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重量偏差檢驗
鋼筋重量偏差是多少?鋼筋的理論重量與允許偏差;1)公稱直徑范圍及推薦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范圍為6~25mm,標准推薦的鋼筋;2)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帶;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3)長度及允許偏。
【鋼筋重量偏差是多少】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
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鋼筋重量偏差檢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0年12月20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品質驗收規范》GB 50204-2002局部修訂的條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5.2.1、5.2.2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經此次修改的原條文同時廢止。
本次局部修訂根據建築鋼筋市場的實際情況,增加了重量偏差作為鋼筋進場驗收的要求。
與熱軋光圓鋼筋、熱軋帶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鋼筋焊接網性能及檢驗相關的國家現行標准有:《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13014、《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GB1499.3。
與冷加工鋼筋性能及檢驗相關的國際標准有:《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冷軋扭鋼筋》JG 190及《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5、《冷軋扭鋼筋混凝土構件技術規程》JGJ 115、《冷拔低碳鋼絲應用技術規程》JGJ 19等。
【關於鋼筋進場應作重量偏差等檢驗的通知】
根據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品質驗收規范》GB50204-2002局部修訂的條文第5.2.1、5.2.2強制性條文要求,鋼筋進場時應作重量偏差檢驗。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GB 50204-2002(2011年版)第5.2.2條。
2011年10月25日起,鋼筋進場時應作重量偏差檢驗。初檢送檢數量見表一。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牌號帶E熱軋帶肋鋼筋)除強度、重量偏差外還應檢測最大力下總伸長率,
送檢數量與其他熱軋帶肋鋼筋相同。
『貳』 鋼筋的重量偏差檢測是必檢項目嗎
鋼筋的重量偏差檢測是必檢項目。
原因: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局部修訂 5.2 原材料 中
主控項目要求:
5.2.1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2)哪些鋼筋要做重量偏差擴展閱讀:
鋼筋工程23條施工技術要點:
1、為保證鋼筋材料,工程所用的鋼筋品種、性能和質量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進入現場必須有廠方提供的質量證明書。鋼筋原材進場需進行抗拉強度、屈服強度、伸長率以及單位長度重量偏差檢驗等。
2、成品鋼筋進場後除常規的進場復試項目外,須經質檢人員抽樣檢查,是否滿足規范規定的允許偏差,檢查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3、鋼筋焊接所用的材料、機械設備、作業條件必須符合標準的規定。鋼筋對焊完畢後,要對全部焊縫進行外觀檢查。
4、在鋼筋綁扎過程中,堅持「七不準」原則。
5、在鋼筋驗收時,堅持「五不驗」原則。
6、控制鋼筋下料成型。
7、作為定位措施使用的各種支撐鋼筋的加工:鋼筋端頭一律採用無齒鋸切割,不得有「飛邊、毛刺」,外露鋼筋端頭刷防銹漆。
8、豎向梯格筋:根據水平筋間距製作豎向梯格筋,設置間距≯1.2m,以保證鋼筋的橫平豎直以及牆體截面尺寸和保護層厚度,豎向梯格筋可代替豎向鋼筋,但要比設計直徑大一規格。
層高在4.0m以下時豎向梯格筋在上、中、下設置三個支撐端頭,層高每增高1m增設一個支撐,端頭用無齒鋸切割,並塗刷防銹漆;豎向梯格筋加工後,按牆體厚度分規格碼放,並掛牌標識。
9、水平梯格筋:根據圖紙設計的立筋間距,加工水平梯格筋,固定於牆體頂部,用於控制立筋間距,在牆體及頂板澆築混凝土前檢查水平梯格筋位置,避免虛設。
10、根據柱主筋的規格和間距設置內、外定位箍筋框,控制鋼筋位移。
11、箍筋加工要求:加工標准掛牌於現場,加工前有詳細的翻樣,分別明示於各自加工的鋼筋前。箍筋懸掛於鋼管上,利於檢查。
12、鋼筋綁扎採用樣板引路和掛牌制。鋼筋綁扎技術交底(詳細具體的數字)直接懸掛在操作面,用於指導施工並利於檢查。
13、鋼筋綁扎時綁扎結向里,將尾絲壓向內側,牆體、柱一律採用八字扣,暗柱四角鋼筋用兜扣。水平掛線,豎向吊線,控制垂直度。
14、控制鋼筋保護層的墊塊採用定型塑料墊塊或大理石、混凝土墊塊,墊塊梅花狀布置。控制墊塊的驗收和綁扎,特別是加強梁底層鋼筋保護層墊塊的控制工作。
在技術交底中進一步明確墊塊的綁扎位置。墊塊使用前必須經過認真挑選,分規格存放,做好標識,註明規格及使用部位。綁扎時要逐一檢查,確保綁扎牢固。
15、用皮數桿控制柱箍筋的位置和間距,並作為綁扎固定檢查驗收的依據。
16、門窗洞口支模時,設置固定門口模板的定位筋,且定位筋焊在附加的U型鐵上,不得焊在受力筋上,而U型鐵應綁扎在主筋上。
17、鋼筋翻樣考慮水電、設備等預留洞的位置,盡量不切斷鋼筋,電盒焊在附加的鋼筋上,安裝牢固,不得焊在主筋上,且附加鋼筋不得焊在受力筋上,而應綁扎在主筋上。
18、加工後的直螺紋錐頭應用專用模具檢查,直螺紋接頭連接後應用力矩扳子檢查,合格後做好標識。
19、牆、柱豎筋在澆築混凝土前套好塑料管保護或用彩布條、塑料條包裹嚴密,並且在混凝土澆築時,及時用布或棉絲沾水將被污染的鋼筋擦凈。
20、堅持兩次放線。樓板模板完後進行一次放線,板鋼筋綁扎完成後再進行第二次放線,准確無誤後方可澆築梁板混凝土。
21、樓板施工縫位置鋼筋定位,用卡茬木方放在兩皮鋼筋之間和下鐵鋼筋保護層處,並用鋼筋馬凳支撐。
22、鋼筋綁紮成型後,不準踩踏,尤其是負筋部位;澆築混凝土時搭設操作馬道。振搗棒不準觸動鋼筋,並設專人隨時校正鋼筋位置。
23、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派專人負責及時調整鋼筋的位置,糾正澆築混凝土所產生的鋼筋位移,用濕布及時清理粘在鋼筋上的砂漿。
『叄』 鋼筋的重量偏差標準是什麼
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²
圓鋼、線材、鋼絲W=0.00617×直徑²
鋼管W=0.02466×壁厚(外徑--內徑)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3)哪些鋼筋要做重量偏差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1、毛重
毛重 是「凈重」的對稱,是鋼材本身和包裝材料合計的總重量。運輸的企業計算運費時按毛重計算。
2、凈重
凈重 是「毛重」的對稱。鋼材毛重減去包裝材料重量後的重量,即實際重量,稱之為凈重。在鋼材購銷中一般按凈重計算。
3、皮重
皮重 鋼材包裝材料的重量,稱之為皮重。
4、重量噸
重量噸 按鋼材毛重計算運費時使用的重量單位。其法定計量單位為噸(1000kg),還有長噸(英制重量單位1016.16kg)、短噸(美製重量單位907.18kg)。
5、計費重量
計費重量 亦稱「計費噸」或「運費噸」。運輸部門收取運費的鋼材重量。不同的運輸方式,有不同的計算標准和方法。如鐵路整車運輸,一般以所使用的貨車標記載重作為計費重量。公路運輸則是結合車輛的載重噸位收取運費。鐵路、公路的零擔,則以毛重若干公斤為起碼計費重量,不足時進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理論重量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螺紋鋼理論重量表
『肆』 鋼筋的重量偏差標準是什麼
光圓鋼筋:直徑6~12mm 允許偏差±7%;
直徑14~專22mm 允許偏差±屬5%;
帶肋鋼筋:直徑6~12mm 允許偏差±7%;
直徑14~22mm 允許偏差±5%;
直徑22~50mm 允許偏差±4%。
(4)哪些鋼筋要做重量偏差擴展閱讀:
鋼筋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²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²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伍』 鋼筋的理論重量與實際重量差多少
規范允許鋼筋有重量偏差,其允許最大偏差值為:
6-12:7%;
14-20:5%;
22及以上:4%
鋼格板理論重量(指經過包邊和表面處理)後的理論重量。由於包邊、開孔和切口的不同,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會出現差異,理論重量就是按照具體的數量計算出來的重量,跟實際重量有個下差,是在標准范圍之內的,所以鋼格板的理論重量和實際重量有所不同。
1、扁鋼偏差
生產鋼格板所使用的扁鋼,扁鋼是有下差的,一般所選用的的扁鋼,其實他的下差是符合標準的,所以在扁鋼上就會有一些的重量差距。
2、扭絞方鋼偏差
扭絞方鋼的使用也是有一定下差的,所以在扭絞方鋼上也會有一些差距,會影響到鋼格板的實際重量。
3、鍍鋅量偏差
鋼格板的鍍鋅也是有明確的標准規定的,一般鍍鋅量也會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鍍鋅量也是影響鋼格板實際重量的一個因素。
鋼筋理論重量計算公式
用鋼筋直徑 (mm)的平方乘以 0.00617;0.617 是圓 10 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 (Kg)=鋼筋的直徑 (mm) ×鋼筋的直徑 (mm) ×0.00617。
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
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
Φ22=2.98kgΦ25=3.85kg Φ28=4.837kg
『陸』 什麼鋼筋需要做重量偏差試驗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局部修訂
5.2 原材料
主控項目
5.2.1 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說明】鋼筋對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至關重要,對其質量應從嚴要求。本次局部修訂根據建築鋼筋市場的實際情況,增加了重量偏差作為鋼筋進場驗收的要求。
與熱軋光圓鋼筋、熱軋帶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鋼筋焊接網性能及檢驗相關的國家現行標准有:《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 1499.1、《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2、《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 13014、《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GB 1499.3。與冷加工鋼筋性能及檢驗相關的國家現行標准有:《冷軋帶肋鋼筋》GB 13788、《冷軋扭鋼筋》JG 190及《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5、《冷軋扭鋼筋混凝土構件技術規程》JGJ 115、《冷拔低碳鋼絲應用技術規程》JGJ 19等。
按新修訂後的規范都要做重量偏差檢驗。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柒』 鋼筋的重量偏差標準是什麼
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
熱軋帶肋鋼筋中規定:
6~12mm,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為正負7%;
14~20mm,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為正負5%;
22~50mm,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為4%
『捌』 鋼筋的重量偏差標準是什麼
鋼筋的重量偏差標準是什麼?
答:《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
『玖』 鋼筋的重量偏差標準是什麼
標准如下
光圓鋼筋:直徑6~12mm 允許偏差±7%;
直徑14~22mm 允許偏差±5%。
帶肋鋼筋:直徑6~12mm 允許偏差±7%;
直徑14~22mm 允許偏差±5%;
直徑22~50mm 允許偏差±4%。
鋼筋理論重量表如何計算:
角鋼:每米重量=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
圓鋼:每米重量=0.00617*直徑*直徑(螺紋鋼和圓鋼相同)
扁鋼:每米重量=0.00785*厚度*邊寬
管材: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繁瑣,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以上內容參考來源:網路-鋼筋理論重量表
『拾』 國標鋼筋理論重量誤差值規定是多少
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中規定:
6~12mm,實際重量與理內論重量的容偏差為正負7%;
14~20mm,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為正負5%;
22~50mm,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為正負4%。
(10)哪些鋼筋要做重量偏差擴展閱讀
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根據設計要求,本工程直徑≥18的鋼筋優先採用機械接長,套筒擠壓連接技術,其餘鋼筋接長,水平筋採用對焊與電弧焊,豎向筋優先採用電渣壓力焊。大於Φ25豎向鋼筋採用套筒擠壓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