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的錨固形式
鋼筋錨固分為直錨和彎錨。
能直錨時可採用直錨方式,錨固長度lae,當直錨長度不足時,可採用彎錨方式,錨固長度0.4lae+15d,其中,0.4lae是平直段,15d是彎折後的錨固段。
鋼筋的錨固長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可以直線錨固和彎折錨固。彎折錨固長度包括直線段和彎折段。
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
當計算中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受拉鋼筋(普通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應按下列公示計算:
Lab=α×(fy/ft)×d。
式中:Lab為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
fy為錨固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t為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α為錨固鋼筋的外形系數,光圓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鋼筋錨固長度規范: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這正是混凝土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不設Ⅳ級鋼筋的理論依據),Ⅳ級鋼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級鋼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結構中並不合適,也不經濟。
即便是Ⅳ級鋼筋,其強度設計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與Ⅲ級鋼筋相同),且當用於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時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於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Ⅱ 鋼筋在支座的錨固有何要求
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和連續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其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專錨固長度las,應符合屬下列規定:當剪力較小(V≤0.7ftbh0)時,las≥5d;當剪力較大(V>0.7ftbh0)時,las≥12d(芾肋鋼筋)las≥15d(光圓鋼筋),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如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錨固長度不符合上述要求時,應採取在鋼筋上加焊錨固鋼板或將鋼筋端部焊接在梁端預埋件上等有效錨固措施。
(2)砌體結構縱向受拉鋼筋怎麼錨固擴展閱讀: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Ⅲ 縱向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如何確定
為保證地震時反復荷載作用下鋼筋與其周圍砼之間具有可靠的粘結強度,規定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一二級抗震等級:Lae=1.151a 。
三級抗震等級:Lae=1.051a 。
四級抗震等級:Lae=1a 。
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7laE。且不應小於250mm。
混凝土結構設計使用一個計算公式來計算錨固長度,這個公式內含有一項「鋼筋外形系數」,對光面鋼筋、帶肋鋼筋、刻痕鋼絲、螺旋肋鋼絲、鋼絞絲等不同類型的鋼筋規定了不同的系數。
再以鋼筋的錨固形式、錨固區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設計計算面積與實際配筋面積的比值等等因素,對計算的錨固長度進行修正,可以得到鋼筋錨固長度。
另外,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鋼筋錨固長度規范: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這正是混凝土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不設Ⅳ級鋼筋的理論依據)。
所以,即便是Ⅳ級鋼筋,其強度設計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與Ⅲ級鋼筋相同),且當用於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時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於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Ⅳ級鋼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級鋼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結構中並不合適,也不經濟。
Ⅳ 柱子縱向鋼筋如何錨固
柱縱筋做法分:基礎錨固做法、中間層連接做法、變截面做法、封頂做法。
依據在22G101-1 P65~69
Ⅳ 磚砌體構造柱拉結筋錨入牆體長度是多少
填充砌體應與主體結構有可靠連接,構造柱拉結筋錨入牆體長度不小於1000mm,端部做彎鉤。沿牆高每500mm設置一道兩根直徑6.5鋼筋。
拉結筋可搭接,按照03G101-1中要求長度搭接。剪力牆結構中,填充牆拉結鋼筋通長設置,採用植筋方式,鋼筋是需要搭接的zd,如果搭接,搭接長度的確定是要看搭接方法是焊接還是綁扎,方法不同其搭接長度也是不同的。
超過定尺長度的都必須撘接。但注意這類填充牆其長度應該沒有8米長,否則就必須設置構造柱了。所以,不必考慮撘接。
多層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隔牆應沿牆高每隔500mm配置版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牆或柱拉結,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500mm。
8度和9度時,長度大於5m的後砌隔牆,牆頂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鋼筋混凝權土結構,填充牆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設2φ6拉筋,拉筋伸入牆內的長度,6、7度時不應小於牆長的1/5且不小於700mm,8、9度時宜沿牆全長貫通。
Ⅵ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縱向受力鋼筋如何錨固如何連接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有綁扎搭接、焊接和套筒連接。
直徑6-14的受力鋼筋可以採用綁扎搭接,14-22的受力鋼筋可以採用焊接,22以上的受力鋼筋宜採用套筒連接。
Ⅶ 牆體拉結筋錨入砼柱的錨固長度是多少啊
1、牆體拉結筋錨入砼柱的錨固長度一般為15D。
2、拉結筋,通過植筋、預埋、綁扎等連接方式,使用HPB300、HRB335等鋼筋按照一定的構造要求將後砌體與混凝土構件拉結在一起的鋼筋。
3、拉結筋,用在不同的結構類型中,有不同的鏈接構造。《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砌體牆應採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並應設置拉結筋、水平系梁、圈樑、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4、多層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隔牆應沿牆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牆或柱拉結,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1m;6、7度時底部三分之一樓層,8度時底部二分之一樓層,9度時全部樓層,牆頂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7)砌體結構縱向受拉鋼筋怎麼錨固擴展閱讀:
一、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牆,宜與柱脫開或採用柔性連接,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牆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對稱,宜避免形成薄弱層或短柱;
2、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於M5,牆頂應與框架梁密切結合;
3、填充牆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設2φ6拉筋,拉筋伸入牆內的長度,非抗震設計時L不應小於600mm,抗震防裂度為6、7度時不應小於牆長的1/5且不小於700mm,8度時L應沿牆全長貫通;
4、牆長大於5m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層高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高超過4m時,牆體半高處或洞口處設置系梁。
二、計算方法
1、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
2、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3、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4、當縱向受拉普通鋼筋末端採用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時,包括彎鉤或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投影長度)可取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5、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