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拉伸的殘余變形量如何測量
鋼筋機械連接殘余變形測量:
1、按照JGJ107-2010《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中公式L1=L+4d計算出試件的變形測量標距。
2、將雙側引伸計調整至對應標距L1 。
3、把鋼筋夾持在萬能試驗機上下鉗口之間,鋼筋兩端夾持的部分要求在100mm左右;然後再把雙側引伸計固定在鋼筋的中間位置上,兩只引伸計安裝在鋼筋兩側保持對稱180度;引伸計固定牢固後,再拔下定位針。
4、清零數顯表後開始試驗。
5、按照JGJ107-2010《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單向拉伸從0 → 0.6fyk → 0進行試驗(當夾持鋼筋接頭試件採用手動鍥形夾具時,無法准確在零荷載時設置變形測量儀表的初始值,這時允許施加不超過2%的測量變形拉力即0.02X0.6fyk 作為名義上的零荷載)試驗結束後,數顯表第一排顯示均值即鋼筋的殘余變形值,做好記錄關閉儀器。
(1)哪些鋼筋要做殘余變形檢測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告 第503號關於發布行業標准《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的公告現批准《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為行業標准,編號為JGJ 107-2010,自2010年10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0.5、7.0.7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原行業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2003、《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技術規程》JGJ108-96和《鋼筋錐螺紋接頭技術規程》JGJ109-96同時廢止。本規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0年2月10日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主編的行業標准《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2016,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年2月22日以第1049號公告,批准發布,2016年8月1日正式實施,原JGJ107-2010同時廢止。
2. 正規鋼筋及連接材料進場驗收該怎麼做
正規鋼筋及連接材料進場驗收該怎麼做呢,下面中達咨詢招投標老師為你解答以供參考。
一、檢查內容:鋼筋及鋼筋焊接、機械連接材料。
二、檢查樣本選取:不少於2種規格的主要受力鋼筋,且每種規格不少於2個材料進場批次;抽查各種鋼筋焊接、機械連接材料分別不渣顫少於1個材料進場批次。
三、檢查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書、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復驗報告和型式檢驗報告。孝爛
四、評價判定原則:產品合格證書、出廠檢驗報告、型式檢驗報告不齊全;未按規范要求進場復驗或復驗不符合規范規定和設計要求的。判定為「不符合」。
五、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第5.2.1、5.2.2條,《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JGJ18-2012)》第3.0.6條,《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2016)》第7.0.1、7.0.3條。
具體操作如下:
1、檢查鋼筋、直螺紋接頭、焊劑、焊絲、焊條、氣體進場檢驗記錄、進場台賬;
每批鋼筋進場後都應在監理見證下取樣送檢,不得漏檢。(檢查台賬、鋼筋加工區鋼筋吊牌)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5.2.1條: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註:質量證明書上應註明采購日期、采購數量、經銷商蓋章及經手人簽字,一張材質單上有多個爐批的,應在采購的爐批處打鉤。要特別注意,實際采購數量一定小於或等於該爐批載明的數量。)
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5.2.3條:對於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滿足:強屈比—---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超強比(超屈比)-----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0;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抽樣檢驗報告。
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第5.3.4條:盤卷鋼筋調直後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其強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其斷後伸長率、重量偏差應符合表5.3.4的規定。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詳見該規范)。
採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調直的鋼筋,可不進行本條規定的檢驗(鋼筋調直機進場
後由監理要檢查並證明調直機無延伸功能)。
5、檢查直螺紋套筒型式檢驗報告,檢查焊接和機械連接工藝檢驗報告;
注意:
1)型式檢驗報告注意有效期;
2)焊接工藝試驗每種鋼筋牌號、每種規格直徑均需做焊接工藝試驗;
3)機械連接工藝檢驗對於不同生產廠家的鋼筋、不同規格的接頭均應做工藝檢驗,檢測報告應增加殘余變形檢測值。
6、檢查焊接和機械連接抗拉強度試驗報告(焊接---每300頭,機械連接—每500頭);
7、檢查《鋼筋焊接接頭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及原始檢查記錄(焊包凸出鋼筋表面4mm,鋼筋與電極巧梁漏接觸處無燒傷,彎折角度不大於2°,軸線偏移不大於1mm);
8、檢查《鋼筋連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及原始檢查記錄(通規、止規檢查不少於10%,校核用扭力扳手檢查不少於10%,安裝後絲扣外露不超過2p);
9、現場通規、止規、校核用扭力扳手配備情況;
10、現場取樣後,原接頭位置鋼筋進行的處理記錄(同規格鋼筋搭接連接,或焊接及機械連接補接);
11、焊工證(強條,必須有,市級以上主管部門考試頒發)、機械連接操作工人培訓合格證書或培訓記錄。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3. 鋼筋檢驗項目有哪些,鋼筋檢驗項目有哪些知識
原材
檢測依據:圓鋼GB13013--91 鋼筋砼用熱軋光圓鋼筋
螺紋鋼GB1499--91 鋼筋砼用熱軋帶肋鋼筋
低碳熱軋圓盤條GB701--91
檢測項目:屈服強度、極限強度、延伸率、冷彎、反復彎曲、化學分析;
驗收批:從同一牌號、同規格、同一爐號、同一交貨狀態組成一批,且不超過60t。
取樣方法:每批任取二根,切去100mm後各截取一拉一彎兩根,共四根。
盤條:每批取二根拉伸、二根彎曲(不同盤)。
低碳冷拔絲應逐盤試驗,每盤一拉伸,一反復彎曲。
試樣長度:拉伸 10d+200mm(d為鋼筋直徑)
彎曲 5d+150mm(d為鋼筋直徑)一般取450mm
2. 焊接
檢測依據:JGJ18--84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檢測項目:極限強度、彎曲、斷裂情況
1).對焊
同一班、同一焊接參數完成200個同類型接頭為一批,
一組六根,三接三彎。
長度:拉伸 10d+200mm
彎曲 7d+150mm 一般取500mm
2).搭接焊
每批不超過300個接頭,一組三根,抗拉。
長度:10d+200mm一般取500mm
3. 填寫委託單時請寫清生產廠名、焊工姓名、尺寸規格、工程名稱。
4. 注意點:
1).鋼筋焊接之前應進行強度檢驗;
2).如遇到初試不合格,須加倍復試。
3).根據GB50204--92,鋼筋在加工工程中如發現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政黨等現象,尚應根據國家標准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萬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進口鋼材必須做鋼材化學分析試驗。
4. 鋼筋機械連接殘余變形檢測流程
鋼筋機械連接殘余變形檢測實驗流程
做抗拉實驗中, 實驗器將以知內鋼筋固後,完畢後容,做抗拉實驗,
在做這個實驗過程中
鋼筋的斷點,從未完全斷至斷點, 這一距離就叫做它的 殘余變形實驗。
也就是說,舉例: 100m的鋼筋試品到斷點後 邊成110cm,那麼它的殘余變形是 10% 變成原筋的110%
5. 鋼筋中什麼叫殘余應變
殘余應變是指材料在施加一定負荷後,其抗壓、抗拉強度較高,材料產生的變形很小,材料內部儲存有應力而未釋放。
結構在經受地震動作用後會發生變形和位移,其中在震動結束後不能恢復的這一部分,即為殘余變形或永久變形。殘余變形取決於結構本身的動力性能和輸入地震波的特性以及場地條件等。殘余變形能夠提供震害評估的信息,同時也是震後加固修復的指標。
盡管地震能量通過結構的彈塑性變形耗散了大部分,基本保證了「大震不倒」的安全目標,但是結構的地震損傷卻十分嚴重,過大的殘余變形使得結構難以修復且基本上喪失正常使用功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因此,考慮殘余變形的影響因素及計算方法對於抗震設計是有一定幫助的。同時,結構的地震殘余變形對於震後損失評估和修復非常重要。
(5)哪些鋼筋要做殘余變形檢測擴展閱讀
對於殘余變形的計算有2種方案:
第一種是彈塑性時程分析,對於橋墩柱等比較重要的構件可以通過時程分析來得到某一地震波輸入下的殘余變形;
第二種則是以大量試驗和計算數據為依據建立殘余變形譜。
在載入試驗中,殘余變形是指已進入塑性階段的材料在卸載後不可恢復的變形。對於理想彈塑性模型來說,殘余變形等於塑性變形。而對於超靜定結構來說, 殘余應變不等於塑性應變,在卸去外荷載後,殘余應變包括彈性應變和塑性應變。
6. 鋼筋的殘余變形是什麼意思
鋼筋的殘余變形是指不可恢復變形,卸載到初始狀態後進入塑性階段的材料變回形不能恢復答到初始狀態,部分現有變形不能恢復。
殘余變形在低碳鋼的拉伸應力-應變曲線中,載入到D點後,法向截面上的應力為零,而應變不為零。Od』是低碳鋼載入試驗後的殘余應變,可以得到低碳鋼的殘余變形。在載入試驗中,殘余變形是指已進入塑性階段的材料在卸載後不可恢復的變形。
(6)哪些鋼筋要做殘余變形檢測擴展閱讀
對於理想彈塑性模型,殘余變形等於塑性變形。對於超靜定結構,殘余應變不等於塑性應變。卸載後的殘余應變包括彈性應變和塑性應變。
殘余變形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彈塑性時程分析,它可以用來計算地震波輸入下墩柱等重要構件的殘余變形;另一種是根據大量的經驗建立殘余變形譜。經驗數據和計算數據。
殘余變形取決於結構本身的動力性能、輸入地震波的特徵和場地條件,殘余變形可以為震害評估提供依據,也是震後加固修復的指標。
7. 基礎承台鋼筋機械了解需不需要做殘余變形量檢測
鋼筋機械連接殘余變形檢測實驗流程
做抗拉實驗中, 實驗器將以知鋼筋固後,完畢後,做抗拉實驗,
在做這個實驗過程中
鋼筋的斷點,從未完全斷至斷點, 這一距離就叫做它的 殘余變形實驗。
也就是說,舉例: 100m的鋼筋試品到斷點後 邊成110cm,那麼它的殘余變形是 10% 變成原筋的110%
8. 鋼筋接頭施工現場的檢驗與驗收要求有哪些
鋼筋接頭施工現場的檢驗與驗收要求如下:
、工程中應用鋼筋機械接頭時,應由該技術提供單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檢驗報告。
2、鋼筋連接工程開始前,應對不同鋼筋生產廠的進場鋼筋進行接頭工藝檢驗;施工過程中,更換鋼筋生產廠時,應補充進行工藝檢驗。工藝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種規格鋼筋的接頭試件不應少於3根;
2)每根試件的抗拉強度和3根接頭試件的殘余變形的平均值均應符合本規程表3 0.5和表3.0.7的規定;
3)接頭試件在測量殘余變形後可再進行抗拉強度試驗,並宜按本規程附錄A表A 1.3中的單向拉伸載入制度進行試驗;
4)第一次工藝檢驗中1根試件抗拉強度或3根試件的殘余變形平均值不合格時,允許再抽3根試件進行復檢,復檢仍不合格時判為工藝檢驗不合格。
3、接頭安裝前應檢查連接件產品合格證及套筒表面生產批號標識;產品合格證應包括適用鋼筋直徑和接頭性能等級、套簡類型,生產單位、生產日期以及可追溯產品原材料力學性能和加工質量的生產批號。
4、現場檢驗應按本規程進行接頭的抗拉強度試驗,加工和安裝質量檢驗;對接頭有特殊要求的結構,應在設計圖紙中另行註明相應的檢驗項目。
5、接頭的現場檢驗應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採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應以5oo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不足500個也應作為一個驗收批。
6、螺紋接頭安裝後應接本規程第7 0 5條的驗收批,抽取其中10%的接頭進行擰緊扭矩校核,擰緊扭矩值不合格數超過被校核接頭數的5%時,應重新擰緊全部接頭,直到台格為止。
7、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按設計要求的接頭等級進行評定。當3個接頭試件的抗拉強度均符合本規程表3.0.5中相應等級的強度要求肘,該驗收批應評為台格。如有1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不符合要求,應再取6個試件進行復檢。復檢中如仍有1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不符合要求,則該驗收批應評為不合格。
9. 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殘余變形項目是必檢項目嗎
必檢,但不是每組都要做殘余變形。
同批次送檢,做一組極限抗拉+單向殘余變形,其餘只做極限抗拉。
10. 北耀陽儀鋼筋殘余變形試驗儀使用范圍有哪些符合標准,基本參數是什麼
適用於實驗室的儀器,滿足標准:JGJ107-2016《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
標定儀器:GWB-200B高精度引伸計標定器(量程0~25mm,解析度0.0002mm) 鋼鐵研究總院製造
3、測量鋼筋直徑(mm):φ5~φ40
4、測量分辨值(mm):0.001
5、精度等級:1級
6、數顯表顯示含義:
均值:表示PV1和PV2兩路的平均值
PV1 :表示第一路引伸計變形測量值
PV2 :表示第二路引伸計變形測量值
二、主要特點
1、鋼筋機械連接殘余變形測試儀由兩只高精度可變標距引伸計,靈敏度保持一致,組成雙側引伸計,直接測量試樣的兩側平均變形量,測量結果准確;
2、兩只引伸計測量標距可調,范圍50~260mm,量程5mm或10mm;
3、四位三排兩輸入高精度數顯表,電路部分採用24位A/D高精度IC晶元設計,實時顯示兩只引伸計的真實變形量,數值穩定可靠;
4、數顯表設置簡單,帶有密碼鎖設定功能,避免誤操作改動設定值;
5、雙側引伸計和鋼筋之間採用彈性連接(例如:彈簧和皮筋套),試樣夾持方便,使用壽命長;
6、本儀器由專業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結構合理,非常適合於建築質檢部門檢測使用。
三、主要配置
1、可變標距引伸計 兩只;
2、高精度數顯表 一台;
3、常用工具附件 一套;
4、使用說明書 一份;
5、儀器包裝箱 一個(340×230×110mm)。
四、有關說明
1、國家標准JGJ107-2010《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規定,通過圓柱套筒機械連接的兩根鋼筋,在單向拉伸試驗中,接頭的變形性能等級是一級時要求:殘余變形u0≤0.10mm(鋼筋直徑d≤Φ32mm)和u0≤0.14mm(鋼筋直徑d>Φ32mm)。實際工作中測量到的殘余變形一般在0.030mm至0.080mm之間。殘余變形量很小。
2、鋼筋殘余變形測試儀只有採用雙側引伸計測量得到的數據才是*准確的;
3、雙側引伸計和鋼筋之間只有採用彈性連接(例如:彈簧和皮筋套),這樣測量得到的數據才是*可靠的。多次實驗證明:採用機械式剛性連接雖然連接方便,但是測量的數據誤差大,大於1%,重復性差,數據不可靠,不能通過計量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