3、根據彈好的柱、暗柱、牆 *** 置線,插柱、暗柱、牆體插筋,牆體插筋從距框架柱、暗柱鋼筋一個牆豎筋間距插第一根牆體豎筋,柱、暗柱、牆體插筋全部插至板底。綁扎柱、暗柱箍筋及牆體水平筋,為防止牆柱插筋在澆築底板混凝土時移位,牆柱插筋在梁板范圍內綁扎牆體水平筋及箍筋、拉筋,要求間距≤500且不少於兩道。
鋼筋綁扎的規定,請仔細閱讀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5.4.7之1、2、3、4、5 各款及5.4.4、5.4.6、5.4.8各條。
1.鋼筋綁扎接頭宜設定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定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同一連線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及箍筋配置要求,可參照9-2-1-3條的有關規定。
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間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3.當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25%時等等
4.建築工程專案可到中國招標網檢視
您好:(1)單獨基礎系雙向受力,其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為100~200mm。沿短邊方向的受力鋼筋一般置於長邊受力鋼筋的上面。當基礎邊長B≥3000mm時(除基礎支承在樁上外),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為0.9B交錯布置。 (2)現澆柱下單獨基礎的插筋直徑、根數和間距應與柱中鋼筋相同,下端宜做成直彎鉤,放在基礎的鋼筋網上;當基礎高度較大時,僅四角插筋伸至基底。插筋的箍筋與柱中箍筋相同,基礎內設定二個。
詳細請看土木工程網::civil./shi/sgjs/1377091376207345.##1
箱形基礎的頂板、底板及牆體均應採用雙層雙向配筋。牆體的豎向和水平鋼筋直徑均不應小於10mm,間距均不應大於200mm。除上部為剪力牆外,內、外牆的牆頂處宜配置兩根直徑不小於20mm的通長構造鋼筋。
上部結構底層柱縱向鋼筋伸入箱形基礎牆體的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柱下三面或四面有箱形基礎牆的內柱,除柱四角縱向鋼筋直通到基底外,其餘鋼筋可伸入頂板底面以下40倍縱向鋼筋直徑處;
(2)外柱、與剪力牆相連的柱及其他內柱的縱向鋼筋應直通到基底。
1)接頭使用規定
2)接頭面積允許百分率
3)綁扎接頭搭接長度
鋼筋綁扎的要求: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結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鋼筋扎接頭連線區段的長度為1.3L1,L1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的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區段;同一連線區段內,縱向受接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還宜大於50%;當工程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此回答僅供參考,具體問題還是要以具體施工要求為准,希望能夠幫您解決問題,望採納,謝謝!
1、場地硬化、能排水、平整、無積水,要配水、電及相應的鋼筋操作機械及操作平台。一般應設雙層安全棚,特別是在塔吊范圍內時
2、鋼筋的已檢合格品與待檢品要有明顯的標識區分,最好是分割槽堆放
3、各鋼筋品種、規格要有相應的標識標牌
4、鋼筋廢料應有集中收集點
鋼結構工程緊韌體連線一般規定: 1、本章適用於鋼結構製作和安裝中的普通螺栓、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鋼網架螺栓球節點用高強度螺栓及拉鉚釘、自攻釘、射釘等緊韌體連線工程的施工。 2、構件的緊韌體連線節點和拼接接頭,應在檢驗合格後進行緊固施工。 3、經驗收合格的緊韌體連線節點與拼接接頭,應按設計檔案的規定及時進行防腐和防火塗裝。接觸腐蝕性介質的接頭應用防腐膩子等材料封閉。 4、鋼結構製作和安裝單位,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有關規定分別進行高強度螺栓連線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數試驗,其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當高強度螺栓連線節點按承壓型連線或張拉型連線進行強度設計時,可不進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數的試驗。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⑺ 鋼筋的綁扎有幾種方法分別是怎樣的
鋼筋綁扎有4種方法,具體如下:
一、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雙向受力板,短方向鋼筋在下,長方向鋼筋在上。
4、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5、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6、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二、樓梯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劃位置線→ 綁梯板底主筋→綁梯板負筋筋
2、在樓梯底板上劃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3、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4、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三、柱子鋼筋綁扎工藝
1、 工藝流程:豎向受力筋連接→畫箍筋間距線→套柱箍筋→綁箍筋
2、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4、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四、梁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模內綁扎: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畫箍筋間距→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2、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4、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5、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7)大梁鋼筋如何做到箍筋全部綁扎擴展閱讀:
鋼筋綁扎前的質量驗收:
1、按設計要求和規范檢查已加工好的鋼筋規格、形狀尺寸、數量是否正確。
2、檢查牆柱鋼筋上的混凝土浮漿或其他污染是否清理干凈。
3、做好抄平放線工作,註明水平標高,彈出柱(暗柱)、門窗洞口、地梁、牆的外皮尺寸線及軸線控制線。
4、根據彈線,檢查鋼筋是否有偏位現象,若有偏位距離小於鋼筋直徑d,將偏位鋼筋按圖所示調整到正確位置,若偏位大於鋼精直徑d,則需報設計處理。
5、檢查牆柱豎向鋼筋露出部分接頭相錯距離是否滿足要求。
6、逐個檢查鋼筋電渣壓力焊和鋼筋直螺紋的接頭質量,若發現有不合格接頭,切掉重焊。
⑻ 梁鋼筋怎麼綁扎
1、首先可在梁底和梁側模安裝完後,在支設好的模板上方進行綁扎。
2、其次綁紮成整體的鋼筋骨架。
3、最後再將綁紮好的鋼筋骨架整體放入已經支設好的梁模板內即可。這種綁扎段早只用握手雀於次梁或梁薯隱高較小的梁。
⑼ 28的鋼筋大梁,怎麼扎比較快又方便
可以採用沉梁法:
1、首先將梁下部鋼筋穿好,然後根據梁高計算出核心區內需加版柱箍權筋數量,將所需柱筋(未綁扎的)套到柱主筋上;
2、在箍筋四角分別用一根18的鋼筋(長度取最高框架梁高)作為導筋,將節點區箍筋按要求間距綁在導筋上固定成短鋼筋籠;
3、再穿梁的上部鋼筋使鋼筋籠與梁筋同時綁扎,綁扎完畢後,將梁筋骨架與柱筋鋼筋籠一起落入梁、柱模板內;
4、將變形的柱箍筋鋼筋籠調整好。
⑽ 鋼筋滿綁和跳綁的規范
法律分析:雙向受力的板的鋼筋要滿扎;單向受力的板的鋼筋是可以跳綁的,但最外圍二圈必須是滿扎的。使用綁線和手鉤進行綁扎。
滿扎就是縱筋與橫筋 相交處就綁扎。跳扎一般都是接一個相交處一紮,很像梅花形狀。
一般光圓鋼筋都是1跳1扎的,而鑼紋鋼筋最好是綁滿扣。間隔120的板筋,不論光圓還是鑼紋都滿綁。
法律依據:《鋼筋綁扎規范設計專題簡介》 1 、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2 、牆、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4、 填充牆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5 、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