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鋼筋怎麼連接的
現行准用的鋼筋接續方法只有三種:綁扎搭接、焊接、機械連接。每種又回有細分。
綁扎搭接答:接觸搭接、無接觸搭接。
焊接:閃光對焊、氣壓焊、電渣壓力焊、手工電弧焊等。
機械連接:直螺紋、錐螺紋、墩粗螺紋、套筒擠壓等。
❷ 請問施工中,這個樑上部鋼筋如何分布,具體如何綁扎,如何搭接
樑上部的集中標注鋼筋3根25的鋼筋是通長設置的角筋,所以不需要設置架立筋。左支座再在兩根25的角筋之間綁扎2根22的即可,長度為凈跨的1/3.右端支座再在兩根25的角筋之間綁扎2根25的鋼筋,長度為凈跨的1/3.第二排在角筋下方距角筋25分別綁扎2根25個就可以,長度為凈跨的1/4.
❸ 主梁次梁鋼筋如何搭接
從兩梁相交的位置看,對主梁一般是在梁的中間部位(不一定是中點),對次梁則是支座。再從受力情況分析,梁的中間部位上部是受壓區,而支座或接近支座的部位上部是受拉區。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拉力主要由鋼筋承擔,而且與鋼筋在截面中的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優先保證受拉區鋼筋的位置。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當主次梁相交時,上部鋼筋,次梁的應放在主梁之上,這樣才能保證次梁的上部鋼筋充分發揮作用。
通過柱的為主梁。次梁為架在主樑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樣截面的看有沒有附加鋼筋,如吊筋或梁穿梁處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話是主梁)。
(3)鋼筋梁怎麼傳視頻擴展閱讀:
主梁承擔整個建築物的結構安全的主要骨架,是滿足強度和穩定性要求的必須構件,它更側重強度要求。次梁則是為了滿足建築要求(如功能區劃分)及主梁、柱等的有效連接而設的次要骨架,它更側重構造要求。
主次梁是相對而言的,兩根梁,其中有一根的兩端支撐在柱或牆上,另一根的一端支撐在這根梁另一端在其他梁或牆柱上的,前者為主梁後者為次梁。
一般框架結構梁有框架主梁(KL)、框架次梁(L)、懸挑梁(XL)、連梁(LL)等,KL、XL一般直接支承在牆、柱等承重構件上,次梁較多的支承在KL上,也有支承在牆柱上的。
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❹ GTJ2018以剪力牆為支座的框架梁怎樣識別視頻教程
GTJ2018以剪力牆為支座的框架梁怎樣識別,這個要看圖紙中框梁下是柱還是剪力牆,以及錨固情況視頻教程在這里不方便上傳。
❺ 框架樑柱鋼筋接頭應在什麼位置視頻實例講解
框架梁鋼筋接頭,樑上部鋼筋應在跨中1/3處。下部鋼筋應在靠近支座1/3處或支座內。
框架柱是避開加密區且交錯接頭應大於基本錨固長度。加密區等問題祥查16G101-1。
❻ 主、次梁鋼筋如何搭接
見:主、次梁節點鋼筋排布構造詳圖。
❼ 梁鋼筋的底筋和麵筋搭接方法
梁鋼筋的底筋和麵筋搭接方法:
在施工中,施工單位把框架樑上鐵在柱端的1/3搭接了(採用綁扎搭接,主要考慮省料),我們要求整改,施工單位提鋼筋接頭位置要盡量放置在不受力或者受力比較小的位置,出採用電弧焊處理,把搭接的梁鋼筋焊接起來。
梁的底筋應該搭接在支座位置,如果跨度短就可以通長,如果跨度長的話,就是以每條柱的跨度裁斷,搭接在柱的位置!而麵筋按圖紙要求搭接在梁的跨度的1/3位置.,如果是貫通筋,搭接的長度應該按03G101-1里的第33面規定。
(7)鋼筋梁怎麼傳視頻擴展閱讀:
鋼筋的錨固長度
鋼筋的錨固長度,是指各種構件相互交接處彼此的鋼筋應互相錨固的長度。設計圖有明確規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按圖計算;,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則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計算。
GB50010—2002規范規定:
(1)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2)圈樑、構造柱鋼筋錨固長度。
其他問題:
在計算鋼筋用量時,還要注意設計圖紙未畫出以及未明確表示的鋼筋,如樓板中雙層鋼筋的上部負彎矩鋼筋的附加分布筋、滿堂基礎底板的雙層鋼筋在施工時支撐所用的馬凳及鋼筋砼牆施工時所用的拉筋等。這些都應按規范要求計算,並入其鋼筋用量中。
❽ 有沒有鋼筋梁在彎梁機上製作視頻講解
當艱難再彎梁基上製作視頻講解,可以在網路上直接搜索觀看的。
❾ 樑柱交接處鋼筋如何穿插
樑柱節點處的梁主筋在柱縱筋內側,次梁的主筋在主梁主筋的上部。
綁扎回鋼筋可以采答用沉梁法,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將梁下部鋼筋穿好,然後根據梁高計算出核心區內需加柱箍筋數量,將所需柱筋(未綁扎的)套到柱主筋上;
2、在箍筋四角分別用一根18的鋼筋(長度取最高框架梁高)作為導筋,將節點區箍筋按要求間距綁在導筋上固定成短鋼筋籠;
3、再穿梁的上部鋼筋使鋼筋籠與梁筋同時綁扎,綁扎完畢後,將梁筋骨架與柱筋鋼筋籠一起落入梁、柱模板內;
4、將變形的柱箍筋鋼筋籠調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