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算基礎鋼筋長度和根數
x向大於2500mm 除兩側邊緣鋼筋以外所有長度縮減10% 外側兩個不減短長度2600—2c(兩端內保護層) 根數:取邊緣容兩根
其餘減短鋼筋長度就是(2600—2c)*90% (根數就是2200—2c—起始間距(s/2))/間距
Y向的計算方法同理 只是2200不大於2500 所以沒有減短鋼筋
Ⅱ 基礎鋼筋計算
一、主筋下料
鋼筋下料長度=鋼筋外包長度+末端彎鉤增加值-中間彎起量度差
鋼筋末端彎鉤增加值
鋼筋類別 條件 彎折角度
180 135 90
Ⅰ級鋼筋 普通砼中 6.25D
輕骨料砼中 7.25D
Ⅱ級鋼筋 彎曲直徑≥4D 3D+平直長度 1D+平直長度
Ⅲ級鋼筋 彎曲直徑≥5D 3.5D+平直長度 1D+平直長度
箍筋 無抗震要求 8.25D 6.87D 5.5D
有抗震要求 13.25D 11.87D 10.5D
半圓彎鉤增加長度(機械彎)
鋼筋直徑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個彎鉤長度 40 6D 5.5D 5D 4.5D
中間彎曲量度差
鋼筋彎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鋼筋彎曲調整值 0.30D 0.5D 1D 2D 3D
二、箍筋下料演算法說明
直箍=左彎+直段+右彎
方箍=(內皮寬+內皮高)×2+調整值
環箍=內皮周長+調整值
箍筋調整值
尺寸特點 箍筋直徑 備注
4~5 6 8 10~12
量外皮尺寸 40 50 60 70 有抗震要求的結構
應分別加上10D
量內皮尺寸 80 100 120 140
鋼筋彎曲後,外皮伸長,內皮縮短,而中心線長度(即下料長度)不變。
Ⅲ 怎樣計算基礎鋼筋根數和長度
x向大於2500mm 除兩來側邊緣鋼自筋以外所有長度縮減10% 外側兩個不減短長度2600—2c(兩端保護層) 根數:取邊緣兩根
其餘減短鋼筋長度就是(2600—2c)*90% (根數就是2200—2c—起始間距(s/2))/間距
Y向的計算方法同理 只是2200不大於2500 所以沒有減短鋼筋
Ⅳ 路面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
可取一平米的典型路面,計算其中的鋼筋工程量,從而得出總的鋼筋工程量。專
也可以抽筋法計屬算鋼筋用量。
也可以按定額的辦法計算鋼筋工程量。
也可以按約定的其它辦法計算鋼筋工程量。
還有其它辦法計算鋼筋工程量,只是還沒有想到。
Ⅳ 基礎底板鋼筋怎麼算
你是說承台基礎?方盤獨立柱基礎?條形基礎?伐板基礎?。。。。到底是什麼基礎你都沒有說明,那叫我們怎麼回答呢?
Ⅵ 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量如何計算
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根據基礎配筋圖紙、所採用的圖集、分布計算,也可以利用配筋軟體計算,根據工程基礎配筋預算單計算。
一、區分計算規則
1、根據現澆、預制構件分別進行計算,並考慮鋼種和規格,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質量計算工程量,單位為噸。
2、計算時須考慮鋼筋塔接長度,如未規定塔接長度,則已包括在鋼筋損耗率之內注意不再單獨計算塔接長度。
3、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按個進行計算。
二、預應力筋計算要求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須另行計算。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長度增加0. 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共增加0.3m計算。
2、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自錨時應將長度增加0. 35m。
3、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時,如孔道長不超過20m,則計算時增加鋼筋長度1m;如超過20m,則長度增加1.8m;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應將計算長度增加0. 35m。
三、彎鉤長度
1、Ⅰ級鋼筋末端設置大於90°彎鉤時,圓弧彎曲直徑應大於2.5倍鋼筋直徑,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3倍鋼筋直徑。
2、HRRB335級與HRB400級鋼筋彎弧內徑不小於4倍鋼筋直徑。
3、考慮彎起增加值,通過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的差值進行計算。
四、箍筋長度
1、使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彎曲直徑不應大於受力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倍箍筋直徑。
2、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其彎鉤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計算時可按構件斷面外周長加上增減值取值。
五、錨固修正
1、HRB335、HRB400及RRB400級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將其錨固長度乘以修正系數1.1;如有環氧樹脂塗層,則乘以1.25。
2、如錨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鋼筋直徑3倍且設置箍筋時,修正系數可以取0.8,但須檢驗錨固長度是否小於250mm,並檢驗縱向受壓筋錨固長度不小於受拉筋錨固長度的0.7倍。
(6)園林路面基礎鋼筋怎麼算擴展閱讀: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一、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二、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三、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Ⅶ 圓形基礎的鋼筋怎麼計算
鋼筋計算長度有預算長度與下料長度之分。預算長度指的是鋼筋工程量的計算長度,而下料長度指的是鋼筋施工備料配製的計算尺寸,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都說的是同一構件的同一鋼筋實體,下料長度可由預算長度調整計算而來。其主要區別在於內涵不同、精度不同。
從內涵上說,預算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計算,它包括設計已規定的搭接長度,對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不計算(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考慮在定額損耗量里,清單計價則考慮在價格組成里)不過實際操作時都按定尺長度加搭接長度。而下料長度,則是根據施工進料的定尺情況、實際採用的鋼筋連接方式並按照施工規范對鋼筋接頭數量、位置等具體規定要求考慮全部搭接在內的計算長度(相對定額消耗量只不包括製作損耗)有時還要考慮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還需要考慮二個流水段之間的鋼筋連接。舉個例子:柱、牆豎向構件基礎插筋、上下層間鋼筋的搭接,封閉圈樑縱筋以及圓形箍筋、焊接封閉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視為設計規定的搭接,要計算在工程量內。對鋼筋定尺(或既有長度)相對構件布筋長度較短而產生的鋼筋搭接屬於設計未規定的搭接,清單工程量里不計算,像50m長的筏形基礎,一根鋼筋中間需要多少搭接接頭,施工下料卻要根據構件鋼筋受力情況統統考慮。
從精度上講,預算長度按圖示尺寸計算,即構件幾何尺寸、鋼筋保護層厚度和彎曲調整值,並不考慮所讀出的圖示尺寸與鋼筋製作的實際尺寸之間的量度差值,下料長度對這些都全要考慮。比如一個矩形箍筋,預算長度只考慮構件截寬、截高,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兩個135°彎鉤,不考慮那三個90°直彎。下料長度則都要考慮。討論這個問題的目的,既是為了准確計算鋼筋工程量用以確定造價,也是為了相應算出符合實際的下料長度,以期指導施工。鋼筋下料的鋼筋形狀根數長度准確無誤否則會造成災難後果,而鋼筋預算僅僅是是量上的誤差,最多是誤差率超過允許范圍而重新計算。
在計算難度上下料比預算要求高,計算一個異型高低大小不一的復雜集水坑下料計算必須高度精確,而目前的鋼筋預算軟體大都是粗糙計算,雖然量上面相差不大,但是沒法用於施工。
施工下料有幾個關鍵因素:它的可操作性,規范化,優化下料。能用於施工下料的鋼筋軟體一定可以用來做預算,反之則不然。
Ⅷ 基礎梁鋼筋怎麼算
①地梁是通長的梁,題目沒有示出跨數、跨度、全長,怎能有詳細計算及版步驟?
②縱筋 共計8根權HRB400的直徑18mm,全長加兩端錨固長再加搭接長,總長乘2.0=縱筋總重;
③構造腰筋 共計4根HRB400的直徑16mm,全長加搭接長,總長,1.58=腰筋總重;
④箍筋 HPB300直徑8mm,全長÷100+1=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395=箍筋總重;
⑤拉鉤 HPB300直徑6mm,﹙全長÷300+1﹚×2=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222=箍筋總重;
①②③④⑤重相加得鋼筋總重量。
Ⅸ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把獨立基礎水平方向定為X向,豎直方向定為Y向。例如:X向長為2.4m,鋼筋間距(@150);Y向長為2.6m,鋼筋間距(@150)。混凝土保護層40mm,計算各向鋼筋根數各為多少?那麼:X向長為:2.4m-40mm×2=2.32m;Y向長為:2.6m-40×2=2.52mm。X向長2.32m的根數為:2.52m÷150mm+1=18(根)Y向長2.52m的根數為:2.32m÷150mm+1=17(根)X向長2.4m的根數為:18(根)Y向長2.6m的根數為:17(根)。
一、規范規定及相關理解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1條規定: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取「0.2和45ft/fy作用的較大值」。這一條是針對受彎構件,而獨立基礎同時承受上部荷載和土壓力,底面尺寸相對於基礎高度也不是很大,因此不適合錐形和階型獨立基礎。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2條規定: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的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可以適當降低,但不得小於0.15%。這一條是針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而設的,其具體受力情況與獨立基礎還是有區別的。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3條: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10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也不易小於100mm。這一條文有明確規定最小配筋,但至於是否還要滿足最小配筋率0.15%則各有各的說法。
二、關於配筋率
若按最小配筋率0.15%控制配筋,則獨立基礎高度越高配筋越大。而獨立基礎底板的厚度由沖切和剪切計算確定,其值比較厚,按0.15%控制所得的鋼筋面積大不夠經濟。獨立基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各地或個人有不同的做法,如北京市《建築結構專業技術措施》3.5.12條規定:如單獨柱基之配筋不小於10@200(雙向)時,可不考率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工程設計中若無硬行規定,獨立基礎底板配筋只要滿足《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條規定即可,不要驗算最小配筋率。
還有一種做法的結構思路:就階形基礎而言,合理設計的獨立基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第一階多半會伸出從柱邊與基礎頂面交接處引出的45°線同基礎底面相交線之外,因此該部分可以認為是卧置於地基上受彎控制的混凝土板類構件,需滿足ρmin=0.15%的要求。而基礎底板其餘部分均在45°角的沖切破壞錐體范圍內,其高度一般有受沖切和受剪控制,相對較厚,如果其配筋要求符合ρmin=0.15%的要求,將會導致獨立基礎用鋼量不必要的增加。
Ⅹ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我們把獨立基礎水平方向定為X向,豎直方向定為Y向。
【例】X向長為版2400mm,鋼筋間距(權@200);Y向長為2600mm,鋼筋間距(@150)。混凝土保護層40mm,計算各向鋼筋根數各為多少?(大於2500的0.9倍的鋼筋減短根數請自扣)
解:X向長為:2400mm-40×2=2320mm;Y向長為:2600mm-40×2=2520mm。
X向長2320mm的根數為:2520mm÷200+1=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2320mm÷150+1=17(根)註: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mm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本題17(根)中15(根)可取2088mm。
答:
X向長2320mm的根數為: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17(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