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主梁次梁鋼筋如何搭接
從兩梁相交的位置看,對主梁一般是在梁的中間部位(不一定是中點),對次梁則是支座。再從受力情況分析,梁的中間部位上部是受壓區,而支座或接近支座的部位上部是受拉區。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拉力主要由鋼筋承擔,而且與鋼筋在截面中的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優先保證受拉區鋼筋的位置。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當主次梁相交時,上部鋼筋,次梁的應放在主梁之上,這樣才能保證次梁的上部鋼筋充分發揮作用。
通過柱的為主梁。次梁為架在主樑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樣截面的看有沒有附加鋼筋,如吊筋或梁穿梁處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話是主梁)。
(1)板和梁的鋼筋怎麼搭接擴展閱讀:
主梁承擔整個建築物的結構安全的主要骨架,是滿足強度和穩定性要求的必須構件,它更側重強度要求。次梁則是為了滿足建築要求(如功能區劃分)及主梁、柱等的有效連接而設的次要骨架,它更側重構造要求。
主次梁是相對而言的,兩根梁,其中有一根的兩端支撐在柱或牆上,另一根的一端支撐在這根梁另一端在其他梁或牆柱上的,前者為主梁後者為次梁。
一般框架結構梁有框架主梁(KL)、框架次梁(L)、懸挑梁(XL)、連梁(LL)等,KL、XL一般直接支承在牆、柱等承重構件上,次梁較多的支承在KL上,也有支承在牆柱上的。
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貳』 現澆樓板鋼筋這樣在梁的中間搭接可以嗎
底層鋼筋在距離梁邊三分之一搭接,上層鋼筋在跨中三分之一區域搭接。同一斷面只能有25%接頭。
『叄』 建築中梁鋼筋的搭接方法及搭接區域
一般上部通長筋在距支座1/3范圍內搭接, 底部通長筋在跨中1/3處搭接。
鋼筋綁扎搭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面積面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搭接區域主要有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笳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長度為1.3 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連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時,需按較小鋼筋直徑計算搭接長度及接頭面積百分率。同一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同時,按較大直徑計算連接區段長度。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並筋採用綁扎搭接連接時,應按每根單筋錯開搭接的方式連接。接頭百分率應桉同一連接區段內所有的單根鋼筋計算。並筋中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桉單筋分別計算。
(3)板和梁的鋼筋怎麼搭接擴展閱讀:
鋼筋的搭接注意事項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
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樑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肆』 樓板的鋼筋如何與梁連接
板下鐵鋼筋在樑上鐵主筋下方穿過,板負彎矩筋在樑上鐵鋼筋上方。不管是樓板還是梁都有受拉和受壓之說,只是看鋼筋所受的應力主要為哪項,不管是單向板還是雙向板,支座處都有負彎矩筋,下鐵鋼筋跨中主受拉支座主受壓。
不過鋼筋的受壓能力遠低於混凝土,上鐵鋼筋支座處主受壓,另外像與上鐵鋼筋連接一體的構造筋只是為了滿足配筋率,基本不起承載作用。
磚拱樓板採用鋼筋混凝土倒T形梁密排,其間填以普通粘土磚或特製的拱殼磚砌築成拱形,故稱為磚拱樓板。這種樓板雖比鋼筋混凝土樓板節省鋼筋和水泥,但是自重大,作地面時使用材料多,並且頂棚成弧拱形,一般應作吊頂棚。
(4)板和梁的鋼筋怎麼搭接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樓板採用混凝土與鋼筋共同製作。這種樓板堅固,耐久,剛度大,強度高,防火性能好,當前應用比較普遍。按施工方法可以分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兩大類。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為實心板,現澆樓板還經常與現澆梁一起澆築,形成現澆梁板。現澆梁板常見的類型有肋形樓板、井字梁樓板和無梁樓板等。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除極少數為實心板以外,絕大部分採用圓孔板和槽形板(分為正槽形與反槽形兩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在板端都伸有鋼筋,現場拼裝後用混凝土灌縫,以加強整體性。
『伍』 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面板梁的鋼筋怎麼搭接
梁板底筋不準在梁板跨中1/3處搭接,應在支座搭接,梁板上筋不準在支座及支座附近搭接,應在跨中搭接,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受拉鋼筋的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25,對柱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50。規范上都有的。在實際運用中可放寬至百分之50。百分之百絕對不可以,我自己家剛剛造完房子,也是這樣要求鋼筋工這樣的。為了自己家的房子經常上網學習規范。剛開始不懂就去問設計院。樓板鋼筋用單層也太省了吧,我們這里設計都是雙向雙層的,按照規范最起碼要要在上面扎受拉鋼筋,就是凈跨的1/3,就是上面的雙向板筋在凈跨的1/3處裁斷,中間只有一層底筋,梁邊上都扎兩層。江西那邊都是這樣弄的,這樣省錢一點,就是不大好施工。我們這里以前也是這樣設計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設計成雙層了。畢竟自己造房子要牢固點好,能省的地方好省,不能省的地方千萬不能省,到時候板開裂了後悔都來不及。你的板筋連最低的設計要求都達不到。跨度又大,單層鋼筋的話只能像樓梯轉台扎扎。梁也一樣,我自己家造房子鋼筋是監理得很好的,鋼筋工幹活的時候碰到了按規范來扎的時候要浪費鋼筋都要問一下我,我是像梁這樣最要緊的地方絕對要按最低規范來扎的,浪費的鋼筋拉去當廢品賣。
『陸』 梁板鋼筋搭接長度是多少啊
這個問題已經回答過了。
梁的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要分抗震和非抗震結構。並應按鋼筋回的級別、規格答、抗震等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來確定。
縱向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按縱向搭接接頭面積的百分率進行計算:
小於或等於%25時取1.2倍錨固長度;
大於%25小於%50時取1.4倍錨固長度
如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的百分率小於25%時,鋼筋為2級鋼,鋼筋的直徑為22,二級抗震,C30混凝土。它的搭接長度是22X34X1.2=897.6毫米。
板的搭接:板筋分為上部受力筋和下部受力筋,板筋的搭接分為受力筋之間的搭接;負筋與分布筋的搭接;負筋與溫度筋的搭接。受力筋的搭接按圖集要求採用非抗震要求的搭接。負筋與分布筋的搭接圖紙沒有要求時可取一邊150MM。負筋與溫度筋的搭接一般圖紙都有要求的,可取250-300MM。具體可參考03G101圖集,裡面對鋼筋的搭接有附表說明。
『柒』 梁、板現澆配筋圖怎麼搭接
如果是地下室大底板,底筋按通長布置的,一般接頭部位在跨中1/3處,接頭率按百分之二十五計算,搭接長度還應乘1.2的系數,百分之五十的接頭率,搭接長度乘以1.4的系數。梁筋的接頭形式不應採用搭接,應採用電焊焊接、直螺紋或機械連接。跨中麵筋介入梁中不小於5d,且不小於梁中,取大值;麵筋在端頭錨固應增加一個15d彎頭。頂板和底板相反。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痩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見圖2-21。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
4抗震配筋要求
2.4.1抗震等級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級分為一、二、三、四級,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表的規定。
2.4.2一般規定
1、結構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HRB335、HRB400級鋼筋。
2、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對一、二級抗震等級為1.15La,對***抗震等級為1.05La,對四級抗震等級為La。
3、採用搭接接頭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Ll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LlE=ζLae。
4、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接頭的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5、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度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其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其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2.4.3 框架梁
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般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5;二、***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按下表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m,
抗震等級 箍筋加密區長度(二者取大值) 箍筋最大間距(三者取大值) 箍筋最小直徑
一 2h、500mm 6d、h/4、100mm Φ10
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
三(四) 8d、h/4、150mm Φ8(Φ6)
梁端箍筋加密區的構造要求
註:d為縱向鋼筋直徑;h為梁的高度。梁端縱向鋼筋配筋率>2%時,箍筋最小直徑增加2mm。
3、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備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
4、梁箍筋加密區長度內的箍筋間距:對一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二、***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四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300mm。
5、梁端設置的第一個箍筋應距框架節點邊緣不大於50mm;非加密區的箍筋間距不宜於加密區間距的2倍。
『捌』 梁板鋼筋搭接長度是多少
梁的鋼來筋的綁扎搭接長度要分源抗震和非抗震結構。並應按鋼筋的級別、規格、抗震等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來確定。
縱向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按縱向搭接接頭面積的百分率進行計算:
小於或等於%25時取1.2倍錨固長度;
大於%25小於%50時取1.4倍錨固長度。
板的搭接:板筋分為上部受力筋和下部受力筋,板筋的搭接分為受力筋之間的搭接;負筋與分布筋的搭接;負筋與溫度筋的搭接。受力筋的搭接按圖集要求採用非抗震要求的搭接。負筋與分布筋的搭接圖紙沒有要求時可取一邊150MM。
『玖』 板筋的底筋在搭接位置上有什麼要求
梁板底筋不準在梁板跨中1/3處搭接,應在支座搭接,梁板上筋不準在支座及支座附近搭接,應在跨中搭接,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受拉鋼筋的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25,對柱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50。
梁板底筋不準在梁板跨中1/3處搭接,假如9米的梁,三等分,也就是底部鋼筋不能在3-6米這之間搭接,因為跨中的彎矩最大。
梁板是樓蓋中相互作用梁、板的結合。鋼筋混凝土現澆梁板體系是目前使用最多、適用范圍最廣泛的一種樓蓋形式,它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對建築物有著很大的影響。整澆樓蓋中梁、板是相互作用的整體,彼此之間密切聯系,共同受力和變形。
(9)板和梁的鋼筋怎麼搭接擴展閱讀:
混凝土施工工藝眾多,涉及面很廣,無法一一論述;一般容易引起梁板裂縫原因歸納如下:
一是施工操作不當使支座負筋位置下降,鋼筋保護層過大,固定支座變成塑性鉸支,容易造成板面沿梁邊通長裂縫;
二是在澆築過程中,混凝土搗振不均勻,出現漏搗區域,從而在梁板內部產生不密實區,最終引發裂縫,混凝土搗振過振也會出現混凝土離析現象,使混凝土強度等級達不到要求,在後期混凝土使用中引發裂縫。
三是梁板表面保護層厚度不達標,導致梁板中鋼筋容易受到腐蝕並發生體積膨脹,這會誘發梁板縱向裂縫發生;
四是梁板混凝土施工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混凝土成型後的均勻性和密實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振搗各道工序中的疏漏和任何缺陷都可能引發裂縫產生。
五是混凝土養護不當是引發砼收縮開裂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澆築面沒有及時覆蓋、澆水濕潤;面層水分會迅速蒸發,混凝土很容易收縮開裂。特別是我國南方夏天氣溫高、相對濕度低、風速大、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快; 更容易引發砼表面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