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築工程鋼筋錨固性能有哪些
鋼筋混凝土結構抄中,兩種性襲能不同的材料能夠共同受力是由於它們之間存在著粘結錨固作用,這種作用使接觸界面兩邊的鋼筋與混凝土之間能夠實現應力傳遞,從而在鋼筋與混凝土中建立起結構承載所必須的工作應力。
鋼筋在混凝土中的粘結錨固作用有:膠結力即接觸面上的化學吸附作用,但其影響不大;摩阻力它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側壓力有關,且隨滑移發展其作用逐漸減小;咬合力這是帶肋鋼筋橫肋對肋前混凝土擠壓而產生的,為帶肋鋼筋錨固力的主要來源;機械錨固力這是指彎鉤、彎折及附加錨固等措施(如焊錨板、貼焊鋼筋等)提供的錨固作用。
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取決於鋼筋強度及混凝土抗拉強度,並與鋼筋外形有關。《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給出了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計算公式。
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N/mm2);當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C40時,按C40取值;
α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為0.16,帶肋鋼筋0.14,螺旋肋鋼絲0.13;
d鋼筋的公稱直徑(mm)。
上式應用時,應將計算所得的基本錨固長度乘以對應於不同錨固條件的修正系數。
② 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鋼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1)對鋼筋強度方面的要求
普通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的非預應力鋼筋,主要是HPB235、HRB335、HRB400、RRB400等熱軋鋼筋。
(2)強屈比的要求
所以設計中應選擇適當的屈強比,對於抗震結構,鋼筋應力在地震作用下可考慮進入強化段,為了保證結構在強震下「裂而不倒」,對鋼筋的極限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的比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應小於1.25.
(3)延性
在工程設計中,要求鋼筋混凝土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為具有明顯預兆,避免脆性破壞,抗震結構則要求具有足夠的延性,鋼筋的應力應變曲線上屈服點至極限應變點之間的應變值反映了鋼筋延性的大小。
(4)粘結性
粘結性是指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性能。粘結力是鋼筋與混凝土得以共同工作的基礎,其中鋼筋凹凸不平的表面與混凝土間的機械咬合力是粘結力的主要部分,所以變形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性能最好,設計中宜優先選用變形鋼筋。
(5)耐久性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是指,在外部環境下材料性、構件、結構隨時間的退化,主要包括鋼筋銹蝕、凍融循環、鹼-骨料反應、化學作用等的機理及物理、化學和生化過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降低可引起承載力的降低,影響結構安全。
(2)混凝土錨固鋼筋達到什麼強度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用配有鋼筋增強的混凝土製成的結構。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用鋼筋和混凝土製成的一種結構。鋼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壓力。具有堅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鋼結構節省鋼材和成本低等優點。
混凝土是由膠凝材料水泥、砂子、石子和水,及摻和材料、外加劑等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凝固後堅硬如石,受壓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斷裂。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充分發揮混凝土的受壓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區域內或相應部位加入一定數量的鋼筋,使兩種材料粘結成一個整體,共同承受外力。這種配有鋼筋的混凝土,稱為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粘結錨固能力可以由四種途徑得到:
①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化學吸附作用力,也稱膠結力。
②混凝土收縮,將鋼筋緊緊握固而產生摩擦力。
③鋼筋表面凹凸不平與混凝土之間產生的機械咬合作用,也稱咬合力。
④鋼筋端部加彎鉤、彎折或在錨固區焊短鋼筋、焊角鋼來提供錨固能力。
區別
1、鋼框架結構是以鋼材製作為主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築結構類型之一。具有以下特點:自重較輕,工作的可靠性較高,抗振(震)性、抗沖擊性好,工業化程度較高,容易做成密封結構,易腐蝕,耐火性差等特點。
2、鋼筋混凝土結構是用鋼筋和混凝土建造的一種結構,鋼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壓力。具有堅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鋼結構節省鋼材和成本低等優點。
由於鋼材塑性、韌性好,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其次鋼材勻質性和各向同性好,屬理想彈性體,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學的基本假定,因此,鋼結構的抗震性能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好。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
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
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
③ 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鋼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鋼筋性能的要求:
1.強度
所謂強度是指鋼筋的屈服強度及極限強度。鋼筋的屈服強度是設計計算時的主要依據(無明顯流幅的鋼筋由它的條件屈服點強度確定)。改變鋼材的化學成分,採用高強度鋼筋可以節約鋼材,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應考慮鋼筋有適宜的強屈比(極限強度與屈服強度的比值),保證結構在達到設計強度後有一定的強度儲備,同時應滿足專門規程的規定。
2.塑性
要求鋼材在斷裂前應有足夠的變形(伸長率)以保證構件和結構的延性,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給人們以將要破壞的報警信號,從而採取措施進行補救。另外,還要保證鋼筋冷彎的要求,通過檢驗鋼材承受彎曲變形能力的試驗以間接反映鋼筋的塑性性能。
3.可焊性
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要求鋼筋焊接後不產生裂紋及過大的變形,保證焊接後的接頭性能良好。盡量減小焊接處的殘余應力和應力集中。
4.溫度要求
鋼材在高溫下,性能會大大降低,對常用的鋼筋類型,熱軋鋼筋的耐火性最好,冷軋鋼筋次之,預應力鋼筋最差。在進行結構設計時要注意施工工藝中高溫對各類鋼筋的影響,同時注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對構件耐火極限的要求。在寒冷地區,為了防止鋼筋發生脆性破壞,對鋼筋的低溫性能也應有一定的要求
5.與混凝土的粘結力(或稱握裹力)
為了保證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有效性,兩者之間必須有足夠的粘結力,鋼筋表面的形狀對粘結力有重要的影響。同時要保證鋼筋的錨固措施和錨固長度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另外針對不同的存在條件對鋼筋還應有具體的要求。
④ 鋼筋強度共分為幾級
鋼筋按抗拉強度可以分為四個等級
:
Ⅰ級鋼筋(235/370級)
Ⅱ級鋼筋(335/510級)
Ⅲ級鋼筋(370/570)
Ⅳ級鋼筋(540/835)
一級鋼筋:舊鋼筋規范里的稱謂,通常稱HPB300為一級鋼筋,H(Hot-rolled
)意思為熱軋,P(Plain)為光面,B(
Bar)為條狀物,這里指鋼筋,300表示屈服強度為300兆帕。
(一)按軋制外形分
(1)光面鋼筋:Ⅰ級鋼筋(Q235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2)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
(4)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二)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三)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四)
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環等。
⑤ 鋼筋的錨固要求有什麼樣的規范要求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版)規定了鋼筋的錨固要求,具體如下: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6.1.10條計算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端部錨固區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彎承載力時,錨固長度范圍內的預應力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在錨固起點處應取為零,在錨固終點處應取為fpy,兩點之間可按線性內插法確定。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0.1.3條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正彎矩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0.1.5條簡支板或連續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2.1.19錨固長度 anchorage length 受力鋼筋依靠其表面與混凝土的粘結作用或端部構造的擠壓作用而達到設計承受應力所需的長度。
5、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8.3.1條的規定:當計算中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受拉鋼筋(普通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應按下列公示計算:Lab=α×(fy/ft)×d。
式中:Lab為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fy為錨固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ft為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α為錨固鋼筋的外形系數,光圓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5)混凝土錨固鋼筋達到什麼強度擴展閱讀:
鋼筋錨固長度計算規程:
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當縱向受拉普通鋼筋末端採用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時,包括彎鉤或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投影長度)可取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⑥ 鋼筋錨固長度隨著混凝土強度等級和鋼筋強度變化關系
變化關系為L=a×(f1/f2)×d。
鋼筋的錨固長度為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包括直線及彎折部份。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1/f2)×d,式中f1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2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6)混凝土錨固鋼筋達到什麼強度擴展閱讀:
鋼筋錨固長度的相關要求規定:
1、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必須滿足。
2、鋼筋調直可採用機械調直和冷拉調直。當採用冷拉調直時,必須控制鋼筋的伸長率。對於HPB235級鋼筋的冷拉伸長率不宜大於4%;對於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E級鋼筋的冷拉伸長率不宜大於1%。
3、縱向受力鋼筋通常採用HRB335、HRB400級或RRB400E級鋼筋,不宜採用高強度鋼筋受壓,因為構件在破壞時,鋼筋應力最多隻能達到400N/m2。
⑦ 鋼筋錨固長度的砼強度等級按柱還是樓面梁板
按錨固端的混凝土強度。
如果柱牆和梁板混凝土強度不同,梁鋼筋錨固進入柱牆中,鋼筋的錨固長度查表時,按柱牆的混凝土強度進行選擇。
請採納
⑧ 鋼筋混凝土的材料有哪些強度等級
一般結構中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採用C20~C40,高層建築中使用更高強度等級。
鋼筋通常採用HRB335級和HRB400級,不宜過高,因為受壓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鋼筋應變受到混凝土極限壓應變的限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不宜選用高強度等級鋼筋,宜選用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來達到減小截面尺寸、節省鋼材的目的。
⑨ 螺紋12鋼筋植錨在c25混凝土中抗拉強度是多少
型號為HRB400、直徑規格為12的鋼筋 其承受的抗拉的標准值是45238.9牛頓,也就4.616噸。
錨在混凝土內的鋼筋的抗拉強度與鋼筋規格、型號有關系,與混凝土強度沒關系,因為規范對鋼筋錨固的長度與按混凝土強度高低進行了區分的規定 - 混凝土強度越大 其錨固長度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鋼筋型號中的數值表示鋼筋每平方毫米截面積的抗拉能力(屈服強度),如HRB400鋼筋的屈服強度標准值為400牛頓/平方毫米,如HPB235鋼筋的屈服強度標准值為235牛頓/平方毫米……。
注意:上述所說鋼筋的屈服強度、拉拉能力的數值為標准值,若在實際設計或使用中要按標准值的90%計算(設計值約為標准值的90%,如235按210、335按300、400按360),以保證結構安全。
⑩ 鋼筋混泥土的混泥土強度等級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是指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以混凝土專立方體抗壓強度屬標准值劃分。採用符號C與立方體抗壓強度標准值(以N/mm^2; 或 MPa計)表示。
在立方體極限抗壓強度總體分布中,具有95%強度保證率的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稱為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准值(以MPa計),fcuk表示。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普通混凝土劃分為十四個等級,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
例如,強度等級為C30的混凝土是指30MPa≤fcuk<35MPa
影響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因素主要有水泥等級和水灰比、 骨料、 齡期、 養護溫度和濕度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