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樑上部,下部二排鋼筋都為奇數,中間那根鋼筋如何綁扎
樑上部,下部二抄排鋼筋都為奇數,中間那根鋼筋結扎的方法:可以放在第一排鋼筋的第二根下面,但也是沒有箍筋可以固定的,可以加個拉鉤與第一排鋼筋固定。 不建議放在中間一是混凝土不好振搗,二是無法固定。
鋼筋搭接是指兩根鋼筋相互有一定的重疊長度,用扎絲綁扎的連接方法,適用於較小直徑的鋼筋連接。一般用於混凝土內的加強筋網,經緯均勻排列,不用焊接,只須鐵絲固定。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直徑d>28mm時候,不宜採用綁扎搭接接頭(2010版新《混規》對這兩個數據作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舊規范定的是:28mm和32mm)
鋼筋的搭接長度一般是指鋼筋綁扎連接的搭接長度,也有是不嚴格的指鋼筋焊接的焊縫長度。
Ⅱ 鋼筋綁扎的方法和鋼筋綁扎之間的間距多少
防水保護層放平面線→排布南北方向底板下鐵筋→排布東西方向底板下鐵筋,與南北方向板筋綁扎牢固,下板筋鋼筋墊塊→間距1.0m布設馬凳→(綁扎Φ20雙向間距200拉筋層)→排布東西方向底板上鐵筋→排布南北方向底板上鐵筋,與東西方向板筋綁扎牢固。 5.2.2.3底板鋼筋綁扎施工要點
Ⅲ 兩根鋼筋綁扎有什麼規定
搭接是指兩根鋼筋相抄互有一定的重疊長度,用鐵絲綁扎的連接方法,適用於較小直徑的鋼筋連接。一般用於混凝土內的加強筋網,經緯均勻排列,不用焊接,只須鐵絲固定。
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Ⅳ 閥板基礎下二排鋼筋怎麼綁扎
在綁扎完的筏板底層筋上再綁扎一層鋼筋
Ⅳ 梁的上部鋼筋設計標注為9根22的 4/3/2,在實際施工中,箍筋為四肢箍,第二排的三根鋼筋如綁扎
施工中這種情況,應在兩排鋼筋間加小於梁寬的直徑大於等於25鋼筋3個-3根,綁扎在內箍筋上,將二、三排主容筋綁扎在短筋上即可;如想改為5/4的話,首先要考慮鋼筋凈距是否大於等於25,計算箍筋時注意鋼筋排放間距。
Ⅵ 鋼筋綁扎的一些問題,求解
一、基礎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綁扎承台鋼筋→綁扎地梁鋼筋→綁扎底專板底層屬鋼筋→擺放底板馬凳→綁扎底板面層鋼筋→牆、柱鋼筋插筋→驗收
2、承台鋼筋綁扎
綁扎承台鋼筋時先深後淺,先大承台,後小承台,高深承台,側面要綁扎分布鋼筋。
3、基礎梁鋼筋綁扎
3.1綁扎時,先在墊層上按圖紙設計要求劃好箍筋的間距(綁扎箍筋時按要求間距加密),再在胎模內按圖放置梁鋼筋。
3.2基礎梁多方向鋼筋交叉的,預先排列基礎梁綁扎先後順序,以免面鋼筋超高。
3.3地下室基礎梁板受力情況不同於樓層框架,基礎梁梁底為受壓區,梁面為受拉區,地下室底板面層鋼筋在梁第一層麵筋下通過。
3.4主梁主筋穿好套好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主筋,穿次梁主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
.5箍筋彎鉤的疊合處,在梁中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度。
3.6基礎梁伸入承台處,梁鋼筋錨固長度以伸入柱邊或牆邊開始算梁的錨固長度。
3.7基礎梁鋼筋,在綁扎完成後,主筋下墊好墊塊,保證主筋保護層的厚度。
3.8基礎梁接頭位置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35倍區段范圍內(且不小於500mm),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不超過50%。
Ⅶ 梁底第二排的3根鋼筋在綁扎的時候怎麼固定
用短鋼筋和底排隔開,靠箍筋的和箍筋綁扎,中間的固定在短鋼筋上。
Ⅷ 梁二排中間鋼筋怎樣綁扎
應該是在梁二排二邊的二排紮好後擔一個鋼筋架在兩邊二排上再扎中間二排
Ⅸ 鋼筋綁扎在什麼情況下允許1排鋼筋變為2排
第二來排鋼筋也是可以綁源扎搭接,不過既然設計是有第二排鋼筋,說明鋼筋直徑比較大,不宜於綁扎搭接
要說什麼時候能有兩排鋼筋,那就是在結構施工圖的允許下才能有
鋼筋都放在第一排,鋼筋間距不能滿足要求時,得設計有第二排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