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房跨度4.5米_6米現澆樓板請問怎樣布置鋼筋以及用多粗的鋼筋
混凝土用C20,
板厚130mm;板鋼筋用直徑12mm的二級鋼筋,間距150雙層雙向布置;
⑵ 怎樣存放鋼筋
當鋼筋來運進施工現場後,必自須嚴格按批分等級、牌號、直徑、長度掛牌分別堆放,並註明數量,不得混淆。
堆放時,鋼筋下面要加墊木,離地不宜少於200mm,以防鋼筋銹蝕和污染。
同時,不要與產生有害氣體的車間靠近,以免污染和腐蝕鋼筋。
⑶ 現澆平房言子鋼筋如何搭掊
現澆平房檐子鋼筋不用搭接,第一把房間裡面的底板筋直接伸出檐子,在在上面綁扎一層蓋筋(即馬璜筋)。第二如果檐口在1.2米以內可以在前牆梁內懸挑,間距不大於10cm,鋼筋不小於10圓
⑷ 平房屋頂現澆,鋼筋布置問題
屋頂樓板總厚度一般為60-80mm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當承重牆的間距不大時,如住宅的廚房間、廁所間,鋼筋混凝土樓板可直接擱置在牆上,不設梁和柱,板的跨度一般為2-3米,板厚度約為70-80mm。
鋼筋混凝土肋型樓板:也稱梁板式樓板,是現澆式樓板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它由主板、次梁和主梁組成。主梁可以由柱和牆來支撐。所有的板、肋、主梁和柱都是在支模以後,整體現澆而成。其一般跨度為1.7-2.5m,厚度為60-80 mm。
無梁樓板,其為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撐在帶有柱帽的柱上,不設主梁和次梁。它的構造有利於採光和通風,便於安裝管道和布置電線,在同樣的凈空條件下,可減小建築物的高度。其缺點是剛度小,不利於承受大的集中荷載。
板式樓板,是將樓板現澆成一塊平板(不設置梁),並直接支承在牆上的樓板。它是最簡單的一種形式,適用於平面尺寸較小的房間(如混合結構住宅中的廚房和衛生間)以及公共建築的走廊。板式樓板按周邊支承情況及板平面長短邊邊長的比值,分為單向板、雙向板、懸挑板等
⑸ 請問平房板面鋼筋的正確分布和扎法謝謝!
底筋:短向在下,長向在上;
麵筋:短向在上,長向在下;
可以跳扎(梅花形)
⑹ 中對中長6米寬2.1米樓板鋼筋怎麼放
短向在下,長向在上。
樓板鋼筋擺放標准,短向在下,長向在上。所有長向跟短向,即一塊樓板(梁或牆范圍內)的長向跟短向。
樓板鋼筋放置方法如下:1、板的兩個方向,有長短之分時,短向鋼筋在下,長向鋼筋在上。只是一層鋼筋的話,短向在下,長向在上,負筋放在樑上。2、如果是雙層鋼筋,下層鋼筋就把短向放下、長向放上,上層鋼筋就把長向方下、短下放上。3、如果是地下室底板鋼筋就全部反過來,因為底板受力形式和樓板受力形式是反的。
⑺ 鋼筋擺放順序
鋼筋一般採用下墊上蓋,以防止雨雪浸濕鋼筋導致生銹。 堆放鋼筋的場地要堅實平整,在場地基層上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碎石硬化,並從中間向兩邊設排水坡度,避免基層出現積水。堆放時鋼筋下面要墊墊木或砌地壟牆,墊木或地壟牆厚(高度)不應小於200mm,間距1500mm,以防止鋼筋銹蝕和污染。
2、原材堆放
鋼筋原材進入現場後,按照地上結構階段性施工平面圖的位置分規格、分型號進行堆放,不能為了卸料方便而隨意亂放。
2.1成品鋼筋堆放:堆放場地要平整,不得直接放置在地面。將加工成型的鋼筋分區、分部、分層、分段和構件名稱按號碼順序堆放,堆放整齊,不得隨意亂放,同部位鋼筋或同一構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證施工方便。
2.2鋼筋標識:鋼筋原材及成品鋼筋堆放場地必須設有明顯標識牌,鋼筋原材標識牌上應註明鋼筋進場時間、受檢狀態、鋼筋規格、長度、產地等;成品鋼筋標識牌上應註明使用部位、鋼筋規格、鋼筋簡圖、加工製作人及受檢狀態。
⑻ 4.5/5.2的平房頂用怎樣放鋼筋
根據大部分案例來說,圈樑用12圓鋼,構造柱用14螺紋鋼筋,對於現澆屋頂,配筋大概為主筋12-14螺紋圓鋼,分布用6-8光園鋼筋,至於懸挑和懸空梁還是要根據情況來定。希望能幫到你,也可微信交個朋友深聊
⑼ 鋼筋存放規范要求
鋼筋存放時鋼筋必須用方木支墊離地30cm,並用棚布遮蓋防止銹蝕。而且鋼筋應盡快運往工地安裝使用,不宜長期存放。
鋼筋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鋼筋存放時必須離地是因為避免鋼筋與地面接觸,防止鋼筋嚴重銹蝕影響使用。
(9)平房鋼筋如何放擴展閱讀:
鋼筋的工藝性能:
1、彎曲性能:
按下表規定的彎心直徑彎曲180度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牌號公稱直徑a
2、反向彎曲性能:
根據需方要求,鋼筋可進行反向彎曲性能試驗。
反向彎曲試驗的彎心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增加一個鋼筋直徑。先正向彎曲45度,後反向彎曲23度,後反向彎曲23度。經反向彎曲試驗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⑽ 平房頂上的鋼筋應放在什麼位置合適,為什麼,請用材料力學的概念來解答
問題有歧義,我有兩種理解:
1、在平房頂上堆放鋼筋,應如何擺放。肯定是放在離牆近的地方,放在房頂板中心會產生較大的彎矩,進而造成房頂材料下部較大的拉應力,甚至導致房頂坍塌。
2、鋼筋混凝土房頂板應如何配筋。房頂板主要承受向下的載荷,導致上部受壓應力,下部受拉應力,混凝土抗拉強度較弱,因此需要在下部受拉部位填充較多的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