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如何計算受扭鋼筋

如何計算受扭鋼筋

發布時間:2021-01-21 22:54:25

⑴ 梁鋼筋計算(抗扭鋼筋)

鋼筋長度=梁的凈跨長度+2max(LaE, 0.5Hc柱子邊長+5d,)採納吧

⑵ 受扭鋼筋怎麼根據PKPM計算書計算

VT後面的數字,表示所需的全部梁側抗扭縱筋的總面積(平方厘米)。減號後面的數字,表示梁最外圈箍筋的單根面積(平方厘米)。

⑶ 梁剪扭鋼筋如何計算

鋼筋長度=梁的凈跨長度+2max(LaE, 0.5Hc柱子邊長+5d)
抗扭鋼筋一般是指框架梁兩側荷載不同,對框架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是設計院設計的,構造鋼筋的代號為G,抗扭鋼筋的代號為N.構造鋼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鋼筋的錨固長度同梁的主筋錨固長度。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03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在拿到結構圖紙後,首先分析此建築是什麼結構形式、大致有哪些構件、基礎是什麼類型。然後一般剪力牆按照從下向上的順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後順序進行計算。
(一)基礎:
1、獨立基礎:框架結構中用的較多,在計算鋼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交錯布置;
2、筏板基礎:一般用於剪力牆結構,我們可以仔細學習一下04G101-3中的內容,例如對於下沉子筏板中的鋼筋中的鋼筋應伸出板邊LA(最小錨固長度)等方面一些具體要求。
3、條形基礎:一般用於磚混結構。
(二)上部構件:
1、柱:柱鋼筋比較簡單,只有縱筋和箍筋。縱筋要注意底層的基礎插筋問題,頂層柱縱筋對於邊柱、中柱、角柱的錨固長度的區別可以參見(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區長度的取值問題:底層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長度>=Hn/6、>=500取大值,還要注意柱搭接范圍內應該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樓層的柱凈高)
2、梁:梁鋼筋應按照03G101進行計算。梁有上部通長筋、支座負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兩跨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別向兩邊支座伸入錨固長度的情況進行計算的。
3、剪力牆:剪力牆中的構件一定要計算完全。其中包括:牆體分布鋼筋(有水平鋼筋和縱向鋼筋,要注意牆和牆交接部位的水平鋼筋的錨固、各種轉角錨固要求是不一樣的)、翼柱的鋼筋(牆和牆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牆的連梁鋼筋(門窗洞口上面形成的連梁)、暗柱鋼筋(門窗洞口兩側形成的暗柱)、端柱鋼筋(剪力牆端頭的柱子)、暗梁鋼筋(由於構造的要求在牆體中所配置的梁)。
鋼筋抽樣常用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梁的縱向鋼筋錨入支座的長度,首先判斷直錨能否滿足La, 1、(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La ,則直錨La 即可; 2、La>(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則伸至支座對邊,並做15d 彎鉤; 3、(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應與設計溝通,改變鋼筋直徑或支座寬度,以滿足≥0.4 La ;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第五章 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⑷ 梁側面受扭鋼筋錨固長度怎麼計算

梁側面受扭鋼筋錨固長度怎麼計算??

答:由13G101-11來回答你吧:


⑸ 請問,梁鋼筋中的抗扭鋼筋長度是多少呀是通常的嗎怎麼計算,有規范或圖集提到過嗎

400mm。當梁的截面高度減去板厚的值大於或等於450mm時,需在梁里加抗扭鋼筋即腰筋。「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都是梁的側面縱向鋼筋,鋼筋工把它們稱為「腰筋」。所以,就其在樑上的位置來說,是相同的。

其構造上的規定,正如03G101-1圖集第62-65頁中所規定的,在梁的側面進行「等間距」的布置,對於「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來說是相同的。

「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都要用到「拉筋」,並且關於「拉筋」 的規格和間距的規定,也是相同的。即: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5)如何計算受扭鋼筋擴展閱讀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2.16條指出: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樑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 ,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

加密是對於抗震結構來說的。根據抗震等級的不同,加密的規定也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層柱子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區長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

柱子加密區長度一般區1/6每層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層(一層)柱子的根部應取1/3的高度。對於特別情況下的柱子還應全部加密。詳細的可以參看《抗震設計規范》。

⑹ 框架梁中側面抗扭鋼筋如何計算

1、框架邊梁側邊來抗扭鋼筋源一般按構造配置。滿足間距和抗扭最小配筋率即可。
2、若是框架邊樑上還有挑梁伸出,應根據挑梁的荷載計算邊梁的扭矩,此時,邊梁扭筋由計算得到。

框架梁是指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梁。現在結構設計中對於框架梁還有另一種觀點即需要參與抗震的梁,純框架結構隨著高層建築的興起而越來越少見,而剪力牆結構中的框架梁主要則是參與抗震的梁。

⑺ 梁兩側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長度如何計算,依據是什麼請教高手.

梁兩側縱向構造鋼筋用G表示,其搭接和錨固長度可取15d,
梁兩側縱向抗扭鋼筋用N表示,其搭接錨固長度為Ll或lle,錨固長度為la或lae。
具體做法可參見03G101-1

⑻ 受扭鋼筋長度怎麼算

兩邊伸入支座LAE

⑼ 梁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ll怎麼計算

當為梁側面復構造鋼筋時,其搭制接與錨固長度可取值為15d。
當為梁側面受扭鋼筋時,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
依據是03G101-1 ,P24頁
計算公式:梁長+lae或la(抗震和非抗震錨固長度)x2

⑽ 鋼筋的計算公式

鋼筋抽樣的計算公式

一、梁

一)、框架梁

1)、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框架梁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三)、框支梁

1、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6、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牆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

Ⅰ)、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一、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二、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三、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Ⅱ)、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一、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二、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三、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四、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Ⅲ)、剪力牆牆身拉筋

一、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二、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例:(8000*3840)/(600*600)

2)、
剪力牆牆柱

Ⅰ)、
縱筋

一、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二、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三、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Ⅱ)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3)、剪力牆牆梁

Ⅰ)、連梁

一、力主筋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二、筋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Ⅱ)、暗梁

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二、


一)、基礎層

1、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2、礎內箍筋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中間層

1、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2、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1、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2、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3、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三、


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力筋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2、筋及分布筋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3、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計算受扭鋼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模具鋼材價格多少錢 瀏覽:749
方管沖斷斜角模具 瀏覽:237
腿斷了打鋼板多久能活動 瀏覽:776
四級鋼筋長什麼樣 瀏覽:900
襯塑鋼管福建應該套什麼定額 瀏覽:967
槽鋼材料規格怎麼表示 瀏覽:543
冰汽時代鋼材怎麼來的快 瀏覽:813
房子多出來鋼管是什麼意思 瀏覽:952
彩鋼板現場復合怎麼 瀏覽:47
半掛車製作需要什麼鋼材 瀏覽:562
310s不銹鋼S是什麼意思 瀏覽:793
不銹鋼合約多少錢一噸 瀏覽:550
鋁合金折疊椅什麼牌子好 瀏覽:796
鋼鐵俠為什麼有那麼多顏色 瀏覽:80
沙鋼螺紋鋼多少錢一平 瀏覽:346
蘋果s6鈦合金版是什麼意思 瀏覽:214
鋼板100x5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天一鋁合金窗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993
鋁合金窗太窄怎麼調整 瀏覽:678
天津寶宏鋼鐵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