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下框架柱變筋和變徑時鋼筋怎麼錨固,錨固長度是多少
a、如果是大變小,根數不變,直接上面用小號鋼筋搭接連接或者電渣壓力焊連接(50%接頭率),如果是小變大,那隻能插筋了。原鋼筋錨入梁內滿足錨固長度即可(無需按屋面柱收口),插筋如果錨固長度柱頭部分無法滿足就要在澆注下層柱以前就進行插筋了。如果夠的話澆注梁板前插筋就可以了。b、上下層鋼筋根數不同,澆注梁板前掰一掰並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好綁點鋼筋增強一下)
Ⅱ 屋面框架梁在牆柱內如何進行錨固
屋面抗震框架樑柱邊節點錨固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梁錨柱(即梁支座鋼筋按抗震規范要求錨入柱內);第二種方法,是柱鋼筋錨入屋面框架梁內,錨固長度按抗震規范要求。如果梁支座鋼筋錨入柱內時,柱外邊的柱鋼筋必須按規范要求長度向內彎鉤錨入梁或板內。
可參考http://m.co188.com/bbs/thread-8599781-1-1.html
Ⅲ 框架柱(是說邊柱角柱),屋面如何錨固。。是不是彎錨12D。還是取值梁底起來1.5倍錨固長度。
邊柱的外側鋼筋必須滿足梁底算起的1.5錨固長度,
1、當梁很高,梁高度超過1.5倍錨固長度時,直接將柱筋伸至梁面並彎錨15D(不是12D).內側鋼筋伸至梁頂並彎12D即可。
2、梁不是很高時,將柱筋伸至梁頂並彎錨1.5倍錨固長度(從梁底算起)。彎出的鋼筋為避免與梁筋打跤,一般彎入板內。
(3)屋面框架柱鋼筋怎麼錨固擴展閱讀:
區別:
框支梁與框支柱用於轉換層,如下部為框架結構,上部為剪力牆結構,支撐上部結構的樑柱為框支柱和框支梁。框支柱與框架柱的區別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後結構設計時所考慮的也就不盡相同了。
簡單一點就是:框支柱是支撐框支梁的柱,用於轉換層。框支柱與框架柱的區別在於框架柱與基礎相連。
框支柱以下的柱都是框架柱,而不與剪力牆相連的梁則為框架梁。
框架柱標高:
依據最新《16G101-1》中有關「柱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柱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列表注寫方式」中的規定,框架柱和轉換柱的底部標高系指基礎頂面標高,頂部標高系指樓板上表面標高,亦既是層高。
柱平法施工圖制圖規范:
柱平法施工圖系在柱平面上採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
柱平面平面圖,可採用適當比例單獨繪制,也可與剪力牆平面布置圖合並繪制。
在柱平法施工圖中,尚應按第1.0.8的規定註明各結構層的樓面標高、結構層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
Ⅳ 屋面封頂柱柱樑錨固做法
應該是梁筋錨固入柱內,柱內鋼筋與梁筋搭接,而鋼筋的錨固就像是肢干與軀體之間的關節,協調合作進退有據。
鋼筋與混凝土之所以能夠可靠的結合,實現共同工作的材料特點,主要一點就是之間存在粘結力,鋼筋探入混凝土內的長度愈長,粘結效果越好,而鋼筋的錨固長度是鋼筋伸入支座內的長度,目的是防止鋼筋被拔出。
(4)屋面框架柱鋼筋怎麼錨固擴展閱讀:
柱配筋注意事項:
1、柱子縱向鋼筋總配筋量超過規范要求,如柱總配筋率不應大於5%,剪跨比不大於2的一級框架的柱,每側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於1.2%。
2、柱子配筋總量滿足計算要求,角筋直徑偏小,不滿足計算要求。
3、箍筋未全長加密,主要有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因設置填充牆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於4的柱、框支柱、一級和二級框架的角柱。
4、柱縱向受力鋼筋的每一側配筋率小於0.2%,多發生在柱子長寬比較大或異形柱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錨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封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屋面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錨固長度
Ⅳ 屋面梁和柱怎麼錨固,
錨固的部位和形式,可以採用彎鉤,彎折等形式,也還可以指鋼筋錨版入構件的長度,如權果沒有足夠的錨固長度,鋼筋受力就不能有效傳遞給錨固體,為保證鋼筋傳力效果,規范規定錨固長度不小於200mm。
錨固鑽機是為水利、交通工程、建材工地而設計的一種新型高效的鑿岩設備,廣泛地應用於邊坡治理、水利、築路、露天礦山、物探等工程的各類岩層中鑽鑿錨桿孔或爆破孔。
在03G101中有明確的規定,和柱子是有關系的,柱子分角邊和中,3種情況,梁對應這3種情況布置,大致的說下
柱子的3種要求:以及對應梁的要求
1、柱錨梁 柱外鋼筋的錨固長度是1.7LAE(03上是1.5) 對應梁錨固長度按梁的正常錨固長度施工
2、梁錨柱 柱子鋼筋都是彎12D,梁鋼筋錨固在柱里,梁的鋼筋錨固長度是1.7LAE
3、柱樑互錨 柱子鋼筋 錨固長度是40D,梁也是
注意,第3種的做法現在有的地方是不允許使用了
另,中間樑柱,都按正常做,沒有別的要求
Ⅵ 頂層梁、柱的鋼筋錨固是怎麼規定的
柱中縱向鋼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
柱中縱向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且不宜大於300mm;
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不小於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不小於10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圓柱中縱向鋼筋不宜少於8根,不應少於6根,且宜沿周邊均勻布置;
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6)屋面框架柱鋼筋怎麼錨固擴展閱讀:
選用
另外,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鋼筋錨固
鋼筋錨固長度規范: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這正是混凝土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不設Ⅳ級鋼筋的理論依據)。所以,即便是Ⅳ級鋼筋,其強度設計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與Ⅲ級鋼筋相同),且當用於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時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於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Ⅳ級鋼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級鋼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結構中並不合適,也不經濟。
Ⅶ 出屋面框架柱柱鋼筋的錨固
框架柱高出屋面,是否有框架梁相連,如果沒有,那框架柱從受力分析來看,也是內一個懸臂端,端部也容沒有多少力的,可以不用錨固的。如果確實要做,可以參考中柱頂節點做法。11g101-1 第60頁中有。
但最終應該請設計單位確認一下。
Ⅷ 屋面框架梁的上部鋼筋可採用的錨固形式是什麼
屋面框架梁的邊支座是框架梁,其上筋的錨固做法是90度錨固。鋼筋的錨固是指鋼筋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增強混凝土與鋼筋的連接。
Ⅸ 請教一下L和T型屋面邊框柱如何錨固
框架結構的話應該是用柱包梁式錨固,或者柱頭鋼筋按方向錨入相鄰框架梁大於一個錨固長度(有抗震要求就是抗震錨固長度)。
Ⅹ 上下框架柱變筋和變徑時鋼筋怎麼錨固,錨固長度是多少
按一定的方向用鑽孔穿透弱面深入到完整岩體內,插入預應力錨索內(鋼筋),然後用水泥將容孔固結起來即可。
錨固長度是200mm及以上,因為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8.3.1條確定鋼筋的錨固長度,且不應小於200mm。
如果沒有足夠的錨固長度,鋼筋受力就不能有效傳遞給錨固體,為保證鋼筋傳力效果,應根據鋼筋的受力情況、保護層厚度、鋼筋形式等具體錨固條件對粘結強度的影響。
(10)屋面框架柱鋼筋怎麼錨固擴展閱讀:
柱的縱向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宜對稱配置。
(2)截面尺寸大於400mm的柱,縱向鋼筋間距不宜大於200mm。
(3)柱總配筋率不應大於5%。
(4)一級且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每側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於1.2%。
(5)邊柱、角柱及抗震牆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產生小偏心受拉時,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加25%。
(6)柱縱向鋼筋的綁扎接頭應避開柱端的箍筋加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