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混凝土後澆帶工程量如何計算
鋼筋混凝土後抄澆帶
鋼筋襲混凝土主體與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梁板鋼筋連為一體,並同時施工。但在混凝土澆築時按照圖紙設計規定,主體與裙房連接的梁、板混凝土留置一定寬度不澆築,待主體結構達到設計要求的高度後再澆築。這部分最後澆築的混凝土,由於是帶狀的,所以稱為後澆帶。設計上,其混凝土強度等級通常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級。
後澆帶,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與原混凝土相同時,則只需另列項目計算後澆帶增加費,混凝土並入相應有梁板項目。若不同時,後澆帶混凝土應單列項目執行有梁板基價,並同時列項計算後澆帶增加費。
B. 鋼筋綁扎搭接長度是怎麼計算的
按新規范不可能有具體數值,治學要嚴謹,不可僅憑經驗,要找到經驗的出處專
做一個總結性的說屬明吧:
說明一下,用ll來表示一個搭接長度(含抗震lle),ll及抗震lle計算參見圖集(即附圖)
下面以新版G101圖集從不常用部位向常用部位說明
1、後澆帶,如果採用搭接構造,必須是搭接區段100%,也就是後澆帶寬度且不小於800mm
2、板搭接,取一個ll,抗裂板筋取150mm,
3、剪力牆水平筋通常不搭接,豎向鋼筋錯位搭接一個ll,同部位搭接1.2ll
4、條基底板鋼筋網搭接取150mm
5、主梁一般不採用綁扎搭接鏈接,主梁通長鋼筋不可避免採用綁扎接頭時,按ll搭接,且注意鋼筋錯開(錯開兩個目的,1按混凝土規范省鋼筋,或者鋼筋整根排放容易滿足規范,2澆築振搗混凝土方便),架立筋按150mm搭接
(註:新規范8米凈跨,主梁採用綁扎搭接時,9米計算後通長整根不滿足規范搭接錨固要求,還請注意)
6、混凝土規范8.4章,縱向受拉鋼筋不小於300,縱向受壓鋼筋不小於200
C. 廣聯達鋼筋算量裡面,後澆帶的鋼筋怎麼設置
中下部雙層鋼筋,目前軟體可以設置但還無法完成計算,那也只能是用自內定義范圍的布置。容
縱筋也只能是用自定義范圍的布置。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
D. 後澆帶鋼筋網片如何計算
那個網片需要看打算怎麼樣做,如果僅僅是做一層,那你就採用整個後澆帶的長度算出,乘以4(4是由於後澆帶有兩側,每一側有上下兩層,一共為4.)再乘以寬度就可以了。
有些地方是採用每米多少錢算的,。
E. 後澆帶周圍的鋼筋是不是要增加怎麼增加怎麼算
後澆帶周圍的鋼筋照原設計不變,砼應支模築成整齊的面。有防水要求的牆、板應按圖作止水帶。
F. 後澆帶鋼筋伸長怎麼計算是不是後澆帶寬X1.5倍
梁尺寸200(寬)*600(高),後澆帶寬800mm寬,如圖。後澆帶體積為:0.2*0.6*0.8*6=0.576m3
G. 後澆帶留筋,是什麼意思啊,到底怎麼留的啊
後澆帶的留設位置的處理:
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專牆、專梁相應位置屬留設的臨屬時施工縫。後澆帶的留置寬度一般700-1000mm,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後澆帶處的鋼筋預留:
後澆帶內的鋼筋,有全斷開再搭接,有不斷開另設附加筋的規定。
(7)後澆帶鋼筋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後澆帶的設置應遵循「抗與抗並重,以預防為主」的設計原則。由於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採用膨脹混凝土來消除殘余應力。
2.在結構設計中,因沉降原因設計的後澆帶施工時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執行;因施工原因需要後澆帶時,應根據工程具體情況確定,預留帶位置需經設計單位批准。
3.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結構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
參考資料:網路——後澆帶
H. 後澆帶的鋼筋怎麼處理
後澆帶的鋼筋是和澆築前鋼筋同時綁扎,預留的鋼筋在兩月後澆築後澆帶,清除原有混凝土浮動面石子和鋼筋上的鐵銹、混凝土漿,並清洗干凈後澆築。
I. 廣聯達中如何設置後澆帶的鋼筋
理論上後澆帶上無法布置鋼筋,我一般用現澆板布置,原理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