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的下料長度怎麼算
對鋼筋下料長來度的計算,目自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㈡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圖解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2.25d。
45度彎勾=4.9d。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
鋼筋下料施工注意事項
鋼筋在下料前要認真核對料單,對料單要求的長度、數量、彎起點要認真進行計算,同一種規格級別的料單同時看,要長短搭配使用料、要套裁下料、統籌排料,先切長料後切短料,減少料頭、減少損失。
下料製作好的鋼筋堆放 因現場鋼筋場地比較緊張,要合理安排好鋼筋的原材料堆放、鋼筋製作場地和成品料堆放場地,除此之外要求鋼筋堆放整齊,一種規格或型號的鋼筋要堆放在一起,一定碼垛堆放,而且碼垛要整齊,不能兩種規格型號或多種規格型號堆放在一起,而且堆放的數量和位置要確定好,放在塔吊能吊到的位置。
㈢ 鋼筋下料長度怎麼算呢
底筋:
端部支座為梁、剪力牆、圈樑。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專+搭接。
根數=(凈屬長-2*50)/間距+1。
㈣ 鋼筋的下料長度怎樣計算
一、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二、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注意:度量差值=鋼筋的外包尺長度減去鋼筋的中軸線的長度
鋼筋在彎曲時:外側會變長,而內側會變短,但軸線尺寸不變。(所以最外側的尺寸和中軸線的尺寸就會有一個差值,這個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彎曲調整值)
三、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帶彎鉤和不帶彎鉤 )
箍筋的周長=(a-2c+2d)*2+(b-2c+2d)*2
合並後的公式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長-8c+8d=箍筋的周長
(4)板下部鋼筋如何計算下料長度擴展閱讀
在配料表中需標出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下料長度指的是下料時鋼筋需要的實際長度,這與圖紙上標注的長度並不完全一致。
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是以鋼筋彎折後其中心線長度不變這個假設條件為前提進行的。也就是說,鋼筋彎折後中心線長度不變,而外邊緣變長,內邊緣縮短。因此,鋼筋的下料長度就是指相應鋼筋的中心線長。
實際工程計算中,影響下料長度計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折後發生的變形;圖紙上鋼筋尺寸標注方法的多樣化;彎折鋼筋的直徑、級別、形狀、彎心半徑的大小以及端部彎鉤的形狀等,在進行下料長度計算時,對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
㈤ 如何計算鋼筋下料長度
鋼筋的凈長+兩端的錨固+5公分的損耗
㈥ 鋼筋下料如何計算 鋼筋下料計算方法
1、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2、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3、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㈦ 鋼筋的下料長度如何計算
簡單常用的鋼筋計算如下: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彎鉤增加長度-保護層厚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上述鋼筋如有搭接,還應增加鋼筋搭接長度。
1、筋彎曲調整值
鋼筋彎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鋼筋彎曲調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d為鋼筋直徑
2、彎鉤增加長度
半圓彎鉤增加長度參考表(機械彎)
鋼筋直徑(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個彎鉤長度(mm) 40 6d 5.5d 5d 4.5d
3、彎起鋼筋斜長系數
彎起角度 30° 45° 60°
斜邊長度 S 2h。 1.41h。 1.15h。
底邊長度 L 1.732h。 h。 0.575h。
增加長度 S-L 0.268h.。 0.41h。 0.575h。
h。為彎起高度
4、箍筋調整值
箍筋調整值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皮尺寸確定
箍筋量度方法
①量外包尺寸②量內皮尺寸
箍筋調整值
箍筋直徑(mm)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
量內皮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至於圓形構件鋼筋、曲線構件鋼筋、變截面構件鋼筋、拋物線狀鋼筋的下料長度計算我還真不知道了
㈧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
樓主所說的問題,現在分以下幾個步驟分析:一、鋼筋下料長度:是指一個構件各種規格的鋼筋的實際長度,它包括鋼筋的直節部分、彎勾部分等長度。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30)+彎勾尺寸-度量差其中: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度量差:30度時取0.3d\45度時取0.5d\60度時取1d\90度時取2d\135度時取3d另外:1、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按圖根據規范進行計算;2、如果是平法施工圖,就要參考03G101及04G101標准圖集上的規定結合鋼筋施工規范進行計算。 二、鋼筋保護層厚度:縱向受力鋼筋至鋼筋混凝土構件正截面邊緣的最小距離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表9.2.1的規定表9.2.1 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環境類別板牆殼樑柱≤C20C25~C45≥C50≤C20C25~C45≥C50≤C20C25~C45≥C50一201515302525303030二a-2020-3030-3030b-2520-3530-3530三-3025-4035-4035註: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三、鋼筋保護層厚度的主要作用有三點:1、保證鋼筋與砼的粘結力。鋼筋與砼之間在荷載作用下產生劈裂應力,保護層厚度較薄時,鋼筋與砼之間很快產生劈裂破壞,直接影響砼構件的承載力;而當保護層厚度與鋼筋直徑之比超過某個臨界值之後,不會再產生劈裂破壞,因此,砼結構設計規范根據大量的試驗結果,規定了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最小值。2、保證砼結構的耐久性。砼在大氣中會產生碳化,當碳化深度達到鋼筋表面時,鋼筋產生銹蝕,直接影響砼構件的耐久性;當保護層砼具有足夠的厚度,能保證砼的碳化深度在相當長的時間不會達到鋼筋表面,而且能保證與鋼筋垂直的裂縫寬度不致過大,砼保護層就可以長期保護鋼筋免遭銹蝕;3、過厚的保護層將影響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四、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應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有關保護層厚度的規定和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有關保護層厚度的規定。 希望以上能夠幫您解決問題。㈨ 鋼筋下料長度怎麼算
1、圓鋼2.5d
2、一般部位變形鋼筋
3、頂層邊節點變形鋼筋
d≤25時取6d ;d>25時取8d。
4、度量尺寸:按設計及驗收規范要求,採用相應的方法,對彎製成形的鋼筋進行測量的尺寸。
5、下料長度:將鋼筋按設計及驗收規范要求彎製成形所需要的實際長度。
6、計算原理:鋼筋物力特性。
7、鋼筋彎曲形時,產生塑性變形,內側壓縮、外側拉伸、軸心長度不變。鋼筋下料長度=鋼筋軸心長度。
(一) 箍筋簡化計算方法:
度量方式:內空尺寸
箍筋下料長度=內空尺寸(a+b)*2+26.5d
計算方法: 箍筋度量尺寸:內空尺寸 (a、b);彎鉤平直長度10d。
箍筋軸心(下料)長度:(a1+b1)*2+3L1+2L2+20d
其中:
a1=a-1.25d*2
b1=b-1.25d*2
L1=3.14*3.5d/4=2.749d
L2=3.14*3.5d*135/360=4.123d
得箍筋軸心(下料)長度:
(a+b-5d)*2+3*2.749d+2*4.123d+20d
=(a+b)*2+26.493d
=(a+b)*2+26.5d
㈩ 鋼筋下料長度怎麼算呢
1、 底筋
① 端部支座為梁、剪力牆、圈樑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② 端部支座為砌體牆
底筋長度=凈長+2*max{120,h板厚}+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2、 麵筋
① 端部支座為梁、剪力牆、圈樑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②端部支座為砌體牆
麵筋長度=麵筋伸至中心線向下彎折
根數=(凈長-2*50)/間距+1
3、 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板厚-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4、 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5、 分布筋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300
註:1、關於分布筋,①在樓板的四個角位置均為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的分布筋,在此范圍內是不需要布置分布筋的,其餘范圍是需要布置的。②分布筋與角部負筋相交范圍內,需有一定的搭接長度,常見的設計圖紙規定的搭接長度有「150」、「300」。
2、關於負筋,跨梁扣筋的樑上部分是沒有分布筋的,板扣筋上的分布筋就扣筋伸出梁外的長度按間距布置。也可以說,在「距梁邊1/2間距」的地方開始布置第一根分布筋,不過在扣筋的彎折部位必須布置一根分布筋。
3、現澆板上的負彎矩筋的直角鉤減去一個保護層。
4、板受力筋、板扣筋距梁邊緣50mm處開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