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混凝土樓板的鋼筋直徑和間距分別是多少
間距300毫米,直徑10毫米。
負筋長度1M。分布筋6個的一級鋼就好,板厚不應小於120;扣筋8個或10個的三級鋼間距150左右.2米 ,間距200MM這個是雙向板。
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1)現澆板鋼筋間距如何設置擴展閱讀
1、板式樓板:單向板: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大於2,板內受力鋼筋沿短邊方向布置,板的長邊承擔板的荷載。
雙向板: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不大於2,荷載沿雙向傳遞,短邊方向內力較大,長邊方向內力較小,受力主筋平行於短邊並擺在下面。 板式樓板的厚度一般不超過120mm,經濟跨度在 3000mm之內。適用於小跨度房間,如走廊、廁所和廚房等。
2、肋形樓板:樓板內設置梁,梁有主梁和次梁,主梁沿房間布置,次梁與主梁一般垂直相交,板擱置在次樑上,次梁擱置在主樑上,主梁擱置在牆或柱上,所以板內荷載通過梁傳至牆或者柱子上適用於廠房等大開間房間。
3、井字樓板:縱梁和橫梁同時承擔著由板傳下來的荷載一般為6~10m,板厚為70~80mm井格邊長一般在2.5m之內常用於跨度為10m左右、長短邊之比小於1.5的公共建築的門廳、大廳。
『貳』 現澆板分布鋼筋如何布置
現澆板鋼筋布置要求
1、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101-2 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2、從設計角度來講,當樓板大於150mm厚時,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雙向鋼筋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當然這也要取決於板的長寬比,當長寬比接近於1:1的時候,雙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應當配置在外側。
3、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03G101-2。 4、根據受力特點,應該是短方向受力較大,對板下部受力筋來講應放在下邊,長邊方向受相對較小,應放在上邊;上層筋相反短邊放在上邊,長邊放在下邊。詳見04G101-4。
現澆板配筋構造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叄』 現澆樓板鋼筋用多大的鋼筋間距多少
有五種解決方案。
『肆』 鋼筋現澆板墊塊放置標准間距是多少
這個沒有標准,看鋼筋大小,一般值為800-1000之間,能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就行.
『伍』 現澆板鋼筋與模板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樓板鋼筋10毫米就可以,距離十五到十八厘米,最好雙層。
現澆鋼筋混凝專土板對模板的要求
(屬1)設計模板體系時,要保證模板體系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並且地基、基礎牢固,模板龍骨、支撐間距要根據選用材料的實際規格經計算後確定。以避免因模板變形、移動、下沉或地基和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砼裂縫。
(2)按確定的龍骨、支撐間距繪制各房間的配模圖確保上下層支撐對齊;對於快拆體系的頂板模板,必須按快拆體系的要求進行支搭,嚴禁先拆後頂;支撐下端要加墊木板。
(3)安置布料桿的房間要根據布料桿的重量,其支撐、龍骨間距減小。
(4)梁板(含拱、殼)結構的模板拆除,必須有可靠的強度依據,(必須留置同條件試塊)並經技術主任(或工程師)的批准。
(5)設有後澆帶的工程,後澆帶部位設置獨立的模板支撐系統,待後澆帶砼澆築完成並達到強度要求後,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撐。要杜絕在未澆注砼前就將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
『陸』 鋼筋混凝土現澆板鋼筋起步間距多少 在哪個圖集啊
這個是50,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2011)中有明確要求的。
很多人以為是101中的半個間距,這個是不對的,在901圖集中有明確的圖示也是50.
『柒』 鋼筋混凝土現澆板5m跨度鋼筋直徑跟間距怎麼選擇
正確答案抄為:B選項 答案解析:粗骨料中公稱粒級的上限稱為最大粒徑。當骨料粒徑增大時,其比表面積減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減少,故在滿足技術要求的前提下,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應盡量選大一些。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於鋼筋間最小凈距的3/4。對於混凝土實心板,可允許採用最大粒徑達1/3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徑不得超過40mm。對於採用泵送的混凝土,碎石的最大粒徑應不大於輸送管徑的1/3,卵石的最大粒徑應不大於輸送管徑的1/2.5。
『捌』 澆樓板的鋼筋間距是多少該用多粗的
『玖』 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分布鋼筋間距不宜大於多少
根據《混凝土抄結構規范》第9章襲
9.1.7
當按單向板設計時,應在垂直於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單位寬度上的配筋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的受力鋼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於0.15%;分布鋼筋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250mm;當集中荷載較大時,分布鋼筋的配筋面積尚應增加,且間距不宜大於200mm。
當有實踐經驗或可靠措施時,預制單向板的分布鋼筋可不受本條的限制。
9.1.8
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應在板的表面雙向配置防裂構造鋼筋。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0%,間距不宜大於200mm。防裂構造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鋼筋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樓板平面的瓶頸部位宜適當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邊、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構造鋼筋,並採取可靠的錨固措施。
『拾』 板的設計時,鋼筋間距怎麼選擇,鋼筋直徑一般是多少,怎麼選擇表格里的兩條線什麼意思老師沒有說。我
表格上很多線條,樓主問的是哪兩條?選擇鋼筋直徑及間距宜應考慮板的厚度並專符合混屬凝土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一般樓面現澆板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
樓主算得463,宜首選Φ8@100、Φ10@170、Φ8/10@140,次選Φ10@160、Φ8/10@130.都不錯。見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章 結構構件的基本規定,9.1節 板 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