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結構平法中,通長筋後括弧內的鋼筋,該怎麼部置是架立筋還是什麼施工時是如何部置鋼筋
屬於架力筋 架力筋的作用是因為配合箍筋形成一個封閉的骨架! 你想一下,梁的內部 箍筋總是將縱筋固定住 然後形成一個封閉的骨架,但是當上部縱筋不足的情況下,箍筋就沒辦法箍住鋼筋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架設架力筋來彌補此處沒有縱筋的情況。 如果梁的上部縱筋是貫通整個梁的話 架力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架力筋的根數=箍筋的肢數-上部通常筋的根數 施工的時候 架力筋與支座處負筋的搭接長度是150mm
『貳』 如何布置鋼筋
獨立抄基礎鋼筋如何布置:襲
(1)單獨基礎系雙向受力,其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為100~200mm。沿短邊方向的受力鋼筋一般置於長邊受力鋼筋的上面。當基礎邊長B≥3000mm時(除基礎支承在樁上外),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為0.9B交錯布置。
(2)現澆柱下單獨基礎的插筋直徑、根數和間距應與柱中鋼筋相同,下端宜做成直彎鉤,放在基礎的鋼筋網上(圖9-30);當基礎高度較大時,僅四角插筋伸至基底。插筋的箍筋與柱中箍筋相同,基礎內設置二個。
(3)預制柱下杯形基礎,當b/h1<0.65時(b為杯口寬度,h1為杯口外壁高度),杯口需要配筋。
『叄』 鋼筋布置
這不應該成為問題。1、你的問缺少前提:集中標注未提供。2、回未告知2/4、3/3、3/4、2/5是原位標注答還是梁底部縱筋。從上面數據來看3/3可能成為原位標注,也可能2/4、3/3、3/4、2/5都是梁底部縱筋。我們分析一下:2/4若是原位標注(這種標法表示鋼筋同直徑的),角筋2根第二排倒是4根因h0降低了是不符合力學原理的。3/3若是原位標注也是不符合力學原理的應改成4/2才合理、所以說2/4、3/3、3/4、2/5都是梁底部縱筋。若您搞施工的請按圖施工。如搞設計的受力部總能分清吧,支座第一排(上部)比第二排給力,受拉區第一排(下部)比第二排給力。這怎麼放能說明問題嗎?註:h0的0是下標。我是70歲的老菜鳥進公式取下標煩。供參考!
『肆』 鋼筋怎麼布置
首先抄11G101-1圖集是必備的
二、如果你襲在施工現場,最好不過,拿著圖紙去現場,給自己充實鋼筋部位的印象。
三、注意,看節點部位。如梁筋錨入柱內,箍筋根數的計算、柱筋錨入梁內等。
四、有個師傅問,是最好不過的了。
如果你是學生還沒有畢業,那你只好問你的老師和同學了,也要注意的是,先自己看,實在實在在自己看不懂的情況下,標出問題在問。
『伍』 鋼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時鋼筋擺放方式
針對你的一系列問題給出以下解析:
1、 首先鋼筋的排列問題,道路的受力鋼筋是垂直於道路,而分布鋼筋平行於道路。
2、受力鋼筋設置於下層,分布鋼筋在上層。
3、問題的第二點理解是錯誤的,35d指的是鋼筋的搭接長度。
4、問題的第三點指的是鋼筋的最小保護層厚度,對於道路來說,5公分是最小值,施工中是大於它的。
5、問題中的另外一個5公分指的是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垂直距離,施工時用馬凳筋墊起來(提示:馬凳筋在設計圖紙中是不出現的,屬於施工措施)。
6、道路混凝土的標號應該在C30~c50之間,小了不抗壓,容易損壞,太高造價高且脆性大。
鋼筋支架
鋼筋標高採用支架固定,鋼筋支架不僅要能夠保證鋼筋網的穩固,其自身也要足夠穩定,以防攤鋪混凝土時被推倒。
另外,鋼筋支架不得嵌人基層,以避免鋼筋支架阻礙cRcP面板的自由伸縮,或防止面板伸縮造成支架鋼筋破壞基層。為此,採用中16鋼筋彎拉製作成「廳』形,並且高度符合要求的支架。
鋼筋支架橫向間距約為150cm,縱向間距為120Cm,即每隔一根橫向鋼筋下設置支架。施工時將部分鋼筋支架點焊在橫向鋼筋下方,然後將已焊接好的縱向鋼筋綁扎在橫向鋼筋之上,從而形成穩固支撐的鋼筋網。
只點焊部分支架主要原因是:在攤?鋪混凝土時,其它部分的鋼筋網會受到一定的推力,點焊在橫筋上的支架較少,鋼筋網受到基層表面的阻力也較小,比較容易產生滑移,可以避免產生翹曲變形。
實踐證明,該鋼筋支架在攤鋪混凝土時,確保了鋼筋網的穩固定位,而且該支架還具有加工簡便、施工方便、牢固可靠與經濟實用等優點
『陸』 鋼筋工如何布置鋼筋
一 、樑柱(牆)鋼筋放置順序
1、施工要點
當梁與柱或牆側平時,梁該側主筋置於柱或牆豎向縱筋之內。
2、質量要求
鋼筋型號長度應准確無誤,鋼筋需妥善固定綁扎牢固確保位置正確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混凝土澆築應有專人檢查修整。
3、做法詳圖
4、效果圖
二、主次梁鋼筋放置順序
1、施工要點
框架結構中,次樑上下主筋置於主樑上下主筋之上,框架連梁的上下主筋置於框架主梁的上下主筋之上
2、質量要求
鋼筋型號長度應准確無誤,鋼筋需妥善固定綁扎牢固確保位置正確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混凝土澆築應有專人檢查修整。
三、做法詳圖
四、效果圖
三、底(頂)板鋼筋放置順序
1、施工要點
兩向鋼筋交叉時,基礎底板及樓板短跨方向上部主筋宜放置於長跨方向主筋之上,短跨方向下部主筋置於長跨方向下部主筋之下。
2、質量要求
鋼筋型號長度應准確無誤,鋼筋需妥善固定綁扎牢固確保位置正確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混凝土澆築應有專人檢查修整。
3、做法詳圖
4、效果圖
四、搭接接頭相互錯開
1、施工要點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1(L1為搭接長度),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
(2)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
(3)當工程中確定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
2、質量要求
鋼筋型號數量位置符合設計要求,間距搭接及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要求,混凝土澆築應有專人檢查修整。
『柒』 混凝土施工縫連接鋼筋如何布置
一. 鋼筋砼結構施工縫的留置位置
在現澆砼結構中,砼無論豎向澆築還是水平澆築都要分段進行,每一段之間必然不可避免的需要間隔一段時間,從而形成由於施工手段而引起的砼的間斷面,這個間斷面被稱為施工縫。盲目的無序的留置施工縫,會給結構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規范規定了兩個原則。第一是施工縫應留置在結構受剪較小的部位,第二是施工縫應留置在便於施工的部位。將這兩條原則展開後,形成針對不同情況、不同結構類型的具體施工縫留置的形式和位置,需要遵循以下具體要求:
1、 柱子應留置水平縫,梁或板應留置垂直縫。
2、 柱子:在基礎施工時,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在梁、柱相交處,施工縫應留在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或吊車梁的上面,對於無梁樓板,施工縫應留在柱帽的下面。
3、 與板連成整體的大截面梁,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毫米處。當板下有梁托時,應留置在梁托的下部。
4、 對於長、寬比大於二比一的單向板,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於板短邊方向的任何位置,同時施工縫應為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5、 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築。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
6、 牆體:可以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也可留在縱橫牆的交接處。
7、 對於雙向受力的樓板、大體積砼結構,拱、穹拱、薄殼、蓄水池、斗倉,多層鋼架及其他結構復雜的工程施工縫的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置。
二. 施工縫的處理方法
過去對施工縫的處理,都採取人工鑿毛、刷毛、沖毛、高壓水槍沖刷等辦法。這些辦法都行之有效,但是沖毛的時間隨氣溫而異,春秋季節,在澆築完畢後10~16小時開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時;冬季則在18~24小時後進行。如果時間掌握得不好,過早會使混凝土表面鬆散或沖擊表層混凝土;過遲則混凝土已硬化,不僅增加工作難度,而且不能保證質量,也加大了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響施工進度。
在多年的施工實踐中,工程技術人員總結出用「栽石法」處理施工縫。具體做法是:當基礎混凝土澆搗完之後,應立即在基礎與上部牆接觸面的部位,將事先洗好澆築混凝土用的碎石子栽到已澆搗好的混凝土裡面,石子栽深為碎石子直徑的2/3左右,栽石面積約占接觸面的2/3以上。等待混凝土終凝後(夏季一般在14~20小時),用鐵鉤鉤去栽石縫之間混凝土表面的乳皮,使其露出沙粒。在支模板之前,將其沖洗干凈,在澆築上層混凝土時,先鋪一層2~3厘米與混凝土同號的水泥砂漿,以利於上下層新老混凝土之間黏結,保證構件的整體性和防滲性。
用「栽石法」處理施工縫,一個人只用10多分鍾就能栽完10多平方米的面積。在幾個施工工地推廣,很受施工單位的歡迎。
「栽石法」處理混凝土施工縫,簡單易行,既省工、省料,又不破壞混凝土結構,又有利於新老混凝土的膠結質量,是保證構造物整體性良好的有效措施。
『捌』 鋼筋工如何布置鋼筋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 剪力牆鋼筋綁扎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3) 梁鋼筋綁扎
1)模內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模外綁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4) 板鋼筋綁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5) 樓梯鋼筋綁扎
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
3、 剪力牆鋼筋工藝流程:
(1) 剪力牆鋼筋現場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理預留搭接筋→綁縱向筋→綁橫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2) 剪力牆採用預制焊接網片的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整預留搭接筋→臨時固定網片→綁紮根部鋼筋→綁拉筋或支撐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