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要現澆一間屋面,打算做10公分厚的混凝土,兩層鋼筋。不知道如何固定上面這層鋼筋。特請懂行的高手指...
你好你說的不知道怎樣抄固定是不知道如何分布鋼筋嗎?
1、十公分厚混凝土基本用於普通屋面差不多了,如果增加到120公分最好了,首先要考慮到結構找坡中間的屋面考慮排水最好要起2公分的拱。
2、鋼筋的擺放,底層鋼筋設直徑6個或者8個的圓鋼或者螺紋鋼都可以,間距一般不大於200間距雙向擺放,用扎絲捆綁好,可以間距兩個跳扎。
3、麵筋的擺放,因為考慮到溫度收縮,麵筋屋面也是雙向的,直徑設6個或8個的都可以,間距同樣的不能大於200.雙層網片都要使用墊塊墊起來,避免鋼筋的保護層不夠。
4、如果是房間凈空不是很大,然後你所做的房子是磚混結構那麼磚牆上要設圈樑,你所鋪設的板底筋和麵筋都要伸入梁中跨度大的板還要增加梁的尺寸大小。
5模板的拆除,為了避免屋面漏水、模板拆除不能過早,混凝土澆築完後面層強度起來後及時澆水養護。
6、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謝謝採納。
『貳』 現澆樓板的主筋怎麼放
單層雙向板配筋,而後是板的負彎矩筋(負筋、拔據子筋),分布筋是對負彎矩筋說的,一般是Φ6.5的圓鋼間距250mm,從支座邊3-5cm開始布置到負彎矩筋的端部。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痩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見圖2-21。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
4抗震配筋要求
2.4.1抗震等級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級分為一、二、三、四級,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表的規定。
2.4.2一般規定
1、結構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HRB335、HRB400級鋼筋。
2、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對一、二級抗震等級為1.15La,對***抗震等級為1.05La,對四級抗震等級為La。
3、採用搭接接頭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Ll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LlE=ζLae。
4、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接頭的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5、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度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其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其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2.4.3 框架梁
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般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5;二、***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按下表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m,
抗震等級 箍筋加密區長度(二者取大值) 箍筋最大間距(三者取大值) 箍筋最小直徑
一 2h、500mm 6d、h/4、100mm Φ10
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
三(四) 8d、h/4、150mm Φ8(Φ6)
註:d為縱向鋼筋直徑;h為梁的高度。梁端縱向鋼筋配筋率>2%時,箍筋最小直徑增加2mm。
3、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備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
4、梁箍筋加密區長度內的箍筋間距:對一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二、三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四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300mm。
5、梁端設置的第一個箍筋應距框架節點邊緣不大於50mm;非加密區的箍筋間距不宜於加密區間距的2倍。
『叄』 現澆板上的分布筋怎麼布
現澆樓板?
樓梯
還是樓層現澆板?
施工么?
樓梯下層鋼筋
主筋在下
分布筋在上
上層版主筋在上分權布筋在下
現澆板
下層鋼筋先放短的
然後放長的
上層主筋在上
分布筋在下(如果是雙層雙向
上面跟下面那層反個勁用
就是如果下面那層先放長的
上面的那層就先放短的
)
施工多瞄兩眼101圖集
『肆』 200平米現澆屋面鋼筋布置方法
建議您請專業工程師繪制圖紙.
『伍』 寬3.3米長10.6米做現澆夾層,鋼筋怎麼布用12的還是10的
板中下部受力鋼筋可以按此取值: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注意板鋼筋間距控制在200以內。
『陸』 房屋平面怎樣布鋼筋
布置方法:
1、上下位置 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版鋼筋短跨在上,權長跨在下。根據受力特點,應該是短方向受力較大,對板下部受力筋來講應放在下邊,長邊方向受相對較小,應放在上邊;上層筋相反短邊放在上邊,長邊放在下邊。詳見04G101-4。
從設計角度來講,當樓板大於150mm厚時,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雙向鋼筋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當然這也要取決於板的長寬比,當長寬比接近於1:1的時候,雙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應當配置在外側。
2、接頭位置 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101-2。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
3、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柒』 民用鋼筋混凝土屋面該怎麼鋪
如果屋面不另外做防水的話,應該是空心板上現澆4公分厚細石混凝土,澆到牆外邊,至於排水,施工的都會處理。
『捌』 這個屋面溝檐鋼筋怎麼布置
鋼筋混凝土現澆屋面防水做法:(1)提高鋼筋混凝土屋面結構層的整體性和密實性。澆築混凝土前,認真檢查模板拼縫是否嚴密,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漿流失。模板支撐要牢固,防止混凝土澆築下滑走模。認真檢查鋼筋的型號、規格、數量,墊塊及鋼筋簦每500 mm放置一個,確保鋼筋位置正確,避免施工過程中鋼筋被踩低,使鋼筋與混凝土形成骨架,有效抵抗負彎矩,從而避免混凝土裂縫出現,提高結構整體自防水能力。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混凝土嚴格按配比攪拌,選擇最佳坍落度,加強振搗,提高混凝土密實性。(2)混凝土斜屋面澆築後l0~12 h內澆水養護,草簾覆蓋養護期不小於15 d,達到提高鋼筋混凝土屋面的抗拉強度和抗裂性。有效地杜絕檐溝與屋面板交接處由於構件斷面變化和屋面變形發生裂縫,從而做好檐溝防水這一屋面防水關鍵環節。(3)在屋面結構混凝土施工完畢,找平層施工前進行一次淋水試驗,檢查屋面及細部構造部位(檐溝、水落孔、天窗根、煙囪根、管道根、伸縮縫、陰陽角等)的混凝土是否密實,若有蜂窩、表面裂縫的等部位應及時用防水砂漿修補,對出現貫穿裂縫及孔洞處需高壓注漿處理,消除滲透隱患。(4)嚴格做好找平層:找平層表面必須平整、無松動、起殼和開裂現象;檐溝縱向坡度按設計不小於1%,要求做到准確,找平層在收水後二次壓光,使表面堅固密實。水泥砂漿終凝後,應覆蓋澆水養護,確保找平層質量。屋面陰角都要抹成不小於100~150 mm圓角,以減少應力集中,避免溫度裂縫。穿過屋面的管道在距管外徑100 mm內,以30%找坡,做成30 mm的圓錐台。找平層設置分格縫,縫寬20mm,縫間距不大於6 m。(5)塗刷好基層處理劑。塗刷基層處理劑之前必須檢查基層條件是否達到防水層施工標准;選用由生產廠家配套供應的基層處理劑,並按產品說明書要求進行塗刷。用刷子用力薄塗,塗刷均勻,覆蓋完全,使處理劑盡量刷進基層表面毛細孔中。
『玖』 現澆屋頂房屋配筋怎麼弄啊
現澆板的配來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自)。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φ10的二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於 200, 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於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跨度小於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8@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一般磚混結構的過街樓處板應現澆,並且鋼筋雙向雙排布置。
『拾』 開間7米,進深4.5米的現澆平屋面板怎麼布置鋼筋
你所問的這來個問題,在文字上自不好說清楚別:
1、混凝土標號一定滿足C25;一級鋼筋;
2、板厚必須滿足150MM;
3、短方向的底筋為:8圓間隔120;
4、長方向的底筋為:8圓間隔150;
5、短方向的架立筋為:10圓間隔100;其長度1500;
6、長方向的架立筋為:10圓間隔130;其長度1800;
7、四個角外加放射筋為:每個角加15根放射筋;其長度是1500;四角都加;總數量應該為60根;放射筋的加法為:第一根從對角開始,隨後往兩邊加,原則是架立筋綁紮好後,才加放射筋,放射筋的外邊齊梁邊就可以了,其它長度往板裡面抓,放射筋的間隔為150。
這樣的混凝土板本人在本村裡面設計的超過50個,最大的板為9米*6.2米,所以按我說的做,是沒有問題的.