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間距怎麼換算。比如Φ10的間距150mm,用Φ12的間距應該是多少。怎麼換算的
Φ10的間距150mm,用Φ12的間距應該是200mm。按等截面代換公式計算。結構計算手冊上有公式。但受力鋼筋的最大間距要按規范的要求設置。
㈡ 鋼筋於鋼筋的間距要求
一、間距要求:
1、流程:主筋穿好箍筋,按劃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主筋→穿次梁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梁底主筋與箍筋綁住→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
2、主梁與次樑上部縱向鋼筋相遇處,主、次梁鋼筋次梁鋼筋置於主梁鋼筋之上。
3、縱向受力鋼筋採用雙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直徑為25mm的短鋼筋,短筋的設置間距≤1000mm。
4、懸臂梁端部邊梁的上部鋼筋,布在懸臂梁筋的上部。
5、梁箍筋的接頭(彎鉤重迭處),應交錯布置在兩根架力鋼筋上。
6、四角主筋用騎馬式綁扣,使主筋與梁箍圓弧部分相吻合。
7、距牆或柱邊50mm為第一道箍筋位置。
8、梁鋼筋接頭採用閃光對焊連接,接頭百分率控制在不超過50%的范圍內。 鋼筋接頭位置:上皮筋接頭留在跨中1/3范圍內,下皮鋼筋接頭留在支座內,且滿足錨固長度要求。 板鋼筋的安裝。
9、板上洞口尺寸≤300mm,一般將鋼筋從洞邊繞過,當>300mm時按設計要求設加強筋。
10、雙層網筋之間為保證上層筋的有效高度,採用設置幾字形支撐筋,一般縱橫向間距為φ10@600mm,撐腳長度不小於200mm。
11、板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每點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間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雙向受力主筋的鋼筋網,應將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綁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網片歪斜變形。
12、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
二、參考資料:
《鋼筋規范要求》
㈢ 鋼筋工程量(Φ6,間距0.15m×0.15m)怎麼計算每平方多少米,多少噸。
以下圖為例,單向板8m×4m,雙向配筋φ6@150,梁保護層為25mm。(圖中單位為mm)
在計算板筋長度的時候,需要由板邊長減去兩端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再加上鋼筋兩端彎鉤長度,彎鉤長度根據設計要求或相關圖集要求計算,本例中按10d(d為鋼筋直徑)計算。
①短向配筋:
每根鋼筋長度:4-0.025×2+10×0.006×2=4.07m
鋼筋數量:(8-0.025×2)÷0.15+1=54根
短向鋼筋總長度:4.07×54=219.78m
②長向配筋:
每根鋼筋長度:8-0.025×2+10×0.006×2=8.07m
鋼筋數量:(4-0.025×2)÷0.15+1≈27根
長向鋼筋總長度:8.07×27=217.89m
③這塊板鋼筋總長度為:219.78+217.89=437.67米
④本塊板每平方米鋼筋長度含量為:437.67÷(8×4)≈13.68m/m²
⑤鋼筋總重量為:0.222×437.67≈97.2kg=0.097t
⑥板每平方米鋼筋重量為:0.097÷(8×4)≈0.003t/m²
備註:
在計算鋼筋重量時,需要用到鋼筋延長米重量系數。
這個系數計算公式為0.00617×d²,d為鋼筋直徑
φ6的系數:0.00617×6²≈0.222kg/m
㈣ 算鋼筋間距
保護層厚度不知道,按通常20mm計算;4*20+2*20=120mm;250-120=130;130/(4-1)=43;
混凝土結構設計要求,鋼筋間距大於50
,有點問題,勉強可行。
㈤ 柱縱向鋼筋間距是怎麼算的,要算上角筋么
1、箍筋:用來來滿足斜截面抗源剪強度,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分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2、縱筋在混凝土構件內沿長方向布置的鋼筋,多為受力鋼筋,主要在構件中承受拉力。縱筋的作用:鋼筋有較強的抗拉、抗壓強度,但混凝土只有較高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卻很低,所以縱筋的作用是和混凝土共同提高柱的承載力,以減小構件的截面尺寸,防止因偶然偏心產生的破壞,同時還改善破壞時構件的延性,減小混凝土的徐變變形。 3、角筋是在鋼筋工程中,位於梁、柱子的角部或者牆體的轉角處鋪設的鋼筋。其作用是分散轉移荷載,防止牆體開裂,避免出現應力集中的不利情況,以致對建築物造成破壞。一般情況下,下角鋼筋與下中鋼筋直徑相同而數量不同。
㈥ 間距400400鋼筋1平方怎麼計算
Φ8鋼筋 @150間隔雙層雙向排布每平方米鋼筋用量計算:比如一個平米(1*1)的板,鋼筋配置Φ內8雙層雙向@150,那麼間距為容150,則一平米有縱向橫向鋼筋根數為2*(1000/150),約14根,因為是雙層,則14*2=28根,長度為1m,則鋼筋的重量28根乘以直徑為8的鋼筋每米的重量了。
雙層,詞語,兩層的意思,引申為安全的意思。
雙向,形容詞,指雙方互相進行某種活動。
雙層雙向,復合詞,
雙層雙向總共是兩層鋼筋網。現澆板鋼筋,這就是雙向。雙層,就是由於板有一定厚度,就用板頂一層鋼筋,板底一層鋼筋,這就是雙層。雙向,就是底筋、麵筋的縱橫方向配筋,即在底板、面板的X和Y兩個方向來布置鋼筋,每層鋼筋在縱橫兩個方向上都有雙方進行比較安全的活動。
㈦ 跪求,鋼筋籠的間距是怎麼算的,詳細點…謝謝
題目不清楚哈,「鋼筋籠的間距」!堆放的間距隨便你,吊裝的間距每孔一個,就是版樁的權間距;梁也有鋼筋籠,柱也有鋼筋籠......哈哈哈。
猜樓主可能問灌注樁鋼筋籠的縱向鋼筋間距是吧。
﹙樁身的直徑-2個保護層再-1個箍筋直徑﹚×3.1426=箍筋的周長(平面投影),把這個周長除以圖紙要求的縱筋根數,就是你要的答案。
例如樁身的直徑1000mm,縱筋14根,間距就約為200mm。
㈧ 鋼筋間距怎麼算
按規來定塔接長度計算自。
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8)鋼筋的間距怎麼算擴展閱讀:
鋼筋計算的相關要求規定:
1、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3、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135°、9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
㈨ 怎樣計算鋼筋間距的根數
凈空尺寸扣掉保護層除以鋼筋的間距然後再加上一根就是鋼筋的根數
㈩ 鋼筋籠的間距怎麼計算
鋼筋籠配筋要求如下:10Φ16主筋、Φ12@2000mm加勁箍筋、Φ10@100mm螺旋繞筋。其中鋼筋籠長為18.9m,含800mm錨固筋,鋼筋保護層厚度為50mm。設計圖紙示意如下:
單個鋼筋籠計算如下:
主筋計算方式:16*16*0.00617/1000*(10*18.9+10*0.8)=0.311165t (其中10為主筋根數,18.9為鋼筋籠長,0.8為主筋搭接長度)
加勁箍筋計算方式:12*12*0.00617/1000*[(0.5-0.05*2-0.016*2-0.01*2)*3.14*(18/2+2)+0.12*(18/2+2)] = 0.011852t (其中0.05為鋼筋保護層厚度,0.016、0.01分別為鋼筋籠主筋與螺旋繞筋規格,18為有效鋼筋籠長度,2為加勁箍筋間距,0.12為加勁箍筋搭接長度)
螺旋繞筋計算方式:10*10*0.00617/1000*3.14*(0.5-0.05*2)*(18/0.1)=0.1395t (其中0.05為鋼筋籠保護層厚度,18為有效鋼筋籠長度,0.1為螺旋繞筋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