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學會鋼筋下料
1。學會看設計圖紙,知道要下料鋼筋的長度,彎曲形式,直徑,強度等級;
2。學會認識鋼筋內,要容從一堆鋼筋裡面找出所需要的;
3。學會使用尺子測量鋼筋的長度;
4。學會使用切割鋼筋的工具;
5。學會給師傅端茶倒水求教。
⑵ 建築工程中鋼筋如何下料
1.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用粗鋼管或槽鋼加粗鋼筋或角鋼焊制 一個支架,高約多公分,放在切斷機下面,卡住切斷機的腳輪,把切斷機墊高,使人幹活時不貓腰,以減少疲勞強度,另做四至五個鐵板凳,體積60多公分見方,凳子面用鐵板,四條腿用鋼筋焊成,可隨便搬動,沿切斷機兩側擺放,把要切斷的料放在上面,在凳面上劃切斷線。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方法: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 =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⑴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⑵計算實例 :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⑶ 混凝土承台怎樣綁扎鋼筋
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⑷ 承台鋼筋怎麼算啊
承台鋼筋計算:
一、基礎承台:
1、底板鋼筋長度=底板邊長-2×保護層。
2、根數=板底另一邊邊長-2min(75mm,s/2)(註:取小值)÷s(注鋼筋間距)-1 Kg/m=長度×0.00617×b²。
3、單柱獨立柱基礎邊長≥2.5m時,基礎底板配筋按0.9邊長下料,交錯布置。
4、外側鋼筋長度=底板邊長-2保護層 根數=2根(兩邊各一根鋼筋)。
5、其餘鋼筋長度=底板邊長×0.9-保護層或底板邊長-0.1底板邊長-保護層。
5、其餘鋼筋根數=底板另一側長度-2min(75mm,S/2)/S-1。
二、柱縱筋=柱凈高+柱基礎插筋+(柱頂)錨固長度。
三、柱基礎插筋=基礎高度-保護層+彎折長度。
四、柱頂錨固:
1、中柱:梁高-保護層(柱的)≥lae,則直錨,直錨長度=梁高-保護層。
2、梁高-保護層<lae時則彎錨12d,彎錨長度=梁高-保護層+12d。
3、邊角柱:外側鋼筋=1.5lae。
4、內側鋼筋同中柱。
5、Lae=保護長度。
⑸ 鋼筋下料怎麼算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幾何形狀和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等條件進行計算。
1、提到鋼筋下料計算,一般都會涉及「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這兩個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或教科書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在現成的文獻內查不到。
2、各相關文獻上的「彎曲調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彎曲直徑=2.5d演繹得到的。現如今的縱向鋼筋彎曲成型的彎曲直徑也不僅僅限於2.5d,已經有12d,16d等各種不同彎曲直徑的要求,現有文獻上很少考慮這種變化了的要求。
3、鋼筋在彎曲成型時,外側表面纖維受拉伸長,內側表面纖維受壓縮短,鋼筋中心線的長度保持不變。
4、電腦的應用和AutoCAD業已在業界普及,專業計算器的編程計算功能也日益強大。
鑒於上述幾點因素,我們認為依據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繪制一些簡單的計算輔助圖形,直接進行基於中心線長度的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可以有效指導鋼筋下料。
180°彎鉤增加6.25d的推導
現行規范規定,Ⅰ級鋼的彎心直徑是2.5d
鋼筋中心線半圓的半徑就是2.5d/2+d/2=1.75d
半圓周長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為3d
所以180度彎鉤增加的展開長度為
8.5d-2.25d=6.25d
90°直彎鉤增加11.21d的推導(d≤25mm,彎心曲直徑≥12d)
現行規范規定,抗震框架縱向鋼筋錨固需要≥0.4laE+15d,同時規定,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6d;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8d,首先我們推導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需要的展開長度。彎心半徑6d,彎心直徑是12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3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7d+10.21d-7d=11.21d
這個11.21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90°直彎鉤增加10.35d的推導(d>25mm,彎曲直徑≥16d)
彎曲半徑8d,彎曲直徑是16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7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9d+13.35d-9d=10.35d
這個10.35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按照本圖的演算,所謂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2×9d-17d×π/4=18d-13.35d=4.65d。
我們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上世紀60年代的學者為「做學問」而人為製造出來的不能自圓其說的「數據」』,而且大多數編著者都將其未作解析就「笑納」到自己的書稿之中,所以, 許多在施工一線的朋友覺得「不好用」,後面的表格就是依據某經典教科書給出的數據編制而成的,對於箍筋還是可用的,對於縱向鋼筋就不合適,且對於非「特殊」角度,也未給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現在建築師萬花齊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結合建築美學確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個具體「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所以已經是摒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這些「人造」概念的時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實實對中心線長度進行幾何計算,是鋼筋下料計算的正確途徑。即使不會AutoCAD,對照施工圖,運用初等幾何知識,徒手畫個草圖,藉助計算器計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
矩形箍筋26. 5d的推導(d≤10mm,彎心直徑≥2.5d)
彎心內直徑是2.5d,箍筋中心線直徑是3.5d,
每個90°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90°/ 360°=2.749d
每個箍筋共有3個90°圓弧,總長度=3×2.749d=8.247d取8.25d
每個135°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135°/ 360°=4.1234d,
每個箍筋共有2個135°圓弧,總長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個箍筋的圓弧長度和=8.25d +8.25d=16.5d ……………(1)
沿梁寬平直段=2(b-2c-2×1.25d) ……………………………(2)
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
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4)
箍筋下料長度為(1)+(2)+(3)+(4)
=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
=16.5d+2b+2h-8×1.25d+20d
=2b+2h-8c+26.5d……………………………………………(5)
利用前面我們給出的135°彎鉤的增加長度,也可以得到這個結果,即
(2)+(3)+8.25d+2×(11.873d+2.25d)
=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
=2b+2h-8c+26.496d
=2b+2h-8c+26.5d……………………………………………(5)
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長度及各箍內寬、內高尺寸計算
已知條件:梁截面寬度為b,梁截面高度為h,箍筋肢數為n箍 ,箍筋直徑d箍,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梁保護層為c。
求:多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首先,設縱向鋼筋間距為l縱,依據各縱向鋼筋間距分勻的要求,有: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6)
式中:n縱——取梁底或梁頂單排鋼筋數量,取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和外箍內寬度尺寸:
L外箍=2(b+h-4c)+26.5d箍 ………………………………………(7)
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b-2c ………………………………………(8)
註:2肢、4肢、6肢、n肢(n≥2)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均相同。
第三,求4肢內箍下料長度和內箍內寬度:
L4肢內箍=2(b+h-4c)+26.5d箍-4(d縱外+l縱)…………………(9)
4肢內箍筋的內寬度=b-2c-2(d縱外+l縱)………………………(10)
第四,求6肢中箍下料長度和中箍內寬度:
L6肢中箍=2×(b+h-4c)+26.5d箍-4(d縱外+l縱)………………(11)
6肢中箍內寬度=b-2c-2(d縱外+l縱)……………………………(12)
第五,求6肢內箍下料長度和內箍內寬度:
L6肢內箍=2(b+h-4c)+26.5d箍-8(d縱外+l縱)……………………(13)
6肢內箍內寬度=b-2c-4(d縱外+l縱)……………………………(14)
例題:已知梁截面寬度為b=400 mm,梁截面高度為h=700 mm,箍筋肢數為n箍 =4,箍筋直徑d箍=10mm,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max(6,7)=7,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27mm,梁保護層為c=25mm。
求:4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1):2個等寬獨立箍互套配箍方案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 (400-2×25-27×7)/(7-1)
=26.833mm
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
L外箍=2(b+h-4c)+26.5d箍
=2(400+700-100)+265
=2650mm
獨立箍下料長度L獨箍
L獨箍=2650- 2×2(d縱外+ l縱)
=2650-4×(27+26.833)
=2650-4×53.833
=2650-453.833
=2435 mm
獨立箍內寬
=5×27+4×26.833=135+107.332=242.332=243mm
獨立箍內高=h-2c=700-2×50=650mm
解(2):外大箍內小箍配箍方案
L外箍=2650mm
外箍內寬=b-2c=400-2×50=350mm
外箍內高=h-2c=700-2×50=650mm
L內箍=2650 -2×2×2(d縱外+ l縱)
=2650-8(27+ 26.833)
=2650-8×53.833=2650-484.497
=2165.503mm取2166mm
內箍內寬=3×27+2×26.833=81+53.666=134.666=135mm
外箍內高=內箍內高=650mm
⑹ 鋼筋下料的詳細步驟
下料來步驟?那不就是對照著鋼筋自下料單把鋼筋切割彎曲加工么?然後註明那鋼筋是那道梁哪根柱!
鋼筋下料單就是鋼筋翻樣的單子,一般都由鋼筋工帶班負責翻樣,然後把翻樣單交給下料人員,下料人員就按照那單子配料,然後送去綁扎么?很簡單的哇。
鋼筋翻樣到還是很麻煩的,得詳細的列出每一道梁、每一根柱、每一塊板的鋼筋如何下料彎曲加工,以及畫出每一根鋼筋下料示意圖,然後下料人員按此下料並貼好標簽註明是哪條梁、哪根柱、哪塊板。
⑺ 承台鋼筋如何布置
一、布置要求:
根據06G101-6第61頁「矩形承台配筋構造」回和09G901-3第111頁(4-17頁)顯示:長跨答(矩形承台長邊)方向鋼筋放在下排;短跨(矩形承台短邊)方向鋼筋放在上排。
二、承台的簡單介紹:
承台是樁與柱或墩聯系部分。承台把幾根,甚至十幾根樁聯系在一起形成樁基礎。承台分為高樁承台和低樁承台:低樁承台一般埋在土中或部分埋進土中,高樁承台一般露出地面或水面。高樁承台由於具有一段自由長度,其周圍無支撐體共同承受水平外力。基樁的受力情況極為不利。樁身內力和位移都比同樣水平外力作用下低樁承台要大,其穩定性因而比低樁承台差。高樁承台一般用於港口、碼頭、海洋工程及橋梁工程。低樁承台一般用於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物。樁頭一般伸入承台0.1米,並有鋼筋錨入承台。承台上再建柱或墩,形成完整的傳力體系。
三、圖示:
⑻ 鋼筋如何下料,從基礎堵樁頭開始,承台,地梁,柱(剪力牆),梁,板
樓主你好:
關於抄下料完全是根據施工現場的施工條件、圖紙設計、怎麼利於操作就怎麼下,還有就是本著節約的思想來的。
例如:30米的鋼筋籠,主筋60顆。用9米鋼筋,那麼可以用20顆9米鋼筋先下60顆3米。再接3節9米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