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梁的大小.計算一下樑的大小,還有用多大的鋼筋
需要配置鋼筋數量與混凝土構件受力關系
需要先計算受力按照家頒布規程計算鋼筋數量
何計算網路搜索鋼筋混凝土結構配筋計算關鍵詞找設計規程、設計教程、設計軟體
❷ 梁鋼筋的下部縱筋怎麼計算
你好!
是計算還是下料?
如果計算,根據梁下部彎矩計算鋼筋面積,再選擇直徑根數
如果下料
選擇跨長+30倍鋼筋直徑
打字不易,採納哦!
❸ 梁鋼筋怎麼計算
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通長筋計算: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內+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容計算
長度=(梁寬b-保護層*2-d*2)*2+(梁高h-保護層*2+d*2)*2+1.9d*2+max(10d,75mm)*2
根數=((左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右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
❹ 梁鋼筋怎麼算
你是算重力
還是算設計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❺ 250mm寬的梁4根16的2級鋼筋按一排能放置下嗎鋼筋除開保護層厚度 鋼筋與鋼筋之間的間距為好多
有2個間距;一是第一排與第二排豎向間距為25mm,
二是每一排的鋼筋水平方向回間距:上部縱筋答是30mm和1.5d中的值大者
下部縱筋是25mm和1d中的值大者,出現三排時候,三排為下部縱筋的2倍,也就是是下部1,2排的兩倍。
按這個間距規范除去保護層250mm寬的梁4根16的2級鋼筋是可以放下去的。。。
❻ 請問各位大俠:框架梁寬為250,上部支座處可否放下4根直徑為25的HRB335的鋼筋怎麼樣計算啊謝謝了
可以,只是有點擠
保護層一邊25,4根25鋼筋,共150,還剩100
鋼筋間距33
❼ 計算一根梁能放多少根鋼筋
不管受力構件的配筋率的話可放:d大於等於25時可放(b-2a)/2d+1根
d小於內25時可放(容b-2a)/25mmd+1根
❽ 梁鋼筋怎麼計算,這個圖
你好,您是看不懂這個標注是嗎?
DL-3(8)指的是3號地圈樑,8跨
300*700指的是梁的截面是300*700mm的
?8@100/200(2) 中的?版指的是鋼筋符權號,在這里不顯示,無非就是三種:一級鋼筋Ф ,二級鋼筋
,在這里根據經驗,應該是一號鋼筋Ф 8。
所以,Ф 8@100/200(2)的意思是:箍筋為8號鋼筋,一級鋼筋,分加密區和非加密區,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為200,箍筋形式為雙肢箍。
第三行:3C20;3C20意思是:梁的底部鋼筋為三根三級鋼,鋼筋型號為20號;梁的頂部鋼筋同底部鋼筋。
第四行:G4C12,意思是梁的側部鋼筋(腰筋)為構造鋼筋,三級鋼,鋼筋型號為12號
第五行:(-0.400)指的是梁的底部標高(結構標高)
希望能夠幫到你!
❾ 怎麼計算混泥土梁的鋼筋
樓主要的一個通用的配筋吧;給你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
1、梁高=梁的跨度/12 (都是以毫米做單位的,如6米跨,6000/12=500)
寬度,一般的取250就可以,因為自己做房子用木模板的很少,250正好能夠鋼模2、板的模數(也就是有這種尺寸的模板)。
3、下部的配筋按3條螺紋22配置就可以(500高的時候);400高3條螺紋18的;250高的時候用2條螺紋18;其他尺寸自由調節。
4、上部的鋼筋500時2條螺紋18;400時2條螺紋16;250時2條螺紋14,其他尺寸自由調節。
5、箍筋(俗稱套子)圓鋼6間距200,3米以上的梁兩邊的1/3長度內,加密。這個很關鍵,不然這個梁很容易出現裂紋。
6、腰筋450以上高度的梁用2條螺紋12的就可以,450以下的不用設;
7、主筋的錨固長度你按15~20厘米就可以;
8、說明:A、以上的梁不能承擔次梁(也就是不能有次梁壓在它上面);
B、它之上的牆體單層高度不能高於4米的實心磚;
C、高度大於600的梁單獨設計。
最後,4樓的說頂層的樑上部配筋變小不太好,因為現在的業主喜歡用屋面搞點東西,萬一集中荷載大了就不好了。何況變小也省不了多少鋼筋。
❿ 怎麼計算好梁鋼筋
樑上部通長筋=各跨長之和+懸梁跨長+左支座右半寬-2*保護層厚度+max(縱向受拉鋼筋抗震錨固場地-支座寬+保護層,15d)+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