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細石混凝土防潮層為什麼要加鋼筋
混凝土
防潮層
屬於
墊層
,由於厚度按設計要求較薄,混凝土板塊容易斷裂,故加鋼筋做骨架,使其整體性和強度增加。
⑵ 為什麼鋼筋和混凝土要一起使用呢
混凝土:也就是俗稱水泥,比起鋼筋便宜得多,而且又不會生銹,因此內被廣泛採用。但是混凝容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必須要用鋼筋來補救。秘密在於它們在受力時有不同的表現。混凝土在受壓時雖然很堅固,但是受張力或扭力時郄很脆弱,很易破裂
。相反,鋼筋就可以承受很大的張力,所以我們就把鋼筋加進混凝土的內部,使它能抵受更大的張力。在這混合材料中,混凝土與鋼筋在受熱時的擴張系數是一樣的,你知道原因嗎?其實這是經過刻意選取的,如果不一樣的話,受熱時其中一種材料比另一種膨脹得較多,便很容易使它破裂了。所以,它們常常一起出現,並不是偶然的!
⑶ 水泥里為什麼要放鋼筋
因為混凝土能承受很大的壓力,但抵抗拉力的能力卻很底,一般僅為抗壓回能力的1/10 ,在受拉時答很容易斷裂,大大地限制了它的適用范圍。在梁、板等受彎構件中,由於在受力時上部受壓、下部受拉,當用於混凝土製作這種受彎構件時,受力後就很容易斷裂。如果在構件的受拉部位配上一種抗拉能力很強的材料—鋼筋,並且使鋼筋和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受力,使它們發揮各自的特長,既能受壓又能受拉。所以混凝土中要放鋼筋。這種有鋼筋的混凝土,稱為鋼筋混凝土。
⑷ 鋼筋與混凝土為什麼能共同工作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配置鋼筋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鋼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是因為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握裹力,正因為這握裹力構回件在受力的情況下鋼筋和混答凝土會互相傳遞力,使鋼筋和混凝土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共同受力。
鋼筋混凝土中配置鋼筋主要是增強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和延性。
⑸ 為什麼混凝土可以和鋼筋很好地配合工作
鋼筋與混凝土兩種不同材料之所以能共同工作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1)混凝土和鋼筋之間有良好的粘結性能,兩者能可靠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受力,共同變形。
(2)混凝土和鋼筋兩種材料的溫度線膨脹系數很接近(混凝土為o.82X105~1.1X10-5,鋼筋為1.2X10-5),避免溫度變化時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破壞二者之間的粘結力。
(3)混凝土包裹在鋼筋的外部,可使鋼筋免於腐蝕或高溫軟化。
(4) 鋼筋與砼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凝土抗壓強度高,抗拉強度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一般僅為抗壓強度的1/l0左右),鋼筋的抗壓和抗拉能力都很強,但鋼材的造價又很高,為了合理利用混凝土的高抗壓性能,也為了節約鋼材,將鋼筋和混凝上兩種材料結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壓強度高,鋼筋抗拉強度強,在受壓構件中主要靠混凝土受力,而配置鋼筋為輔助,但在受拉構件中,則配置鋼筋的主要目的是用來承受外加荷載作用下的拉力,使兩種材料各盡其能、相得益彰,組成性能良好的結構構件。
⑹ 鋼筋和混泥土為什麼能共同工作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
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
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
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筋混凝土中的受力筋含量通常很少,從占構件截面面積的1%至 6%不等。鋼筋的截面為圓型。在美國從0.25至1英尺,每級1/8英尺遞增;在歐洲從8至30毫米,每級2毫米遞增;在中國大陸從3至40毫米,共分為19等。在美國,根據鋼筋中含碳量,分成40鋼與60鋼兩種。後者含碳量更高,且強度和剛度較高,但難於彎曲。在腐蝕環境中,電鍍、外塗環氧樹脂、和不銹鋼材質的鋼筋亦有使用。
在潮濕與寒冷氣候條件下,鋼筋混凝土路面、橋梁、停車場等可能使用除冰鹽的結構則應使用環氧樹脂鋼筋或者其他復合材料混凝土,環氧樹脂鋼筋可以通過表面的淺綠色塗料輕松識別。
網路--鋼筋混凝土
⑺ 為什麼混泥土要加鋼筋
混凝土時脆性材料,受壓能力強,但是抗拉不足。鋼筋則既可以受拉,也可以承壓。加鋼筋是為了組合受力,提高構件的受力性能。
⑻ 混凝土基礎墊層為什麼不用鋼筋起什麼作用
混凝土墊層就是基礎最底部的,一般為C10
詳細介紹:基層以下的結構層。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凍以改善基層和土基的工作條件。
墊層為介於基層與土基之間的結構層, 在土基水溫狀況不良時,用以改善土基的水溫狀況,提高路面結構的水穩性和抗凍脹能力,並可擴散荷載,以減少土基變形.
1.路基經常處於潮濕和過濕狀態的路段,以及在季節性冰凍地區產生冰凍危害的路段應設墊層.
2.墊層材料有粒料和無機結合料穩定土兩類.粒料包括天然砂礫,粗砂,爐渣等.採用粗砂和天然砂礫時,小於0.074mm的顆粒含量應小於5%;採用爐渣時,小於2mm的顆粒含量宜小於20%.
3.墊層厚度要按當地經驗確定.在季節性冰凍地區路面總厚度小於防凍最小厚度時,應以墊層材料補足.
墊層要注意與基礎區分。很容易混淆這兩個工程概念。墊層、基礎材料不同時以材料劃分,設計上會有闡述。材料是相同混凝土時,則大於20CM算基礎,小於、等於20CM算墊層。
墊層設計要考慮基礎、地基承載。
墊層是鋼筋混凝土基礎與地基土的中間層,作用是使其表面平整便於在上面綁扎鋼筋,也起到保護基礎的作用,都是素混凝土的,無需加鋼筋。如有鋼筋則不能稱其為墊層,應視為基礎底板。
關於墊層的厚度在《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中第8.2節中規定:
擴展基礎的墊層的厚度不宜小於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為C10。
擴展基礎系指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在無筋擴展基礎中不必使用墊層。無筋擴展基礎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牆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
⑼ 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和混凝土為什麼能共同工作
鋼筋與混凝土能結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原因如下:
1、硬化之後的混凝土與回鋼筋的表面兩答者的粘結力是非常強的;2、鋼筋和混凝土之間有較接近的溫度膨脹系數(混凝土為0.82X10-5~1.1X10-5,鋼筋為1.2X10-5),不會因溫度變化產生變形不同步,從而使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產生錯動;3、混凝土包裹在鋼筋表面,能防止鋼筋銹蝕,起保護作用。混凝土本身對鋼筋無腐蝕作用,從而保證了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耐久性。4、凝土抗壓強度高,抗拉強度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一般僅為抗壓強度的1/10左右),鋼筋的抗壓和抗拉能力都很強,但鋼材的造價又很高,為了合理利用混凝土的高抗壓性能,也為了節約鋼材,將鋼筋和混凝上兩種材料結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壓強度高,鋼筋抗拉強度強,在受壓構件中主要靠混凝土受力,而配置鋼筋為輔助,但在受拉構件中,則配置鋼筋的主要目的是用來承受外加荷載作用下的拉力,使兩種材料各盡其能、相得益彰,組成性能良好的結構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