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筏板基礎如何算鋼筋量
根據圖集04G101-3 筏板圖集計算,注意圖紙設計是封邊構造還是非封邊構造。
『貳』 筏板基礎的鋼筋怎麼算 特別是錨固
你參看06G901中,關於筏板基礎的杠金牌不規則和構造詳圖。錨固都是一樣的,根據結構的類內型,抗容震等級,鋼筋型號計算。普通筏板基礎一般是C30,三級抗震,小高層的話一般用三級22跟20的鋼筋吧。。。。其實,預算只要你懂得了規則了,就好說了。再不行,你可以用廣聯達啊,省事,差別不會太大。
『叄』 筏板基礎鋼筋計算
是做預抄算鋼筋?還是做下料鋼襲筋?做預算的話,一般不考慮接頭長度(定額已綜合了)對於中間有空洞,通長算了減中間長度就行,(如是下料就應該計算接頭長和錨固長,錨固長如圖紙有要求就按要求計算,沒要求就按理論計算)!自己認真看看圖紙,先算下層,後算上層,先算梁,再算板,只有這樣才能計算好!
『肆』 筏板基礎的鋼筋加工容量單位怎麼計算
你的問題應該出現在新版的建築工程資料裡面吧
你的檢驗批容量應該依據相應的驗收回規范來。
根據GB 50204-2015 《混凝答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5.3.5條規定:按每個工作台班,同一類型同一加工設備的鋼筋,檢查不少於三件。
例如:
二個台班,二個設備,二種鋼筋,鋼筋加工的檢驗批容量應該是:8個
『伍』 誰曉得:筏板一平方的鋼筋量怎樣算鋼筋是25間距是180,雙層雙向。
不要按每平米的量乘以平方數
鋼筋沿長度的布置根數應該是:
(布置長度/布置間距專)(取整數位不四捨五入屬,8.9也依然取8)+1
你說得那筏板鋼筋量應該是:
(筏板長度/180+1)*(筏板寬度-兩端保護層厚度)=單層沿長度方向的鋼筋總長度 (一)
(筏板寬度/180+1)*(筏板長度-兩端保護層厚度)=單層沿寬度方向的鋼筋總長度 (二)
[(一)+(二)]*2=雙層雙向的鋼筋總長度 (三)
25的鋼筋理論重量是3.85kg/m,3.85*(三)就是你要的整個筏板的鋼筋量了
切記,不要算每平米的量,再用每平米的量乘以筏板面積!!!
『陸』 鋼筋單方含量怎麼計算,地下兩層,筏板基礎,是不是用地下的鋼筋總量除以地下兩層的總面積即可
鋼筋總和除地下室面積
『柒』 筏板基礎底板鋼筋怎麼計算
必須繪制dwg圖形,按比例放大樣,測量計算。
但是這張圖片上的標注,懷疑有內誤,兩個「83Φ14徑向容沿R=5m間距400布置下層外側」;又兩個「83Φ14徑向沿R=5m間距400布置下層內側」!不知說的是什麼意思?並沒有把徑向鋼筋的起始點註明白。環向鋼筋的起始位置也不明確。應及時與設計人溝通!
『捌』 筏板鋼筋怎麼計算
對照圖紙,根據11g101
『玖』 筏板放樣時一平米3根鋼筋是怎麼算出來的
不要按每平米的量乘以平方數
鋼筋沿長度的布置根數應該是:
(布置內長度/布置間距)容(取整數位不四捨五入,8.9也依然取8)+1
你說得那筏板鋼筋量應該是:
(筏板長度/180+1)*(筏板寬度-兩端保護層厚度)=單層沿長度方向的鋼筋總長度 (一)
(筏板寬度/180+1)*(筏板長度-兩端保護層厚度)=單層沿寬度方向的鋼筋總長度 (二)
[(一)+(二)]*2=雙層雙向的鋼筋總長度 (三)
25的鋼筋理論重量是3.85kg/m,3.85*(三)就是你要的整個筏板的鋼筋量了
切記,不要算每平米的量,再用每平米的量乘以筏板面積!!!
『拾』 筏板基礎鋼筋大約多少噸
鋼筋重量:一米的重量(公斤)=直徑(厘米)*直徑(厘米)*0.617
2.5*2.5*0.617 = 3.856kg/m墊層100 的不用鋼筋。
筏板每一平方米採用Ф25@150 = 28.5條鋼筋(雙層),就是110.2kg/m2,旁邊採用Ф25@200 = 就4條/m,就是15.42kg/m2。
筏板,在基礎工程中的一塊混凝土板,板下是地基,板上面有柱,牆等。因其如筏浮於土上面,而被形象地稱為筏板。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作為建築物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築物不均勻沉降。
(10)筏板底層鋼筋數量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筏板
網路-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