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計算柱的配筋圖的鋼筋用量
鋼筋的用量都是根據鋼筋圖紙來計算的,鋼筋有一個材積表,多大的鋼筋一米有多重大都寫內的清楚容, 6,米重0.26kg,8,-0.395kg, 9,-0.499kg, 10的-0.617kg,12的-0.888kg,14的-1.208kg,16的-1.578kg,18的1.998kg,20的-2.466kg,22的-2.984kg,25的-3.853kg,28的-4.834kg,32的-6.318kg,34的-7.99kg,40的9.865kg,你只要把鋼筋的長度算出乘以米的重量就行,以上材積是正規產品,非標產品要輕一點。
2. 怎麼計算柱的配筋圖的鋼筋用量
1,柱鋼筋比較簡單,只有縱筋和箍筋。縱筋要注意底層的基礎插筋問題,
頂層柱縱筋回對於邊柱、中答柱、角柱的錨固長度的區別可以參見(03G101);
2,箍筋要注意加密區長度的取值問題:底層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長度≥Hn/6、
≥500 取大值,還要注意柱搭接范圍內應該加密。
(其中,Hn 是指所在樓層的柱凈高)。
3. 砼簡支梁怎麼計算配筋
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書
1 已知條件
梁截面寬度b=250mm,高度h=500mm,受壓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緣距離's=35mm,受拉鋼筋合力點到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計算跨度l0=30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25,縱向受拉鋼筋強度設計值fy=300Mpa,縱向受壓鋼筋強度設計值f'y=360Mpa,非抗震設計,設計截面位於框架梁梁中,截面設計彎矩M=120kN·m,截面下部受拉。
2 配筋計算
查混凝土規范表4.1.4可知
fc=11.9Mpa ft=1.27Mpa
由混凝土規范6.2.6條可知
α1=1.0 β1=0.8
由混凝土規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極限壓應變
εcu=0.0033
由混凝土規范表4.2.5可得鋼筋彈性模量
Es=200000Mpa
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
ξb=0.550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500-35=465mm
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
ρsmin=0.0020
受拉鋼筋最小配筋面積
Asmin=ρsminbh
=0.0020×250×500
=250mm2
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彎矩
Mcmax=α1fcξbh0b(h0-0.5ξbh0)
=1.0×11.9×0.550×465×250×(465-0.5×0.550×465)
=257427440N·mm >M
由混凝土規范公式(6.2.10-1)可得
αs=M/α1/fc/b/h20
=120000000/1.0/11.9/250/4652
=0.19
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ξ=1-(1-2αs)0.5=1-(1-2×0.19)0.5=0.207
由混凝土規范公式(6.2.10-2)可得受拉鋼筋面積
As=(α1fcbξh0)/fy
=(1.0×11.9×250×0.21×465)/300
=959.73mm2
As>Asmin,取受拉鋼筋面積
As=959.73mm2
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書
1 已知條件
梁截面寬度b=250mm,高度h=500mm,縱向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計算跨度l0=3000mm,箍筋間距s=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25,箍筋設計強度fyv=270Mpa,非抗震設計,豎向剪力設計值V=100kN,求所需鋼筋面積。
2 配筋計算
查混凝土規范表4.1.4可知
fc=11.9Mpa ft=1.27Mpa
由混凝土規范6.3.1條可得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
βc=1.0
截面面積
A=bh
=250×500
=125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500-35=465mm
截面腹板高度
hw=h0=465mm
由混凝土規范6.3.1條可知截面允許的最大剪應力
τmax=0.25βcfc=0.25×1.0×11.9=2.99MPa
剪力產生的剪應力
τV=V/b/h0
=100000/250/465
=0.86MPa
剪應力τV<τmax,截面尺寸滿足條件。
由混凝土規范可知混凝土的抗剪承載力
Vc=0.7ftbh0
=0.7×1.27×250×465
=103422.98N
由混凝土規范6.3.13可知
V/b/h0=0.86MPa
Vc/b/h0=0.89MPa
則可不進行承載力計算,取
Asv=0
取箍筋最小配筋率
ρsvmin=0.0008
同一截面最小箍筋面積
Asvmin=ρsvminbs
=0.0008×250×100
=18.87mm2 >Asv
取箍筋面積
Asv=18.87mm2
4. 鋼筋最小配筋率如何計算能否給予例題解釋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梁的最小配筋率0.2%,是(受拉鋼筋截面積÷梁截面寬×梁截面的有效高度)×100%;規定柱的最小配筋率0.5%,是(柱截面的全部鋼筋截面積÷柱截面寬×柱截面高)×100%。
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
計算公式:ρ=A(s)/bh(0)。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
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4)鋼筋配筋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注意:
1、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當採用C60以上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時,應按表中規定增大0.1;
2、板類受彎構件(不包括懸臂板)的受拉鋼筋,當採用強度等級400MPa、500MPa的鋼筋時,其最小配筋率應允許採用0.15和45ft/fy中的較大值;
3、偏心受拉構件中的受壓鋼筋,應按受壓構件一側縱向鋼筋考慮;
4、受壓構件的全部縱向鋼筋和一側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和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應按構件的全截面面積計算;
5、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應按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計算;
6、當鋼筋沿構件截面周邊布置時,"一側縱向鋼筋"系指沿受力方向兩個對邊中的一邊布置的縱向鋼筋。
規范只規定了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所以構造鋼筋不要滿足最小配筋率,只需滿足構造要求。
梁配筋
(1)當連續梁跨高比≤9時,由於梁承受彎矩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縫寬度和燒度都較小;
(2)當跨高比≥10時,隨著鋼筋強度的提高,縱筋計算配筋率明顯減小;
(3)當跨高比較大荷載較大時,配筋可能受裂縫寬度和撓度的限制,與釆用HRB400鋼筋相比,不能體現HRB500鋼筋的強度優勢,宜選用鋼筋;
(4)跨高比在10~14之間時,與採用HRB400鋼筋相比,採用HRB500鋼筋節約鋼筋較為明顯,宜採用HRB500鋼筋。
5. 鋼筋配筋率怎麼計算,
1. 是指用鋼筋的截面積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積再乘以100%。鋼筋的截面積可以查鋼筋手冊。
2.這個專要根據設屬計圖紙。
3.配筋率過高的鋼筋混凝土梁稱為超筋梁。
其破壞特點是破壞始於受壓區混凝土被先壓碎。當鋼筋混凝土梁內鋼筋配置多到一定程度時,鋼筋抗拉能力就過強,而作用(荷載)的增加,使受壓混凝土應力首先達到抗壓強度極限值,混凝土即被壓碎,導致梁的破壞。此時鋼筋仍處於彈性工作階段,鋼筋應力低於屈服強度。由於該梁在破壞前裂縫開展不寬,延伸不多,梁的撓度不大,梁是在沒有明顯預兆情況下由於受壓區混凝土突然壓碎而被破壞,故習慣上稱為「脆性破壞」。
6. 給出鋼筋配筋圖,怎麼計算鋼筋用量
鋼筋用量計算方法:
設支座中對中跨距為L,支座寬為hc,支座內主筋直徑為D,保護層厚度為bhc,錨固長度為LaE,d為所在鋼筋直徑.
(1)上部貫通筋2Ф18
單支長=L+hc-2*bhc-2*D-0.06+2*15*d
總長=單支長*2
(2)下部受力縱筋2Ф16
單支長=L+hc-2*bhc-2*D-0.06+2*15*LaE
總長=單支長*2
(3)抗扭筋N2Ф12
單支長=L-hc+2*15*d+12.5*d
總長=單支長*2
(4)左部角筋(只有1根,其餘2根為貫通筋)
總長=(L-hc)/3+hc-bhc-D-0.03+15*d
(5)右部角筋(第一排只有1根,其餘2根為貫通筋,第二排有2根)
第一排長=(L-hc)/3+hc-bhc-D-0.03+15*d
第二排長=(L-hc)/4+hc-bhc-D-0.03+15*d
總長=第一排長+第二排長*2
(6)箍筋Ф8@100/200
單支長=(0.4+0.5)*2-8*bhc+8*0.008+2*11.9*0.008
支數=(L-hc-2*1)/0.2+(1-0.05)/0.1*2+1
箍筋總長=單支長*支數
鋼筋匯總:
Ф10以下鋼筋總重 M(單位為千克) =所有鋼筋總長(單位為M)*0.395
最後將千克轉化為噸,保留3位小數.
7. 知道了板的計算配筋,怎麼求實際配筋
第一塊板:
bxl=3450*5100,l/b=1.48屬雙向板,雙向板厚一般取小跨度的1/35,故你的板如無特殊要求,可取版板厚100mm。
板自重:2.5kn/m2;
上下面權重:1.2kn/m2;
負荷重:2.0kn/m2;
計算得:
用光圓鋼筋:短向asx
=
452mm?
ρ
=
0.60%
φ10@170
長向asy
=
283mm?
ρ
=
0.44%
φ8@150
也就是說,3450長的鋼筋用直徑為10的,中心距170,放在底下,5100方向的鋼筋用直徑8的,中心距150,與直徑10的鋼筋垂直,放的它上面。
此計算假設板四周上面無牆,也就是說此板用於屋頂且無保溫層、架空層等。(未註明的單位為mm)
通長放置鋼筋不切斷好,9米長的鋼筋不用切斷。
8. 鋼筋配筋圖的根數怎麼算
獨立基礎水來平方向為源2400mm,鋼筋間距(@200);豎直方向為2600mm,鋼筋間距(@150)。混凝土保護層40mm,大於2500的0.9倍的鋼筋減短根數請自扣。獨立基礎水平方向為:2400mm-40×2=2320mm;豎直方向為:2600mm-40×2=2520mm。
9. 建築施工中的鋼筋配筋率是怎麼計算的
配筋率是鋼筋抄混凝土構襲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
,其中,為配筋率;As為受拉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
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ρ=As/bh0。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據Mu=Mcy時確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10. 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怎麼計算
對於梁,只計算受拉鋼筋的配筋率,等於受拉鋼筋的截面積÷梁有效截面積×100%,這里版有效截面權積是b×(h-as);
對於框架柱應計算全部縱筋(受拉鋼筋)的配筋率。配筋率=全部縱筋截面積÷柱的全截面積×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