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的錨固的大小是怎樣祘出來的
鋼筋的錨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能夠受力,主要是依靠鋼筋和混凝土之間的粘結錨固作用,因此鋼筋的錨固是混凝土結構受力的基礎。如錨固失效,則結構將喪失承載能力並由此導致結構破壞。
鋼筋的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
依據11G101-1圖集第53頁的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要求,得出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公式:
對於一、二級抗震等級的受拉鋼筋:
(1)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E=1.15*la=1.15*1.1*lab(lab取值可以查詢11G101-1圖集第53頁的基本錨固長度lab的表格)
比如:如果是C30混凝土、直徑為28mm的三級鋼,查到lab的取值:lab=35d=35*28=980mm
LaE=1.15*la=1.15*1.1*lab=1.15*1.1*980=1239.7mm
(2)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小於等於25mm時,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E=1.15*la=1.15*lab(lab取值可以查詢11G101-1圖集第53頁的基本錨固長度lab的表格)
比如:如果是C30混凝土、直徑為20mm的三級鋼,查到lab的取值:lab=35d=35*20=700mm
LaE=1.15*la=1.15*lab=1.15*700=805mm
以上就是鋼筋的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和流程。
㈡ 鋼筋錨固長度=Max(10d,75)什麼意思
你這個應該是箍筋的平直段長度吧?
MAX的意思是最大,10d是10倍的箍筋直徑,75是長度75mm,
意思是錨固長度取10d和75mm的較大值(就是10d和75mm哪個大就取哪個!譬如說用的是直徑6的鋼筋,10d=10*6=60<75,錨固長度就取75mm;用直徑為8的鋼筋,10d=10*8=80>75,錨固長度就去10d=80mm)
㈢ 這里錨固鋼筋長度范圍是什麼,構件間距又怎麼理解。求達人幫忙講解,謝謝。
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樑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
答:《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原文:
3 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對梁、柱、斜撐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平面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mm,此處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而11G101系列圖集1~3冊中是:
2.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現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
現你問:錨固鋼筋長度范圍是什麼?
答:應該是「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是什麼?首先把有關鋼筋錨固長度的幾個代號定好:Lab、LabE、La、LaE。是嗎?是!哪么在11G101系列圖集中由於構件構造要求不同,如11G101-1第79頁,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中的≥0.4LabE及≥0.4LabE+15d和≥LaE、59頁上1.5LabE等,這就是「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
你又問:構件間距又怎麼理解。
答:應該是梁、柱、斜撐、板、牆等平面等構件。而對梁、柱、斜撐等構件的橫向構造鋼筋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平面構件的橫向構造鋼筋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mm,此處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註::《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條文說明:配置橫向構造鋼筋(箍筋或橫向鋼筋)]。不是構件間距。而是構件中橫向構造鋼筋的間距。
㈣ 什麼是錨固鋼筋直徑
一個構件的鋼筋錨入另一個構件的鋼筋,它的直徑就叫錨固鋼筋直徑。
如梁鋼筋錨入柱子里。
㈤ 圖集上說 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
圖集上說 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其直徑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建間距不應大於5d
這個保護層是什麼保護層 錨固的是什麼部位 沒看懂高手請幫幫我。
這是11G101-1圖集 第53頁上
註:1、……。
2、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錨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錨固鋼筋的最小直徑)。
註:2、是對應11G101-1圖集 第53頁上表「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修正系數ζa」 ,中最後一項錨固區保護層厚度3d、5d,ζa分別取0.8和0.7的補充。
當保護層厚度大於錨固鋼筋直徑3倍且有箍筋約束時,修正系數可取0.8;大於錨固鋼筋直徑5倍時,可乘修正系數0.7。我認為這兩者的關系告訴我們: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較大時,握裹作用加強,錨固長度可減短。
但我們知道,在關於保護層的概念中其註:2,構件中受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公稱直徑。 從表「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修正系數ζa」,只提「錨固區保護層厚度」3d、5d,對不大於5d時又大於3d時還有什麼要求嗎?
就用註:2表述了: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錨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錨固鋼筋的最小直徑)。
哪末就可回答提問者,這個保護層是什麼保護層?
答:保護層是「錨固鋼筋」的保護層。
錨固的是什麼部位?
答:對梁、柱構件及板、牆等構件,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的區段,如:64頁上B節點中的≥1.5Lab就是。
以上不能算回答,只能算討論,大家議議,才能謀求理解。供參考。
問題補充:
這個保護層你倆說的誰的對呀 比如梁的縱筋錨入柱里 我的理解 旁人GXX說的是梁的保護層 而jym02my 說的是柱子的保護層 橫向設置構造鋼 是箍筋嗎 還有這個箍筋綁在哪 錨入的縱筋綁箍筋? 那柱子箍筋還能綁上嗎 錨入的縱筋也未必能 符合綁箍筋的條件呀
仍先申明只能算討論,不能算回答,沒有高手,只是個人理解表達,大家不要見怪。您的問題補充:越來越理不清了。還是返到原句:
「 2、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錨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錨固鋼筋的最小直徑)。」
1、注意:這里用的是「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同於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最外層鋼筋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2、注意:這里「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是指箍筋或橫向鋼筋)我認為橫向鋼筋是和縱向鋼筋相垂直的鋼筋(短鋼筋),目的是在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加強錨固。
3、假設:錨固鋼筋的最大直徑為25,最小直徑22。
哪末5d時的保護層厚度是多少?5×25=125。
就是說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125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
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錨固鋼筋的最大直徑);
d/4是多少?25÷4=6.25,就是設置橫向構造鋼筋的直徑>8您取12多可。
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錨固鋼筋的最小直徑)。
這是對梁、柱設置橫向構造鋼筋的間距的要求不應大於5d,即不應大於5×22=110。但後面又有:且均不應大於100,最大隻取100。
對板、牆等構件設置橫向構造鋼筋的間距不應大於10d,即不應大於10×22=220。但後面又有:且均不應大於100,最大隻取100。
到此您問的,這個保護層是什麼保護層 ?錨固的是什麼部位?
答:保護層是「錨固鋼筋」的保護層。
錨固的是什麼部位?
答:對梁、柱構件及板、牆等構件,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的區段,如:64頁上B節點中的≥1.5Lab就是。
㈥ 鋼筋的錨固長度如何確定
鋼筋的錨固長度根據設計要求來確定。如:
1、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Lab按下列公式計算:
普通鋼筋Lab=α×(ƒy/ƒt)×d (8.3.1-1)
式中:
Lab—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
ƒy—普通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ƒ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當混凝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C60時,按C60取值;
α—錨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為0.16,帶肋鋼筋為0.14;
d—錨固鋼筋的直徑。
計算時:基本錨固長度lab, 取決於鋼筋強度fy及混凝土抗拉強度ft,並與錨固鋼筋的直徑及外形有關。
查表時:根據混凝土等級與鋼筋種類確定(16G101-1圖集57頁)。
2、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應根據錨固條件按下列公式計算,且不應小於200mm:
la=ζalab (8.3.1-3)
式中:la ——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ζa——錨固長度修正系數,對普通鋼筋按本規范第8.3.2條的規定取用,當多於一項時,可按連乘計算,但不應小於0.6 ;對預應力筋,可取1.0 。
樑柱節點中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要求應按本規范第9.3節(Ⅱ)中的規定執行。
3 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 時,錨固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子d/4 ;對梁、柱、斜撐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 ,對板、牆等平面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 ,且均不應大於100mm ,此處d 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8.3.2 縱向受拉普通鋼筋的錨固長度修正系數ι應按下列規定取用:
1 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 時取1.10;
2 環氧樹脂塗層帶肋鋼筋取1.25;
3 施工過程中易受擾動的鋼筋取1.10;
4 當縱向受力鋼筋的實際配筋面積大於其設計計算面積時,修正系數取設計計算面積與實際配筋面積的比值,但對有抗震設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不應考慮此項修正;
5 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3d 時修正系數可取0.80 ,保護層厚度不小於舊時修正系數可取0.70 ,中間接內插取值,此處d 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計算時: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取決於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和錨固長度修正系數項數決定。
查表時: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也可根據混凝土等級與鋼筋種類及注中發生項確定(16G101-1圖集58頁)。
3、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與應按下式計算:
laE=ζaEla (11.1. 7-1)
式中:ζaE一一縱向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修正系數,對一、二級抗震等級取1.15 ,對三級抗震等級取1.05 ,對四級抗震等級取1.00;
la一一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按本規范第8.3. 1 條確定。
計算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取決於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和縱向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修正系數,對一、二級抗震等級取1.15 ,對三級抗震等級取1.05 ,對四級抗震等級取1.00。
查表時: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也可根據混凝土等級與鋼筋種類及注中發生項確定(16G101-1圖集58頁)。
4、對於框架中間層中間節點、中間層端節點、頂層中間節點以及頂層端節點,梁、柱縱向鋼筋在節點部位的錨固和搭接,應符合圖11.6.7的相關構造規定。圖中llE 按本規范第11.1.7條規定取用,labE按下式取用:
labE=ζaElab ( 11.6.7)
式中:ζaE一一縱向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修正系數,按第11.1.7條規定取用。
計算時:框架中間層中間節點、中間層端節點、頂層中間節點以及頂層端節點,梁、柱縱向鋼筋在節點部位的錨固labE,由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Lab乘縱向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修正系數取值。
查表時: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labE(我認為稱其為「基本錨固長度」是不妥的),可根據混凝土等級、鋼筋種類、抗震等級及注中發生項確定(16G101-1圖集57頁)。
㈦ 什麼是錨固鋼筋直徑
鋼筋錨固長度是指滿足受力後鋼筋與砼之間不發生相對滑移的最小長度.
例梁鋼筋錨固柱內,指的是梁的鋼筋進入柱長度之和
㈧ 錨固區橫向鋼筋應滿足直徑≥d/4足是什麼意思
按照11G101上的說法 保護層是從箍筋到混凝土邊緣的距離。樓上的看的是老圖集吧。
修正系數表中顯示錨固區保護層厚度3d時乘0.8修正系數,5d時乘0.7修正系數,大致推出結論,四周的保護層越大對錨固效果越有利,在小於5d情況下做橫向鋼筋來增加錨固效果,可能也是降低成本同時保證受力的做法吧。說實話我也有點暈乎。錨固區一般在柱、牆、梁部位,鋼筋密集,保護層自然很大了,只能這么解釋了 。希望別的同志們別把我個人的意見亂復制粘貼了,萬一錯了,可就毀人了
㈨ 這里錨固鋼筋長度范圍是什麼,構件間距又怎麼理解。求達人幫忙講解,謝謝。
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樑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
答:《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原文:
3 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對梁、柱、斜撐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平面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mm,此處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而11G101系列圖集1~3冊中是:
2.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現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
現你問:錨固鋼筋長度范圍是什麼?
答:應該是「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是什麼?首先把有關鋼筋錨固長度的幾個代號定好:Lab、LabE、La、LaE。是嗎?是!哪么在11G101系列圖集中由於構件構造要求不同,如11G101-1第79頁,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中的≥0.4LabE及≥0.4LabE+15d和≥LaE、59頁上1.5LabE等,這就是「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
你又問:構件間距又怎麼理解。
答:應該是梁、柱、斜撐、板、牆等平面等構件。而對梁、柱、斜撐等構件的橫向構造鋼筋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平面構件的橫向構造鋼筋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mm,此處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註::《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條文說明:配置橫向構造鋼筋(箍筋或橫向鋼筋)]。不是構件間距。而是構件中橫向構造鋼筋的間距。
㈩ 鋼筋的最大直徑是多少
鋼筋的最大直徑,在50mm左右。
通常用到的兩種鋼筋參數如下:
熱軋帶肋鋼筋50㎜,公稱截面積回1964㎜²,理答論單位重量15.42kg/m。
熱軋光圓鋼筋22㎜,公稱截面積380.1㎜²,理論單位重量2.98k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