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採用什麼標准
JGJ/T
152-2008
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程
GB
50204-200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附錄F
B. 鋼筋保護層用什麼儀器
用的是鋼筋保護層測定儀(以下簡稱鋼筋儀)
可用於對現有鋼筋混凝土工程及新建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檢測:確定鋼筋的位置、布筋情況,根據已知直徑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具有布筋掃描功能。此外,也可對非磁性和非導電介質中的磁性體及導電體的位置進行檢測,如牆體內的電纜、水暖管道等。該儀器是一種具有自動檢測、數據存儲和輸出功能的智能型無損檢測設備。產品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對鋼筋保護層測定儀的要求。
主要功能
1.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位置、估測鋼筋直徑。
2.具有專門針對密集筋的測試功能,能對密集區的鋼筋分布進行分析。
3.可進行網格測量,兩個方向連續掃描,顯示鋼筋網格分布圖。
4.配有檢測小車,可自動測量鋼筋間距。鋼筋位置以網格圖層顯示。
5.可進行剖面測量,一個方向連續掃描,顯示剖面鋼筋分布圖。
技術指標
1. 適用范圍:φ6—φ50;保護層6-190 mm。
2.保護層檢測精度: 6—79mm,誤差≤±1mm;80—119mm,誤差≤±2mm;120—190mm,誤差≤±3mm;
3.鋼筋直徑檢測精度:誤差≤±1個規格(規格正確);
4.鋼筋定位精度:誤差≤±3mm;
5.LD顯示屏:124×80(mm);電源:9VDC60節5#電池);
6.工作溫度:-10º—40℃;工作濕度:<90%;
7.重量: 0.7kg;尺寸:220×180×70(mm)
8.網格掃描范圍:0.5m×0.5m,1m×1m,2m×2m
使用說明
1.使用前的准備工作首先將儀器從機箱內取出,要進行厚度測量和直徑測量時,請在關機狀態下連接好探頭和主機,進行剖面測量和網格測量時,在關機狀態下除連接探頭外,還要連接掃描小車,然後按下主機上的 鍵,之後出現開機畫面。注意:連接探頭或者掃描小車時,請將插頭和插座上的紅色標記對准並握住根部之後插接,進行上述操作時請確保儀器是關機狀態。
2.更換電池當開機畫面中顯示請更換電池或電壓<7.0V 時,請更換電池。更換時應拆掉電池盒並注意電池極性,更換電池最好選擇5 號鹼性電池(如南孚電池),標號LR6[1]
注意事項
1.避免進水;
2.避免高溫(>50℃);
3.避免靠近強磁場,如大型電磁鐵、大型變壓器或電機等;
4.儀器長時間不使用時,請取出電池,避免電池泄漏對電路造成損壞;
5.未經允許,請勿打開儀器機殼,否則後果自負。
C.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幾個點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答:《混凝土結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50204—2002(2010版)
一、鋼筋安裝中有表5.5.2(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查方法)。其要檢查(不是檢測)項目中,有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基礎±10mm,柱、梁±5mm,板、牆、殼±3mm。其註:2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過
表中數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只允許檢查梁類構件和板類構件。
E.0.4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10mm,
﹣7mm,對板類構件﹢8mm,﹣5mm。
E.0.5
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應分進行驗收。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3、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
E.0.4
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檢測合格率若低於規范要求是否需要報廢?
答:我認為應按《統一標准》,第5.0.6條處理了。
D. 什麼情況下進行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
根據國家抄標准《建築工程施襲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GB50300-2001規定的原則,在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驗收前應進行結構實體檢驗。
對結構實體進行檢驗,並不是在子分部工程驗收前的重新檢驗,而是在相應分項工程驗收合格、過程式控制制使質量得到保證的基礎上,對重要項目進行驗證性檢查,其目的是為了加強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驗收,真實地反映混凝土強度及受力鋼筋位置等質量指標,確保結構安全。
結構實體檢驗的內容應包括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約定的項目;必要時可檢驗其他項目。
因此,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應該在相應分項工程驗收合格之後,混凝土結構分部驗收之前檢驗。
E.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方法
鋼筋保護層厚度採用鋼筋探測儀進行檢測。
檢測前,應對鋼筋探測儀進行預熱和調零內,調零時探頭容應遠離金屬物體。進行檢測前,宜結合設計資料了解鋼筋布置狀況。檢測時,應避開鋼筋接頭和綁絲,先對被測鋼筋進行初步定位。
將探頭有規律的在檢測面上移動,直至儀器顯示接受信號最強或保護厚度值最小時,此時探頭中心線與鋼筋軸線基本重合,即可讀出鋼筋保護層厚度。
(5)鋼筋保護層的測試針對哪些擴展閱讀:
檢測時注意事項:
1、檢測前應根據檢測結構件所採用的混凝土,對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進行校準。
2、在檢測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儀器是否偏離初始狀態並及時進行調零。
3、檢測時,檢測結果通常受鄰近的鋼筋影響,因此要正確的設置各項參數。
4、鋼筋位置確定後,設定鋼筋探測儀量程范圍及鋼筋公稱直徑,沿被測鋼筋軸線選擇相鄰影響較小的位置,並應避開鋼筋接頭和綁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保護層厚度
F.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要點有哪些
一、鋼筋安裝中有表5.5.2(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查方法)。其要檢查(不是檢內測)項目中,有受力鋼筋保容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基礎±10mm,柱、梁±5mm,板、牆、殼±3mm。其註:2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過 表中數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只允許檢查梁類構件和板類構件。
E.0.4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10mm,
﹣7mm,對板類構件﹢8mm,﹣5mm。
E.0.5 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應分進行驗收。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G. 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用什麼規范 合格率要求多少
根據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第5.5.2(表)中的具體要求,合格率應達內到90%以上。
結構容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
3.
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4.
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
E.0.4
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H. 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用什麼規范 合格率要求多少
(GB50204-2002)中第5.5.2(表)中的具體要求,合格率應達到90%以上。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
3. 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4. 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 E.0.4 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首先明確一個定義何為鋼筋保護層,混凝土構件中最外層鋼筋到混凝土結構邊緣的距離就是鋼筋保護層厚度,按照《混凝土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152-200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雙標准檢測方法用以確定。
2、 對照圖紙確定被檢測部位鋼筋規格,例如剪力牆鋼筋豎向鋼筋
8@200,保護層厚度為15mm那麼牆體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合格標准為保護層合格範圍為[18~28] mm (計算過程:保護層偏差范圍[-5,5]mm,而剪力牆的豎向鋼筋的保護層標准值應為保護層厚度加上水平筋直徑也即是15+8=23 mm,扣除偏差[-5,5]就是[18~28 ]mm為合格)。
3、 利用鋼筋掃描儀進行牆體鋼筋保護層檢測,並在圖紙相應位置做出標識,檢測方向及位置標識。
4、 每測一組均應及時記錄,並把檢測檢測數據填寫在提前准備好實測表格里,把為合格點進行標識,最終計算出保護層的合格率。
I. 混凝土強度和鋼筋保護層厚度用什麼檢測方法好
混凝土強度,現場一般是用回彈法、鑽芯法二種方法進行檢測。前者是回無損檢測,後者答是有損檢測(會在混凝土表面鑽孔取樣)
鋼筋保護層檢測,現場一般是用專用檢測儀檢測是無損檢測。當然也可以直接將表層混凝土鑿除,進行有損檢測。
現場一般採用無損檢測為宜。
請採納謝謝
J. 什麼部門對鋼筋保護層進行檢測
你好,你是什麼類型的單位?是什麼工程呢?一般檢查鋼筋保護層施工單位有個自檢,然後再報監理單位檢驗,還有業主和質監站有權利檢查,不過一般就是自檢後再報監理檢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